•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5

第二節 未來研究方向

由於本論文所涉及之時空範圍為現今發展中之國際現勢議題,在現今國際 現勢中主導此一議題的中美兩大國,以及身為兩國中最為敏感且複雜議題的臺 灣,三方不論在國家歷史發展、政治體制及領導人決策風格,皆具有相當可進 行研究分析及比較價值,筆者認為此一題目未來可具有之持續研究價值分別為 下:

一、美中臺三方領導人個人人格特質及決策風格,對於政治體制之影響層 面範圍之比較,此一議題牽涉政治心理學及比較政治研究。

二、在美中爭霸格局之下,美國所通過的《臺灣旅行法》對於臺美雙方高 層已有了法律層面的保障,筆者對於川普若於 2020 年美國總統選舉中成功連 任,臺美雙方領導人是否會透過「川蔡會」,作為近年來雙方關係升溫成果之驗 證,絕對是值得注意的焦點之一。

三、在兩岸關係及美中關係近年來急速惡化的情勢下,筆者認為未來中共 對於美中臺「小三角」格局中的國民黨,在其對臺政策上的重要性只會不斷上 升,有鑑於前海基會董事長邱進益先生於 2019 年 12 月 6 日於上海演講中發 表,對於未來韓國瑜成為臺灣領導人後,應就繼馬英九執政八年期間,在兩岸 高層所展開的政治對話及會面管道予以延續,並指出「九二共識」在兩岸間所 具有之階段性任務已結束,並認為兩岸應針對於重新建構新共識,並由兩岸雙 方共同簽字已確保透明及正當性。因而,針對於韓國瑜成為臺灣領導人後,與 習近平展開兩岸領導人會面的時間點,提出了幾項個人的見解方案,認為落在 2021 年夏天是最佳的時間點,此一時間點對於在 2020 年成為臺灣領導人的韓 國瑜而言,仍有三年多的任期。對於習近平而言距離第二任期結束的 2022 年 11 月,以及第三任期結束的 2027 年 11 月都在任期時間範圍內。若在 2021 年 雙方仍無法會面,而韓國瑜又在 2024 年成功連任臺灣領導人任期又至 2028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6

5 月,兩岸雙方領導人任期內又重疊共七至八年,邱進益認為上述時間為黃金 時期,兩岸雙方絕對要把握住。1雖然,邱進益先生上述所進行的情境推演之首 要前提,為韓國瑜得以在 2020 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獲勝,此一先決條件已於 2020 年 1 月因韓國瑜敗選而不存在,但筆者認為依韓國瑜個人在該次選舉中所 獲得之票數,以及國民黨在兩岸關係發展史中所具備之價值,絕對是臺灣內部 任何政治勢力所難以取代的,因此有關於習近平未來在對臺政策上,對於建立 及延續國共兩黨在推進兩岸和平發展之工作,筆者認為在中共對臺政策上值得 持續保持關注之議題。

四、前倫敦政經學院專精於研究現代國際關係,冷戰史與東亞史教授文安 立(Odd Arne Westad),於 2019 年在美國知名外交事務研究期刊《外交事務》

(Foreign Affairs),以〈中國行為的根源:華盛頓和北京是否在新冷戰中進行 對抗?〉(The Sources of Chinese Conduct: Are Washington and Beijing Fighting A New Cold War?)為名,針對於中國自 1970 年代正式推動並實行改革開放政策 後,至習近平與川普時期中美兩國爭霸格局開啟後,是否意味著世界將進入到 所謂的「新冷戰」(New Cold War)階段,該文整體寫作模式仿效美國前總統杜 魯門時期駐蘇聯大使喬治.肯楠(George F. Kennan),於 1947 年 7 月以筆名

「X」在同一期刊,以〈蘇聯行為的根源〉(The Sources of Soviet Conduct)為 名針對於美國應對蘇聯擴張戰略意圖,所進行之「圍堵」(containment)政策進 行建言之論述結構。筆者認為在上述兩篇美國分別於冷戰時期對蘇聯所採取的

「圍堵」政策,以及在現今中美爭霸戰中美國對華政策,所面對中國大陸崛起 之行為模式起源,是否可與當年美蘇兩強對峙情勢下美國對蘇政策,所面對蘇 聯行為模式起源進行對比,習近平與川普時期中美是否可套用於所謂「新冷 戰」格局進行研究,亦可納入本文未來研究方向所探討之主軸。

1 「邱進益:「韓習會」2021 年夏天為佳」,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331/4214622,檢索日期 2020 年 04 月 30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7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一、 專書

力平,周恩來年譜(1949-1976)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 年。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大陸工作會,大陸情勢專題硏究 台北市:幼獅,1992 年。

中央文獻出版社,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七冊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 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美國思想庫及其對華傾向 北京:時事出版社,

2003 年。

王功安,國共兩黨關係通史 武昌:武漢大學,1991 年。

王緝思、李侃如,中美戰略互疑:解析與應對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3 年。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册 臺北市:正中,1999 年。

邵宗海,蔡英文時代的兩岸關係(2016-2020) 臺北市:五南,2017 年。

邵宗海,中共對臺政策 1979-2013 臺北市:唐山出版,2013 年。

吳冷西,十年論戰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 年。

李英明,中國大陸研究 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5 年。

李亞明,共黨理論與中國大陸研究 臺北市:黎明文化,2014 年。

周琪,美國外交決策過程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年。

信強,解讀美國涉臺決策:國會的視角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年。

信強,「半自主」國會與臺灣問題:美國國會外交行為模式 上海:復旦大學出 版社,2005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8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兩岸對話與談判重要文獻選編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年。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九二共識」歷史存證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年。

陳慶,中共對臺政策之研究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0 年。

陳雲林,中國臺灣問題 北京:九州圖書出版社,1998 年。

孫哲,美國國會與臺灣問題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年。

張光、習大明,解構國會山—美國國會政治與議員涉華行為 北京:時事出版 社,2013 年。

湯闖新,美國新全球戰略 北京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2 年。

楊開煌,出手:胡政權對台政策初探 臺北市:海峽學術出版,2005 年。

臺軒,中國政府的對臺方針政策 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2 年。

蔡瑋,中共的涉台決策與兩岸關係發展 臺北市:風雲論壇,2000 年。

劉國新、賀耀敏,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長編第四卷 南寧:廣西人民,1994 年。

鮑紹霖,「臺獨」幕後 : 美國人的倡議與政策 臺北市:海峽評論,1993 年。

蘇起,兩岸波濤二十年紀實 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2014 年。

蘇起、童振源編,兩岸關係的機遇與挑戰 臺北:五南出版,2013 年。

顧力仁,歷史法及其在圖書館學研究上的應用 台北:書府,1998 年。

二、 專書文章

吳大業,〈略談一國兩制的內涵和特徵〉,《瞭望》週刊海外版,一九九一年七月 二十九日,頁三。 轉引自 張榮恭,「中共當前的對臺政策」,張煥卿主 編,中國大陸硏究 : 慶祝吳俊才先生七十華誕論文集(臺北市:三民,

1991 年),頁 325~339。

邱坤玄,「中共外交政策」,張五岳主編,中國大陸研究(臺北縣中和市:新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9

京開發,2007 年),頁 145~168。

柳金財,「中共對台政策:和戰兩手策略之分析」,中國大陸問題硏究所主編,

中共建政五十年(臺北縣新店市:正中,2001 年),頁 617。

郭偉峰,「習近平對台思想與頂層設計」,郭偉峰主編,習近平對台思想研究

(臺北市:中國評論學術,2017 年),頁 3~11。

陳桂清,「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基礎條件與政策建議」,郭偉峰主編,

習近平對台思想研究(臺北市:中國評論學術,2017 年),頁 212~220。

楊開煌,「大陸對台政策與對台工作評析」,郭偉峰主編,習近平對台思想研究

(臺北市:中國評論學術,2017 年),頁 231~243。

三、 期刊論文

于丹怡,「中國共產黨對臺政策的演變」,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第 03 期

(2010 年),頁 17~19。

林中威,「個人特質、行為偏好與相對收益:特朗普臺海政策剖析」,臺灣研究 集刊,第 2 期(2019 年),頁 13~19。

吳秀玲,「「連習四會」探源究因與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展望與探索雜誌社,第 16 卷(2019 年),頁 41~47。

李義虎,「特朗普執政後美國對臺政策調整的特點及原因—兼論大陸方面的應對 之策」,臺灣研究,第 2 期(2019 年),頁 1~8。

夏立平、趙路怡,「特朗普政府臺海政策初析」,臺灣研究,第 3 期(2018 年),頁 1~13。

夏立平,「奧巴馬政府的臺海政策及其影響」,美國研究,第 2 期(2011 年),

頁 81~94。

陳明通,「當前北京對臺策略剖析」,東吳政治學報,第 02 期(2009 年),頁 127~20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0

高素蘭,「中共對臺政策的歷史演變(1949-2000)」,國史館學術集刊,第 04 期

(2004 年),頁 189~228。

宮力,「通向建交之路的艱難跋涉—1972—1978 年的中國對美政策」,黨的文 獻,第 02 期(2002 年),頁 67~78。

張五岳、呂明洋,「中共對臺政策與城市交流:機遇與挑戰」,展望與探索雜誌 社,第 17 卷(2019 年),頁 79~93。

張五岳,「從中共 2018 對臺工作會議研析未來對臺策略」,展望與探索雜誌社,

第 16 卷(2019 年),頁 1~5。

張光、習大明,「美國國會涉臺提案的發展」,臺灣研究集刊,第 2 期(2007 年),頁 22~31。

張子介,「臺灣游說集團對美國國會的游說—以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和臺灣人公 共事務協會為例」,美國研究,第 3 期(2015 年),頁 97~113。

習大明,「特朗普政府對外決策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外交評論,第 2 期

(2017 年),頁 65~84。

童立群,「美國國會重要涉臺法案/決議案(2016—2018):內容、特征及影響」,臺 灣研究集刊,第 4 期(2019 年),頁 41~53。

董立文,「中共的「兩制」臺灣方案芻議與特徵」,展望與探索雜誌社,第 17 卷

(2019 年),頁 1~7。

楊開煌,「大陸和平發展政策評估———試析習近平對臺重要思想」,台海研 究,第 02 期(2016 年),頁 33~44。

楊奎松,「毛澤東與兩次台海危機—20 世紀 50 年代中後期中國對美政策變動 原因及趨向」,史學月刊,第 11 期(2003 年),頁 52~59。

楊奎松,「毛澤東與兩次台海危機—20 世紀 50 年代中後期中國對美政策變動 原因及趨向(續)」,史學月刊,第 12 期(2003 年),頁 48~55。

齊鵬飛,「試論中共十九大報告涉臺論述的歷史積淀和現實意義」,臺灣研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1

第 1 期(2018 年),頁 1~12。

趙明昊,「特朗普執政與中美關係的戰略轉型」,美國研究,第 5 期(2018 年),頁 26~48。

劉相平,「大陸對臺政策及實施效果析論——以 2018 年為例」,臺灣研究,第 5 期(2019 年),頁 1~11。

蔡瑋,「中共的大國外交戰略與兩岸關係」,共黨問題研究,第 26 卷(2000 年

蔡瑋,「中共的大國外交戰略與兩岸關係」,共黨問題研究,第 26 卷(200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