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5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首先,在本論文第壹章緒論中,除包含論文研究基本的分析架構框架外,

筆者亦於此章節文獻回顧與探討部分,以整理習近平自 2012 年中共十八大至今 所有涉臺問題講話,為本文進行描述型研究,建立起文獻資料分析基礎。並將

「川普時期美國因素」對於「習近平時期中共對臺政策」之生成輪廓,與中美 兩國自 1970 年代關係正常化以來,在「臺灣問題」上既有之發展基礎及問題進 行概念性聯結。

其次,在本文第貳章中由於本論文所關懷之第一面向「中共對臺政策」,所 牽涉到的範疇領域與中共黨史於建國前,乃至於建國後整體發展密不可分,不 論是歷經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以及習近平等領導人主政時期,不 可否認的是中共始終將「臺灣問題」,作為以近現代中國歷史遭受列強瓜分,以 及國共內戰延續所衍生出之錯綜複雜議題,進行其對臺政策的制定及調整之基 本準則,也因此筆者於本章各節將中共歷代領導集體對臺政策之發展脈絡進行 爬梳,使讀者得以理解中共對臺政策不論在戰略高度層次,或者是戰術運用層 次上所具有之歷史發展及意涵為何,進而能與習近平於中共十八大以來,在政 治、安全、社會及文化等各層面之對臺政策具體作為形成對比,以利於讀者理 解本論文第肆章對於「習近平時期中共對臺政策」,與「川普時期美國因素」兩 大論文主軸所具有之具體關聯。

本論文第參章探討歐巴馬及川普時期美國亞太政策,分別於亞太再平衡戰 略及印太戰略時期之下,美國臺海政策分別在政治、外交、軍事及安全問題層 面,之具體作為及發展態勢為何,為本論文第肆章川普時期美國因素,對於習 近平時期中共對臺政策所具有之具體影響進行鋪陳。

本論文第肆章各節中對於川普時期美國臺海政策,從制定、產生到實際影 響之系列發展脈絡,進而理解美國在川普時期將崛起中的中國,定位為必須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

以遏制之修正主義大國後,臺灣問題在中美兩強爭霸格局中,美國因素於政治 與外交、軍事與安全層面問題,所具有之政策性質影響進行研究。

本論文第伍章結論因基於本文撰寫之時空背景因素之影響,導致於在現實 層面上無法完整而全面性的針對於,習近平任期內「美國因素」在對臺政策上 的影響進行論證,不過仍會接續本文研究範圍與限制中,所得出的具體時間進 程研究框架,將「川普時期美國因素」對於「習近平時期中共對臺政策」之影 響進行階段性回顧及評估未來之研究展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7

第貳章 習近平上任後中共對臺政策之發展

習近平自 2012 年起接替胡錦濤成為中共中央總書記,觀察其主政後至今所 主導的中共對臺政策,美國因素在其中所具有的具體影響,與中共在歷任領導 人時期的相異之處為何,主要可從下列三項關鍵因素及政權更迭時間點,進行 切入探討理解中共對臺政策發展脈絡中,其原則之堅定性及策略運用之靈活 性:一、習近平上臺前中共歷代領導集體對臺政策方針。二、習近平上任後於 政治與外交層面之對臺政策方針。三、習近平上任後於社會與經濟層面之對臺 政策方針。

第一節 習近平上臺前中共對臺政策

在探討中共對臺政策,必須先了解到該政策脈絡及其在不同領導人主政時 期之同一規律性,根據高素蘭於〈中共對臺政策的歷史演變(1949-2000)〉一 文當中結論處指出有關於,中共對臺政策在不同時期除了相同的最高政策目標 外,所具有的主要共同性質共有下列幾項:一、堅持一中原則。二、和戰相互 運用。三、運用國際壓力。四、談判對象改變。1

至於,在 2000 年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中共對臺政策之戰術運用性質亦隨著 中國整體國家經濟發展,所帶動之綜合實力上升而有所增加,特別是在 2010 年 中國大陸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亞洲第一大經濟體,2012 年習近平成為中共 第五代領導人後,中共對臺政策在其所提出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 夢」及「兩個一百年」等具有濃厚民族復興意味的戰略構想下,所發展出之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心靈契合」,等在排除政治因素

1 高素蘭,「中共對臺政策的歷史演變(1949-2000)」,國史館學術集刊,第 04 期(2004 年),

頁 220~22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8

影響下所蘊含「兩岸一家親」精神思維之對臺政策戰術,為中共在進入到二十 一世紀後對臺政策戰術性質所出現的最大轉變。

一、毛澤東時期

1949 年中共在國共內戰取得全面勝利,使國民黨政權被迫遷往臺灣後,中 華民國在大陸地區至今雖不具有實質統治權,中共針對於此一牽涉到國際社會 中國代表權正統的問題,雖已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不過在中共 建政初期至 1971 年中華民國失去於聯合國中國代表權之前,國際社會上絕大多 數國家所承認的中國仍是,雖實際統治區域僅限於臺澎金馬,但影響力仍具有 泱泱大國之尊的中華民國政府。之所以會形成此種格局,關鍵仍在於中共對臺 政策,必須被迫面臨到「美國因素」在其中從中作梗之現實結構性因素,以中 共新華社於 1949 年 3 月 15 日,對外發表題名為《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

政治評論為例,該文中所強調之核心理念從首次提出「解放臺灣」一詞彙中不 難發現,中共在受制於「美國因素」干預之前,整體戰略方針仍以軍事武力途 徑尋求祖國統一為主軸。不過,該年十月國共內戰古寧頭戰役中共軍吞下敗 仗,雖然在隔年 1950 年 5 月攻佔浙江外海舟山群島,但緊接著六月韓戰爆發美 國派遣第七艦隊協防臺海,開啟了「美國因素」在中共對臺政策中成為最大外 部干預勢力之現實結構。2再加上,毛澤東在中共見政之初對外戰略之思維模 式,並未完全隨中共已從打天下的革命政黨性質,轉換到身為主政中國大陸執 政黨之地位層次上,仍以過去搞革命之慣例思考對外關係戰略。3

2 李亞明,共黨理論與中國大陸研究(臺北市:黎明文化,2014 年),頁 333。

3 楊奎松,「毛澤東與兩次台海危機—20 世紀 50 年代中後期中國對美政策變動原因及趨向」,

史學月刊,第 11 期(2003 年),頁 5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9

(一)和戰兩手策略–「戰」為重,「和」為輕。

中共建政初期周恩來將中共對臺政策方針歸類為「一綱四目」。其中,「一 綱」所指的即是「臺灣必須統一於中國」。「四目」分別為:「一、臺灣回歸祖國 後,除外交必須統一於中央外,所有軍政大權、人事安排等悉委於蔣介石,陳 誠、蔣經國亦悉由蔣意重用。二、所有軍政及建設經費不足之數悉由中央撥付

(當時臺灣每年赤字約八億美元)。三、臺灣的社會改革,可以從緩,必俟條件 成熟並徵得蔣之同意後進行。四、互約不派特務,不做破壞對方團結之舉。」4

中共在改革開放政策及同美國關係正常化之前,若嚴格的將其對臺政策策 略基調進行此時期的分類,學者邵宗海認為在此長達三十年的時空背景中,中 共對臺政策幾乎皆奠基於以武力作為解決臺灣問題後盾的立場上進行。

1955 年 5 月周恩來於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中,對於以和平解 放臺灣成為中共對臺主軸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臺灣有兩種可能的方式,即戰爭 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國人民願意在可能的條件下,爭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 臺灣。5

在對於中共對臺於 1960 年代後之歷史發展脈絡進行探究之際,仍必須緊扣 在本文在對於 1950 年代,中共對臺政策在 1954 及 1958 年兩次砲擊事件之前因 後果進行比較之問題意識。「挑戰美國再砲擊金門」為毛澤東發動 1958 年對臺 砲擊行動的指導原則,美國長期以來對中共所展現出的輕視態度,從 1955 年中 共與美國雖保持大使級會談接觸模式,但始終缺乏實質進展成果即可看出。6 毛澤東有鑑於美國對中共之輕視態度,因此始終想透過在涉臺問題上的進一步 行動,向美國人顯示中共對臺民族主義之決心。7

4 臺軒,中國政府的對臺方針政策(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2 年),頁 38~39。 轉引自 李亞明,共黨理論與中國大陸研究(臺北市:黎明文化,2014 年),頁 334。

5 李亞明,共黨理論與中國大陸研究(臺北市:黎明文化,2014 年),頁 334。

6 楊奎松,「毛澤東與兩次台海危機—20 世紀 50 年代中後期中國對美政策變動原因及趨向

(續)」,史學月刊,第 12 期(2003 年),頁 49。

7 吳冷西,十年論戰(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 年),頁 189。 轉引自 同上註,頁 4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0

不過此次砲擊行動不僅沒能使中共在對臺政策上取得進展,畢竟臺美已於 1954 年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中共對金門的砲擊行動使得臺美軍事同盟 更為穩固,但畢竟基於地緣戰略因素金馬過於逼近中國大陸,加上國府此時期 在實質上仍未完全放棄反攻大陸,迫使中共對臺政策雖然在基於現實條件下,

無法逼迫國府自金馬撤軍,但仍必須透過「打打停停」之模式,對仍存有反攻 大陸的國府軍隊予以威嚇,形成了兩岸關係史上中共對臺「單打雙不打」之戰 略運作模式。8在 1958 年八二三砲戰至 1960 年中共進入大躍進時期,人民公社 失敗導致中國大陸內部出現嚴重經濟困難。1961 年至 1965 年期間中共進入

「國民經濟調整期」,內部整體狀況並未因此而有所突破,中共在內部高層政爭 下,又於 1966 年進入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時期,此時期中國大陸內部所出現

「國民經濟調整期」,內部整體狀況並未因此而有所突破,中共在內部高層政爭 下,又於 1966 年進入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時期,此時期中國大陸內部所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