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本研究組織學習模式

針對本研究組織學習模式的三個元素分別說明,亦即學校願景認同程度(指導方針)、

系統思考(理論、方法與工具)與 Intranet 互動平臺的應用(創新的基本架構)。

壹、學校願景認同程度(指導方針)

校長和全體教職員共同塑造的學校願景,能關注學生學習,並成為教師付出與努力的參 照,是學校組織學習進程的強大動力(Hord, Roussin, & Sommers, 2010; Kurland, Peretz &

Hertz-Lazarowitz, 2010)。缺乏願景,就缺乏指導方針、熱情和方向感。願景是響影組織發展的 關鍵。組織缺乏願景,則成員沒有憧憬、沒有共同奮鬥的目標,組織將人心渙散,難有績效

(吳清山,1997b)。Barth (1990)認為學校有願景之後,就能定出學校目標、產生行動方案、

推動課程發展,促進中長程發展計畫。相反地,學校沒有願景,則成為一個真空體,不受信 任,容易瓦解。Wallace、Engel 以及 Mooney (1997)強調,不論是對組織或成員,願景是以共 同價值和信念為基礎,也是成員共同的努力方向,對組織的影響非常深遠。透過認同學校願 景與目標可建立學校長久發展的運作機制,促進學校邁向卓越(謝寶梅,2001;Hord & Sommers, 2008)。

由此看來,願景為學校教育的核心,也是促進學校教育革新、提升學校效能的動力;願 景的發展是影響學校經營成功的重要因素。

徐永昌(2000)研究台灣製造業的企業願景、組織承諾、企業文化,以及員工生涯發展之關 聯,結果顯示,員工對企業願景的了解和認同越高、對企業文化接受支持程度越高、對生涯 發展規畫認同越高,則員工的組織承諾越高。李曜純(2001)對高科技產業研發人員進行研究,

以了解企業願景認知、員工離職意願與工作生活品質的關聯,結果顯示企業願景認知與員工 離職意願為顯著負相關。楊慧華(2002)的研究對象為台灣國際觀光旅館,探討企業願景、企業 文化、經營策略和經營績效的關聯,結果顯示企業願景對非財務績效有影響,而企業願景、

企業文化及經營策略等向度之間有互動關係。施品伃(2003)研究組織願景與組織傳承對組織績 效的影響,結果顯示組織目標的設立與組織經驗的傳承,經由成員的實行和運用,能顯著影 響成員達成任務的績效。

就以上願景方面的研究來看,組織願景與組織文化、組織績效、組織承諾有顯著關聯(李 曜純,2001;施品伃,2003;徐永昌,2000;楊慧華,2002)。願景的建立能提升組織績效、

促進組織承諾,從而追求組織永續發展。研究結果呼應 Senge (1990)與 Nanus (1992)所提出之 願景是組織保持優勢與績效成就的重要因素。

在教育方面,Sammons (1995)針對有效能的學校,進行其特徵的研究調查,結果發現下列 包括「分享願景與目標」在內的十項對學校效能有重要影響力的因素(引自楊進成,2001)

為專業領導、學習型組織、學習的環境、分享願景和目標、目的性的教學、專注教學和學習、

積極酬賞、高度期待、督導進步、學生的權利和義務。

吳明雄(2001)探討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的關聯,結果顯示,當校長有越多激勵願景的領 導行為,便能預測教育人員感知到較高的學校效能。李幸(2001)針對學習型組織與學校效能 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共同願景的建立對學校效能有顯著的預測能力。張宏毅(2002)同樣研究 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的關聯,結果也是發現願景的建立與學校的效能有密切相關。

綜合以上研究,不論是校長在轉型領導中激勵願景,或是將學校塑造為學習型組織而建 立願景,都將提升學校效能。因此,在當前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各校發揮本位辦學特色之時,

願景的發展極為重要,而學校願景與學校效能之關聯探討亦不可怱視。本研究中指導方針係 指學校願景認同程度,「管理者需確立組織的信念、成員想創造的目標,和組織及個人共同 的願景,並對組織目標的達成有共識;藉著質疑與反思來找出問題的根源,回到務實的本質;

以深度匯談來超越語言障礙,用新的角度和方向來詮釋;把流程視為持續的變動」。

貳、系統思考(理論、方法與工具)

有理論、方法與工具(系統思考),才能發展深度學習所需的技巧和能力,否則所有的變 革都只是表面功夫、不具深度。

一、系統的定義

要探討系統思考之前,我們得先探討何謂系統。「system」是從希臘文字「systema」衍 生出來的,它的意思是「put it toghter」。在「第五項修練」一書中 Senge 所談的系統是指「整 體」,而在整體中每個元素在長時間彼此相互關聯影響作用下,朝共同目的運動(齊若蘭譯,

1995),而在「系統思考」一書中 Sherwood 認為系統是「一群相互連接的實體」,強調我 們對感興趣的實體事務之間的連接(邱昭良、劉昕譯,2004)。上述兩位學者都強調系統的 組成份子相互影響與連接的概念,代表在系統中組成份子的關聯是極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人 們的價值選擇也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例如:刻板印象、宗教等。

Senge(2003)認為系統有四個要件:系統有組成份子、組成份子互相關聯、系統有共 同目標或目的、系統處於環境中並受其影響。本研究的系統組成份子由個人開始,然後透過 因果回饋圖將其他人納入系統之中,因此,系統組成份子的疆界將以彼此互動的範圍和互動 對象的多少來決定。

二、系統思考

系統思考是直觀和意義分析的組織過程(Cezarino & Beltran, 2009),系統思考的方式比傳 統思考的方式更能應付日趨複雜的世界,傳統的思考方式是直線的、靜態的、片面的、可測 量的、外在驅力的、因素性策略性的、驗證式的思考;系統思考的方式是因果環路的、動態 的、整體的、數量的、內在驅力的、科學的、操作性(專注在因果的關係)的思考,系統思考 並沒有清楚的定義,但是卻越來越像系統化的思考,用系統的觀點來處理複雜事務並了解其 重要性,有助於提昇組織學習的成效 (Barry, 1997; Forrester, 1994; Senge et al., 2008; Senge, Laur, Schley & Smith, 2006)。然而從系統思考的角度去反思傳統並且找尋未來組織發展的道 路,使組織重視改進,透過不斷的實驗、尋思設計實施新方案,並鼓勵組織成員打破沉默勇 於發言、懷疑並發現矛盾,然後將策略性的改變視為組織學習必經之路(魏惠娟,1998)。 Senge(郭進隆譯,1994)認為學習型組織需要具備的五項修練包括以下三種核心能力。

(一)釐清動態複雜的能力:組織學習過程中要有洞悉系統中動態複雜性的能力,要能處理系統 中彼此相連的動態複雜的議題,以避免產生錯誤的學習。因此組織學習的第一項核心能力 是「系統思考」,這是一種看見整體效果和長期發展的能力,是思考的架構,能讓我們看 見事物的關聯性而非單一性、看到漸變的連續過程而非瞬間的一瞥、看到非線性的發展趨 勢而不是直線性的未來預期。系統思考的能力使成員成解釋環境及採取行動時,從反應事 件(event)層次提升到觀察型態(pattern)與歸納結構(structure),了解結構後產生心智模式的轉 變,進而看見之前事件層次看不到的槓桿點(能引起結構重要改善且持久的點),一旦掌 握這個點,即能以小行動創造大力量,進而改變結構、解決問題,或產生持久性的改變。

(二)有創造力交談的能力:創造性學習需要具備有創造力交談的能力。成員或組織的行動通常 受其心智模式的控制,因此有創造力的行動的基礎在於心智模式的改善,但透過個人之力 以改善心智模式並不容易,因觀點背後的基本假設難以透過自我反思來達成;且假設的檢 驗與質疑或其他可能觀點的切入更難依賴個人來達成。所以,透過組織的學習較個人的學 習更有效率,也能促使組織一致搭配的行動。此外,開放與授權賦能的組織文化才能促使

有效的組織學習,因為開放的氛圍才不會產生防衛之行為而限制學習的發生;授權賦能的 文化才可促進成員對組織投入奉獻,而將組織學習視為共同願景。

(三)實現願景的能力:組織的願景是「組織想要創造什麼?」是成員共同持有的意象,它創造 出眾人一體的感覺,並遍佈到整個組織,融合各種活動。願景的角色並非終極目標,而是 激發成員創造性張力的來源,成員因形塑共同願景而受到驅動,感受工作生涯的意義,但 並未因願景達成而停止運作,組織的生命常態是改變與創造,渴望創造塑造一個恆動的學 習型組織,因此,願景是成員與組織學習的基本驅力。

以上三種核心能力的關係是,願景是驅動成員共同學習的動力,共同願景減低組織的政 治角力,才能產生有創造力的交談。在動態複雜議題的交談,需要系統思考的能力,以幫助 組織及成員從結構來看待問題,而非事件,才能辨認問題並加以解決。

組織以系統思維不斷創造未來,且為實現成員共同願景而不斷學習。組織學習以個人學 習為起點,以系統思考為核心,不斷追求卓越,邁向共同願景,其具體行動就是將組織塑造 成學習型組織。而在尋找未來發展方向,使組織釋放巨大潛力時,魏惠娟(1998)從系統思考的 觀點提出組織具有下列特性:

(一)不斷實驗與改進,不停止尋找答案。

(二)設計創造新方案,不用防衛性的傳統作法。

(三)鼓勵懷疑及發現矛盾,成員寧可有爭論而非沈默。

(四)策略性的改變是學習的必要過程。

學習型學校組織運作主要運用系統思考來建立回饋機制,而學校教師性別、服務年資、

學校規模大小、創校年數、學校所在地等因素並不影響學習型學校策略應用之系統思考,但

學校規模大小、創校年數、學校所在地等因素並不影響學習型學校策略應用之系統思考,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