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朱熹《易》圖之學中的儒、道關係問題

第四章 從理的探尋與儒道關係論《易》圖與蓍數變化

第三節 朱熹《易》圖之學中的儒、道關係問題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5

論中的「六、十五、二十、十五、六」之數,李光地於此乃揭示出每幅〈卦變圖〉

的五個生卦所各自衍生的卦之數量,與加一倍法的先天象數之理的關係。而余敦 康在李光地之說的基礎上,又更確切地指出:「用現代數學的語言來表述,即二 項 式 六 次 方 展 開 式 中 間 各 項 的 係 數 : (a+b)6=a6+6a5b+15a4b2+20a3b3+15a2b4+6ab5+b6,其中間各項的係數依次為 6、15、

20、15、6」645。雖然嚴格說來,朱熹〈卦變圖〉所依據的原理,與一每生二的 加一倍法之先天數理並不相同646,但上述諸說亦深刻地掘發出朱熹〈卦變圖〉中 的蘊義,凸顯了朱熹的卦變之說雖屬於後天《易》學,但當中亦均隱含著先天象 數之理的內容。

而朱熹無論是在蓍數變化或卦變之說的探求上,均是以象數中自然齊整的 理勢為重心,可知他對後天象數《易》的核心關懷,實與他藉由先天之學來進行 對理的探究,在精神上是一貫的,其先天、後天的象數《易》學並非割裂的,而 是有其一體性;在朱熹這樣總是將「象數」的探究與「理」緊密聯繫的視野下,

也凸顯了朱熹對後天象數學中的蓍數與卦變的探究,乃是偏重在哲學思想的層 次、而更甚於具體占筮方法的層次。

第三節 朱熹《易》圖之學中的儒、道關係問題

論及《易》圖,還不得不提到的一個部份,就是儒、道交涉的問題。因為 與朱熹同時代以及後來的明末清初儒者,均對朱熹的《易》圖之學提出了不少質 疑,而其批判主要皆是圍繞著儒、道關係的問題而發,主要可歸納為三個面向,

首先,批評「《易》圖為道教之學」;其次,沿此儒、道之辨的脈絡,要求澄清儒 家思想的內容,要由《易》圖回歸儒家的經典,故進而又有「《易》圖之學與《易》

645余敦康:《漢宋易學解讀》,頁 490。

646鍾彩鈞便指出:「據李光地的說法,朱子卦變圖可由加倍變法輕易推演出來,然而結果雖同,

依據原理卻異。朱子的卦變圖其實是六十四卦既成之後,由十二辟卦統屬相同陰陽爻的卦,因此 並非加倍生出的關係」,見鍾彩鈞:〈《周易折中‧易學啟蒙及附論》略探〉,收於黃俊傑、林 維杰編:《東亞朱子學的同調與異趣》,頁 2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6

此一經典無關」的質疑,以及「《易》圖非出於儒家聖人之手」的批判。

先觀與朱熹同時代的學者對其《易》圖之學所提出的質疑。如陸九淵(字子 靜,1139-1193)便認為〈太極圖〉有道教淵源,與陳摶的「老氏之學」密切相關,

而《太極圖說》中的「無極」一詞亦出於《老子》,非儒家聖人之書所應有:

朱熹發謂濂溪得〈太極圖〉於穆伯長,伯長之傳出於陳希夷,其必有考。

希夷之學,老氏之學也。「無極」二字,出於《老子》〈知其雄〉章,吾聖 人之書所未有也。647

《太極圖說》以「無極」二字冠首,……二程言論文字至多,亦未嘗一及

「無極」字。648

而袁樞(字機仲,1131-1205)則指出〈先天圖〉與《易》無關,只是邵雍之 學,而邵雍實「不知《易》」;又認為〈河圖〉、〈洛書〉乃「後人偽作」,非出於 儒家聖人之手。此觀朱熹〈答袁機仲〉諸書的內容便可知:

來教乃謂(〈先天圖〉)專為邵氏解釋,而於《易經》無所折衷,則恐考之 有未詳也。649

誨諭《參同》、邵氏不知《易》之說650

來教疑〈河圖〉、〈洛書〉是後人偽作。651

林栗(字黃中,生卒年不詳)對於〈先天圖〉之學的批判亦與袁機仲相近,同 樣認為〈先天圖〉乃邵雍之學,而邵雍所論對於《易》的內容並無闡明之功,朱

647 《宋元學案》,卷 58,〈象山學案‧辯太極圖說書〉,收於沈善洪主編:《黃宗羲全集》,

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 年,第五冊,頁 293。

648 《宋元學案》,卷 58,〈象山學案‧辯太極圖說書〉,收於《黃宗羲全集》,第五冊,頁 294。

649《文集》,卷 38,〈答袁機仲三〉,頁 1545。

650《文集》,卷 38,〈答袁機仲十一〉,頁 1563。

651《文集》,卷 38,〈答袁機仲三〉,頁 154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7

熹在〈答林黃中〉書中便引述到:

示喻邵氏本以發明《易》道,而於《易》無所發明。652

此外,朱熹有弟子認為〈先天〉、〈太極〉等《易》圖之學,似與「本為占 筮而作」的《易》之本義不甚相合,此亦是從「《易》圖之學與《易》無關」的 角度加以提問:

問:「先生昨言《易》只是為卜筮而作,……然先生於先天後天、無極太 極之說,卻留意甚切,不知如何?」653

至於明末清初的儒者對朱熹《易》圖之學所提出的批判,亦與上述所言頗具 共通性。其中,黃宗羲(號梨洲,1610-1695)指出邵雍天根月窟的〈先天圖〉之學 實為「老氏之學」,其數、其理皆與《易》無關,而〈河圖〉、〈洛書〉亦「於《易》

了無干涉」:

蓋康節之意,所謂天根者,性也;所謂月窟者,命也。性命雙修,老氏之 學,其理為《易》所無,故其數與《易》無與也。654

〈河圖〉、〈洛書〉,……不特不見於經,亦是不見於傳。……余一一疏通 之,知其於《易》本了無干涉655

黃宗炎(字晦木,1616-1686)則認為〈太極圖〉本是道教方士的修煉之圖,

非出於儒家聖人;並進一步沿此儒、道之辨的脈絡,主張「《易》、老之不可混稱」, 明言「此圖非《易》」:

〈太極圖〉者,創于河上公,傳自陳圖南,名為無極圖,乃方士修煉之術

652《文集》,卷 37,〈答林黃中二〉,頁 1511-1512。

653《語類》,卷 66,頁 1624。

654黃宗羲:《易學象數論》,卷 1,〈天根月窟〉,收於《黃宗羲全集》,第九冊,頁 21。

655黃宗羲:《易學象數論》,〈自序〉,收於《黃宗羲全集》,第九冊,頁 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8

656

愚二十年學《易》,……確知《易》、老之不可混稱,確知老之不同於釋,

灼見儒、釋、老之不可冒昧影響。然後敢明言此圖(〈太極圖〉)之非《易》,

而且有老與仙與釋之淆亂。657

胡渭(字朏明,1633-1714)亦從儒、道之辨的立場,指出〈河圖〉、〈洛書〉、〈先 天〉、〈太極〉等諸《易》圖中的象數,並非儒家聖人之《易》的象數,而是「希 夷、康節、劉牧之象數」,其實質和《周易參同契》一樣,是要「借《易》以明 丹道」:

《參同契》、〈先天〉、〈太極〉特借《易》以明丹道,而後人或指為〈河圖〉,

或指為〈洛書〉,妄矣。658

康節著〈先天圖〉,……自八而為十六、三十二、六十四,以至於百千萬億 而無窮,又豈《易》之所有乎?是亦邵子之數學,而非古聖人之《易》矣。

659

若朱熹所列九圖,乃希夷、康節、劉牧之象數,非《易》之所謂象數也。660

故胡渭批判《易》圖實與《易》無關、「唯《易》則無所用圖」661,他考察

「《周易》古經及注疏未有列圖書於其前者」,此做法實始於朱熹《周易本義》, 且其《易學啟蒙》又首論圖書,遂使學者誤以為「捨圖書無以見《易》」,如此反 而湮沒了《易》之原貌。可見胡渭正是要藉由對《易》圖之學的批判,復原《易》

656黃宗炎:〈太極圖說辨〉,收於黃宗炎:《周易象辭》,附《圖書辯惑》,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年,第 36 冊,頁 114。

657黃宗炎:〈太極圖說辨〉,頁 115。

658胡渭:《易圖明辨》,鄭萬耕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8 年,〈易圖明辨題辭〉,頁 1。

659胡渭:《易圖明辨》,卷 6,〈先天古易上〉,頁 137-138。

660胡渭:《易圖明辨》,卷 10,〈象數流弊〉,頁 225。

661胡渭:《易圖明辨》,〈易圖明辨題辭〉,頁 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9

之原貌:

《周易》古經及注疏未有列圖書於其前者;有之,自朱熹《本義》始。《易 學啟蒙》……又首「本圖書」,次「原卦畫」,遂覺《易》之作全由圖書,

而捨圖書無以見《易》矣。學者溺於所聞,不務觀象玩辭,而唯汲汲於圖 書,豈非《易》道之一厄乎?662

綜觀上述學者對朱熹《易》圖之學所提出的批判,有從傳授淵源言「《易》

圖為道教之學」,有從作者問題言「《易》圖非出於儒家聖人之手」,亦有從經典 內涵言「《易》圖之學實與《易》無關」;而朱熹對這些圍繞著儒、道關係而來的 相關問題,亦有著一己獨特的思考路向,試觀下文析論。

一、《易》圖是否為道教之學

首先,關於「《易》圖為道教之學」的批判,朱熹實非全然不知《易》圖在 傳授淵源及作者上可能有的疑問,以〈先天圖〉而言,朱熹其實並不否認在〈先 天圖〉的流傳中,曾歷經道教淵源:

伏羲四圖,其說皆出邵氏。蓋邵氏得之李之才挺之,挺之得之穆修伯長,

伯長得之華山希夷先生陳摶圖南者,所謂先天之學也。663

邵子「天地定位,〈否〉、〈泰〉反類」一詩,正是發明〈先天方圖〉之義。

〈先天圖〉傳自希夷,希夷又自有所傳。664

〈先天圖〉……不起於康節,希夷以前元有,只是秘而不傳,次第是方士 輩所相傳授底。《參同契》中亦有些意思相似665

662胡渭:《易圖明辨》,卷 1,〈河圖洛書〉,頁 2。

663 《本義》,〈圖說〉,頁 20。

664 《語類》,卷 100,頁 2552。

665《語類》,卷 65,頁 161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0

朱熹直指邵雍的〈先天圖〉「傳自希夷」,而在希夷之前,此圖則是「方士輩所相 傳授」,故在朱熹看來,亦認為邵雍的先天象數學本有著道教的傳授淵源;他甚 至不諱言〈先天圖〉與道教典籍《周易參同契》「有些意思相似」,亦即〈先天圖〉

的〈乾〉南、〈坤〉北、〈離〉東、〈坎〉西之方位,與《周易參同契》所言「〈坎〉

〈離〉匡郭,運轂正軸」相通666

再以〈太極圖〉而言,關於〈太極圖〉是否為周敦頤所自作、以及周敦頤 的〈太極圖〉之學是否有道教淵源的看法,朱熹皆曾變動游移過。朱熹雖大體上 相信〈太極圖〉是周敦頤所親作667,但對於此主張,他並未十分堅持,故他又曰:

熹又嘗讀朱內翰震〈進易說表〉,謂此圖之傳,自陳摶、种放、穆修而 來,……夫以先生之學之妙,不出此圖,以為得之於人,則絕非種、穆 所及668

朱熹於此又不排除〈太極圖〉可能非周敦頤所自作,而是「得之於人」、另有淵 源,惟認為即便是得之於人,以此圖思想之精妙看來,也絕非是种放、穆修一類 修習道教之學的人所能及。

但這樣的想法在後來又有所轉變,朱熹仍然認為〈太極圖〉應為周敦頤所 做,但其學可能確實與道教有關:

張忠定公嘗從希夷學,而其論公事之有陰陽,頗與《圖說》意合。竊疑 是說之傳,固有端緒,至於先生,然後得之於心,而天地萬物之理,鉅

666朱熹於《周易參同契考異》中便註解「〈坎〉〈離〉匡郭,運轂正軸」一語曰:「〈乾〉、〈坤〉

位乎上下,而〈坎〉、〈離〉升降於其間,所謂易也。先天之位,〈乾〉南、〈坤〉北、〈離〉

東、〈坎〉西是也。故其象如垣郭之形,其升降則如車軸之貫轂以運輪,一下而一上也」,見朱 熹:《周易參同契考異》,收於《朱子全書》,第 13 冊,頁 533。

667朱熹曰:「〈太極圖〉立象盡意,剖析幽微,周子蓋不得已而作也」,《文集》,卷 31,〈答 張敬夫十〉,頁 1187;又曰:「〈太極〉卻是濂溪自作」,《文集》,卷 46,〈答黃直卿三〉,

頁 2105。

668《文集》,卷 75,〈周子太極通書後序〉,頁 378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1

細幽明,高下精粗,無所不貫,於是始為此圖以發其秘爾。669

由引文可知,朱熹仍然認為〈太極圖〉是周敦頤所作,所謂「至於先生,……於

由引文可知,朱熹仍然認為〈太極圖〉是周敦頤所作,所謂「至於先生,……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