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東亞金融危機與中國的抬頭

第四章 東亞金融危機後的積極整合,2000-2007

第一節 東亞金融危機與中國的抬頭

促使東協與中國從逐漸建立夥伴關係最主要的原因是亞洲金融危機的發 生,影響的範圍擴及整個東亞地區,東南亞國家經濟的嚴重受挫,以及中國在此 時釋出對東協國家的善意,使的東協重新調整政策,促使東協和中國朝向平等互 信的合作夥伴關係發展。1997 年夏,整個亞洲都被籠罩在如暴風雨般的金融危 機之下。自該年 6 月起,東南亞各國的貨幣就受到國際外匯投機客的拋售而大 跌。以泰國為例,泰銖(Baht)兌美金的比率從 1997 年 6 月的 24.78:1,貶值到 8 月 1 日的 31.43:1 和 9 月 1 日的 34.43:1,貶值的幅度高達 39%,到 1998 年 1 月 23 日更貶到 54.8:1。鄰近的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國亦受到泰銖貶值的 影響,半年多來貶值幅度分別高達 44.21%、40%以及 81.65%。馬來西亞的馬元

(Ringgit),從 2.52:1 貶到 1998 年 1 月 23 日的 4.52:1;印尼盾(Rupiah),也 從 1997 年 7 月初的 2,430:1 跌至 1998 年 1 月 23 日的 13,250:1。菲律賓的批索

(Peso)也滑落約 40%。東協各國的貨幣貶值,也讓股票市場受到重創;外資紛 紛撤出,更使這些國家的經濟大受打擊(林碧美,2000:4)。

從總體層次來看,一個國家貨幣幣值的高低,大致反應其經濟力的相對強弱(蕭 全政,1998:1)。而在東亞金融危機中的東協國家,更是深受其害,政權更迭、

社會動亂乃至於經濟緊縮、金融機構倒閉等等慘況,都重挫了東協國家的自信 心。但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東協國家會在金融危機中對應不及,實與這些國 家的整體發展背景與經貿體質有關。

東協國家透過投資優惠、稅收優惠、出口獎勵等措施,將原來勞動密集型的

進口替代轉變為出口導向,這一策略實施使東協主要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印 尼及菲律賓經濟發展產生快速發展。1990年代後日本因泡沫經濟因素,又東協國 家經濟快速發展,自1994年至1996除菲律賓外都在7%以上,東協國家對外出口增 加,表示國外對東協國家生產之品需求增加,因此東協國家必須增加投資國內生 產資本,但是東協本身除新加坡外,都是資本缺乏的國家。而東亞之日本有大量 的外匯,並且在此期間,日幣大幅升值,因此對東協國家投資增加(王仁宏,1998)。

日本自1990年至1996年對印尼投資累計達92億美元。1990年至1996年對泰國 投資累計達57.66億美元。1990年至1996年對新加坡投資累計達55.22 億美元。1990 年至1996年對菲律賓投資累計24.062億美元。1990年至1996年對馬來西亞投資累 計達45.88億美元,日本對東協5國計投資275.40億美元(蘇顯揚,1998)。另日本 銀行對泰國、印尼、菲律賓3國高達615億美元之貸款,當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後與 日圓不斷貶值,東協國家外債結構中日圓比例成分隨著增加,造成東協國家的對 外負債額度增加,故東協國家為促進出口增加,只有被迫幣值貶值,促進出口增 加、進口減少,唯進口減少又造成供需失調,過多的貨幣追求較少的財貨,旋造 成物價上漲通貨膨脹,此時外資各國對美元貶值之際大舉進入,造成嚴重的金融 危機。

1997年東協國家貨幣均大幅度貶值時,人民幣在中國政府的管控下維持1美 元兌換8.28元人民幣(黃安年,2006)。1998年6月7日至12日,日圓匯價突破140 日圓兌換1美元貶到146.43日圓兌換1美元,日圓貶值對中國、東協國家皆具有重 大影響,中國官方三次公開促請日本及其他西方大國維持日圓穩定,日圓貶值對 中國最大壓力在於對外貿易,也影響中國的經濟成長。

1998年3月18日新任總理的朱鎔基表示:使人民幣不貶值列入一個確保,就 是東南亞當前的經濟危機使中國面臨著挑戰,必須確保中國1998年經濟發展達到

8%成長,通貨膨脹小於3﹪人民幣不能貶值(陸委會,1998)。中國必須要做到 這些確保,這不僅關係著中國的經濟發展,也關係著亞洲的繁榮與穩定。1998 年5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表示:中國並不擔心來自東南亞國家的出口競 爭,雖然這些國家由於金融危機中貨幣貶值而提高了出口競爭力,但是中國在 1998年第一季貿易數字顯示,並未對中國的出口能力產生很大影響,並重伸人民 幣不貶值的保證,同時表示為維持人民幣穩定必須付出一定代價,但是中國仍能 保持貨幣穩定。東協國家的貨幣因1997年金融危機而發生貨幣貶值, 至1998年 中國之貨幣仍維持穩定情況下, 東協與中國的對外貿易出口影響相比較:

( 一) 兩者出口結構中國以工業製成品為主, 與東協國家之初級產品相近者 僅佔11.2%,而東協國家卻佔30%以上。

( 二) 工業製品中有關紡織品,因中國與東協國家皆以美國為輸出國家,確因 受美國輸出配額非關稅貿易之限制,並無影響。

( 三) 貨幣貶值對東協國家有利亦有弊,係因東協國家除新加坡外尚無種類齊 全的工業體系,其工業製成品中進口含量偏高,貨幣貶值表示進口品須付出較多 成本購買,生產成本出口價格將提高不利國際貿易。

( 四) 東協國家的外債皆是短期性,貨幣大幅貶值,相對支付債務金額增加,

不利企業資金運轉,增加企業成本負擔,迫使企業倒閉,增加國內失業人口,貶 值亦削弱了企業競爭力,而中國並不受其影響(顏奇坪,2002:82)。

亞洲金融危機為東亞各國帶來劇烈的貨幣貶值、惡性通貨膨脹、大量失業等 嚴重社會問題;而亞太主義者所主張的經貿投資自由化、便捷化,甚至被認為是 導致該危機的罪魁禍首。另方面,亞太主義國家又拒絕多種被認為有助亞洲各國

化解金融危機困境的方案,包括馬尼拉架構與亞洲貨幣基金會的構想;亞洲金融 危機因而引爆APEC 中海洋國家與國家之間激烈的路線之爭,以致於使APEC 逐 漸淡化經貿投資的自由化,而須更加強調貧窮、數位落差、婦女、青年及能力建 構等經濟技術合作上的議題(蕭全政,2004:11)。

東協國家在遭受到東亞金融危機的衝擊後,仍然無法在美國勢力的反對下,

成立區域性的金融援助機制 AMF,這不僅顯示出美國的霸權領導地位不容挑 戰,也顯示在當時,在東亞區域內部任何要排除美國勢力的倡議都難以成形(吳 德鳳,2000:172),而中國則在這一波的金融援助裡,透過鉅額資金援助、堅持 人民幣不貶值,以及維持經濟成長率達 8%等政策,以成功獲得東協國家的讚譽。

儘管中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是出於自利考量,即確保以貸款與投資為形式的外來 資源來穩固龐大出口部門的經濟動態、幫助港幣幣值的穩定以承擔初回歸的香港 之母國責任,還有支撐龐大的國營企業與銀行體系的不良體質等(蕭全政,1998:

10)同時,中國又在金融危機爆發後,捐助 10 億美金參與 IMF 對泰國的貸款;

同年 12 月,在東協三十週年的非正式高峰會中,中國又進一步承諾人民幣不貶 值,並且提供 40 億至 60 億美金參與 IMF 的紓困計劃(吳德鳳,2000:177)。同 時,中國也在此高峰會中和東協國家簽署名為「面對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東協合 作」的聯合聲明。中國也因此被認為是亞洲的國家主義或民族主義的捍衛者,而 且幾乎可以認定是東亞金融危機中的最大獲利者(蕭全政,1998:9)

此外,中國在外交上頻頻出擊,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尤其是與周邊國家建立 友好關係,目的無非是深怕在「多極」的國際政經秩序格局中,喪失區域權力與 利益的優勢。就中國的區域外交戰略而論,主動拉攏東協國家、積極參與東南亞 事務、建立雙邊實質經貿關係,鞏固雙邊友好合作夥伴關係,將是中國走向區域 霸權的第一步,也是其區域外交的後盾(吳德鳳,2000:178)。在東亞金融危機 中,我們得以看到中國自改革開放以後所推動的睦鄰外交已達成初步的成功,不

僅與東協的關係大幅改善,將「中國威脅論」的疑慮暫時降低許多,更增加了中 國在東亞區域的影響力。另外中國在金融危機中所維持經濟的穩定與成長,更是 贏得歐盟各國與美國的興趣,而極思改善相互間的關係;但是,以美國而言,與 中國所建立的「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並不等同於「戰略伙伴關係」,彼此間的 互動與交往仍須受到美國的亞太戰略及區域內海陸爭霸的基本格局所制約(蕭全 政, 1998:11)

第二節 東亞主義的發展與「東協+N」體系的擴張

1997年,中國與東協領導人非正式會晤在馬來西亞舉行,雙方發表了聯合聲 明,提出建立面向21世紀的睦鄰互信夥伴關係(Forging Closer ASEAN-China Economic Relations in the 21stCentury)。2000年11月,朱鎔基出席「東協-中國高 峰會議」時,提出要與東協合組自由貿易區的建議,當時雖然引起各界關注,但 由於東協國家尚未達成共識,因此並未落實該建議,但是東協成立了「東協-中 國經濟貿易合作聯合委員會」負責研究該構想之可行性。隔年,東協與中國雙方 又進一步在聯委會的架構下成立「東協-中國經濟合作專家小組」(ASEAN-China Experts Group on Economic Cooperation ),由該小組針對加強雙方貿易和投資等 經濟聯繫問題規劃可行方案。中國與東協合組自由貿易區的構想在2001年9月在 河內舉行的東協第三十三屆經濟部長會議中再度被提出討論,會中東協各國根據

「東協-中國經濟合作專家小組」所提出的報告案,通過成立「東協-中國自由 貿易區」,該決議後來在同年11月東協汶萊高峰會上中獲得通過,雙方並計畫在 10年完成該項計畫。至此,東協和中國合組自由貿易區之議於是確立,此即所謂 的「東協加一」(Wong and Chan:2003:507-508)。

近年來,中國與東協之間的貿易關係獲得較迅速的發展。2000年,雙方貿易 額達395億美元,東協在中國的商品貿易市場上的份額提高至6.3%,為中國的第

近年來,中國與東協之間的貿易關係獲得較迅速的發展。2000年,雙方貿易 額達395億美元,東協在中國的商品貿易市場上的份額提高至6.3%,為中國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