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六節 校園師生防災素養網路檢測系統建置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之一為將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的試題運用於「師生 防災素養網路檢測系統」之建置,屬於評量形成後之延伸研究主題,因此,將此 部分獨立為一小節,用以進行說明系統建置的過程。

(一) 網路檢測系統建置之原因

網路檢測系統建置,可讓防災素養檢測數位化,結合網頁系統,使得防災素 養試題可於線上進行施測,與紙本相較之下,可以節省相當的人力與物力,且填 答者可以立即知道檢測的結果,具備立即性的回饋;且因透過線上測驗,測驗實 施具廣佈性,可讓更多的師生透過此系統進行施測;教學者進行防災教育課程後,

亦可使用檢測系統進行施測,以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情況,得見網路檢測系統的便 捷性。

(二) 網路檢測系統之內容

網路檢測系統的試題以綜合類災害、火災、地震、坡地、颱洪災害共計五類 災害為檢測內容,且各類災害皆包含八個年段學生與中小學教師之防災素養試題 (幼兒園~中小教師),共計 45 份標準化評量作為網路防災素養檢測系統之題目,

提供於各階段受測者進行網路檢測系統之防災素養之檢測。

(三) 網路檢測系統之樣本施測

本次網路防災素養檢測工作之進行,主要目的是要了解網路檢測系統的適用 性,以及了解透過網路檢測之受試者其防災素養情形為何。網路施測抽樣對象與 紙本施測對象為同一所學校的另一批學生,以教育部提供 102 學年度全國師生人 數資料為研究母群體,根據 Rea & Parker(1997)的抽樣公式,以 96%的信賴區間 以及±4%的抽樣誤差,計算七個年段與中小學教師之問卷有效樣本數,經公式計

100

但有效樣本數仍有897份,達到本研究大學(專業)656份所需之數量。

101

表 3-6 102 年度七個年段學生及中小學教師網路檢測預計與實際施測之樣本數

階段 樣本數 北區 中區 南區 東區 總計

國小 國小低、中、高

三年段總人數(人) 625,077 386,083 382,390 62,966

1,456,516 (三年段平均

485,505)

人數比例(%) 43 27 26 4 100

102

有效問卷回收率 47.6% 63.3% 56.7% 68.0% 54.2%

階段 樣本數 北區 中區 南區 東區 總計

中小學 教師

總人數(人) 62,406 39,210 38,921 8,391 149,566

人數比例(%) 42 26 26 6 100

所需之有效樣本數 276 171 171 38 656

預計施測樣本數 480 300 300 90 1170

實際施測有效樣本數 984 616 607 105 2312

有效問卷回收率 205.0% 205.3% 202.3% 116.7% 197.6%

(四) 網路檢測系統的設計及測驗方式

網路系統檢測有兩部分規劃,一為正式施測系統版,主要用於教育部對各 級學校及中小教師進行全國大規模防災素養檢測時,所使用的檢測工具。二為 自我檢測系統版,於未來會掛載於教育部防災教育數位平台,供師生自由使用。

與本研究目前有關的系統為「正式施測系統版」,以下將說明此版本的檢測方 式:

本網路檢測系統的名稱為「網路防災素養檢測系統」,進入頁面後,首先,

依填答者的身分選擇適當的身分類別進行填答,隨後系統會顯示基本資料頁面 由填答者填寫;完成以上步驟後,系統會依填答者的身分類別顯示該年段的試 題,共計五類:地震、颱洪、土石流、火災及綜合類災害,需依序填答完畢,

各類試題作答完畢之後,系統計算分數以及提供文字回饋,但因是大規模檢測 的工具,所以無法提供正確答案給填答者,以免正確答案外流,降低檢測的用 意,系統檢測之流程圖,見圖 3-3。

此外,為符合各年段學生的使用,在幼兒園階段,檢測系統的幼兒試題部 分,讓幼兒以點選圖片的方式進行作答,同時各題皆有語音說明題目的功能設 計,並能重複聆聽題目;低年級部分則在試題與答案旁搭配注音,以上的設計 用以符合填答者的發展階段及學習特性,使填答者方便作答。

103

已完成填答 未填答過

返回首頁

給予得分 填寫基本資料

填答者

填寫驗證資料 選擇身分類別

進入題庫作答

完成五類試卷 作答完畢 1. 幼兒園 6.高中

2. 國小低年級 7.大學(一般) 3. 國小中年級 8.大學(專業) 4. 國小高年級 9.中小教師 5. 國中

學生:輸入學號、生日

教師:輸入身分證後四碼、生日

共計五類災害:地震、颱洪、土石 流、火災、綜合類災害,須依序作 答完畢,每一類別僅能做一次填答 的動作。

完成一類防災問卷後,系統會顯該 類別知識題、態度題、技能題共計 三部分之分別得分,並予以文字回 饋,不提供知識題之解答。以 100 分為滿分標準。

圖 3-3 網路防災素養檢測系統施測流程圖

104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