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各年段學生及中、小學教師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建置與檢測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各年段學生及中、小學教師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建置與檢測之研究"

Copied!
44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教育與應用學系 環境教育及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林明瑞. 教授. 各年段學生及中、小學教師綜合類 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建置 與檢測之研究 Establishment and Testing of the Standardized Assessment Scales on the Miscellaneous Disaster Prevention Literacy of Various Graders and Teachers 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研 究 生:李佩珊. 撰. 中華民國一O四年七月.

(2) 謝 誌 經過將近三年的時間,終於將論文完成了。撰寫論文的過程中,投入了超乎 想像的精神與體力,隨著論文的完成,這樣的日子也將告一段落。這段路上,因 為有著許多人的幫助與支持,才能使論文順利完成。感謝明瑞老師給予論文上的 指導與提點,讓駑鈍的我有了方向,撰寫時也更加的踏實;老師的認真與嚴謹, 促使自己以積極的態度面對論文;更謝謝老師對我的包容與不厭其煩的解答,因 為您的教導,學生的論文才得以完成,在此獻上對於老師最深的感謝與敬意。另 外,感謝口試委員許民陽教授、張子超教授與高翠霞教授,在口試過程當中用心 給予建議與指導,讓這本論文不足之處得以修正,使其更加完善。 接著,感謝在修業期間,思岑老師、素華老師、子易老師,以及明瑞老師於 環教課程的傳授,讓我認識環境教育的各種面向,拓展自己的視野,亦使自己的 教學工作更顯豐富。感謝鈞嵐學姊在論文撰寫時提供的各種協助;感謝品詩學姊 給予同學行政上的協助與叮嚀,以及幫我們處理個別的問題與需求。謝謝文慧, 彼此加油打氣與互相幫忙,讓我在撰寫論文時增添幾許力量與趣味;也謝謝各位 協助問卷發放、回收的老師們,因為你們的協助讓研究的過程更加順利,以及感 謝搭班同事的體諒與包容,因為蠟燭兩頭燒,在工作中常常出錯的我。 同時,也要感謝這份論文,讓我有機會學習成為一位研究生,並遇見很多很 棒的人、事、物,以及讓我看見在工作上的不足與缺失,使我有機會能面對自己 的問題並解決,如今能將你完成,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最後,要感謝家人的鼓勵,全力支持我在台中工作與求學;每次的電話聯繫 與關心,都讓我更有力量在工作與學業間繼續堅持,即使分處於台中與台北兩地, 因為有你們作為強而有力的後盾,讓我能安心地往前邁步!!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 誠心感謝一路上給予支持與幫助的大家,因為你們才得以成就這一切。 李佩珊 謹致. 中華民國一○四年七月.

(3) 各年段學生及中、小學教師綜合類防災素養 標準化評量建置與檢測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編製各年段學生與中小學教師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以評量進 行大規模防災素養檢測,依問卷施測結果,了解各年段學生及中小教師綜合類防 災素養現況能力,並建立常模表;爾後任一學校之行政單位與教師,可利用本評 量進行綜合類防災素養檢測,一方面可了解師生綜合類防災素養先備能力,另一 方面可作為教師調整教學與了解學生學習結果的評量工具。 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包含一般生活傷害、雷擊、海嘯與核災共計四類 災害試題,依據以林明瑞新修訂之八個年段學生與中小學教師 101 年各類災害防 災素養指標為基礎,蒐集相關文獻,編製九份預試問卷進行預試,再依據專家審 查建議、二次預試結果之難度、鑑別度與信度分析,進行試題修正與篩選,最後 編製成為「各年段學生與中小學教師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 ,共計九份正 式問卷題本。每份問卷包含知識、態度與技能題,各年段問卷之試題數量約 24~55 題不等,正式問卷完成後,於全國八個年段學生與中小學教師母群體中,採分層 隨機抽樣進行大規模施測,九個年段共發出 15460 份問卷,回收 11513 份有效問 卷,有效問卷回收率合計 74.5%,再依據施測結果考驗評量之結果,建立各年段 學生及中小學教師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常模表及編寫指導手冊,共計九份 常模表與指導手冊。 由施測結果得知各年段師生防災素養現況,與研究結果重點整理如下: 本研究所發展的各年段學生與中小學教師的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評量,九份 問卷之信度屬於中高信度;難度為中間偏易、鑑別度佳的試題。由檢測結果得知, 各年段綜合類防災素養得分,隨著年段提升而下降,最低分多落於大學階段。 i.

(4) 由不同背景變項對於綜合類防災素養得分影響情形得知,都市和市郊學校之 得分顯著優於鄉村;位於核電廠與海邊附近之學校學生其得分表現並未顯著優於 其他地區之學生;高年段學生得分表現顯著優於低年段學生;學生之功課指導者 具較高學歷者僅在知識題得分表現顯著優於學歷較低者;由各類防途徑獲得防災 知識者之得分表顯現著優於未從各類防災途徑獲得防災知識者,且由背景變項分 析可知學校課程(研習)與教師、電視、網路為各年段師生主要獲得防災知識之三 類途徑;有災害經驗者之得分表現優於無災害經驗者,其中經歷過颱洪、地震與 綜合類災害經驗者之得分表現優於未經歷此三類災害者。 而各年段師生防災素養知識、態度與技能三者間的相關分析,三者彼此皆達 顯著相關,其中又以防災態度與防災技能間的相關程度較高,相關係數介於 r=0.508~0.879 之間。 此外,本研究除了對檢測結果進行各類分析之外,亦進行幾項比較: 一、 比較參與防災計畫學校與否之得分表現,其結果為受補助學校得分並未高於 未受補助學生之綜合類防災素養得分。 二、 比較同一批師生同時進行 98 年與 102 年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以了 解兩份問卷難易度之差異,其結果為 102 年之知識題難度與 98 年類似;102 年之態度題內容則較為填答者所認同,技能題因題型不同無法進行比較。 三、 比較網路檢測得分與紙本問卷得分,以了解網路檢測系統得分的可信度,由 結果得知網路檢測知識題得分較具可信度,而態度與技能得分可信度較低。. 關鍵字:防災素養指標、綜合類災害與防救、防災素養檢測、標準化評量、常模. ii.

(5) Establishment and Testing of the Standardized Assessment Scales on the Miscellaneous Disaster Prevention Literacy of Various Graders and Teachers 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Abstract This study compiles the standardized assessment scales for students in various grades and the teachers 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conducts a large-scale disaster prevention literacy investigation. The purpose is to learn the current miscellaneous disaster prevention literacy of the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s 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establish the norm table. The standardized assessment scales for miscellaneous disaster prevention literacy can be used by any administrative unit and teacher to test: the current miscellaneous disaster prevention literac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s been known, and as one assessment tool for teachers adjusting their teach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students’ learning results. The standardized assessment scales of miscellaneous disaster prevention literacy contains four categories of disasters, including general life injuries, lightning stroke, tsunami, and nuclear disaster. Based on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literacy indicators of eight graders and the teachers 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which were revised by Ming-Ray Lin (2012), as well as literature review, this study designed 9 pre-test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expert opinions, as well as difficulty, discrimination, and reliability of two pre-tests, the assessment scales are modified and screened.. iii.

(6) Finally, “The Standardized Assessment Scales on Miscellaneous Disaster Prevention Literacy of the Students in Various Grades and the Teachers in the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were completed, got up to 9 formal questionnaires in total. Each questionnaire contains items on knowledge, attitude, and skills. The number of items in the questionnaire for each grade ranges from 24 to 55, depending on the grade level. After the formal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was used to conduct large-scale tests in the population of students in 8 grades and teachers 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across Taiwan. A total of 1546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to 9 graders, and 11513 effective samples were retrieved, with a total return rate of 74.5%. Then, the norm table of the standardized assessment on the miscellaneous disaster prevention literacy was established, and a guide manual was compiled. There were 9 norm tables and guide manuals.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current status of miscellaneous disaster prevention literacy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various grade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ized assessment of miscellaneous disaster prevention literacy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reliability of the 9 questionnaires is medium to high, difficulty is medium to easy, and discrimination is goo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iscellaneous disaster prevention literacy is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grade level, and the lowest score is found in university students. Concerning the influences of background variables on the miscellaneous disaster prevention literacy, it is found that the scores of urban and suburban school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rural ones; the scores of students in schools near the nuclear power plant and the sea are not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students in other regions; the scores of the students in the higher grades of elementary school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students in the lower grades; the students iv.

(7) whose homework instructor has a higher education degree only obtained the higher scores in knowledge questions than the students whose homework instructor has the lower education degree; the students who obtained disaster prevention knowledge via various disaster prevention channels h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than the students who never obtained such disaster prevention knowledge via various disaster prevention channels. In addition, further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school course (study), teacher, television, and the Internet are the three main channels where teachers and students obtain disaster prevention knowledge. The students who experienced disasters obtained higher scores than those who never experienced disasters, among which, students who experienced typhoon, flood, earthquake, and miscellaneous disasters obtained higher scores than those who never experienced these three disasters. Moreov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saster prevention literacy knowledge, attitude, and skill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various grades has reached a significant level;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saster prevention attitude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skills is higher,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is between 0.508 and 0.879. In addition to various analyses on the test results, some comparisons were conducted: 1. The scores of the schools participating and non-participating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plan are compared, and the schools that accept subsidies do not obtain higher scores of miscellaneous disaster prevention literacy than the schools that do not accept subsidies. 2. The scores of 2009 and 2013 assessment scales of miscellaneous disaster prevention literacy for testing the sam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compared, and the results are v.

(8) shown that the difficulty of knowledge questions in 2013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knowledge questions in 2009, the attitude questions in 2013 are easier than in 2009, and the skill questions cannot be compared due to different question types. 3. The online test scores and the paper questionnaire scores are compared in order to realize reliability of the scores of the online test system. It is found that reliability of the online-test knowledge questions is higher, whil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online-test attitude and skill questions is lower.. Keywords: Literacy indicators, miscellaneous disaster prevention, testing of disaster prevention literacy, standardized assessment, norm.. vi.

(9) 目 錄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i 目 錄 .................................................................. vii 圖目錄 .................................................................. ix 表目錄 ................................................................... 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6 第四節 名詞解釋 ...................................................... 7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9 第一節 災害與防災的意義 .............................................. 9 第二節 一般生活傷害 ................................................. 11 第三節 雷擊災害 ..................................................... 25 第四節 海嘯災害 ..................................................... 28 第五節 核能災害 ..................................................... 35 第六節 綜合類防災教育 ............................................... 44 第七節 防災素養指標 ................................................. 56 第八節 綜合類防災素養檢測 ........................................... 62 第九節 標準化評量編製 ............................................... 66 第十節 綜合類防災素養之相關研究 ..................................... 7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8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81 第二節 研究流程 ..................................................... 83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85 第四節 研究工具之設計與實施 ......................................... 9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98 第六節 校園師生防災素養網路檢測系統建置 ............................. 99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105 第一節 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之發展過程 .......................... 105. vii.

(10) 第二節 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預試結果 ............................ 106 第三節 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正式問卷之信度、難度與鑑別度分析 .... 115 第四節 正式問卷檢測結果 ............................................ 121 第五節 參與及未參與防災計畫學校檢測結果之比較 ...................... 125 第六節 98 年與 102 年綜合類防災素養檢測結果之比較 ................... 130 第七節 各年段學生與中小學教師背景變項分析 .......................... 131 第八節 不同背景變項對各年段學生及中小學教師綜合類防災素養檢測結果之差 異分析 ...................................................... 141 第九節 綜合類防災素養檢測結果與防災素養子面向之多元迴歸分析 ........ 176 第十節 綜合類防災素養之防災知識、防災態度與防災技能間之相關情形 .... 185 第十一節 綜合類防災素養網路檢測結果之分析 ........................... 188 第十二節 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正式題本與常模建置 ................. 19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97 第一節 結 論 ....................................................... 197 第二節 建 議 ....................................................... 202 參考文獻 ............................................................... 205 中文部分 ............................................................ 205 外文部分 ............................................................ 215 附錄.................................................................. 219 附錄一 各年段學生與中小學教師 101 年度防災素養指標...................219 附錄二 各年段學生與中小學教師綜合類防災素養第二次預試問卷...........227 附錄三 各年段學生及中小學教師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正式問卷.......265 附錄四 各年段學生及中小學教師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常模及衍生對照表.....307 附錄五 各年段學生及中小學教師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實施指導手冊.........324 附錄六 第三次專家審查總結會議審查綜合類防災素養預試問卷............ 373. viii.

(11) 圖目錄 圖 2-1 101 年修訂防災素養架構圖............................................58 圖 3-1 研究架構圖.........................................................82 圖 3-2 研究流程圖.........................................................84 圖 3-3 網路防災素養檢測系統施測流程圖....................................103 圖 4-1 有無受補助學校各年段學生與中小學教師綜合類防災知識得分表現之曲線圖 126 圖 4-2 受補助學校所在地-都市差異之分布情形...............................127 圖 4-3 未受補助學校所在地-都市差異之分布情形............................. 127 圖 4-4 有無受補助學校各年段學生與中小學教師綜合類防災態度得分表現之曲線圖 128 圖 4-5 有無受補助學校各年段學生與中小學教師綜合類防災技能得分表現之曲線圖 129 圖 4-6 網路系統與紙本問卷各年段綜合類防災知識題表現之曲線圖..............193 圖 4-7 網路系統與紙本問卷各年段綜合類防災態度題表現之曲線圖..............193 圖 4-8 網路系統與紙本問卷各年段綜合類防災技能題表現之曲線圖..............194. ix.

(12) 表目錄 表 1-1 民 97-101 年我國民眾死因統計表......................................2 表 2-1 皮膚燒(灼)燙傷深度等級及傷口情況..................................22 表 2-2 海嘯規模分級表....................................................30 表 2-3 國際事件核能分級表................................................36 表 2-4 國際「5-7 級」 重大核子事故整理表.....................................37 表 2-5 核災後外釋輻射對人體健康較嚴重影響的放射性物質整理表..............42 表 2-6 國小低年級教科書內容與綜合類災害、防災相關教材關整理表.............48 表 2-7 國小中年級教科書內容與綜合類災害、防災相關教材關整理表.............49 表 2-8 國小高年級教科書內容與綜合類災害、防災相關教材關整理表.............50 表 2-9 國中教科書內容與綜合類災害、防災相關教材關整理表...................50 表 2-10 高中課程與綜合類防災教育相關之主題................................52 表 2-11 九年一貫綜合類防災課程相關之教材整理表............................53 表 2-12 縣市級及在校級防災種子教師綜合類災害相關研習課表..................54 表 2-13 101 年新修訂之防災素養架構及內涵...................................58 表 2-14 101 年新增與綜合類災害相關之防災素養概念整理表.....................59 表 2-15 防災素養指標審查委員名單..........................................60 表 2-16 國民中學 101 年防災素養指標........................................60 表 2-17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64 表 2-18 各年級環境教育教學的重點與範疇....................................64 表 2-19 試題鑑別度指數之評鑑標準..........................................71 表 2-20 國內適用於國小之標準化評量........................................77 表 2-21 綜合類防災教育相關之研究整理......................................80 表 3-1 102 年校園師生綜合類防災素養檢測第一次預試樣本統計表..........86 表 3-2 102 年校園師生綜合類防災素養檢測第二次預試樣本統計表..........87 表 3-3 本研究之全國地區畫分情形整理表....................................90 表 3-4 102 年度八個學習階段學生及中小學教師正式問卷發放與回收數量整理表...90 表 3-5 102 年各年段學生與中小學教師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專家審查名單...95 表 3-6 102 學年度七個年段學生及中小學教師網路系統檢測預計與實際施測之樣本 x.

(13) 數.............................................................. 101 表 4-1 八個年段學生及中小學教師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第一次預試問卷信度分 析整理表.........................................................107 表 4-2 八個年段學生與中小學教師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學評量第一次預試結果之試 題難度、鑑別度分析整理表.........................................108 表 4-3 八個年段學生與中小學教師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學評量第一次預試結果之態 度與技能題難度、鑑別度分析整理表.................................109 表 4-4 八個年段學生與中小學教師階段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第二次預試問卷信 度分析整理表.................................................... 110 表 4-5 八個年段學生與中小學教師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學評量第二次預試結果之知 識題難度、鑑別度分析整理表........................................112 表 4-6 八個年段學生與中小學教師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學評量第二次預試結果之態 度與技能題難度、鑑別度分析整理表.................................113 表 4-7 八個年段及中小學教師階段年段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正式題本試題數量 整理表.......................................................... 115 表 4-8 八個年段學生及中小學教師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正式問卷信度分析結果 整理表...........................................................116 表 4-9 八個年段學生與中小學教師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學評量正式施測結果之知識 題難度、鑑別度分析整理表.........................................118 表 4-10 八個年段學生與中小學教師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學評量正式施測結果之態度 與技能題難度、鑑別度分析整理表...................................119 表 4-11 八年段學生及中小學教師之正式問卷試難度、鑑別度平均數值整理表......121 表 4-12 八個年段學生及中小學教師階段防災知識、態度、技能之得分結果.........124 表 4-13 有無受補助學校綜合類防災素養檢測知識、態度、技能表現之比較.........125 表 4-14 同一批師生以 98 年與 102 年問卷檢測防災知識、態度與技能題得分結果之比 較.............................................................. 130 表 4-15 正式施測幼兒園、國小三年段與國中學生之背景資料分析表.............136 表 4-16 正式施測高中職、大學(一般、專業)與中小學教師之背景資料分析表.......138 表 4-17 不同背景變項對國小低、中、高三年段與國中階段學生綜合類防災素養得分之 差異分析.........................................................164 xi.

(14) 表 4-18 不同背景變項對高中職、大學(一般、專業)階段學生綜合類防災素養得分之差 異分析...........................................................168 表 4-19 不同背景變項對中小學教師防災素得分之差異分析.................... 173 表 4-20 各年段學生及中小學教師防災知識、態度與技能得分相關分析整理表......187 表 4-21 七個年段及中小學教師綜合類防災素養網路施測得分結果.............190 表 4-22 七個年段及中小學教師綜合類防災素養網路與紙本施測結果之比較.....191 表 5-1 八個年段與中小學教師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正式問卷之信度、難度與鑑 別度數值與問卷試題數量整理表.....................................198. xii.

(15) 第一章. 緒論. 國人除了遭逢地震、颱洪、坡地、火災等四大類害之外,在日常生活中經常 面臨或可能遭遇的重大災害如:一般生活傷害、雷擊、海嘯、核災等之威脅,而 此四類災害不易歸屬為某一類特定災害,而以一概括名稱來統稱為「綜合類災害」 進行探究。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由已發展的防災素養指標為基礎,發展適合各年段學生及 中小學教師使用,且經由標準化歷程之綜合類防災素養檢測試題,且針對各年段 學生及中小學教師進行防災素養檢測,以了解受試者於全國綜合類防災素養之程 度,並進一步將受試者之檢測結果建置成綜合類防災素養檢測常模。因此將問卷 如何編製成標準化評量,並以此評量對各年段學生及中小教師進行防災素養施測, 成為本研究之重點。本章首先說明研究背景與動機,其次說明研究目的與限制, 最後針對重要名詞加以釋義,茲分別敘述如後。.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大陸與菲律賓板塊的交界處,及亞洲季風氣 候區,工商業發展進步,天災和人為災害不斷,其中以地震、颱洪、土石流、火 災(林明瑞,2014)等四類災害最為嚴重,導致人民生命財產的嚴重傷害及損失。 不過除了上述四類災害外,還有日常疏忽所引發的用觸電、用藥失當、溺水,與 居家及校園事故;和因遇雷雨採取不當的應變方式而遭遇雷擊;還有因海底地震 引起的海嘯和連帶引發的核電廠事故或災難…等,因無法歸類於地震、颱洪、土 石流、火災四大類災害中,因而另以一「綜合類災害」來呈現,以下將依序對這 些災害所造成的傷害進行說明。 生活中因為人們的疏忽導致事故發生而造成身體上的傷害,甚至危及生命 造成死亡,如觸電、用藥失當、溺水,與居家及校園事故皆屬於事故傷害的一環, 1.

(16) 根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歷年的死亡原因及所占總死亡率之比例統計,由表 1-1 可 得知,事故傷害皆高居死因的第一位,再者台灣因事故傷害死亡的比率與歐美、 亞洲各國相較之下,也有偏高的趨勢(行政院衛生福利部,2013),由此得知事故 傷害所造成的結果與影響應予以正視。 表 1-1 民 97-101 年我國民眾死因統計表 年度(民國) 1 至 14 歲. 第一名死因 死亡率. 15 至 24 歲 第一名死因 死亡率. 97 年度. 98 年度. 99 年度. 100 年度. 101 年度. 事故傷害. 事故傷害. 事故傷害. 事故傷害. 事故傷害. 25.4%. 34.4%. 26.1%. 20.3%. 23.1%. 事故傷害. 事故傷害. 事故傷害. 事故傷害. 事故傷害. 48.2%. 46.9%. 51.7%. 50.6%. 46.1%. 資料來源:整理自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3)。死因統計表。 台灣在春夏時節,因對流旺盛易形成對流雨,且常夾雜著雷擊一同發生,雖 然被雷擊中的機率極低,但每年總有人因雷擊受傷的事件,如 2013 年高雄救生 協會海訓遭雷擊 1 死 4 傷(自由時報,2013);國際新聞也有關於雷擊造成死傷的 報導;2014 年阿根廷海濱遭雷擊 3 死 22 傷;2013 年印度雷電天氣頻發,22 人被 擊重中死亡;2012 孟加拉村莊發生雷擊事故 13 死 15 傷(正見新聞網,2014);泰 國於 2008~2012 年五年之間,全國共有 180 人遭受雷擊,每年平均有 36 人遭受 閃電襲擊(世界日報,2013),由這些資料顯示無論身處在哪一個國家或城市,只 要有雷雨的天氣出現,都可能有民眾遭到雷擊而傷亡。由上述可得知,雖然民眾 被雷擊機率極低,也應正視其對人們帶來的傷害。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因東北外海發生規模 9.0 的大地震,除地震本身造 成的災害外,同時引發了大規模海嘯,位於日本東北的宮城縣、岩手縣、福島縣 因遭遇海嘯侵襲,造成沿海地區毀滅性的災害。311 震災共造成了 15854 人身亡、 3151 人下落不明,其中有 92%死於海嘯造成溺斃(自由時報,2011;經典雜誌, 2012)。. 2.

(17) 而福島核電廠更因為受到地震與海嘯雙重侵襲使得核電廠電力盡失,因工作 人員的緊急處理失當,導致第一核電廠 1-3 號機組爐心熔毀,也因喪失電源造成 機組冷卻系統無法運轉,使得核燃料的餘熱無法進行冷卻,其生成的水蒸氣與燃 料護套的材料鋯金屬進行化學作用而產生氫爆,造成放射性物質大量外洩,此次 災害達到國際核能事件分級表(IENS)中的最嚴重的第七級核災(台灣電力公司, 2012),雖然核災造成人員的死傷與海嘯相較下僅佔少數,但對於當地的環境及 居民生活造成影響及核電廠廢爐所帶來的後果甚鉅,沿海的核電廠在半徑 20 公 里內被列為禁區,不能進入、居住,共有 7 萬 8200 名居民被迫遷離家園(遠見雜 誌,2012),此外,輻射外洩除對人體的健康埋下隱憂,亦造成 2.4 萬公頃農地無 法耕種,沿海也因輻射汙水外洩,造成農業、漁業、食物受到核災的影響(陳寧, 2012)。地震、海嘯與核災的複合式災害使得當地的重建為一無盡頭的漫漫長路, 此次災害區域幅員廣大,日本政府將此次地震造成的害統稱為「東日本大震災」。 回顧過去台灣海嘯的歷史文獻紀錄,較大規模的海嘯共六次(交通部中央氣 象局,2008),其中造成災害的紀錄在歷史上有記載的,有 1781 年的高雄與 1867 年的基隆海嘯,尤其以 1867 年發生之海嘯災害較為嚴重,推估死傷約百人之多, 也比較能確定是台灣近海地震引發的海嘯(劉啟清,2005)。相關研究顯示台灣在 宜蘭外海及高雄、屏東西南以及南方外海,與綠島附近為海嘯可能發生災害之較 高危險區(蔣瀞儀,2007;陳冠宇等人,2011)。 核災部分,台灣目前有三座正運轉的核電廠,因應核電廠需求皆設置於沿海 地區,設廠之前須考慮天然災害如地震、海嘯、颱風、洪水等災害造成的影響, 因此設計與設置核電廠皆經過嚴密評估(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2012),但如同日 本 311 事件的核電廠般,雖經過評估而設廠,但地震的規模與震度以及連帶引起 的海嘯實際侵襲規模,有可能遠超出福島第一核電廠建廠時的預想情況及海嘯防 範的設計基準而造成核子事故(台灣電力公司,2012),因此由 311 的經驗而了解 到災害防護必須處處小心謹慎。一旦台灣地區發生重大核子事故時,將對民眾的 3.

(18) 生活環境、健康及社會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 由以上災害與其結果得知,綜合類災害之防災工作甚為重要。培養民眾的綜 合類防災素養,可提升民眾對於防災的重視,有利於防災工作之推行;而綜合類 防災素養要做的好,除了政府針對各類綜合類災害加強演習及教育宣導外,更重 要的是透過各級學校教育進行綜合類防災教育,而各級學校綜合類防災素養要做 得好,則必須有防災素養指標之建立,學校依據防災素養指標推動綜合類防災教 育,始能達到防災教育的效果而成功。綜合類災害種類包含甚多,各級教師在對 學生進行綜合類防災教學或教學前,應對學生進行綜合類防災素養檢測,以知道 學生對綜合類防災素養及四類災害了解之程度及需要加強的部分,教師可據此進 行特定部分綜合類防災教育課程進行強化,以達事半功倍之效。再者,當綜合類 防災教學實施後,教師亦須透過防災素養之檢測,以了解教學實施成效,欲達成 上述之目標,皆須有一設計良好的綜合類防災素養檢測問卷來進行調查,而此問 卷如有經過標準化過程處理,可有較佳品質的問卷進行施測;加上常模表的建立, 受測班級或學生個人更可以透過常模,用以了解該班或該學生在全國學生中綜合 類防災素養程度之分布情形。 由上述可知防災素養指標的建立關係到防災教育的推行方向與成效,其重 要性可見一斑,因此林明瑞教授之研究團隊,依葉欣誠、劉湘瑤、于蕙清(2007) 所發展的防災素養架構圖,就教育用語的合理性稍作修正之後;接著,以新修之 防災素養架構圖為軸心,參考防災教育白皮書與歷年防災教育成果,並以防災教 育白皮書民 93 年防災素養指標、葉欣誠教授民 95、98 年度的防災素養指標及翁 麗芳教授(2010)的幼兒防災素養指標為基礎,對部分防災素養子面向標題、定義 及內涵其不合宜之處進行修改;再者,彙整複合性災害相關文獻,新增防災素養 概念形成相關之素養指標,最後經由防災技術、防災教育、素養指標共 18 位專 家審查修正通過,完成 101 年新修訂防災素養指標。並依此防災素養指標進行綜 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試題之設計。 4.

(19) 本研究依 101 新修訂之各年段防災素養指標,參考 98 年之防災素養檢測題 庫、九年一貫防災教材、教育部防災宣導手冊及各級學校防災相關課程進行綜合 類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之編製;並以綜合類災害:一般生活傷害、雷擊、海嘯、 核災為試題設計範圍,依防災素養所包含的防災知識、防災態度、與防災技能三 個類別進行試題編撰,完成標準化評量問卷之編製,並對全國師生進行綜合類防 災素養進行大規模問卷調查,了解師生防災素養的現況能力,並建立全國性防災 素養常模,可作為防災教育課程編列、未來防災教育方針發展的參考依據;平時 施測時,其檢測結果亦可作為了解師生綜合類防災素養程度之用。此外,本研究 進行大規模施測抽取研究樣本時,將「有參與防災及未參與防災計畫之學校」一 同納入其中,並進行施測結果之比較,以了解兩者間綜合類防災素養的差異性。 此外,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問卷建立之後,結合網頁技術將其數位化, 規劃建置「防災素養網路檢測系統」,並邀請各年段學生及國中小教師進行大規 模網路施測,一方面以了解本網路檢測系統之適用性,針對網路檢測系統予以必 要之改善;一方面透過網路檢測系統,以了解各級學校師生之網路防災素養(知識、 態度、技能)程度高低。且如能建置「防災素養網路檢測系統」,其施測方式比紙 本檢測更具便利性,也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及物力。日後,可延伸至全民防災素 養的檢測,更利於防災素養檢測之推動(林明瑞、孔崇旭、楊鈞嵐、蔡育霖,201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目的有八: 一、 編製各年段學生及中小學教師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工具。 二、 建立各年段學生及中小學教師師生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工具之常模 與衍生分數對照表。 三、 了解各年段學生及中小學教師綜合類防災素養之現況能力。. 5.

(20) 四、 比較「參與防災教育計畫學校」與「未參與防災教育計劃學校」防災素養程 度之差異情形。 五、 比較 98 年與 102 年綜合類防災素養檢測結果之差異情形。 六、 了解不同背景變項對填答師生綜合類防災素養之影響情形。 七、 了解綜合類防災素養知識、態度與技能三者間的相關情形 八、 了解大規模網路施測之結果及與紙本施測結果進行比較。.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 研究範圍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各年段學生與中小學教師之綜合類防災素養為研究範圍,其中各 年段師生包含幼兒園大班幼生,國小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三年段學童,國 中、高中職學生、大專院校(一般科系)及大專院校(防災相關科系)之學生,及 國中、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 (二) 綜合類防災素養試題內容 1. 一般生活傷害:此災害範圍較廣、種類較為多元,本研究是以林明瑞(2010) 修編之九年一貫防災教材、翁麗芳(2010)發展之幼兒園防災教材以及防災 教育數位平台教材資源中所提及之常見事故傷害作為一般生活傷害試題設 計之依據,並於幼兒園、小學低年級中參酌加入幼稚園防災教材中關於行 人安全的試題,故某些一般生活傷害種類未納入試題編撰。 2. 雷擊災害:本研究試題編撰主要以雷擊對人類及其生活環境造成的危害進 行設計,大自然災害則不在試題編列之內。 3. 海嘯與核能災害:本研究試題以各年段師生可進行的防救災事項,進行試 題設計。其餘如核電廠之建置、生活環境如何規劃減災避災等試題則不在. 6.

(21) 研究的範圍。 (三) 各年段之試題之設計 依據 101 年防災素養指標與配合各年段學生的學習課程,每年段不同災害 種類的試題設計比例會有所不同:幼兒園與國小低、中年級主要以校園、 一般生活傷害試題為主,國小高年級之後的試題編輯,核災與海嘯試題比 例逐漸提高,一般生活傷害減少;各類災害於每階段師生試題比例各不相 同。 二、 研究限制 (一) 本研究進行正式施測時,皆提供施測流程說明、指導語、施測時注意事項 給各校承辦人及施測者,作為施測時的依據,但因施測過程可能因為教師 求好心切給予學生過多的提示,而影響施測結果。 (二) 本研究設計的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施測對象期望由各年段較高年 段學生進行填答,且以公文的方式通知各個受測學校,但因各校施測時內 部有著困難,而讓各年段較低年段之學生參與施測,遂影響施測結果。.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 綜合類災害(miscellaneous disaster) 本研究之災害指的是地震、颱洪、坡地、火災等四類災害以外之天然與人為 災害,且這些災害會對人類生命、財產活動構成威脅的災害,包括:一般生活傷 害、雷擊、海嘯及核能災害。 二、 防災策略(disaster prevention stragtagies) 有效的防災教育,主要是教育參與者在面對各類災害之各階段時,如何採取 適當的防災措施,以將災害損失減至最少的方法,可以概分為:平時減災 (mitigation 或稱 disaster reduction)、災前整備(preparedness)、災時應變(respones)、. 7.

(22) 災後復原(recovery)四個階段(許民陽,2012)。 三、 防災素養指標(literacy indicator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人們「對於可能造成生存威脅及生命危害的各類災害,所具備一定程度的認 識與正確知識程度,且是否能主動的擷取災害相關訊息,對災害是否具有知覺且 對防災是否具有正面積極的態度,以及是否具備相當程度的防災能力與技能面對 災害威脅(葉欣誠等,2007)」。防災素養主要區分為「防災知識」 、 「防災態度」 與「防災技能」三大類別。防災知識再區分為「災害知識」 、 「防備知識」與「應 變知識」三子面向;防災態度再區分為「防災警覺性」 、 「防災價值觀」與「防災 責任感」三子面向;防災技能再區分為「準備活動」與「應變能力」二子面向, 形成防災素養架構。並以此架構發展各年段學生及中小教師各自的素養指標內涵, 用以作為防災教育實施的基準。 四、 綜合類防災素養(disaster prevention literacy of miscellaneous disaster) 本研究是指地震、颱洪、坡地、火災等四類災害以外之綜合類災害,包括: 一般生活傷害、雷擊、海嘯、核災四類災害之防災及救災知識、以及該具備的態 度與技能,使師生能有效對這四類災害予以預防和應變,降低災害所帶來的損 失。 五、 標準化評量(standardized assessment) 標準化測驗是指由學校教師、課程專家及測驗專家,根據一定的測驗程序, 所編製而成測驗問卷或試卷,須經過經專家審查、預試、信度、難度、鑑別度(余 民寧,1994)等標準化程序編製完成,且測驗的實施、計分、解釋均予以標準化(陳 英豪、吳裕益,1994)。標準化測驗可決定(1)填答者相較於年齡或年級相似之其 他學生的表現水準,此稱為常模參照測驗(2)填答者在相較於特定效標的表現水 準,此稱為效標參照測驗,本研究之防災素養標準化測驗屬於常模參照測驗(Tom & Gary, 2011)。. 8.

(2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章首先就災害與防災的意義進行探討,其次闡述綜合類四類災害之災害成 因、災害所產生之傷害與如何防災之方法,再針對綜合類防災教育相關課程教材、 防災素養指標與防災素養檢測之發展予以說明及探究,最後對標準化評量和相關 研究進行說明,成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 第一節 災害與防災的意義 對於「災害(Disaster)」一詞,各家皆有不同的解釋與定義,無一共通性的 說法。馬士元(2002)提及,災害係指「人類生命財產或環境資源因危害發生而導 致大量損失之事件」,參考 Smith(2009)與 Godschalk(1999)說法,所謂「危害」 , 指的是存在於人類生活的潛在威脅;至於災害,乃為危害後果的具體實現。災害 管理學辭典(2006)將災害解釋為「一連串社會機能的崩解,導致人類、物材、經 濟或環境的損失,而這些損失往往超過社區或社會使用其既有之資源所能應付的 能力」 ;災害流行病學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research on the epidemiology of disaster, CRED)則將災害定義為「一種對於當地帶來極大衝擊的情況或事件;傷 害情況需要國際間的援助;是一種難以預料且突發的事件,導致環境、生活、人 群極大的傷害,使的人們感到痛苦」(吳慧菁等人,2012)。整理以上對於災害的說 明可得知,災害構成要件至少有二:(1)具危害事件之發生(2)造成人命、財產或. 資源的損失(Mileti, 1999)。如以颱風為例,假如抽離其對人造成的影響,單有颱 風產生,而沒有造成生命或財產的損失,只可說是單純的自然現象,不能稱之為 災害,因此災害的形成須對人類產生危害,並對人類有著實際的影響,而能稱為 「災害」。 由災害的類型來看,「凡由環境因子變化所產生之作用使人類生命、財產受 損失的現象,稱為『環境災害』(朱子豪、王秋原,1993)。通常將自然環境本身 9.

(24) 特性變異所造成的災害稱為『自然環境災害』;把人為行為引發自然環境變異所 造成的災害,稱為『人為環境災害』 。」教育部防災白皮書則將災害發生的原因分 作「自然的」或「人為的」事件,自然的事件指的是由大自然的力量造成的災害, 如:地震、颱風、土石流、雷擊等;人為的事件主要是人為疏失而導致的災害, 如:火災、燒燙傷、電器災害等。這兩類災害直接或間接地造成人類生活的危害 或生命、財產的損失,進而引發社會失衡的現象(蔣偉寧等人,2004b;吳瑞賢, 2006)。隨著社會經濟成長與技術發展的進步,在天然災害發生時,常有人為的 因素介入其中,以天然災害為例,颱風來臨時帶來的豪雨使得低漥地區淹水,但 低漥地區之所以為低漥地區有可能是因為人們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而導致 的,由此例可見,人為因素導致某些災情的形成與擴大,所以自然災害與人為災 害在某些時候是較難以劃分清楚的(陳亮全等人,2009)。再者,就目前科技的發 展,無法於事前預測大部分自然災害何時來臨,且人為災害亦無法完全避免,都 凸顯出平時就應該進行防災工作的重要性。 「防災」從字面意思來看,指的是災害發生之前,對於可能發生的災害進行 預防或防備的工作,目的在於消除或減低災害所帶來的影響。不過,防災有時可 以有更廣義的解釋,除指災前預防,也包含災後搶救的各種作為(陳亮全等人, 2009);災害防救法中,以「災害防救」一詞取代廣義的「防災」 ,該法規的第二 條中將該詞定義為:「指災害之預防、災害發生時之應變及災後復原重建等措施。」 充分顯示包含防災與救災的觀點。 「災害防救(Disaster management)」 ,亦有人稱之為災害管理,指的是對於危 險情況一種持續性、動態性的規劃管理過程,此觀念由美國緊急聯邦總署(FEMA) 提出,包含以下四個階段:減災階段、整備階段、應變階段、復原階段(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2000a;鄭宗敏,2009),茲說明如下(林商裕,2005; 薩支平,2008): (一) 減災(Mitigation):此階段需掌握可能發生災害的情況,進行潛勢及危險度分 10.

(25) 析、境況模擬,以此為依據提出各種減災的因應策略與行動,且持續性的 以行動減低或消除各項災害發生與帶來之影響。以時間點做區分可分為兩 個層次,其一為災害發生前任何與減輕災害有關的活動;其二為災害發生 後到下一次災害來臨前所進行的減災活動。 (二) 整備(Preparedness):指的是在災害發生前,預先設定災害衝擊會出現的問 題,清楚的界定課題,再藉由計畫、訓練及演練的方式,建立緊急處理的 能力,以期能有效率地做好對各項災害之救災工作。 (三) 應變(Response):在災害發生後極短的時間內掌握正確的災情資訊,藉由 有效率的指揮系統採取緊急應變措施。 (四) 復原(Recovery):包括復原與重建,必須使受災地區之個人、工商業、政 府單位恢復正常運作,其中初步復原使各類設施之重要功能回至最低營運 標準,而進一步的復原將於災後持續數年,使各類設施功能回復正常或水 準提升(張哲豪等人,2008),為了有效率地進行復建工作,必須先事先妥 善進行規劃,並將復建措施與減災階段之工作併同考慮,以強化防災能力。 其中減災與整備階段為災前的準備工作;應變階段則是災害來臨時的應對與 處理;復原階段是災後的復原與重建工作;災害管理為一循環漸進的工作,透過 防救災的過程逐步修正不足之處,使得防救災工作更加確實,達成減少災害影響 的目標(陳亮全等人,2009)。. 第二節 一般生活傷害 本研究之一般生活傷害包含觸電(感電傷害)、溺水、用藥不當、燒燙傷、實 驗室及其化學物品使用不當,其中用藥不當包括:殺蟲劑之使用、藥物使用不當 兩種類別,以下將分別加以說明及探究。 一、 觸電(感電傷害). 11.

(26) (一)觸電發生的可能原因 人體為電的導體,當身體接觸到電流時,會有某種程度的電流通過人體, 而對人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感電的程度與通過人體電流的大小、時間、路 徑等有關係,此種傷害稱為感電傷害(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未知)。感電傷害的 發生的原因主要來自於(陳淑琦,1988;葉茂森,2009): 1. 觸及電器作業中的帶電部位。 2. 觸及電氣設備的漏電部位。 3. 觸及絕緣包覆老化、損壞而暴露於外界之電線。 4. 將金屬導體插入插座、溼手觸摸電器插座。 (二)觸電對人體的傷害(Floch, 2006) 電流通過人體時,觸電的部位因為過度刺激使得肌肉發生痙攣的情況而無 法脫離電擊發生的地方,加上電流的大量通過,可能會造成電灼傷,使得神經、 血管或是體內器官與組織產生損壞;更甚者如電流流經胸部心臟、腦等部位將 造成呼吸衰竭或心臟衰竭而死亡。 (三)如何防救之方法 1. 傷害發生前,可做的預防、減災措施(Floch, 2006;台灣電力公司,2009) (1) 購買電器設備時,應購買有接地裝置的電器。 (2) 可在插座上蓋上安全護蓋。 (3) 應時常檢查線路、電器及電線絕緣包覆的完整性,如有破損或損壞應立 即停止使用,並請專人修理。 (4) 使用電器前,四肢應保持乾燥。 (5) 接通電器電源前,要確保電器的乾燥。 (6) 拔電線時,勿拉扯電線,而是拔電源的插頭。 (7) 電器使用的地方應於乾燥無水之處。 (8) 檢查或修理電器設備時,先將電器電源切斷。 12.

(27) (9) 如有高壓電的標示應遠離該處,而不是在一旁玩耍。 (10) 放風箏的場地應於空曠無遮蔽物與無電線的地點使用。 (11) 工作、生活環境附近有電線時,應遠離且避免接近。 (12) 如在戶外看見電線桿電線掉落或斷落,應遠離勿觸碰,通知電力公司前 來處理。 2. 傷害發生時的應變(Floch, 2006) 觸電事件發生時,傷者往往無法脫離電源,協助傷者脫離的方式有: (1) 接觸傷者前,先切斷電源,如家中的電源總開關。 (2) 如無法切除電源,應通知電力公司協助切斷電源。 (3) 施救者先了解自己有無觸電危險,若無觸電危險,應使用絕緣材料,如 穿戴上絕緣手套或持木棒支開觸電的人。 (4) 通知救護車送醫治療。 3. 傷害發生後,傷者的急救(Floch, 2006) (1) 先檢查傷者的情況,如無肢體損傷或無骨折等情況,先將患者移往安全 的地方。 (2) 檢查傷者的呼吸脈搏,如兩者皆為正常,應持續觀察傷者的情形,陪同 傷者等待救援。 (3) 如傷者心跳、呼吸、脈搏停止,則實施心肺復甦術進行急救。 二、 溺水 (一) 什麼是溺水,常見的溺水發生原因(信誼奇蜜父母學習中心,2012;中華海 浪救生總會,2013) 溺水是指人在水中水灌到氣管的瞬間,氣管劇烈收縮,使得呼吸道阻塞, 造成窒息的現象,或是因吸入的水分進入肺部,進而影響心臟功能,這兩種情 況皆會導致大腦缺氧,對人體產生程度不一的傷害。溺水常發生的原因整理如 下: 13.

(28) 1.對於水域的不熟悉。 2.於不適合戲水的地點進行水上活動,如有禁止標誌或無救生員的地點戲 水。 3.自身不黯水性,親水能力不佳。 4.游泳時或尋求協助、自救時,體力耗盡或失溫。 5.水域有急流或漩渦無法抵抗被捲入深水中。 6.在水中被物體纏住,如衣物、水中植物等。 7.游泳過程中突然抽筋或是受傷。 8.在入水前曾經飲酒或服藥。 9.意外失足落水(包含由陸地跌落與從事水上相關活動時跌落)。 10.以不正確的方式進行水上活動,如跳水、下水前未做暖身操。 11.溺水的地點主要發生在溪流與海邊,而魚池、池塘、湖泊、游泳池與家中 的浴室儲水設備,如浴缸,這些都是可能發生溺水傷害的地點。 (二) 溺水對人體造成的傷害(鄭金睿,2010) 溺水會因為溺水時間的長短而有不同程度的傷害,輕者可能失溫、昏迷, 隨著溺水時間越久,有可能出現腦部缺氧的情況,如順利急救而存活者,腦部 可能因缺氧而發生病變;溺水情況嚴重者則造成生命的喪失。 (三) 如何防救之方法 1.傷害發生前,可做的預防、減災措施(廖志中等,2004;內政部消防署,2012) (1)一般戲水時,可做的預防措施 ① 場地選擇,應在開放浴場或有救生人員值勤的水域活動。 ② 不可在設有「禁止游泳」、「水深危險」等禁止標誌區域內游泳。 ③ 應遵守各場地之規定(各開放浴場在入口處都設有告示牌)。 ④ 入水前應先做伸展暖身操,經淋浴後才能入水。 ⑤ 游泳時最好能結伴同行,在岸上應留一、二人作警戒,以策安全。兒 14.

(29) 童游泳要有大人陪同才能入池。 ⑥ 戲水者除了泳技術純熟,也需要懂得簡單的求生技術。 ⑦ 游泳時遇大雷雨或地震時,應立即離水上岸。 ⑧ 從事水上活動,除游泳外,均應穿著救生衣,以策安全。 ⑨ 從事水中活動時,已感有寒意時,或將有抽筋現象時,應登岸休息。 ⑩ 身體疲累、喝酒或服藥過後,不要下水。 (2) 在游泳池時,可做的預防措施: ① 池邊不可奔跑或追逐,以免滑倒受傷。 ② 不可任意推人下水,以免撞到他人或撞到池邊受傷。 ③ 池邊嚴禁跳水,常因水淺,造成頸椎受傷而終生癱瘓。 ④ 戲水時,不可將他人壓入水中不放,以免因嗆水而窒息。 (3) 在海灘游泳時,可做的預防措施: ① 應在設有救生人員值勤的海域游泳,並聽從指導及勿超越警戒線。 ② 不可在航道、港區、急流區、礁岩區及碼頭邊游泳。 ③ 颱風來襲前後二天,海裡風浪大或浴場關閉時,或太陽下山後(夜間), 不要入水游泳。 ④ 在海面遠方忽然傳來隆隆不停的聲響,且聲音越來越大,可能是海嘯 發生的前兆,人群(包括水裡及岸上)應立即往高處逃。 ⑤ 若在太平洋沿岸有地震發生時,要特別注意氣象報告,收聽是否有海 嘯的消息,最好近期不要到海邊游泳。 (4)在河川、溪流、湖泊時,可做的預防措施: ① 溪流水域深淺不一,水溫差別甚大,在坡度大的地區,急流及漩流, 應特別注意安全。 ② 水底多為滑溜卵石,在水中行走,應注意安全免得滑倒。. 15.

(30) ③ 深潭、野塘、水埤等處,水質多不佳,深度不明,水底雜物多而屬泥 沼地,不要在水質不清或受污染的溪流中游泳。 ④ 若看到上游山區烏雲密佈或聽到上游傳來隆隆聲響越來越大,或看到 溪水變色,水面忽然上昇,這是山洪爆發前兆,應立即離水前往高處 逃生。 2. 傷害發生時的應變(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2012;內政部消防署,2012) (1) 若在水中發現自己體力不足,無法游回池邊時,應立即舉手求救,或大 聲喊叫「救命」等待救援。 (2) 若發現有人溺水時,即刻發出「有人溺水」或打 119 向消防隊請求支援, 如果自己沒有學過水上救生,不可貿然下水施救。 (3) 救援者可利用延伸物,不要貿然下水,先查看四周有沒有較長物品,如 樹枝、竹竿,利用延伸物遞給溺水者,進行救援。 (4) 如四周有飄浮物,如游泳圈、浮板先丟給溺水者讓其有浮力支撐,如有 繩索可將其綁於漂浮物上,以利用繩索將溺水者拉近救援。 (5) 溺水者被水流捲走,應保持體力及體溫,並察看周圍是否有可助漂浮的 漂流物加以利用,等待救援。 (6) 溺水者若遇溪水暴漲,被困岩石上或在沙洲中,應保持冷靜,等待救援, 或尋找一些可助浮且耐沖擊的東西,萬一被水沖走時,可將物品置於身 體下方,以免身體直接被撞傷。 (7) 如具救生能力者,要下水救援溺者時,應由溺水者後方接近予以救援使 其上岸。 3. 傷害發生後,傷者的急救(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1990) (1) 如果溺水者有呼吸 ① 注意溺水者,確定他能是否自行呼吸;且注意是否有休克的症狀。 ② 讓溺水者側躺,頭向後仰讓水流出。 16.

(31) ③ 保持溺水者適當的溫暖,避免失溫。 ④ 儘速通知救護車,送往醫院救援。 (2) 如果溺水者拉上岸時已失去意識,應立即進行心肺復甦術;而非將肚子 裡的水壓出,進行急救。 三、 用藥不當 本研究將用藥不當劃分為二種類別:(1)藥物之使用(2)殺蟲劑之使用,分別 進行兩者用藥不當之發生原因及防救方法之探究。 (一)用藥不當發生的原因 1.藥物之使用 造成藥物不當使用的原因,包含:誤食與不正確的藥物知識,誤食部分 常發生在幼兒與兒童身上,常因家中的藥品、化妝品、殺蟲劑及清潔劑等未 放置妥當,使得幼兒誤食而中毒(黃麗敏等人,2008)。而用藥觀念的錯誤包 括(衛生署,2006): (1)自行調整藥品劑量或停用。 (2)用藥時間錯誤或是忘記用藥。 (3) 搞不清楚藥品的用法:如磨粉、用量、何時及那些症狀發生時適合使用。 (4) 與別人分享藥品:包括自己或他人生病後,將上一次就醫未用完的藥品自 己繼續使用,或者分享與其他病患使用。 (5)不重視藥品的標示,購買成藥或來路不明的藥品服用。 (6)生病時不就醫,反而自行購買成藥服用。 (7)多吃藥品可以強身。 (8) 服用藥物時,搭配飲品、酒精、或食物服用。 (9) 藥物之混用:就醫時忘記向醫藥人員說明目前仍有在服用其他藥物,或 用藥者平時有混用藥物的習慣。 2.殺蟲劑之使用(宜蘭縣環境保護局,2012) 17.

(32) 殺蟲劑造成人體傷害的成因包括: (1) 不瞭解殺蟲劑的使用方式,造成錯誤的使用,如在使用前忘記閱讀注意 事項及使用方法。 (2) 選購殺蟲劑的疏忽,如購買時忘記注意產品使用期限、產品是否有清楚 的標示,包含環保署許可字號與使用方法。 (二)用藥不當,可能對人體造成的傷害 1.藥物(衛生署,2006) (1)誤食可能造成人體食入性中毒。 (2)不當停藥,可能會使疾病復發、加重病情或產生抗藥性。 (3)用藥不當,造成病情的延誤、肝臟與腎臟的負擔、影響身體的機能運作, 甚至造成生命的危害。 2.家庭用殺蟲劑 如接觸過多殺蟲劑的劑量,而對人體產生的傷害整理如下(韓柏檉, 2003): (1) 噁心、嘔吐、頭暈、頭痛、腹痛、腹瀉或喘不過氣。 (2) 中度中毒的會出現痰多、流汗、流口水,或是大便失禁、流淚、視力模 糊、急躁不安及失眠等。 (3) 嚴重中毒者會有瞳孔縮小、肌肉抽動、昏睡、意識混亂、情緒不穩、言 語及運動失常、全身抽筋或經攣等。 (4) 更甚者會呼吸困難、昏迷、造成死亡。 (5) 長期接觸可能造成生理功能之傷害。 (三)如何防救之方法 1.傷害發生前,可做的預防、減災措施 (1)藥物 ① 避免兒童誤食,有下列原則(林惠清、林惠雅,1988): 18.

(33) A. 藥品最好以原容器盛裝,不要換成食物的容器,且不要跟食物放置 在一起,應獨立隔開。 B. 藥品應收納於兒童無法拿到的地方,並上鎖。 C. 不要為了讓孩子吃下藥物而謊稱他是糖果,以免幼兒形成錯誤的知 識而誤食。 ② 用藥安全知識之建立,整理如下(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012): A. 藥品應存放在乾燥且通風的地方;應注意藥品的期限,過期的藥品 應將其丟棄。 B. 生病時應直接就醫,而不是吃自己或他人上次未吃完的藥物;剩藥 亦不再服用或提供與他人服用 C. 至社區藥局依慢性處方籤領藥時,如與往常的藥品不相同時,應立 即詢問藥師。 D. 不聽、不信不實的電台藥品廣告、不買、不吃來路不明的藥品、不 推薦其他人吃來路不明的藥品。 E. 就醫時應清楚告知醫生病史,是否有在服用其他藥物或藥物過敏情 形。 F. 領到藥品之後,應該依用藥指示(用藥的方法)、用藥時間、以及用藥 注意事項進行服用;不應擅自停藥與增加藥量,應依照醫師囑咐的 劑量用藥。 G. 領藥時,應準備健保卡供藥師核對,並確認藥袋上的人名是否為就 診病患,以及了解用藥方法等資訊,如果有疑問應立即詢問醫師或 藥師。 H. 藥品應與白開水搭配用藥。 I.. 如用藥期間有不適情況,應立即回醫院或打電話說明自身用藥的情 形。 19.

(34) J.. 如購買成藥,一定要問藥師如何使用或依據藥品的指示服用。. (2)殺蟲劑(陳雲湄,2009) ① 購買殺蟲劑前先閱讀標示是否有環保署核可之字號及有效期限。 ② 使用殺蟲劑前務必先閱讀使用說明。 ③ 保留殺蟲劑包裝、標誌(含注意事項、使用方式等)之完整性,以便緊 急狀況發生時可提供參考。 ④ 殺蟲劑應置於兒童拿不到的地方,且該處應具備乾燥、通風遠離火源 等條件。 ⑤ 使用殺蟲劑時,噴灑前應關緊門窗,再行噴灑,至少三十分鐘後再打 開通風,直至殺蟲劑的味道或殺蟲劑散去後再進入室內。 ⑥ 使用殺蟲劑者應配戴口罩或手套等防護物品,再進行噴灑。 ⑧ 使用殺蟲劑時,不可噴向人或食物;碗盤、食物均需加蓋。 ⑨ 使用殺蟲劑時,噴灑藥劑量適量即可。 ⑩ 噴灑完後,應用肥皂洗手以及擦拭或清洗被噴到的家具或用品。 2.災害發生時的應變 使用藥物及殺蟲劑時,如為誤食藥物或攝入殺蟲劑者,施救者應先確認 用藥者誤服何種藥物,以及觀察誤食者的反應及情況,再做後續的急救與處 理;如為用藥(含殺蟲劑)知識不正確者,應予以導正錯誤習慣並說明用藥的 正確知識以及用藥錯誤可能對人體帶來的不良影響,並以實際行動協助其養 成正確用藥的習慣。 3.災害發生後,傷者的急救(陳雲湄,2009) 因不正確的用藥知識造成的較少立即性的傷害,所以急救部分的資料蒐 集將以誤食藥物及攝入殺蟲劑所造成危害之急救方法為主,整理如下: (1) 誤食藥品及殺蟲劑(如老鼠藥)後 ① 通知救護車,將患者載至醫療院所。 20.

(35) ② 檢查誤食者食入何種藥物,將藥品的包裝或其空瓶罐、成品標籤、嘔 吐物、受污染的衣物,同患者一同帶至醫院,以協助醫護人員做醫療 時的參考。 ③ 評估誤食者的意識,維持其生命徵象,如已失去意識則施以心肺復甦 術 ④ 嚴重中毒後,已導致神智不清、喪失意識及昏迷的患者,不能催吐, 也不能餵食任何東西 ⑤ 誤食老鼠藥時:殺鼠劑影響老鼠的凝血功能,而人吃了也會影響人的 凝血功能。這種藥劑的作用時間長,可能在中毒後 24 小時內仍沒有 症狀出現,使得誤食的人失去警覺性,而不去就醫,若是等症狀出現 才去就醫,往往因延誤診治。因此在得知誤服殺鼠劑後,患者意識尚 清醒時,可先進行催吐,喝適量的開水(約 200cc),且送醫接受治療。 (2) 攝入殺蟲劑後 ① 皮膚被殺蟲劑噴灑後,大量清水沖洗被濺到的部位 10 至 15 分鐘以上,. 再以肥皂清洗,如果皮膚有傷口,須加以注意,如毒物被皮膚吸收, 而引起中毒的現象,要儘速送醫。 ②. 眼睛被殺蟲劑噴濺後,用室溫的清水或冷開水,將眼瞼撐開,維持流 水高度 10 至 15 公分,由眼角內側向外側大量沖洗 10 至 15 分鐘以上。 避免用手搓揉眼睛,以免污染範圍擴大,造成嚴重的傷害;如仍有刺 痛,必須儘速去看眼科醫生。. 四、 燒(灼)燙傷 (一)燒(灼)燙傷可能發生的原因 燒傷指的是由於火焰(火災)、高熱氣體(如瓦斯爆炸)、酒精燃燒等造成之 傷害,此部分已大多由火災災害的防災素養檢測進行探究,故本研究在此部分 不再加以詳述及探究。 21.

(36) 本研究的灼傷指的是生活中常見的強酸、強鹼物品及實驗室具強酸、強鹼 之腐蝕性物質對人體所造成的傷害。日常生活中被腐蝕性物質灼傷的地點常發 生在廚房、廁所與浴室,發生原因為:錯誤的使用方式、使用時的疏忽、未加 以妥善存放,造成兒童誤食(黃麗敏等人,2008);而實驗室的安全管理疏忽、 腐蝕性物質不正確的使用及操作方式的疏忽,可能造成人體吸入與接觸,使得 呼吸道或皮膚等黏膜組織(如眼睛)灼傷(蔣偉寧等,2004a)。 燙傷,指的是由蒸汽、高溫液體(如熱水、熱湯汁、熱油)等濕熱物質,家 中可能發生的地點多在廚房、餐廳的熱湯與熱開水;浴室的熱水,或是有放置 熱液的地方,造成的原因可能是大人的疏忽、或是使用時的疏忽與兒童的好奇 心使然;除家中之外,其他地點如學校的飲水機、湯桶;小吃攤(餐廳)的熱食 等,皆有可能發生燒燙的情況(中華民國兒童燒燙傷基金會,2012)。 (二) 燒(灼)燙傷可能對人體產生的傷害 燒(灼)燙傷傷害的嚴重程度取決於致傷體的溫度以及傷者與其接觸的時間; 同時考慮燒燙傷於皮膚的深度及面積,其傷害一般採用 3 個燒(灼)燙傷深度來 區分,見表 2-1(New York-Presbyterian, 2013);而腐蝕性物質灼傷除表 2-1 所示, 患者有亦有可能傷及眼睛,眼睛可能會出現發紅、劇烈疼痛、腫脹、怕光、緊 閉及淚水直流的情況,嚴重者可能危及到眼角膜而喪失視力(仇敏等,未知;陳 彥廷,2011)。 表 2-1 皮膚燒(灼)燙傷深度等級及傷口情況 燒燙傷深度. 皮膚傷口情況. 一度. 皮膚發紅、乾燥、有疼痛感,可能有稍微的腫脹. 二度. 皮膚疼痛、發紅或出現水泡;更甚者皮膚會出現淺紅或淺白等情況. 三度. 皮膚呈現死白色或焦黑狀,皮膚乾硬,因神經已受損壞,所以皮膚無感 覺. 資料來源:整理自 New York-Presbyterian(2013)。Burn Safety and Prevetion。. 22.

(37) (三) 如何防救之方法 1. 傷害發生前,可做的預防、減災措施 (1)燒(灼)傷 ① 家中(中華民國兒童燒燙傷基金會,2012;林惠清、林惠雅,1988) A.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在家中不要存放強酸、強鹼等腐蝕性物品。 B. 不要讓孩子有接觸化學物質的機會,應將其存放在孩子拿不到,最 好是高處、安全且上鎖的櫃子。 C. 勿將強酸、強鹼物質裝於食物容器當中,以免孩子誤食。 D. 兒童被汽機車排氣管的灼傷也很常見,走路時須注意機車的停放位 置。 E. 家中電器用品所傳導的熱造成灼傷也時而可見,如烤箱、微波爐、 熨斗、電鍋、電磁爐等,應置於兒童無法玩弄的地方。 F. 烤肉、放鞭炮時,應禁止孩子靠近火爐及鞭炮施放之處。 ② 實驗室(徐啟銘等,2004) A. 了解實驗室的使用規則並確實遵守,且一律禁止吸菸。 B. 不可於實驗室進行嬉戲、惡作劇等行為。 C. 搬運或使用腐蝕性的化學藥品時,應小心使用,並戴上耐酸鹼手套。 D. 熟悉緊急設備如滅火器、緊急沖淋設備的使用方式,以備不時之需。 E. 如進行具危害之實驗,應於門口設置警告標誌。 F. 化學藥品應貼上清楚標示,說明藥品名稱、濃度、用途,且配有藥 品資料表。 G. 化學藥品的儲存應該經適當分類,再按字母順序排列存放;腐蝕性 藥品及具毒性藥品應置抽風櫃並上鎖,並張貼標誌警告。 H. 如操作的實驗需使用腐蝕性的化學藥品時應打開通風設備,並保持 實驗室通風。 23.

(38) I. 如水銀散落地面時,應以滴管蒐集,而非直接利用抹布擦拭。 (2)燙傷(中華民國兒童燒燙傷基金會,2012) ① 家中 A.家中可能出現燙傷事件的地點多在廚房、浴室及用餐的地方,應建立 與避免孩子遠離熱源的觀念。 B. 餐桌及茶几不要鋪有桌巾,以免孩子拉扯造成熱湯翻落。 C. 熱湯、熱水瓶應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D. 家長使用廚房時,不要讓孩子在裏頭嬉戲;年幼的孩子應減少進入 的機會。 E. 洗澡時,應先開啟冷水再使用熱水。 ② 學校及餐廳 A. 營養午餐盛湯時,應注意安全避免燙傷。 B. 學校的熱水應裝設安全解鎖設置。 C. 在學校及餐廳用餐時應避免嬉戲奔跑。 D. 戶外活動活或行走時應遠離熱源。 2.災害發生時的應變(中華民國兒童燒燙傷基金會,2012) 設法去除引發燒(灼)燙傷的來源,包括:火焰、熱物、熱液、腐蝕性化 學物質等,並立即作適當的處置。 3.災害發生後,傷者的急救(仇敏等,未知) (1)化學性具強酸、強鹼物質 ① 強酸、強鹼的灼傷,應將傷者立即帶至水龍頭以大量的自來水沖洗受 傷部位,但水流不宜過大,直至救護車前來送往醫院。 ③ 如在實驗室,應立即使用沖淋設備沖洗受傷部位。. ③ 就醫時應連同化學物質一同帶至醫院協助醫護人員進行醫療判斷。 ④ 誤食時,勿催吐,視傷者情況給予飲用少量開水或牛奶。 24.

(39) (2)燙傷(中華民國兒童燒燙傷基金會,2012) 急救步驟為:沖、脫、泡、蓋、送 ① 沖:以流動的自來水沖洗受傷部位,至少 20 分鐘。 ② 脫:如有衣物附著於皮膚時,應將其泡溼,小心除去衣物;盡可能不 傷及皮膚,如有水泡應避免刺破。 ③ 泡:持續浸泡 30 分鐘,可減輕疼痛,但如果受傷面積過大或年紀太小 不需浸泡太久。如小面積、表皮淺層燙傷(如被熱鍋邊緣燙到)可在家 中自理,無須進行蓋、送之步驟。 ④ 蓋:用清潔乾淨的布、紗布覆蓋傷口;勿塗外用藥、牙膏、醬油等民間 偏方。 ⑤ 送:可直接前往醫院就醫或通知救護車前往處理。. 第三節 雷擊災害 一、 雷擊的成因 在強烈對流性天氣系統中,經常伴隨雷聲和閃電的天氣現象,即為「雷擊」 (中央氣象局,2010)。出現於強烈發展的積雨雲(即雷雨雲)中,積雨雲的形成來 自於受熱的空氣開始散熱時,因暖空氣上升冷空下降的原理,所出現的熱氣會形 成一股上升的氣流,將溫暖潮濕的空氣送到半空中,上升的空氣遇冷形成水氣凝 結成雲,氣流不斷上升,形成厚度可達數千公尺的積雨雲,有時甚至可達 2 萬公 尺,當氣流繼續上升,雲就越積越高,急遽氣流在雷雨雲中會產生靜電,成因迄 今還不能完全明白,部分原因推斷是由於雲中的水滴的磨擦和分解與兩雲間的摩 擦產生靜電,靜電產生之時,根據觀察雲層的上端會帶著正電荷,雲層下端則帶 著負電荷,結果地面被感應成正電荷,雲和地之間因空氣作了絕緣體,在短暫時 間內阻止了兩極電荷尋找均衡的電流通過。兩極電荷形成的電壓大到可衝破絕緣. 25.

(40) 的空氣時,閃電就發生了,閃電會發生在雲塊裡,或發生在兩雲塊之間(鄭師中, 2006)。大多數的閃電都是雷擊兩次,第一擊叫做前導閃擊,是一股看不見的帶 電空氣做前導,從雲直下到近地面處。這一股帶著負電荷電的空氣像一條電線, 為第二擊電流建立一條導線。在前導接近地面的一剎那,一個強的電場已然形成, 使地面的正電荷沿著此導線跳上去產生迴擊電流,以中和途徑中的負電荷,放電 的瞬間周圍的空氣被加熱至 3 萬°C,使空氣膨脹爆炸發光,於是就發生看得到的 閃電和聽得見的雷聲,這是第二擊,稱為回擊(丁仁東,2007),即為我們所說的 雷擊。 二、 雷擊造成的傷害 在地球的大氣層中,每一瞬間都有雷擊發生,全球每秒有近百次雷電落雷, 危害最大的擊地閃電,其電壓可高達幾千萬伏特,最強電流高達 1 萬安培,有時 可達 10 萬安培,有巨大的破壞力(中央氣象局,2010)。 (一) 對人類的傷害 雷擊之電流流經身體時,因電流過大,所帶的電力有可能造成患者心臟停 止跳動,打斷了腦中控制呼吸的神經細胞,造成腦中缺氧而死亡;其所產生的 熱流經皮膚內外造成患者嚴重的燒灼傷;或是造成耳膜破裂、暫時失去意識、 四肢麻痺等(林曼華,2001)。 (二) 對環境的傷害(中央氣象局,2010) 當雷擊擊中電器或沿電線進入電器用品時,會造成電器短路、爆炸,甚至 引起火災,建築物、輸配電線路、捷運系統與通訊線路等如遇雷擊中,亦有可 能發生火災及擊毀的情況,牲畜也可能因遭受擊傷與擊斃;對大自然可能引起 火災,如森林大火等。 三、 如何防救之方法(羅雪瑞,2009;中央氣象局,2010) (一) 災害發生前,可做的預防、減災措施 1. 高大的建築物、煙囪、電線桿、鐵塔與神木加裝避雷設備。 26.

(41) 2. 經常檢修避雷設備,有備無患。 3. 建築物室內或室外連接至室內的電源應做接地處理,電器應具備接地線。 4. 收視天線應注意裝置地點,且應加裝避雷設備。 5. 保持屋內乾燥,以免因溼度大引起導電的結果。 6. 家中曬衣設備儘量不用使用金屬導電材質,且不要拉到窗戶及門口邊,以 防雷電來臨時引起損害。 7. 觀看氣象資訊,如遇雷雨季節或有雷雨發生的機率,應減少外出。 8. 雷擊發生前,天氣會變的沉悶,且雲層極厚,如在戶外活動應注意安全及 事先走避於室內或返家。 (二) 災害發生時,人的應變方法 1. 在室內時 (1) 把門窗關好,以免室內溼度大或有導體而導電。 (2) 不要淋浴或觸摸金屬物品。 (3) 不要靠近建築物的外牆(因外牆潮濕緣故)和電器設備和打電話。 (4) 儘量遠離電線、電話線、水管等容易導電的物體。 (5) 儘量將電器用品關閉,拔掉電源與天線的插頭 2. 在戶外時 (1) 躲至室內或汽車內,關好門窗。 (2) 遠離高大建築物、電線桿、大樹、涼亭、高塔等孤立突出的目標物。 (3) 如在進行水上活動應儘速離開水面進行躲避。 (4) 不接近金屬及潮溼物,且不撥打手機。 (5) 應儘速離開空曠地區,且不在空曠地區中突出的涼亭、大樹下避雨,選 擇適合地區躲雨(如室內、車內)。 (6) 身上儘量不攜帶金屬物品。. 27.

(42) (三) 災害發生後,傷者的急救 1. 撲滅傷者身上的火。 2. 如傷者失去意識仍具呼吸心跳,可讓傷者平躺、保持溫暖,並儘速送醫。 3. 若傷者已停止心跳及呼吸,應立即施以心肺復甦術之急救(葉怡亨,2010)。. 第四節 海嘯災害 為符應防災素養中所新增之複合式災害概念,且台灣地處太平洋與歐亞板塊 交界處與日本的地理環境相似,有可能會發生類似於「2011 年 3 月 11 日東日本 大震災」的情況,因此防災之心不能加以忽視。據此,以下兩節將對地震引發的 海嘯、海嘯引發核電廠災害的複合式災害,分別對海嘯、核能災害進行探究。 二、 海嘯的成因與特性 (一)海嘯的成因 海水大規模受到垂直且具衝擊性的擾動,使得原本的平衡狀態瞬間被破壞, 破壞的能量轉移到海水,使海水突然獲得大量動能而引發海嘯。海嘯發生的原因 大概有下列幾項:海底淺層強震、海底火山爆發、海底山崩等皆可能引發海嘯, 以下將對海嘯成因分別敘述之: 1.海底淺層強震 海底淺層強震為海嘯發生的主要原因,當震源深度為30公里以內,規模 大於7.2以上,且海水受到大規模「垂直」擾動,才有可能產生造成危險性的 海嘯。以地殼運動方式,可大約分成正斷層、逆斷層、與平移斷層,此三種 運動方式皆會引發地震,其中正斷層與逆斷層可造成地表的垂直位移,覆蓋 的海水也會跟著產生垂直方向的相對位移,使得海水原本的平衡狀態被破壞 (吳祚任,2007),抬升板塊上方的海水變得比較高,位能變得比較高,於是 向位能比較低的下沈板塊方向流動;也就是說,海底淺層地震可能使震央附. 2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依據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1070199256 號,辦理國小全英語教學之教師專業成長工作

臺灣研究 參考工具 電子期刊 報紙 社會科學 文學 綜合. 國中小 高中職

本案件為乳癌標準化化學藥物治療與個人化化學治 療處方手術前化學治療療效比較之國內多中心研 究,於 2008 年 8 月 1 日由

為此,國立中正大學防制藥物濫用教育中心與台灣藥物濫用防治研究學會,在教育部學生事 務及特殊教育司之支持下,將於 2019 年 10 月

分類法,以此分類法評價高中數學教師的數學教學知識,探討其所展現的 SOTO 認知層次及其 發展的主要特徵。本研究採用質為主、量為輔的個案研究法,並參照自 Learning

[r]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戶外考察活動 是歷史 科教師於課堂教學 以 外評估學生的常見方法。教師 在外 出之前應為學 生提供 明確的學習目標和 評 估準則。教師可以從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