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國人除了遭逢地震、颱洪、坡地、火災等四大類害之外,在日常生活中經常 面臨或可能遭遇的重大災害如:一般生活傷害、雷擊、海嘯、核災等之威脅,而 此四類災害不易歸屬為某一類特定災害,而以一概括名稱來統稱為「綜合類災害」

進行探究。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由已發展的防災素養指標為基礎,發展適合各年段學生及 中小學教師使用,且經由標準化歷程之綜合類防災素養檢測試題,且針對各年段 學生及中小學教師進行防災素養檢測,以了解受試者於全國綜合類防災素養之程 度,並進一步將受試者之檢測結果建置成綜合類防災素養檢測常模。因此將問卷 如何編製成標準化評量,並以此評量對各年段學生及中小教師進行防災素養施測,

成為本研究之重點。本章首先說明研究背景與動機,其次說明研究目的與限制,

最後針對重要名詞加以釋義,茲分別敘述如後。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大陸與菲律賓板塊的交界處,及亞洲季風氣 候區,工商業發展進步,天災和人為災害不斷,其中以地震、颱洪、土石流、火 災(林明瑞,2014)等四類災害最為嚴重,導致人民生命財產的嚴重傷害及損失。

不過除了上述四類災害外,還有日常疏忽所引發的用觸電、用藥失當、溺水,與 居家及校園事故;和因遇雷雨採取不當的應變方式而遭遇雷擊;還有因海底地震 引起的海嘯和連帶引發的核電廠事故或災難…等,因無法歸類於地震、颱洪、土 石流、火災四大類災害中,因而另以一「綜合類災害」來呈現,以下將依序對這 些災害所造成的傷害進行說明。

生活中因為人們的疏忽導致事故發生而造成身體上的傷害,甚至危及生命 造成死亡,如觸電、用藥失當、溺水,與居家及校園事故皆屬於事故傷害的一環,

2

根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歷年的死亡原因及所占總死亡率之比例統計,由表 1-1 可 得知,事故傷害皆高居死因的第一位,再者台灣因事故傷害死亡的比率與歐美、

亞洲各國相較之下,也有偏高的趨勢(行政院衛生福利部,2013),由此得知事故 傷害所造成的結果與影響應予以正視。

表 1-1 民 97-101 年我國民眾死因統計表

年度(民國) 97 年度 98 年度 99 年度 100 年度 101 年度 1 至 14 歲 第一名死因 事故傷害 事故傷害 事故傷害 事故傷害 事故傷害

死亡率 25.4% 34.4% 26.1% 20.3% 23.1%

15 至 24 歲 第一名死因 事故傷害 事故傷害 事故傷害 事故傷害 事故傷害 死亡率 48.2% 46.9% 51.7% 50.6% 46.1%

資料來源:整理自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3)。死因統計表。

台灣在春夏時節,因對流旺盛易形成對流雨,且常夾雜著雷擊一同發生,雖 然被雷擊中的機率極低,但每年總有人因雷擊受傷的事件,如 2013 年高雄救生 協會海訓遭雷擊 1 死 4 傷(自由時報,2013);國際新聞也有關於雷擊造成死傷的 報導;2014 年阿根廷海濱遭雷擊 3 死 22 傷;2013 年印度雷電天氣頻發,22 人被 擊重中死亡;2012 孟加拉村莊發生雷擊事故 13 死 15 傷(正見新聞網,2014);泰 國於 2008~2012 年五年之間,全國共有 180 人遭受雷擊,每年平均有 36 人遭受 閃電襲擊(世界日報,2013),由這些資料顯示無論身處在哪一個國家或城市,只 要有雷雨的天氣出現,都可能有民眾遭到雷擊而傷亡。由上述可得知,雖然民眾 被雷擊機率極低,也應正視其對人們帶來的傷害。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因東北外海發生規模 9.0 的大地震,除地震本身造 成的災害外,同時引發了大規模海嘯,位於日本東北的宮城縣、岩手縣、福島縣 因遭遇海嘯侵襲,造成沿海地區毀滅性的災害。311 震災共造成了 15854 人身亡、

3151 人下落不明,其中有 92%死於海嘯造成溺斃(自由時報,2011;經典雜誌,

2012)。

3

而福島核電廠更因為受到地震與海嘯雙重侵襲使得核電廠電力盡失,因工作 人員的緊急處理失當,導致第一核電廠 1-3 號機組爐心熔毀,也因喪失電源造成 機組冷卻系統無法運轉,使得核燃料的餘熱無法進行冷卻,其生成的水蒸氣與燃 料護套的材料鋯金屬進行化學作用而產生氫爆,造成放射性物質大量外洩,此次 災害達到國際核能事件分級表(IENS)中的最嚴重的第七級核災(台灣電力公司,

2012),雖然核災造成人員的死傷與海嘯相較下僅佔少數,但對於當地的環境及 居民生活造成影響及核電廠廢爐所帶來的後果甚鉅,沿海的核電廠在半徑 20 公 里內被列為禁區,不能進入、居住,共有 7 萬 8200 名居民被迫遷離家園(遠見雜 誌,2012),此外,輻射外洩除對人體的健康埋下隱憂,亦造成 2.4 萬公頃農地無 法耕種,沿海也因輻射汙水外洩,造成農業、漁業、食物受到核災的影響(陳寧,

2012)。地震、海嘯與核災的複合式災害使得當地的重建為一無盡頭的漫漫長路,

此次災害區域幅員廣大,日本政府將此次地震造成的害統稱為「東日本大震災」。

回顧過去台灣海嘯的歷史文獻紀錄,較大規模的海嘯共六次(交通部中央氣 象局,2008),其中造成災害的紀錄在歷史上有記載的,有 1781 年的高雄與 1867 年的基隆海嘯,尤其以 1867 年發生之海嘯災害較為嚴重,推估死傷約百人之多,

也比較能確定是台灣近海地震引發的海嘯(劉啟清,2005)。相關研究顯示台灣在 宜蘭外海及高雄、屏東西南以及南方外海,與綠島附近為海嘯可能發生災害之較 高危險區(蔣瀞儀,2007;陳冠宇等人,2011)。

核災部分,台灣目前有三座正運轉的核電廠,因應核電廠需求皆設置於沿海 地區,設廠之前須考慮天然災害如地震、海嘯、颱風、洪水等災害造成的影響,

因此設計與設置核電廠皆經過嚴密評估(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2012),但如同日 本 311 事件的核電廠般,雖經過評估而設廠,但地震的規模與震度以及連帶引起 的海嘯實際侵襲規模,有可能遠超出福島第一核電廠建廠時的預想情況及海嘯防 範的設計基準而造成核子事故(台灣電力公司,2012),因此由 311 的經驗而了解 到災害防護必須處處小心謹慎。一旦台灣地區發生重大核子事故時,將對民眾的

4

生活環境、健康及社會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

由以上災害與其結果得知,綜合類災害之防災工作甚為重要。培養民眾的綜 合類防災素養,可提升民眾對於防災的重視,有利於防災工作之推行;而綜合類 防災素養要做的好,除了政府針對各類綜合類災害加強演習及教育宣導外,更重 要的是透過各級學校教育進行綜合類防災教育,而各級學校綜合類防災素養要做 得好,則必須有防災素養指標之建立,學校依據防災素養指標推動綜合類防災教 育,始能達到防災教育的效果而成功。綜合類災害種類包含甚多,各級教師在對 學生進行綜合類防災教學或教學前,應對學生進行綜合類防災素養檢測,以知道 學生對綜合類防災素養及四類災害了解之程度及需要加強的部分,教師可據此進 行特定部分綜合類防災教育課程進行強化,以達事半功倍之效。再者,當綜合類 防災教學實施後,教師亦須透過防災素養之檢測,以了解教學實施成效,欲達成 上述之目標,皆須有一設計良好的綜合類防災素養檢測問卷來進行調查,而此問 卷如有經過標準化過程處理,可有較佳品質的問卷進行施測;加上常模表的建立,

受測班級或學生個人更可以透過常模,用以了解該班或該學生在全國學生中綜合 類防災素養程度之分布情形。

由上述可知防災素養指標的建立關係到防災教育的推行方向與成效,其重 要性可見一斑,因此林明瑞教授之研究團隊,依葉欣誠、劉湘瑤、于蕙清(2007) 所發展的防災素養架構圖,就教育用語的合理性稍作修正之後;接著,以新修之 防災素養架構圖為軸心,參考防災教育白皮書與歷年防災教育成果,並以防災教 育白皮書民 93 年防災素養指標、葉欣誠教授民 95、98 年度的防災素養指標及翁 麗芳教授(2010)的幼兒防災素養指標為基礎,對部分防災素養子面向標題、定義 及內涵其不合宜之處進行修改;再者,彙整複合性災害相關文獻,新增防災素養 概念形成相關之素養指標,最後經由防災技術、防災教育、素養指標共 18 位專 家審查修正通過,完成 101 年新修訂防災素養指標。並依此防災素養指標進行綜 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試題之設計。

5

本研究依 101 新修訂之各年段防災素養指標,參考 98 年之防災素養檢測題 庫、九年一貫防災教材、教育部防災宣導手冊及各級學校防災相關課程進行綜合 類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之編製;並以綜合類災害:一般生活傷害、雷擊、海嘯、

核災為試題設計範圍,依防災素養所包含的防災知識、防災態度、與防災技能三 個類別進行試題編撰,完成標準化評量問卷之編製,並對全國師生進行綜合類防 災素養進行大規模問卷調查,了解師生防災素養的現況能力,並建立全國性防災 素養常模,可作為防災教育課程編列、未來防災教育方針發展的參考依據;平時 施測時,其檢測結果亦可作為了解師生綜合類防災素養程度之用。此外,本研究 進行大規模施測抽取研究樣本時,將「有參與防災及未參與防災計畫之學校」一 同納入其中,並進行施測結果之比較,以了解兩者間綜合類防災素養的差異性。

此外,綜合類防災素養標準化評量問卷建立之後,結合網頁技術將其數位化,

規劃建置「防災素養網路檢測系統」,並邀請各年段學生及國中小教師進行大規 模網路施測,一方面以了解本網路檢測系統之適用性,針對網路檢測系統予以必

規劃建置「防災素養網路檢測系統」,並邀請各年段學生及國中小教師進行大規 模網路施測,一方面以了解本網路檢測系統之適用性,針對網路檢測系統予以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