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校長評鑑指標系統之建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 校長評鑑指標系統之建構

本節首先說明本研究界定之校長評鑑指標系統之意義,再探討校長評鑑之內 容,以統整本研究校長評鑑領域,再根據第二節校長評鑑現況,統整本研究校長 評鑑向度,再探討第三節校長評鑑相關論文之校長評鑑內容,統整本研究校長評 鑑指標,最後統整本章各節文獻,初步建構本研究校長評鑑指標系統。

壹、校長評鑑指標系統之意義

本研究主要探討校長評鑑之內容,以作為評鑑校長之依據。綜觀各文獻,校 長評鑑內容多元,因涵蓋的範圍、大小與具體程度不同,不同研究者劃分之階層 數不同,多為二至三層,且其名稱亦不盡相同,包含有領域(area)、層面

(aspect ,level)、向度(dimension)、項目(item)、規準(criteria)、標準(standard)、 指標(indiactor)等,例如謝秀娟(2008)分為「向度─指標」二層,林文展(2009)

分為「領域─層面─指標」三層。綜合分析各文獻後,上述不同階層名稱間之關 係,如圖2-4表示。

圖 2-4 校長評鑑內容之階層名稱關係圖

教育指標係一種統計測量、信號或指引,可藉此瞭解並測量教育事務的質或 領域(area)

指標(indiactor)

標準(standard)

規準(criteria)

向度(dimension)

層面(aspect ,level)

項目(item)

第一層

第二層

第三層

評鑑指標系統

5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量,其主要功能在陳述教育期望,管制教育評鑑的品質,提供教育決策資訊,提 供教育消費者選擇所須資訊(郭昭佑,2001)。而校長評鑑指標可定義為瞭解、

測量、分析與判斷校長各方面表現的具體變項。鑒於指標為各研究最常使用之名 詞,故本研究以建構指標為最終目的,於最具體之層次採取指標之名稱。

系統係由一群相關之個體所組合而成,為彼此相輔相成且具有連貫性的一個 整體。鑒於校長評鑑內容多元,為兼顧全面性,本研究統整各文獻,採「領域─

向度─指標」三層次,愈往下之層次,其對校長評鑑內容之描述範圍愈小且愈具 體。校長評鑑須兼顧此三層次,藉以協助校長發展改進,或使校長負起績效責任,

故此三層次具有連貫性且相輔相成,具有系統之特性,因此本研究界定一整體名 稱為校長評鑑指標系統。

貳、校長評鑑之內容

校長評鑑的內容是校長評鑑的核心關鍵,從校長的職責、角色、專業能力與 國內外學者研究之校長評鑑內容,歸納校長評鑑的內容,是確保校長評鑑成功的 因素之一。

一、校長的職責與角色

校長傳統的角色為管理者,然而近年來社會變遷、人民權力上漲、知識經濟 時代來臨,教育環境與組織結構產生變革,校長的角色與地位已與以往不同,校 長對角色的認知必須隨著時間有所調適,校長不再僅是傳統的管理者,而需要扮 演多種角色,如教學領導者、公共關係促進者、轉型領導者等。以下探討國內法 令的校長職責與國外學者對校長角色的看法。

(一)國內相關法令的校長職責

國民教育法第九條對校長職務界定僅以「綜理校務」概括之,校長職務範圍 非常廣泛,凡舉學校相關事物皆為校長的職責。而在教育部發布之公立高級中等

5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下學校校長成績考核辦法第五條規定校長年中成績考核應就五項事項綜合評 定,而可將校長職務概括為:

1. 執行教育政策及法令之績效占 25%。

2. 領導教職員改進教學之能力占 25%。

3. 辦理行政事務之效果占 20%。

4. 言行操守及對人處事之態度占 20%。

5. 其他個案應列入考慮之項目占 10%。

(二)Murphy和Beck(1994)的未來校長應扮演角色

1. 服務者(Servant):未來校長角色從執行者轉化為倡導者,從唯命是從的官 僚者轉變為企業經營的冒險者,從科層的管理者轉成為合作性的伙伴。

2. 社區的工作者(Person in Community):校長必須是人性的關懷者,對校內 外所接觸的人都給予尊重,並與週遭的人緊密互動。

3. 道德促動者(Moral Agent):校長身為學校教育領導者,有責任展現對社會 道德正義的堅持。

4. 社會正義行動者(Social Advocate and Activist):校長應以具體行動,考量不 同家庭背景的學生,建構合適的學校結構與制度,捍衛社會公平正義,使學 校成為充滿平等、包容與尊重的學習處所。

5. 組織建構者(Organizational Architect):校長必須懷抱變革的理想,結合教 師、家長、學生與社區人士等學校相關的人力資源,打造新時代的學校。

6. 教育者(Educator):校長由首席教師、專責管理與領導的角色轉變為具備 專業知能的教學領導者。

(三)Sergiovanni(2001)的校長領導的四個角色

1. 管理者(Manager):校長必須將管理系統、管控、評估與學校目標做結合。

2. 激勵者(Motivator):校長在家長、教師和地方人士的社會關係趨於疲乏時,

6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強調彼此交互利益的關係。

3. 發展者(Developer):校長學習建立家長、教師以及地方的潛能,使其更具 功效性。

4. 社區建立者(Community Builder):校長的角色強調辨認共享的價值、理念、

標準和組織目的,從中獲得權威的道德來源,以教導他人如何彼此相待,決 策如何制訂,並將共享的價值、理念、標準和組織目的融入日常與學校生活 中。

(四)美國教育領導學院(The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Leadership[IEL], 2000)

在二十一世紀學校領導校長任務的報告書「為學生學習的領導:校長的再造」

中提及明日挑戰的校長培育,二十一世紀需要一位全新的校長扮演以下角色:

1. 教學領導(Instructional Leadership):強化教學與學習、專業發展、資料導 向決策與績效責任。

2. 社群領導(Community Leadership):擴大學校角色的大型圖像,與教育工作 者、社區家長與居民分享領導;和家長與他人保持密切關係;倡導學校的建 築與資源。

3. 願景領導(Visionary Leadership):期望所有學生能夠展現高層次學習的能 力、承諾、激勵、價值與信念,激勵學校內外部人員對願景的信心。

(五)Lam(2002)「平衡變遷與穩定-香港校長專業能力之培育與發展的運用」

因應當前的教育變革,校長應扮演新的領導角色,以維續校園穩定與持續發 展,這些新角色包括:

1. 授權與增能給教師。

2. 轉型領導。

3. 教學領導者:針對不同學生執行課程統整與教學與學習品質的改善。

4. 照顧教職員與學生福祉。

6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處理學生社會問題與家庭問題。

6. 法律的執行者。

7. 使家長、社區與學校更密切聯繫聯絡者。

8. 擔任變革推動的磋商者。

(六)中國大陸教育部(2013)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標準的校長專業職責 為建立高素質校長隊伍,大陸教育部公佈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標準,是制 定義務教育學校校長任職資格標準、培訓課程標準、考核評價標準的重要依據,

由五個基本理念、六項專業職責和四方面實施要求等三部分內容組成。其中六項 專業職責為:

1. 規劃學校發展專業理解與認識。

2. 營造育人文化專業理解與認識。

3. 領導課程教學專業理解與認識。

4. 引領教師成長專業理解與認識。

5. 優化內部管理專業理解與認識。

6. 調適外部環境專業理解與認識。

二、校長的專業能力

校長身為學校的領導者,對學校效能與學生學習產生很大的影響,擔任校長 亦須經過一定的培育與訓練,以確保校長的能力。校長評鑑是針對校長個人的評 鑑,因此校長評鑑的內容須從校長的能力加以探討。以下探討國外學者對校長能 力的看法,並將國內學者對校長能力之研究臚列如表 2-5。

62

(一)美國國家教育行政策委員會(Scott,1993)

針對校長知識基礎及技能基礎,發展出下列四大領域共計十二項校長必備的 知識及能力:

1. 功能領域(Functional Domains):指學校為完成其任務所須經歷的組織過 程及技術,透過此一過程,各項教育方案才能完成,組織才能運作,包括:

領導、資訊收集、問題分析、判斷、組織監督、執行、授權。

2. 教育方案領域(Programmatic Domains):強調教育計畫的範圍與架構,反

6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映學校的核心技術、教學、相關的配套服務、發展活動與資源基礎,包括:

教學與學習環境、課程設計、學生輔導與發展、教職員發展、測量與評鑑、

資源分配。

3. 人際關係領域(Interpersonal Domains):強調學校人際關係的重要性,認 為人際關係對滿足個人與專業目標及完成組織目的具有關鍵性的價值,包 括:激勵他人、人際敏感度、口頭與非語言表達、書面表達。

4. 教育脈絡領域(Contextual Domains):指影響學校運作的思潮與力量,以 探討知識、倫理、文化、經濟、政治與政府影響力等傳統觀點及新興觀點,

對學校校務運作的影響,包括:哲學與文化價值、法規的運用、政策與政治 影響力、公共關係。

(二)美國學校行政人員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AASA],2001)

美國學校行政人員協會在學校領導挑戰一文中提及校長必須思考新的挑 戰,包括:

1. 教學領導(Instructional Leadership):校長被期望去執行課程的設計,以符 合所有學生的需要,並與州及地方標準相銜接,建構好的教學實務,讓老師 在教學知識與實務上進行持續的改革。

2. 授權領導與分享決策(Distributed Leadership and Shared Decision Making):

授權領導與分享決策使得校長的工作更加容易管理,也更加複雜,它不僅關 係著時間的問題,也需要高層次的領導技巧,但它能做出較佳的決策,並使 成員對決策具擁有感。

3. 在高風險環境的公眾監督(Increased Public Scrutiny in a High-stakes

Environment):政治人物與公民要求學校在接受納稅人的經費後,應有相 對績效責任的表現。

4. 聯邦、州、法院和教師工會的要求(Federal, State, Judicial, and Union

64

Requirements)。

5. 家長社區參與以及夥伴關係管理(Parent and Community Involvement and Partnership Management):校長在發展學校層級的政策與實務的領導上,被 期望增加家長的投入以及民眾對於學校改革與學生學習的支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美國跨州學校領導者證照聯合會(CCSSO,2008; Cray & Millen,2010)

1994 年美國跨州學校領導者證照聯合會(Interstate School Leaders Licensure Consortium,ISLLC)與美國教育行政策委員會(NPBEA)合作舉辦全國性的論壇,

尋求校長領導標準之共識,並於 1996 年發表學校領導者標準,漸成為各州學校

尋求校長領導標準之共識,並於 1996 年發表學校領導者標準,漸成為各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