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民中小學校校長評鑑指標系統建構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民中小學校校長評鑑指標系統建構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0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湯志民 博士.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指標系統建構 之研究 sit. y. Nat. er. io. A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the Principal Evaluation Indicators. n. a. v. i Schools l C system for Elementary and Junior nHigh. hengchi U. 研究生:朱 佳 如 撰 中華民國 103 年 2 月.

(2)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4)  .

(5) 謝 辭 轉眼間在國立政治大學生活已歷經七年,想起高三時初踏入校園的情景,不 禁感嘆時光流逝,今年應是我離開政大校園的時節,下回再次踏入井塘樓上課將 不知何時。在這個教育學術殿堂七年,創造無限酸甜苦辣,僅以此篇謝辭感謝研 究所生活的一切人事物。 首先,感謝指導教授湯志民院長,感謝老師給予愚鈍的我在辦公室學習的機 會,從研究的縝密思考到未來職場與生活的應對進退,我默默體會、學習與反思,. 政 治 大 論文能夠順利完成,更須感謝口試委員林騰蛟局長以及郭昭佑教授的斧正指 立. 點滴字句,我皆感受甚深,並銘記在心。. ‧ 國. 學. 導。感謝林騰蛟局長在繁忙局務中仍欣然應許擔任口試委員,針對論文不足之處 給予細心指導與建議,並對研究倫理加以提點。感謝郭昭佑教授針對論文架構給. ‧. 予實質指導,使我對論文研究主題與方法有更清晰邏輯。感謝三位口試委員的指. sit. y. Nat. 導,而使論文更臻至完備。. n. al. er. io. 在三年的教政所生涯中,須感謝許多師長的提攜指點。感謝秦夢群所長在課. i n U. v. 堂上的教導,抑或偶爾在辦公室的關懷提點,皆使我受益良多,並銘記在心,老. Ch. engchi. 師的深遠睿智是我學習的目標。感謝吳政達系主任在論文研究軟體上,有如及時 雨般的慷慨傾囊,以及在辦公室之話語提點,皆使我得以反思。感謝陳木金主任 在課程上的指導,使我對校長學有一番認識,而有助於論文之完成。感謝張奕華 教授在課堂上的教導,使我能夠投稿教育環境科技化之相關文章。 感謝教政所莊玉鈴助教,對我而言,莊姐不僅是助教,且亦師亦友亦母。感 謝莊姐在處事上、在工作上、在人際上、在考試上,甚至在娛樂上等各方面,總 是在我最脆弱時傾聽我的苦楚,給予我鼓勵與建議,在我歡樂時聽我分享,所有 感激千言萬語無法訴說。莊姐,您在我的生命中,已經也絕對不是過客,而已是.

(6) 一輩子的母親。 另外也須感謝 100 級同學雅媚、恩冕、雅婷、玉珊、宇軒、萩亭、辰娟、崧 瑋、琇卉、佳芬以及躍峰的陪伴與協助,我並非一位優秀完美的班代,感謝大家 在班級事務上與課業上的相互鼓勵與支持。特別感謝崧瑋,在我工作最無助沮喪 時,在我寫論文煩悶時,傾聽我的抱怨,給予我正面的鼓勵。感謝 101 級學弟妹 們在我工作那段時間給予我鼓勵與支持。感謝 102 級學弟妹們任何一句鼓勵的話 語,特別感謝韻如,時常替我注意問卷是否寄回所辦。 感謝大學的學長姐曙擎、明浩、筱君,給予我的陪伴與支持。感謝大學的同. 政 治 大. 學宣苹,同在政大的我們,雖然不常見面,但每次的見面,總能獲得理解與滿滿. 立. 能量。感謝大學的學妹家瑩,在我人際受傷,在我寫論文煩悶,在我準備考試迷. ‧ 國. 學. 惘的那些時刻,與妳見面聊天,總是獲得許多紓解,希望我們都能夠朝目標邁進。 感謝高中好友小冰,在我任何無助時刻,一通電話就能給予我支持。. ‧. y. Nat. 感謝我的偶像與精神支柱五月天,這番感謝在旁人眼中可能盲目可笑,但五. er. io. sit. 月天的音樂與精神,確實在我最無助的時刻帶給我堅持下去的力量。期望我能更 在五月天的背景音樂中,走入政府機關或學校,為這個我們生長、所愛的小島盡. n. al. 些許棉薄之力。. Ch. engchi. i n U. v. 最後,感謝我的母親,給予我許多自主的空間,決定大學、研究所與辭職, 讓我可以為自己生涯做決定。 感謝任何在我目前人生中,曾經給予任何形式的鼓勵,抑或給予批評與不認 同的人們,你們的正面鼓勵或負面批評,皆是我成長向上的動力。. 朱佳如謹誌 2014.03.

(7) 摘 要 本研究旨在建構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指標系統,了解指標系統之權重,並提 出結論與建議,以供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實施校長評鑑之參考,並提供後續研究之 參考。 在研究方法部分,首先,以文獻分析探討校長評鑑之理論分析,了解校長評 鑑之意義、相關概念、目的與程序;探討國內校長評鑑之現況;探討國內校長評 鑑之相關研究;探討校長評鑑指標系統之建構,並初擬本研究國民中小學校長評. 政 治 大 統之意見。第三,採模糊德菲法問卷,以 18 位專精於校長評鑑之專家學者以及 立 鑑指標系統。第二,以專家審查問卷調查 10 位專家學者對本研究初擬之指標系. 富實務經驗之校長為研究對象,以進行本研究指標系統之篩選。第四,採層級分. ‧ 國. 學. 析法問卷,以前揭篩選之指標系統為基礎建構問卷,同樣對 18 位研究對象進行. ‧. 調查,以建構本研究指標系統之權重。. sit. y. Nat. 根據研究之結果與分析,歸納本研究結論如下:. n. al. er. io. 一、本研究建構之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指標系統共三階層,計有六大領域,十二 個向度,三十八項指標。. Ch. engchi. i n U. v. 二、本研究建構之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指標系統之第一階層各領域相對權重,排 序如下: 「課程與教學領導」領域佔 23.3%、 「學生與教師成長」領域佔 21.7%、 「行政領導與管理」領域佔 19.9%、 「政策與校務推展」領域佔 13.9%、 「專 業成長與素養」領域佔 12.1%、「資源與公關管理」領域佔 9.1%。 三、本研究建構之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指標系統之第二階層各向度相對權重,在 「課程與教學領導」領域下,以「教學領導」向度較重要,佔 65.1%;在「學 生與教師成長」領域下,以「學生學習」向度較重要,佔 65.3%;在「行政 領導與管理」領域下,以「行政領導」向度較重要,佔 66%;在「政策與校.

(8) 務推展」領域下,以「校務推展」向度較重要,佔 70.1%;在「專業成長與 素養」領域下,以「理念操守」向度較重要,佔 70.6%;在「資源與公關管 理」領域下,以「資源管理」向度較重要,佔 54.6%。 四、本研究建構之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指標系統之第三階層各指標相對權重,在 「教學領導」向度下,以「協助教師實施多元與適性的教學與評量」最重要, 佔 38.5%;在「課程管理」向度下,以「主持課程發展會議,帶領教師規劃 與實施學校課程」最重要,佔 41.9%;在「學生學習」向度下,以「培養品 德良好、身心健康的學生」最重要,佔 29.2%; 「教師成長」向度下,以「鼓. 政 治 大 「行政領導」向度下,以 立「激勵教職員工生動機,塑造學習文化與共同領導」 勵教師參與課程教學研究,促進課程教學效能與創新」最重要,佔 40.9%;. ‧ 國. 學. 最重要,佔 31.3%;「人力管理」向度下,以「展現知人善任能力,使教職 員工適才適所」最重要,佔 46.6%;「校務推展」向度下,以「依照學校背. ‧. 景、特性與需求,型塑共享的學校願景」最重要,佔 39.5%;「政策執行」. sit. y. Nat. 向度下,以「將重要教育政策與法令融入校務發展計畫,並落實與檢討」最. al. er. io. 重要,佔 44.9%;「理念操守」向度下,以「具有良好品格操守,遵守專業. v. n. 倫理規範」最重要,佔 36.7%;「專業成長」向度下,以「具有專業責任感. Ch. engchi. i n U. 與服務熱忱,以專業領導同仁」最重要,佔 47.7%;「資源管理」向度下, 以「妥善運用各項資源,營造優質教學環境」最重要,佔 36.7%;「公共關 係」向度下,以「與家長、社區維持良好關係,促進交流與資源共享」最重 要,佔 51.9%。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俾供教育主管機關、國民中小 學校長以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校長評鑑、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指標系統、模糊德菲法、層級分析法.

(9)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construct the principal evaluation indicators system for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understand the weights of the indicators system, and provide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to implement principal evaluation and future study. As for research methods, firstly, by literature review, discussing the theory basis of the principal evaluation to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tion, related concepts, purposes,. 政 治 大 discussing the domestic related studies of principal evaluation; discussing the 立. and procedure; discussing the domestic current status of the principal evalu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principal evaluation indicators system, and preliminarily develop. ‧ 國. 學. the principal evaluation indicators system for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 Secondly, investigating the suggestions of 10 experts by questionnaire. Thirdly,. sit. y. Nat. selecting the indicators system by fuzzy Delphi method questionnaire for 18 experts. io. er. and principals. In the final stage, constructing the weights of the indicators system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questionnaire for the same 18 experts and principals.. n. al. Ch. engchi.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 i n U. v. 1. The principal evaluation indicators system for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consists with 6 areas, 12 dimensions and 38 indicators in total. 2. The weights of 6 areas are: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area (23.3%), ‘student and teacher growth’ area (21.7%), ‘administrative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area (19.9%), ‘policy and school affair promotion’ area (13.9%),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integrity’ area (12.1%), ‘resource and public relations management’ area (9.1%)..

(10) 3. The weights of 12 dimensions are as follow: in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area,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dimensionis more important( 65.1%); in ‘student and teacher growth’ area, ‘student learning’ dimension is more important( 65.3%); in ‘administrative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area, ‘administrative leadership’ dimension is more important( 66%); in ‘policy and school affair promotion’ area, ‘school affair promotion’ dimension is more important( 70.1%); in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integrity’ area, ‘idea and moral integrity’ dimension is more important( 70.6%); in ‘resource and public relations. 政 治 大 The weights of 38 indicators 立 are as follow: in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dimension, management’ area, ‘resource management’ dimension is more important( 54.6%).. 學. ‘assisting teachers to implement diverse and adaptive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 國. is most important(38.5%) ; in ‘curriculum leadership’ dimension, ‘directing. ‧.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nferences, and leading teachers to plan and implement. sit. y. Nat. curriculum’ is most important(41.9%); in ‘student learning’ dimension, ‘training. io. moral and healthy student’ is most important(29.2%); in ‘teacher growth’. n. al. er. 4.. i n U. v. dimension, ‘encouraging teacher to participate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al. Ch. engchi. research, and promoting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and efficacy’ is most important(40.9%); in ‘administrative leadership’ dimension, ‘encouraging faculty and student motivation, and shaping learning culture and participating leadership’ is most important(31.3%);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dimension, ‘picking the right man for the right job’ is most important(46.6%); in ‘school affair promotion’ dimension, ‘according to school background, feature and needs, establishing shared school vision’ is most important(39.5%); in ‘policy implementation’ dimension, ‘integrating important education policies into school development plans, implementing and reviewing the school development plans’ is.

(11) most important(44.9%); in ‘idea and moral integrity’ dimension, ‘possessing moral integrity, and compling with profession ethics’ is most important(36.7%);in ‘professional growth’ dimension, ‘possessing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and service enthusiasm, and leading members by profession’ is most important(47.7%); in ‘resource management’ dimension, ‘properly using resources, and shaping high quality instructional environment’ is most important(36.7%); in ‘public relations’ dimension, ‘maintaining good relation with patents and community, promoting exchange ,and sharing resources’ is most important(51.9%).. 政 治 大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立 institutions,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In conclusion, the findings and results in hope of providing suggestions for. ‧. ‧ 國. 學. and future study.. Keywords: principal evaluation; principal evaluation indicators system for. y. Nat. sit.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fuzzy Delphi method; Analytic. n. al. er. io. Hierarchy Process.. Ch. engchi. i n U. v.

(12)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13)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政 治 大 第二節 校長評鑑之現況分析............................................................................ 22 立 第一節 校長評鑑之理論分析.............................................................................. 9. 第三節 校長評鑑之相關研究............................................................................ 44. ‧ 國. 學. 第四節 校長評鑑指標系統之建構.................................................................... 58. ‧.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85. sit. y. Nat. 第一節 研究架構................................................................................................ 85. al. er. io. 第二節 研究對象................................................................................................ 86. v. n. 第三節 研究工具................................................................................................ 88. Ch. engchi. i n U. 第四節 實施程序................................................................................................ 91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9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99 第一節 專家審查問卷之結果與分析................................................................ 99 第二節 模糊德菲法問卷之結果與分析.......................................................... 111 第三節 層級分析法問卷之結果與分析.......................................................... 117 第四節 綜合討論.............................................................................................. 138. I.

(1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9 第一節 結論...................................................................................................... 139 第二節 建議...................................................................................................... 146. 參考文獻.................................................................................................149 壹、中文部分.................................................................................................... 149 貳、英文部分.................................................................................................... 155. 附錄一 「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指標系統建構之研究」專家審查問卷. 政 治 大 附錄二 「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指標系統建構之研究」模糊德菲法問 立. .................................................................................................................159. ‧ 國. 學. 卷.............................................................................................165. ‧. 附錄三 「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指標系統建構之研究」層級分析法問. n. al. er. io. sit. y. Nat. 卷.............................................................................................173. Ch. engchi. II. i n U. v.

(15) 表 次 表 2-1. 五縣市校長辦學績效評鑑與校長遴選評鑑之比較表 ............................... 36. 表 2-2. 臺北縣中小學校長評鑑內容一覽表 ........................................................... 39. 表 2-3. 新北市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規劃及試辦計畫評鑑內容一覽表 ............... 43. 表 2-4. 校長評鑑之相關研究一覽表 ....................................................................... 55. 表 2-5. 國內學者校長專業能力之統整表 ............................................................... 63. 表 2-6. 國內學者研究之校長評鑑內容彙整表 ....................................................... 65. 表 2-7. 初步歸納之校長評鑑領域與各文獻對照表 ............................................... 73. 初步歸納之校長評鑑指標與校長評鑑相關研究之評鑑內容對照表 ....... 77. 學. 表 2-9. 政 治 大 表.................................................................................................................... 76 立. 初步歸納之校長評鑑向度與國內校長評鑑或校長辦學績效評鑑內容對照. ‧ 國. 表 2-8. 表 2-10 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領域、向度與指標初步架構與內容一覽表 ........... 80. ‧. 專家審查問卷名單 ....................................................................................... 86. 表 3-2. 模糊德菲法與層級分析法問卷名單 ........................................................... 87. 表 3-3. 層級分析法問卷之部分範例 ....................................................................... 90. 表 3-4. AHP 隨機指標與階層數關係表 .................................................................. 98. 表 4-1. 專家審查問卷之適切性評定統計表 ........................................................... 99. 表 4-2. 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指標系統修正前後對照表 ..................................... 105. 表 4-3. 「專業成長與素養」領域之模糊德菲法指標篩檢表 ............................. 111. 表 4-4. 「行政領導與管理」領域之模糊德菲法指標篩檢表 ............................. 112. 表 4-5. 「政策與校務推展」領域之模糊德菲法指標篩檢表 ............................. 113. 表 4-6. 「課程與教學領導」領域之模糊德菲法指標篩檢表 ............................. 114. 表 4-7. 「學生與教師成長」領域之模糊德菲法指標篩檢表 ............................. 114. 表 4-8. 「資源與公關管理」領域之模糊德菲法指標篩檢表 ............................. 115. 表 4-9. 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指標系統及其權重 ................................................. 135. n. al. er. io. sit. y. Nat. 表 3-1. Ch. engchi. III. i n U. v.

(1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V. i n U. v.

(17) 圖 次 圖 2-1. 校務評鑑、校長評鑑、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之關係 ................................... 14. 圖 2-2. 人員評鑑的三階段循環程序 ....................................................................... 17. 圖 2-3. 新北市 2013 學習行動年架構及細部圖 ..................................................... 41. 圖 2-4. 校長評鑑內容之階層名稱關係圖 ............................................................... 58.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85. 圖 3-2. 模糊德菲法量尺範例 ................................................................................... 89. 圖 3-3. 研究實施流程圖 ........................................................................................... 92. 圖 3-4. 雙三角形模糊數函數座標圖 ....................................................................... 94. 雙三角形模糊數函數座標圖類型 2 ............................................................ 95. 學. 圖 3-6. ‧ 國. 圖 3-5. 政 治 大 雙三角形模糊數函數座標圖類型 1 ............................................................ 94 立. 圖 3-7 雙三角形模糊數函數座標圖類型 3 ............................................................ 96. ‧. 模糊德菲法後之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指標系統之架構 ......................... 116. 圖 4-2. 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指標系統各領域之相對權重長條圖 ..................... 117. 圖 4-3. 「專業成長與素養」領域下各向度之相對權重長條圖 ......................... 118. 圖 4-4. 「行政領導與管理」領域下各向度之相對權重長條圖 ......................... 119. 圖 4-5. 「政策與校務推展」領域下各向度之相對權重長條圖 ......................... 120. 圖 4-6. 「課程與教學領導」領域下各向度之相對權重長條圖 ......................... 120. 圖 4-7. 「學生與教師成長」領域下各向度之相對權重長條圖 ......................... 121. 圖 4-8. 「資源與公關管理」領域下各向度之相對權重長條圖 ......................... 121. 圖 4-9. 「理念操守」向度下各指標之相對權重長條圖 ..................................... 122. n. al. er. io. sit. y. Nat. 圖 4-1. Ch. engchi. i n U. v. 圖 4-10 「專業成長」向度下各指標之相對權重長條圖 ..................................... 123 圖 4-11 「行政領導」向度下各指標之相對權重長條圖 ..................................... 124 圖 4-12 「人力管理」向度下各指標之相對權重長條圖 ..................................... 125 圖 4-13 「政策執行」向度下各指標之相對權重長條圖 ..................................... 125 V.

(18) 圖 4-14 「校務推展」向度下各指標之相對權重長條圖 ..................................... 126 圖 4-15 「課程管理」向度下各指標之相對權重長條圖 ..................................... 127 圖 4-16 「教學領導」向度下各指標之相對權重長條圖 ..................................... 128 圖 4-17 「學生學習」向度下各指標之相對權重長條圖 ..................................... 129 圖 4-18 「教師成長」向度下各指標之相對權重長條圖 ..................................... 130 圖 4-19 「資源管理」向度下各指標之相對權重長條圖 ..................................... 131 圖 4-20 「公共關係」向度下各指標之相對權重長條圖 ..................................... 131 圖 4-21 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指標系統各指標之整體權重長條圖 ..................... 13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 i n U. v.

(19)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以「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指標系統建構之研究」為題,旨在建構國民 中小學校長評鑑指標系統,並了解指標系統之權重。本章分為四節,第一節闡明 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說明研究待答問題,第三節對本研究重要名詞加以解 釋,第四節界定本研究之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政 治 大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面對全球化以及知識快速發展的浪潮與 立. ‧ 國. 學. 挑戰,須突破傳統思維,強調創新與應變能力,掌握社會變遷脈動,以增強國家 競爭力。教育攸關國家未來人力素質與國家競爭力,使國際上愈加重視學校教育. ‧. 品質與效能,而評鑑可確認成果與目標是否一致,並進行判斷與改進,因此從學. sit. y. Nat. 前教育階段至高等教育階段的各種評鑑亦隨之受到重視,此種針對各階段整體教. al. er. io. 育的評鑑屬於組織評鑑。組織由人員組成,學校教育品質受學校教育人員素質的. v. n. 影響,因此近來亦興起針對教育人員的評鑑,例如校長評鑑與教師評鑑。而學校. Ch. engchi. i n U. 教育人員中,校長身為一校之領導者,肩負綜理學校教育的責任,校長個人的領 導策略、人格特質等各方面能力與表現,皆將帶領學校邁向不同的方向,影響教 師教學良窳、學生學習成效,進而影響學校教育品質與效能,因此校長在學校教 育中具有重大影響力是不容置疑的,誠如西諺所云: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 校(As is the principal, so is the school) 。因校長是學校教育品質的重要影響因素, 確保並提升校長的素質則成為教育與學校行政研究與實務中的重要焦點,而確保 與提升校長素質的制度則須藉由校長評鑑,由此可知校長評鑑之重要性。 校長評鑑制度在英美經過長期發展下,已實施多年,且對校長評鑑之研究亦 持續重視,例如美國跨州學校領導者證照聯合會於 2008 發布教育政策領導標準 1.

(20) (Educational Leadership Policy Standards:ISLLC2008) ,成為各州規劃校長評鑑標 準之參考;美國中小學校長協會於 2011 年共同組成委員會,期望提出一套適用 於美國的新校長評鑑的指導原則,且已於 2012 年發表研究成果報告「重新思考 校長評鑑(Rethinking Principal Evaluation)」;而英國則有國家校長標準,以引導 校長評鑑,並作為校長績效管理之依據。反觀國內,在早期國民中小學校長之任 用採派任制,僅需接受考核,然其是否能確保校長表現與素質,遭受質疑,直至 1999 年國民教育法部分條文修正後,國民中小學校長之任用改採任用制,以四 年為一任期,規定由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處)組織遴選委員會,從具有校長任用. 政 治 大 組織遴選委員會之機關、師範校院及設有教育院(系)之大學,應就所屬國民小 立 資格的人選中進行遴選,其後增訂第九條之三規定:「依第九條第三項至第五項. 學、國民中學校長辦學績效予以評鑑,以為應否繼續遴聘之依據。」首次出現校. ‧ 國. 學. 長辦學績效評鑑之名稱,校長辦學績效評鑑可謂有法可循。然而各縣市辦理校長. ‧. 辦學績效評鑑的情形不一,部分縣市曾經或持續辦理校長辦學績效評鑑計畫,如. y. Nat. 宜蘭縣、苗栗縣、臺中市、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等,有的縣市僅辦理校長年. er. io. sit. 度成績考核或校務評鑑以替代之,此外部分縣市未明確化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政 策與法令,未適切提供評鑑所需的人力、經費與資源,對各參與者的權利與義務. al. n. v i n 也未提供具體的規範(鄭新輝、林文展,2011),因此國內仍未有系統化的校長 Ch engchi U. 評鑑制度。而在上述校長評鑑重要性提升之趨勢下,加以在近來強調校長專業成 長與品格操守之脈絡中,校長辦學績效評鑑強調以校長辦學績效的總結性評鑑為 主,可能將不符終身學習與專業發展的全球趨勢,因此國內須建立一套以專業發 展目的為主的校長評鑑制度。 此外 2012 年 10 月 11 日行政院通過《教師法修正草案》 ,提供教師評鑑法源 依據,教師評鑑之推動未來勢在必行。教師與校長是對學校效能影響最大的兩大 團體,因此校長亦需接受評鑑,使教師評鑑與校長評鑑兩者相互引導,共同提升 學校教育品質與效能。2013 年在新北市校長協會的贊成下,配合新北市政府教 2.

(21) 育局推動 2013 學習行動年的方案,新北市政府教育局率全國之首,對 36 位國民 中小學校長試辦校長評鑑,並從中漸進改善與發展,期望未來能夠將校長評鑑制 度化與系統化。 葉連祺(2012)統整國內學位論文與期刊研究成果,從系統輸入、處理、輸 出與回饋四個方案歷程構想,將中小學校長評鑑研究分類,在輸入部分探討為何 實施校長評鑑以及其合適性與正當性,並思考校長評鑑方案,確認其規範性、經 驗性、關連性與發展性,包含校長評鑑的意義、目的與程序、內容等理論基礎, 在處理部分則思考校長評鑑方案運作的基礎性、機制性,而在回饋部分則探討校. 政 治 大 性,為建立國內系統化校長評鑑制度,須針對處理部分加以探討,即研究校長評 立 長評鑑方案的突破性。由前述所提及的全球趨勢可知,校長評鑑已具有其重要. ‧ 國. 學. 鑑的理論基礎,而其中又屬校長評鑑指標為校長評鑑的首要影響因素,代表利害 關係人對校長表現與素質的看法,因此建構校長評鑑指標對校長評鑑制度之重要. ‧. 性可見一斑,此乃本研究之研究動機之一。. y. Nat. sit. 基於上述,校長評鑑制度之推展以及指標之建構不容忽視,然而檢索國內針. n. al. er. io. 對校長評鑑或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之相關文獻,多數針對校長評鑑或校長辦學績效. i n U. v. 評鑑制度之整體發展,採取問卷調查並輔以訪談法,而透過德菲法對校長評鑑與. Ch. engchi. 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進行建構者僅 9 篇,未見以層級分析法建構校長評鑑指標 權重之研究,且上述研究中,年代近者離至今已距 4 年以上,在現今快速變遷之 社會下,可能將有不符現代校長角色與能力之疑慮,因此本研究欲採用模糊德菲 法建構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指標系統,並運用層級分析法建立指標系統之權重體 系,作為教育行政機關建構校長評鑑指標之參考依據,此乃本研究之研究動機之 二。. 3.

(22) 貳、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之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歸納如下: 一、建構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領域、向度及指標。 二、分析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領域、向度及指標之相對權重。 三、根據研究結果,建構出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指標系統,提出結論與建議,以 供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實施校長評鑑之參考,並提供後續研究之參考。. 第二節. 待答問題. 政 治 大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待答問題如下: 立 ‧. ‧ 國. 二、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各領域之相對權重為何?. 學. 一、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領域、向度及指標為何?. 三、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各向度之相對權重為何?. y er. io. sit. Nat. 四、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各指標之相對權重為何?. n. a l第三節 名詞釋義 i v n Ch U engchi. 為使本研究所討論之範圍與內容更加明確,茲將本研究所涉及之重要名詞定 義如下:. 壹、評鑑(Evaluation) 綜合國內外學者對於評鑑之定義,本研究對評鑑的定義為:經由收集、統整、 分析資料等系統化、客觀的過程,對事項的表現、成果或發展加以描述,與預設 目標互相比較,並進行價值判斷的歷程。. 4.

(23) 貳、校長評鑑(Principal Evaluation) 綜合學者之探討,本研究認為校長評鑑係為了解校長在職務任期內以及學校 環境背景下之表現,針對校長之表現蒐集資料,給予建議,並進行判斷,俾利校 長改進與專業發展或提供行政決定參考之歷程。. 參、校長評鑑指標系統(Principal Evaluation Indicators system) 校長評鑑指標係指瞭解、測量、分析與判斷校長各方面表現的具體變項。系 統係由一群相關之個體所組合而成,為彼此相輔相成且具有連貫性的一個整體。. 政 治 大. 鑒於校長評鑑內容多元,為兼顧全面性,本研究採「領域─向度─指標」三層次,. 立. 共六大領域,十二個向度,三十八項指標,領域包含「行政領導與管理」領域、. ‧ 國. 學. 「政策與校務推展」領域、 「課程與教學領導」領域、 「學生與教師成長」領域、 「資源與公關管理」領域、「專業成長與素養」領域,向度則分為「行政領導」. ‧. 向度、 「人力管理」向度、 「政策執行」向度、 「校務推展」向度、 「課程管理」向. y. Nat. sit. 度、 「教學領導」向度、 「學生學習」向度、 「教師成長」向度、 「資源管理」向度、. n. al. er. io. 「公共關係」向度、 「理念操守」向度、 「專業成長」向度,愈往下之層次,其對. i n U. v. 校長評鑑內容之描述範圍愈小且愈具體。校長評鑑須兼顧此三層次,藉以協助校. Ch. engchi. 長發展改進,或使校長負起績效責任,故此三層次具有連貫性且相輔相成,具有 系統之特性,因此本研究界定一整體名稱為校長評鑑指標系統。. 5.

(2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專家問卷之形式選擇研究對象,以專精於教育評鑑、校長評鑑、校 長學領導之專家學者與教育行政人員,以及具有豐富實務經驗或曾參與校長評鑑 相關研究之現任或曾任國民中小學校長為研究對象。. 政 治 大 本研究旨在建構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指標系統並分析其權重,透過文獻探討 立. 二、研究內容. ‧ 國. 學. 校長評鑑之理論、國內實施校長評鑑之現況、國內校長評鑑之相關研究,綜合歸 納出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指標系統,共六大領域,十二個向度,三十八項指標。. ‧. 三、研究方法. y. Nat. er. io. al. sit. (一)模糊德菲法(Fuzzy Delphi Method). v. n. 模糊德菲法係將模糊理論與德菲法結合的研究方法。德菲法係在 20 世紀 40. Ch. engchi. i n U. 年代由 Helmer 和 Gordon 首創,1946 年由美國蘭德公司運用於預測後而被廣泛 採用的團體決策法。傳統德菲法需進行至少三輪以上的專家問卷調查與修訂,過 程複雜耗時,此外因為使用中位數,即以專家中 50%的資料分布綜合各專家意 見,採用不是 0 就是 1 的二值邏輯分析方式,容易造成忽略其他 50%的重要資訊, 因此學者結合模糊理論發展出模糊德菲法,藉由其中隸屬度函數的觀念整合專家 意見,較能處理人類思維的模糊性部分,亦不致損失部分重要意見,即利用每位 專家的偏好判斷,建構每位參與決策者的模糊偏好關係,進而求得團體的偏好關 係,並以此進行最佳方案選擇(吳政達,1999)。. 6.

(25) (二)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 AHP) 層級分析法(AHP)是由美國匹茲堡大學的 Saaty 教授於 1980 年發展而出, 主要應用在不確定情況下以及具有多數個評估準則的決策問題上。層級分析法能 夠將複雜的問題系統化,將影響決策的各種因素劃分為簡明有序的階層,再根據 專家的量化判斷,給每一個階層的全部因素一相對重要性的權重值,以提供決策 參考。. 貳、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之限制. 立. 政 治 大. 本研究採模糊德菲法與層級分析法進行問卷調查,在選取研究對象方面,採. ‧ 國. 學. 取立意取樣,僅以具代表性的專家學者、教育行政人員、具有豐富實務經驗或曾 參與校長評鑑相關研究之現任或曾任國民中小學校長為研究對象,並未包含國民. ‧. 中小學教師、學校行政人員、家長、學生,另爰於研究時間之限制,亦未包含所. y. Nat. n. al. er. io. 二、研究方法之限制. sit. 有縣市國民中小學校長。. Ch. engchi. i n U. v. 本研究採用郵寄問卷方式,填答者可能因本身認知、情緒、主觀判斷或填答 情境之影響等,產生不符實際之填答,使資料分析結果產生某些程度之誤差。此 外本研究第三階段採取層級分析法,請填答者進行成對比較,理想上成對比較結 果應滿足遞移性,然主觀判斷構成之成對比較矩陣,不容易完全遵照遞移性,容 易產生偏好程度不一之情形,因此本研究在設計問卷時,將特別提醒填答者進行 成對比較時須符合遞移性。 三、研究推論之限制 本研究旨在建立全國性之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指標系統,未包含對私立中小 學以及高級中學校長之評鑑,且國民中小學歸屬於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處)管理, 7.

(26) 各縣市有其重點的教育政策方向,各校亦有其地方文化風俗,對於校長之要求可 能因此有所不同,因此若將本研究結果應用至各縣市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時,須 視各縣市需求再加以修正。.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8. i n U. v.

(2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文獻探討共分為四節,第一節探討校長評鑑之理論分析,以了解校長 評鑑之意義、相關概念、目的與程序;第二節探討國內校長評鑑之實施現況;第 三節探討國內校長評鑑之相關研究;第四節為校長評鑑指標系統之建構。. 第一節. 校長評鑑之理論分析. Nevo(1983)提出教育評鑑概念化的分析架構由 10 個要素所組成:(1)評 鑑的定義。(2)評鑑的功能。(3)評鑑的對象。(4)評鑑應該調查的資訊。(5)評鑑. 政 治 大. 的標準。(6)評鑑服務的對象。(7)評鑑的過程。(8)評鑑的方法。(9)進行評鑑的. 立. 人員的特點。(10)後設評鑑的標準。上述要素可簡化統整為評鑑的定義、目的、. ‧ 國. 學. 對象(包含評鑑者、受評者與使用評鑑結果者)、內容標準、實施程序以及後設 評鑑。為理解校長評鑑,本節探討校長評鑑的意義、相關概念、目的與實施程序。. ‧. 校長評鑑的受評者即為校長,後設評鑑為後續之探討,故本節不加以探討校長評. y. Nat. er. io. sit. 鑑之對象與後設評鑑。. 壹、校長評鑑的意義 a. n. iv l C n hengchi U 本研究針對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進行研究,從字面上觀之,國民中小學校長. 評鑑由國民中小學、校長與評鑑三個名詞組成:國民中小學表示情境層面,宜考 量國民中小學的發展需求、利害關係人觀點以及趨勢等因素;校長表示職位與角 色層面,須思考擔任校長應有的特質與角色;評鑑表示事件與物件層面,應檢視 有關評鑑的意義與內容等因素(葉連祺,2012)。以下探討評鑑的意義、校長評 鑑的意義以及校長評鑑相關概念,藉以對校長評鑑有一釐清。 一、評鑑的意義 要了解校長評鑑的意義,首先須先了解評鑑的意義。不同的學者從不同面向 9.

(28) 對於評鑑有不同的闡釋,大體而言評鑑是一個系統化的價值判斷歷程。教育評鑑 之父 Tyler 認為教育評鑑是確定目標是否如期達成的過程。Boulmetis 和 Dutwin (2000)主張評鑑是一個蒐集與分析資訊的系統化過程,以決定目標是否達成或 目標達成的程度。Stufflebeam(2003)認為評鑑是某一對象之目標、設計、執行 和成果的優點、價值的描述性、判斷性資訊的陳述、獲得、提供和應用的歷程, 以作為改進決策之指引,提供績效責任報告,制度化通報和傳布決定,以更瞭解 所參與的現象。秦夢群(2011)認為教育評鑑是對於教育現象或活動,透過收集、 組織、分析資料,加以描述與判斷價值的歷程。而謝文全(2003)認為評鑑是對. 政 治 大. 事項加以審慎的評析,以量定其得失之原因,據以決定如何改進或革新計劃的過 程。. 立. ‧ 國. 學. 綜合國內外學者對於評鑑之定義,茲將評鑑的定義如下: 「經由收集、統整、 分析資料等系統化、客觀的過程,對事項的表現、成果或發展加以描述,與預設. Nat. y. ‧. 目標互相比較,並進行價值判斷的歷程。」. er. io. sit. 二、校長評鑑的意義. 校長評鑑的對象是校長,屬於人員評鑑,教育人員評鑑係指依某一專業角色. al. n. v i n 與某些特定的機構目標,對個人的表現或資格進行有系統的評鑑,含有強調教育 Ch engchi U. 人員表現之意味。而各國外組織對校長評鑑亦有不同的定義,例如:美國中小學 校長協會認為校長評鑑是反映校長學複雜性的制度,並對校長領導能力、敏銳洞 察力與經驗進行判斷(National Association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NASSP] & National Association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NAESP], 2012)。美國南卡羅來 納州的校長評鑑藉由以評鑑標準為基礎的校長專業發展計畫、學校經營計畫,以 改善校長的表現(South Carolin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SCDE], 2012)。美國密 蘇里州中小學教育部則將校長評鑑定義為促進校長在學校實務方面的成長,以增 進學生表現的系統(Missouri Department of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MODESE], 2012) 。大致上皆重視校長之表現,藉以改善校長實務與成 10.

(29) 長。 國內許多學者也對校長評鑑進行探討,其中,張德銳(1999)認為校長評鑑 是對校長表現作價值判斷和決定的歷程,其步驟為根據校長表現的規準,蒐集一 切有關訊息,以瞭解校長表現的優劣得失及其原因,以協助校長改進其服務品質 或作為行政決定的依據。吳清山(2001)將校長評鑑定義為對於校長的表現進行 判斷,以了解校長表現的優劣和提供校長改進缺失的過程。郭昭佑與郭工賓 (2002)主張校長評鑑係蒐集校長相關表現資訊,並使用各種研究方法與審慎的 態度訂定評鑑指標,以描述及判斷校長各方面表現的活動。王冬雅(2004)認為. 政 治 大 集校長個人表現與辦學成效等相關資訊,作價值判斷與決定,以達成改進校長辦 立 校長評鑑是運用系統性的程序與方法,訂定校長評鑑規準與評鑑表,以有效的蒐. ‧ 國. 學. 學績效的歷程。陳忠本(2005)認為校長評鑑是對於校長的表現、校長資格的取得 等目的所進行系統化的評鑑歷程。張榮輝、周仁尹與李文旗(2012)指出校長評. ‧. 鑑是以適當的評鑑工具評估校長的辦學績效,依校長的角色與學校發展目標,考. sit. y. Nat. 量環境因素,設定評價的標準,運用科學技術,正確的蒐集與分析資料,以客觀. al. er. io. 的判斷校長學校經營展現的價值與績效的歷程。上述學者對於校長評鑑的意義皆. v. n. 著重於校長表現與績效的價值判斷,以作為服務品質之改進以及行政決定之依 據。. Ch. engchi. i n U. 而胡英楗(2002)再加入專業成長概念,並將校長評鑑的意義分為廣義與狹 義,廣義的校長評鑑指依據審慎訂定的規準,對校長之績效表現,進行價值判斷 作為行政決定依據之外,並據以協助校長在專業成長上予以再強化、再增能、再 評估的循環過程,亦即除了評估校長辦學績效之外,透過評鑑、促使校長在教學 領導、行政組織領導之效率與效能及自我專業道德涵養等都有所成長。蔡金柱 (2004)將校長評鑑定義為針對校長的相關表現所進行的系統化價值判斷歷程, 藉由專家學者與相關人員對蒐集而來的資料作一價值判斷,其評鑑結果,應有助 於校長的專業成長、提昇績效與行政決定之用。宋宏明(2007)認為校長評鑑是 11.

(30) 以各種量化或質性的評鑑方式,及透過形成性或總結性的評鑑過程,對於校長各 種表現進行評量,以瞭解其表現的優缺點,以作為校長個人專業發展或行政決定 的參考。林文展(2009)對校長評鑑進行更詳細的界定,強調以校長的表現為對 象,考量學校所處環境背景,依校長的專業角色與學校目標,運用系統性的程序 與方法,訂定校長評鑑規準與評鑑表,針對校長工作表現所進行的一種系統化評 估的歷程,藉由專家學者與利害關係人員對蒐集而來的資料作一價值判斷,其評 鑑結果,在於協助校長改進服務品質,增進校長專業成長或作為獎懲、續聘、與 遷調之根據及日後行政決定的依據。上述校長評鑑的意義除涵蓋對校長表現與績. 政 治 大 綜合上述學者之探討立 ,本研究認為校長評鑑係為了解校長在職務任期內以及. 效的價值判斷外,更融合校長改進與專業成長。. ‧ 國. 利校長改進與專業發展或提供行政決定參考之歷程。. 學. 學校環境背景下之表現,針對校長之表現蒐集資料,給予建議,並進行判斷,俾. ‧. 三、校長評鑑的相關概念與關係. y. Nat. er. io. sit. 國民教育法修正後,其中第九條之三中規定:「依第九條第三項至第五項組 織遴選委員會之機關、師範校院及設有教育院(系)之大學,應就所屬國民小學、. al. n. v i n 國民中學校長辦學績效予以評鑑,以為應否繼續遴聘之依據。」可視為校長辦學 Ch engchi U 績效評鑑的法源依據,自此興起許多關於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之研究。除校長辦學 績效評鑑外,與校長評鑑相關的概念另包含行之有年的校務評鑑,許多縣市實施 校務評鑑,代替校長評鑑,並作為校長遴選之參考。校長評鑑、校長辦學績效評. 鑑與校務評鑑雖有雷同之處,但細窺其貌,仍有相異之處。為建構校長評鑑指標, 有必要對校長評鑑與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校務評鑑之關係加以釐清。 (一)校長評鑑與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之關係 郭昭佑與郭工賓(2002)認為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為有系統的蒐集校長為達成 教育行政機關及社會大眾的期望與要求,在既有的學校資源上,透過其辦學理念 12.

(31) 與方法,在一定的時程內所達成的具體辦學成果之相關訊息,經分析後予以描述 及判斷的活動。鄭新輝與林文展(2011)受教育部委託研究國民中小學校長辦學 績效評鑑參考手冊,指出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目的應具形成性及總結性評鑑兩種目 的,並傾向以總結性目的為主,形成性目的為輔。 綜合探討校長評鑑與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文獻,可知二者之不同點包含: 1. 內容範圍不同:校長辦學績效評鑑較著重於校長辦學績效部分進行評鑑,而 校長評鑑除針對校長辦學績效之外,亦評鑑校長個人品格、專業素養與責 任、專業成長等,故校長評鑑之範圍大於校長辦學績效評鑑。. 政 治 大 形成性評鑑目的為輔,而校長評鑑重點在於辦學績效、專業發展改進、專業 立. 2. 目的不同:校長辦學績效評鑑重視辦學績效責任,以總結性評鑑目的為主,. ‧ 國. 學. 認同感等,兼具總結性與形成性評鑑目的,抑或更強調校長發展改進,以形 成性評鑑目的為主,總結性評鑑目的為輔。因此兩者具有互相隸屬之關係。. ‧. (二)校長評鑑與校務評鑑之關係. y. Nat. er. io. sit. 吳清山與林天祐(2002a)認為校務評鑑是指系統化蒐集學校發展計畫的規 模、執行與結果等方面的相關資料,並加以客觀的分析與描述,以作為判斷學校. al. n. v i n 績效或協助學校持續改進的過程。綜合分析校長評鑑與校務評鑑文獻,可知二者 Ch engchi U 之不同點包含:. 1. 對象不同:校務評鑑為組織評鑑,其對象為學校組織,校長評鑑為人員評鑑, 其對象為校長個人。 2. 內容範圍不同:校務評鑑著重對學校整體效能的評鑑,其內容通常包含行政 管理、課程規劃、教學品質與評量、教師專業發展、學生事務、學生輔導、 校園環境營造、學校社群關係等,而校長評鑑強調校長的績效表現、專業責 任與素養、個人品格等。校務評鑑包含校長辦學績效,然無法涵蓋校長的專 業責任與素養,二者具有交集,其交集即為校長辦學績效評鑑。 13.

(32) 3. 時間範圍不同:校務評鑑針對學校整體現況進行評鑑,包含從以前到現在的 學校績效,如教師教學表現、學生學習表現、師生滿意度、行政人員效能、 校長辦學表現等,不特別強調個別成員之貢獻度,而校長評鑑針對現任校長 任期內所產生的績效進行評鑑,強調校長個人的貢獻度。故兩者之關係具有 交集,但不互相隸屬。 三者之關係茲以圖2-1表示之,校長評鑑與校務評鑑之交集為校長辦學績效 評鑑,因此在建構校長評鑑指標時,可參考校長辦學績效評鑑與校務評鑑之文 獻,加以分析、篩選與修改,建構出符合以形成性評鑑目的為主,總結性評鑑目. 政 治 大. 的為輔的校長評鑑指標。. 校務 評鑑. 校長 評鑑. ‧. 校長 辦學 績效 評鑑. 學. ‧ 國. 立. sit. y. Nat. n. al. er. io. 圖 2-1 校務評鑑、校長評鑑、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之關係 資料來源:郭昭佑、郭工賓(2002)。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之意義、實施現況與指. Ch. i n U. v. 標內涵評析。教育政策論壇,5:1,112-144。. engchi. 貳、校長評鑑的目的 校長評鑑的目的為校長評鑑的關鍵要素,規劃與實施校長評鑑前必須先釐清 校長評鑑的目的,據以規劃校長評鑑的內容指標與程序。評鑑領域中 Stufflebeam (1983)提出: 「The most important purpose of program evaluation is not to prove but to improve」,許多研究將其闡釋為「評鑑的目的不在證明而在改進」,然根據原 文譯為「評鑑最重要的目的並非證明而在改進」似較符合原意。將 Stufflebeam 名言推論至校長評鑑,則可知校長評鑑目的包含證明與改進兩種,證明指判斷校 長績效表現,改進指協助校長發展與成長,而其主張改進為主要目的。Anderson 14.

(33) (1991)主張校長評鑑目的可概分為以下兩種:(1)形成性評鑑:評鑑是協助校 長改善其表現的方法。在評鑑過程中,校長需要與評鑑者進行溝通,使評鑑不僅 著重於校長表現,也強調校長的整體教育計畫。(2)總結性評鑑:評鑑是校長表 現判斷的方法,並作為校長留用、升遷、薪水、獎勵與其他行政決定之依據。 美國校長評鑑制度各州不同,鐘榮茂(2006)統整其目的大致包含下列幾種: (1)改進校長個人的表現。(2)作為人事調動的參考資料。(3)獎勵表現傑出的校 長。(4)作為遴選的參考。(5)促進專業成長與發展。(6)提升學校績效。(7)依照 評鑑結果修正目標。(8)使評鑑者敏感於校長的需求。而英國在關於教師評鑑的. 政 治 大 目的為學校領導與管理、學生進步成效,以校長績效表現責任為重心。 立. 教育法規中(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DfES],2001),指出校長評鑑的. ‧ 國. 學. 國內學者方面,張德銳(1999)將校長評鑑的目的歸納為兩種:(1)形成性 目的:校長評鑑可以發現校長行政領導之優劣得失及其原因,以即時協助校長改. ‧. 進之,以提高校長辦學績效,並且可以就校長行政領導表現之弱點,提供適當的. y. Nat. sit. 在職進修課程和計畫,促進其專業發展。(2)總結性目的:校長評鑑可以判斷校. n. al. er. io. 長表現水準的優劣程度,以便作為校長遴選、續聘校長、晉升校長、決定校長薪. i n U. v. 資水準、表揚優秀校長以及處理不適任校長的依據,藉以促進學校人事之新陳代. Ch. engchi. 謝。林文律(2000)提出建立完善的校長評鑑制度的目的包含:(1)為了驗證校 長之領導準則是否具有預期之效力。(2)為了引導校長培育單位培育出適任的校 長。(3)為了瞭解校長在其職務上是否適才適所。(4)為了確保校長的表現能盡心 稱職,以合乎一般社會大眾及利益關係人的期待。(5)為了建立學校績效責任制。 而黃維詩(2002)綜合學者看法,從評鑑的時間點以及系統化觀點來看,校長評 鑑的目的具有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鑑的目的,以及和其他校長制度相呼應的目的, 可提供校長培育方向,引導校長能力發展,與校長證照制度相呼應。 從上述國內外學者的觀點可知,校長評鑑目的可化約為二,一為發展改進目 的,藉由評鑑發現校長表現之優劣得失及其原因,使校長了解他人期待,提供校 15.

(34) 長適當的改進建議與協助,促進其專業發展。另一為績效責任目的,藉以證明校 長績效,確認其擔任校長職務所應盡之責任,其用途多為校長遴選、續聘、證照 發給、薪水與獎勵之參考。而綜合各學者觀點,本研究主張校長評鑑目的兼具上 述兩者,以發展改進目的為主,績效責任目的為輔,評鑑者提供校長改進與發展 的建議,提升校長專業成長,此外教育行政主管機關亦保留評鑑者對校長之價值 判斷與建議,作為校長遴選等行政決定之參考依據之一。. 參、校長評鑑的程序. 政 治 大 的相關資訊,提升校長評鑑結果的公正客觀性。以下探討國內外學者對校長評鑑 立 為了達成校長評鑑的目的,需要有完善規劃的程序,以求能夠具體蒐集校長. 之研究、美國校長評鑑、英國校長評鑑等不同的評鑑程序,歸納分析其特色,並. ‧ 國. 學. 建立本研究校長評鑑之程序。. ‧. 一、Anderson(1991)校長評鑑執行階段. y. Nat. sit. 為了發展一個系統化、成功的校長評鑑方案,並滿足績效責任與專業改進,. n. al. er. io. 必須經歷三個執行階段: (一)評鑑的規劃. Ch. engchi. i n U. v. 本階段包含特殊情況的分析、建立評鑑目的、設定目標和具體方針、決定所 採用的評估過程以及結果的運用。在此階段設計一個系統化的評鑑計畫, Anderson(1991)建議可籌組一個校長評鑑委員會,委員會成員包含教育主管機 關的視導人員、教師、受評校長等利害關係人,並應納入評鑑顧問,以達到「視 導督學應將其對校長表現的期望明確化,確保校長瞭解如何完成任務、評估表現 的指標與方法、資料採用的型態等」。 (二)蒐集資訊 本階段包含實施並監控第一階段的規劃,確保資訊的蒐集。蒐集資訊的方法 16.

(35) 可包含:評鑑者依照評鑑目的選擇校長表現的資料;同儕的觀察與檢視;顧客導 向的回饋,即教師、家長與學生的資訊與回饋;其他文件資料等。建議在此階段 安排一個評鑑事前會議,使評鑑參與人員瞭解與同意所要觀察的資訊。 (三)運用資訊 包含以第二階段所蒐集的資訊為基礎,對資訊進行溝通、解釋與分析,並決 定應採行之下一步驟。此階段為評鑑的最後階段,評鑑者與受評校長的會議在此 階段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會議必須有計畫與目的性,並在蒐集資訊結束後進快 舉行。在會議中,以受評校長的內在動機為核心,彼此進行溝通回饋,並就受評. 政 治 大. 校長整年的表現與效能做任用或薪資獎勵的決定。最後再回到第一階段,形成一. 立. 學. ‧ 國. 個評鑑的循環。. 階段一:評鑑的規劃. 階段二:蒐集資訊. 採取行動. 評鑑的過 程與結果. n. er. io. al. y. 發展評 鑑方法. sit. 設定評 鑑目標 和具體 方針. Nat. 建立評 鑑目的. ‧. 現況與需求分析. Ch. engchi. i n U. v. 階段三:運用資訊. 做決定. 解釋 資訊. 分析 資訊. 溝通. 圖 2-2 人員評鑑的三階段循環程序 資料來源:Anderson, M. E.(1991). Principals: How To Train, Recruit, Select, Induct, and Evaluate Leaders for America's Schools. ERIC Clearinghouse on Educational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Oregon, 1787 Agate Street, Eugene, OR 97403. 17.

(36) 二、江文雄等人(1999)臺北市中學校長評鑑方案之探討 江文雄等人將綜合學者看法,認為最適宜的校長評鑑週期為配合校長任期的 三至四年,並將臺北市中學校長評鑑的程序分成四個階段: (一)評鑑規劃:包含擬定校長評鑑實施計畫,設計校長評鑑各項表格,召開校長 評鑑說明會。 (二)平時評鑑:包含每年每位校長自我評鑑,督學及主管科室人員進行平時評 鑑,校長及督學共同研訂校長專業成長計畫,執行校長專業成長計畫,校長 對其專業成長計畫進行檢討修正,如有困難可申請協助或評鑑。. 政 治 大. (三)小組評鑑:包含遴選委員並辦理研習,評鑑委員進行訪視、晤談、調查問卷. 立. 及文件檔案查閱,評鑑報告初稿完成後分送受評校長及教育局,校長如有異. ‧ 國. 學. 議可陳述並送教育局,總結評鑑報告送教育局,校長如有異議可依法提出申 訴,教育局依實際需要辦理校長專業成長研習,並作追蹤輔導,最後召開評. ‧. 鑑檢討會議。. y. Nat. sit. (四)評鑑結果運用:包含依據校長評鑑結果實施獎懲,對校長實施結果追蹤輔. er. io. 導,對不適任校長做適當處理。. n. al. i n 三、侯世昌(2000)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評鑑之研究 Ch engchi U. v. 此研究將校長評鑑實施的程序分為四個階段,以校長任期與學期,規劃實施 的時間與次數,即以四年為一校長評鑑的週期: (一)準備階段:在校長任期第一年上學期初,組成評鑑工作小組、校長評鑑訪評 委員會,並召開評鑑說明會、訪評人員講習會。 (二)形成性評鑑階段:在校長任期的第一年下學期至第四年上學期進行,每學期 進行一輪。每學期又分為四個進程,於學期初由校長提出或修正學校發展計 畫與學期發展目標,接著訪評人員到校進行第一次訪視與輔導,於學期中由 校長根據第一次訪評與輔導撰寫自我檢視報告,於學期末由訪評人員到校進 18.

(37) 行第二次訪評與輔導。最後於校長任期的第四年上學期末,彙整六學期的訪 評與輔導,製作形成性評鑑報告。 (三)總結性評鑑階段:在校長任期的第四年上學期進行,於學期中進行校長自我 評鑑與兩天的實地訪評,學期末提出總結性評鑑報告。 (四)整體評鑑報告統整階段:在校長任期的第四年上學期末與下學期進行,由評 鑑報告撰寫會議,根據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鑑報告,完成初步評鑑報告,接著 校長可對評鑑報告提出申覆,最後完成最終評鑑報告,並提出改進計畫。 四、美國校長評鑑. 政 治 大. 美國是地方分權國家,校長評鑑制度各州不同,然整體而言,以一年或兩年. 立. 為一個校長評鑑週期。根據張德銳與丁一顧(2002)大致可分為:(一)形成性評. ‧ 國. 學. 鑑:每學期初由校長提出教育策略計畫,並由評鑑人員進行每年三次以上的訪 視。隔年一月由校長進行自我評鑑。訪視與校長自我評鑑中發現的校長表現弱. ‧. 點,將作為提升校長專業素養之參考。(二)總結性評鑑:每年或第二年的五月,. y. Nat. sit. 校長應提出整年度辦學總結報告書,由學區教育局進行期末評鑑,綜合各項評鑑. er. io. 報告,呈報續聘與否的決定予學校董事會之人事決策依據。. al. n. v i n WestEd(2011)分析美國六州的校長評鑑系統,其中,德拉瓦州新任校長的 Ch engchi U. 評鑑週期為一年,每年進行三次的訪視,續任校長的評鑑週期為一或二年,進行 至少四次的訪視。愛荷華州要求新任校長在第一年需接受總結性評鑑,之後每年. 進行形成性評鑑,每三年進行總結性評鑑。新墨西哥州、俄亥俄州的校長評鑑週 期為一年,每年至少進行兩次訪視。南卡羅來納州的校長評鑑週期為一年,每年 至少進行三次訪視。而亞利桑納州的校長評鑑週期為一年,分為學年初、中、末 會議(Arizon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ZDE] & Arizona School Administrators [ASA],2013)。 在校長評鑑實施階段方面,以北卡羅來納州為例,分為(WestEd,2011) :(一) 19.

(38) 評鑑者與校長會議:達成校長評鑑方向的共識。(二)校長自我評鑑。(三)評鑑者 與校長會議:討論校長自我評鑑結果,並確定評鑑程序。(四)資料蒐集:校長蒐 集資料,訪評者進行訪評。(五)評鑑者與校長期中會議:調整期中目標,並設定 在期末前需達成的目標。(六)綜合績效評估:校長綜合階段四、五的資料進行綜 合檢視,此檢視報告將作為與評鑑者討論的依據。(七)評鑑者與校長期末會議: 對校長績效表現與校長專業成長計畫達成共識。 五、英國校長評鑑 依據英國1991年全國校長與教師評鑑的規定,係以兩年為一循環週期進行評. 政 治 大. 鑑,然而此週期被評為太久,且與每年為學校改善所進行的管理活動無關(鄭新. 立. 輝,2003) 。因此根據DfES(2001)將校長評鑑的週期改為一年一次,校長評鑑. ‧ 國. 學. 的實施程序則包括:規劃與設定目標、教室觀察、評鑑晤談、評鑑報告、申訴評 議、評鑑結果的運用與評鑑報告的管理等七項,法令中並授權學校管理委員會可. ‧. 因應需要自行增加輔助程序。. al. er. io. sit. y. Nat. 六、小結. v. n. 以本研究校長評鑑意義與目的為基礎,配合校長任期,本研究將校長評鑑實. Ch. engchi. i n U. 施之時間點訂為校長任期第三年,時間長短較為適中,因校長已熟悉學校事務, 且較能看出校長任期內的辦學表現,並將校長評鑑的程序歸納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規劃評鑑計畫階段 校長任期第一、二年,教育主管機關要求校長提出學校領導計畫與專業成長 計畫,參考美國校長評鑑、英國校長評鑑、侯世昌(2000)之研究的形成性評鑑, 結合並加強現行督學的輔導訪視,給予校長建議,協助校長改進,並撰寫書面輔 導訪視紀錄。 校長任期第二年,教育主管機關組成校長評鑑小組,參考Anderson(1991) 20.

(39) 的建議,籌組校長評鑑委員會,成員包含校長評鑑規劃小組、督學與受評校長等 利害關係人,根據校長評鑑委員會的建議擬訂與修正明確的校長評鑑計畫,遴選 校長評鑑委員,分別召開校長評鑑委員與受評校長的說明會,使評鑑參與人員瞭 解與同意評鑑計畫與所要觀察的資訊。 (二)執行評鑑計畫階段 校長任期第三年,校長根據校長評鑑計畫與受評校長說明會,統整第一、二 年的督學輔導訪視建議,進行自我評鑑,撰寫自我評鑑報告。. 政 治 大 校長表現的資料,對教師、家長與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或訪談等。評鑑委員查閱資 立 校長評鑑委員根據校長評鑑計畫與校長自我評鑑報告,進行實地訪評,查閱. 料結束後,初步統整評鑑報告。參考Anderson(1991)的建議,評鑑委員與受評. ‧ 國. 學. 校長進行有目的性的釐清會議,以受評校長的內在動機為核心,彼此進行溝通回. ‧. 饋,並就受評校長整年的表現撰寫評鑑報告。. sit. y. Nat. (三)運用評鑑結果階段. n. al. er. io. 評鑑報告送教育主管機關與受評校長,受理受評校長申覆,並請校長提出改. i n U. v. 進計畫,此外教育主管機關依照校長改進需求,提供相關專業成長管道,並由督. Ch. engchi. 學進行輔導追蹤。教育主管機關保留評鑑報告,作為校長遴選參考依據之一。最 後,評鑑委員會召開評鑑檢討會議,提供下次評鑑規劃的建議,以利於下一個評 鑑的循環。. 21.

(40) 第二節. 校長評鑑之現況分析. 本節首先探討國內校長評鑑之發展脈絡,將國內實施校長評鑑方式分為:以 校務評鑑代替、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以及試辦校長評鑑三種,根據第一節校長評鑑 相關概念,校長辦學績效評鑑包含於校長評鑑當中,故本節接著針對後兩種方 式,依序分析國內實施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以及試辦校長評鑑之狀況。. 壹、國內校長評鑑之發展脈絡 對於國內中小學校長績效的評估,長期以績效考核為準。1971 年教育部公. 政 治 大. 布「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長成績考核辦法」成為沿用至今的校長考核法源依. 立. 據,校長考核僅由學校主管機關對校長進行年度與平時績效考核,是否能夠確. ‧ 國. 學. 實評估校長表現具有爭議。1999 年公布修正之國民教育法提及「應就所屬國民 小學、國民中學校長辦學績效予以評鑑,以為應否繼續遴聘之依據」,自此政府. ‧. 須對校長進行評鑑以為遴選依據。雖然國內擁有許多校長評鑑或校長辦學績效. y. Nat. sit. 評鑑之研究,卻未實施系統化的校長評鑑制度,分析國內各縣市實施校長評鑑. n. al. er. io. 之狀況,可分為下列幾種情況:. Ch. 一、以校務評鑑代替校長評鑑. engchi. i n U. v. 校務評鑑制度的發展先於校長評鑑,目前各縣市國民中小學皆有定期的校務 評鑑,鑒於校務評鑑與校長評鑑關係密切,部分縣市僅實施校務評鑑,使校務評 鑑的結果達成校長評鑑的功用。例如:臺南市國民中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校 務評鑑)實施計畫,將校務評鑑與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結合。 二、辦理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或校長遴選評鑑 因國民教育法修正,使各縣市開始辦理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或校長遴選評鑑, 作為校長遴選參考,例如:苗栗縣曾於 2000 年提出「國民中小學任期屆滿校長 辦學績效評鑑實施計畫」 ;宜蘭縣曾於 88 學年度辦理國中校長遴選時採用校長辦 22.

(41) 學績效評鑑表;高雄縣市曾於 89 學年度制定國民中小學校長辦學情形問卷,將 其結果供校長遴選委員會參考,可視為對校長辦學績效加以評鑑。 三、試辦校長評鑑或校長辦學績效評鑑 系統化教育政策之形成除需要長期的研究規劃,經常藉由試辦以了解所規劃 的政策是否能夠實際執行,並從試辦中加以分析與改進。. 貳、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或校長遴選評鑑之現況分析 雖然國民教育法中提及對校長辦學績效予以評鑑,然各縣市辦理校長辦學績. 政 治 大. 效評鑑現況不一,並非所有縣市皆辦理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目前持續辦理校長辦. 立. 學績效評鑑或校長遴選評鑑,且有明確的實施計畫者,舉例臺北市、臺中市、嘉. ‧ 國. 學. 義縣、花蓮縣與宜蘭縣,以下分別就其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依據、對象、目的、 用途、評鑑委員、評鑑程序與評鑑內容做一說明。. ‧ y. sit. n. al. er. io. (一)依據與背景. Nat. 一、臺北市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評鑑. i n U. v.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2)依據國民教育法第九條之三及臺北市國民中小學. Ch. engchi. 校長遴選自治條例第十七條規定,自 97 學年度開始辦理「臺北市國民中小學校 長遴選評鑑實施計畫」。 (二)對象、目的與用途 以臺北市立國民中小學任期屆滿 4 年申請連任或轉任者、任期屆滿 8 年申請 轉任者、任期屆滿 6 年、7 年,有意願轉任其他學校者為評鑑對象,以瞭解校長 辦學狀況及績效,提供校長遴選委員會審議參考,校長申請連任及轉任時之審議 參考為目的,並將評鑑結果於當學年度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委員會報告,作為校 長遴選審議參考資料。 23.

(42) (三)評鑑委員與程序 由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成立當年度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委員會,設置委員 7 至 11 人,局長指定副局長 1 人為召集人,其餘委員由教育局副局長、主任秘書、 科室主管以上人員兼聘之。 評鑑階段分為三階段:1.第一階段為校長自評:接受評鑑之校長應依表格辦 理自評,並於指定時間分別送教育局所屬科別。2.第二階段為教育局各科室評 鑑:依據校長任期內各項表現,並得抽訪學校教師(含教師會代表及非教師會代 表)、行政職員及學生家長(含學生家長會代表及非學生家長會代表)數名,以. 政 治 大. 瞭解其對校長的反映意見。3.第三階段為委員會評鑑:由委員參酌校長遴選評鑑. 立. 彙整表,並進行意見討論後,決議校長評鑑總評結果。評鑑委員會之組成為教育. ‧ 國. 學. 局主管,可歸類為上級評鑑。. y. sit. 政策執行. Nat. 1.. ‧. (四)評鑑內容. al. er. io. (1) 能建構學校發展願景,據以擬訂校務發展計畫,並落實實施。. v. n. (2) 能將教育政策轉化訂定為學校目標或工作方案。. Ch. engchi. i n U. (3) 能清楚宣達教育政策與法令傳達予學校成員,並切實執行。 (4) 能有效執行教育局重點工作,並著有績效。 (5) 其他。 2.. 經營管理 (1) 能營造溫馨的校園氣氛、暢達的溝通管道,建立積極和諧的人際關 係。 (2) 能建立清楚明確的決策機制,以之凝聚全校共識,提昇行政效能。 (3) 能符合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做好教職員工的職務分掌。 (4) 能秉持公開、透明、依法的運用經費,增進校務發展績效。 24.

(43) (5) 能落實學校安全教育,構築安全的校園環境、完善的校園網路、有效 的危機處理,以確保校園安全。 (6) 能妥善規劃校園學習環境、維護校園環境設施,發揮潛移默化的境教 功能。 (7) 能協助健全家長會組織,扮演親師溝通平台,促進學校與社區資源共 享。 (8) 其他。 3.. 專業領導. 政 治 大 促使教學與校務行政工作持續成長。 立. (1) 能以專業的觀點,掌握教育思潮與發展趨勢,落實教學視導與評鑑,. (2) 具校務發展能力,能全心投入校務,充分支援教學及學習活動。. ‧ 國. 學. (3) 能鼓勵教師進修研究,藉以創新與改進教學方法。. ‧. (4) 能關懷學生身心健康,推展群性活動,注重生活教育,提供個別性發. y. Nat. 展機會。. er. io. sit. (5) 能關心學生特殊行為問題,並予以適性的安置、教育和輔導。 (6) 能參與教育專業研究,以充實自我,增進專業知能,型塑專業形象。. n. al. (7) 其他。 4.. 辦學績效. Ch. engchi. i n U. v. (1) 能經常檢討、反思,檢核行政效能與辦學績效。 (2) 能以內部或外部評鑑,建立自我績效評估機制及修正回饋系統。 (3) 能落實「學生」為主體核心的教育理念,符應教育發展與社會變遷脈動。 (4) 其他。 5.. 其他重要表現:包含辦理教育局指定、委託活動、研究、進修研習等業務調 查。. 二、臺中市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長辦學績效評鑑 25.

(44) (一)依據與背景 臺中市政府教育局(2013)依據高級中等學校校長遴選聘任及任期考評辦法 第 11 條、國民教育法第 9 之 3 條,高級中學、國民中學或國民小學現職校長申 請遴選前,均應接受評鑑,自 96 學年度開始辦理並規劃「臺中市立高級中等以 下學校校長辦學績效評鑑實施計畫」。 (二)對象、目的與用途 以任期屆滿之市立高級中學、國民中學或國民小學現職校長,欲申請連任或. 政 治 大 國民小學現職校長,欲參加他校遴選者為評鑑對象。申請參加 102 學年度第 1 立. 參加他校遴選者,以及連任任期已達二分之一以上之市立高級中學、國民中學或. 學期臺中市校長辦學績效評鑑者,國小共 37 位,國中共 21 位。而 101 學年度第. ‧ 國. 學. 2 學期包含國小 7 位,國中 3 位。而 101 學年度第 1 學期則包含國小 37 位,國. ‧. 中 15 位。評鑑結果優良者,得送遴選委員會考量優先遴聘。. sit. y. Nat. (三)評鑑委員與程序. n. al. er. io. 每年分別於 5 月及 11 月辦理共兩次,評鑑兼重過程與結果,評鑑程序包含:. i n U. v. 現任職務績效評鑑占總成績 50%、教育行政視導評鑑占總成績 40%、年度成績. Ch. engchi. 考核占總成績 10%。現任職務績效評鑑屬於總結性評鑑,委員由臺中市政府教育 局遴聘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 2 名、教育行政代表 1 名、該校選舉之專任教師代表 1 名、該校選舉之家長代表 1 名擔任,受評校長應就本身領導、辦學內容,參考 評鑑項目將書面資料送至教育局,並於評鑑當日進行 8 分鐘之簡報。委員就簡報 內容及受評校長所提相關資料,進行 12 分鐘的詢答、討論與建議。最後,委員 進行獨立評分、評語並簽名。而教育行政視導評鑑屬於形成性評鑑,由教育局(包 含局長、副局長、各業務科長、視導區督學等)對業務督導評定成績。年度成績 考核部分,受評校長應將最近 4 年成績考核分數,連同核定通知書影本一份,送 教育局彙整,教育局以其算數平均數為本項成績分數。 26.

數據

圖 4-2  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指標系統各領域之相對權重長條圖
圖 4-3  「專業成長與素養」領域下各向度之相對權重長條圖
圖 4-4  「行政領導與管理」領域下各向度之相對權重長條圖  顯示校長評鑑仍重視校長最主要的管理者角色與功能,校長先以其行政領導 能力帶領學校,營造良好學校組織文化,再妥善安排與運用校內人力,另推論因 校長並無法完全自由掌握學校成員甄選,故「行政領導」向度權重頗高於「人力 管理」向度權重。  三、 「政策與校務推展」領域下各向度之相對權重、排序與討論  專家對於「政策與校務推展」領域下,2 個向度的相對重要性,由圖 4-5 可 以得知,其不一致性(inconsistency)判斷值為 0,小於 0.1,通
圖 4-5  「政策與校務推展」領域下各向度之相對權重長條圖  推論「校務推展」向度權重遠高於「政策執行」向度之原因,校長為學校內 的領導者,首要工作為推展校務,實屬當然,因此校長須先將重心置於學校校務, 發展學校本身的願景、特色與計畫,並加以執行,再加以配合整體教育政策之推 行。 四、 「課程與教學領導」領域下各向度之相對權重、排序與討論  專家對於「課程與教學領導」領域下,2 個向度的相對重要性,由圖 4-6 可 以得知,其不一致性(inconsistency)判斷值為 0,小於 0.1,通過一致性檢定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Assessment Literacy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the Learning Progression Framework to Enhance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in Writing at Primary Level. •

• Assessment Literacy Series - Effective Use of the Learning Progression Framework to Enhance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in Writing at Primary Level.

To provide suggestions on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strategies and resources for incorporating the major updates in the school English language

Using Information Texts in the Primary English Classroom: Developing KS2 Students’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New). Jan-Feb 2016

 The purpose of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o facilitate language learning, not to replace teachers. Does e-learning replace

Schools may strategically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capacity of teachers in curriculum leadership, learning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assessment practices through participating

Continue to serve as statements of curriculum intentions setting out more precisely student achievement as a result of the curriculum.

Seeing other good project videos from classmates may motivate students to prepare better. No excuses for “sudden” techn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