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以「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指標系統建構之研究」為題,旨在建構國民 中小學校長評鑑指標系統,並了解指標系統之權重。本章分為四節,第一節闡明 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說明研究待答問題,第三節對本研究重要名詞加以解 釋,第四節界定本研究之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面對全球化以及知識快速發展的浪潮與 挑戰,須突破傳統思維,強調創新與應變能力,掌握社會變遷脈動,以增強國家 競爭力。教育攸關國家未來人力素質與國家競爭力,使國際上愈加重視學校教育 品質與效能,而評鑑可確認成果與目標是否一致,並進行判斷與改進,因此從學 前教育階段至高等教育階段的各種評鑑亦隨之受到重視,此種針對各階段整體教 育的評鑑屬於組織評鑑。組織由人員組成,學校教育品質受學校教育人員素質的 影響,因此近來亦興起針對教育人員的評鑑,例如校長評鑑與教師評鑑。而學校 教育人員中,校長身為一校之領導者,肩負綜理學校教育的責任,校長個人的領 導策略、人格特質等各方面能力與表現,皆將帶領學校邁向不同的方向,影響教 師教學良窳、學生學習成效,進而影響學校教育品質與效能,因此校長在學校教 育中具有重大影響力是不容置疑的,誠如西諺所云: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 校(As is the principal, so is the school)。因校長是學校教育品質的重要影響因素,

確保並提升校長的素質則成為教育與學校行政研究與實務中的重要焦點,而確保 與提升校長素質的制度則須藉由校長評鑑,由此可知校長評鑑之重要性。

校長評鑑制度在英美經過長期發展下,已實施多年,且對校長評鑑之研究亦 持續重視,例如美國跨州學校領導者證照聯合會於 2008 發布教育政策領導標準

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Educational Leadership Policy Standards:ISLLC2008),成為各州規劃校長評鑑標 準之參考;美國中小學校長協會於 2011 年共同組成委員會,期望提出一套適用 於美國的新校長評鑑的指導原則,且已於 2012 年發表研究成果報告「重新思考 校長評鑑(Rethinking Principal Evaluation)」;而英國則有國家校長標準,以引導 校長評鑑,並作為校長績效管理之依據。反觀國內,在早期國民中小學校長之任 用採派任制,僅需接受考核,然其是否能確保校長表現與素質,遭受質疑,直至 1999 年國民教育法部分條文修正後,國民中小學校長之任用改採任用制,以四 年為一任期,規定由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處)組織遴選委員會,從具有校長任用 資格的人選中進行遴選,其後增訂第九條之三規定:「依第九條第三項至第五項 組織遴選委員會之機關、師範校院及設有教育院(系)之大學,應就所屬國民小 學、國民中學校長辦學績效予以評鑑,以為應否繼續遴聘之依據。」首次出現校 長辦學績效評鑑之名稱,校長辦學績效評鑑可謂有法可循。然而各縣市辦理校長 辦學績效評鑑的情形不一,部分縣市曾經或持續辦理校長辦學績效評鑑計畫,如 宜蘭縣、苗栗縣、臺中市、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等,有的縣市僅辦理校長年 度成績考核或校務評鑑以替代之,此外部分縣市未明確化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政 策與法令,未適切提供評鑑所需的人力、經費與資源,對各參與者的權利與義務 也未提供具體的規範(鄭新輝、林文展,2011),因此國內仍未有系統化的校長 評鑑制度。而在上述校長評鑑重要性提升之趨勢下,加以在近來強調校長專業成 長與品格操守之脈絡中,校長辦學績效評鑑強調以校長辦學績效的總結性評鑑為 主,可能將不符終身學習與專業發展的全球趨勢,因此國內須建立一套以專業發 展目的為主的校長評鑑制度。

此外 2012 年 10 月 11 日行政院通過《教師法修正草案》,提供教師評鑑法源 依據,教師評鑑之推動未來勢在必行。教師與校長是對學校效能影響最大的兩大 團體,因此校長亦需接受評鑑,使教師評鑑與校長評鑑兩者相互引導,共同提升 學校教育品質與效能。2013 年在新北市校長協會的贊成下,配合新北市政府教

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育局推動 2013 學習行動年的方案,新北市政府教育局率全國之首,對 36 位國民 中小學校長試辦校長評鑑,並從中漸進改善與發展,期望未來能夠將校長評鑑制 度化與系統化。

葉連祺(2012)統整國內學位論文與期刊研究成果,從系統輸入、處理、輸 出與回饋四個方案歷程構想,將中小學校長評鑑研究分類,在輸入部分探討為何 實施校長評鑑以及其合適性與正當性,並思考校長評鑑方案,確認其規範性、經 驗性、關連性與發展性,包含校長評鑑的意義、目的與程序、內容等理論基礎,

在處理部分則思考校長評鑑方案運作的基礎性、機制性,而在回饋部分則探討校 長評鑑方案的突破性。由前述所提及的全球趨勢可知,校長評鑑已具有其重要 性,為建立國內系統化校長評鑑制度,須針對處理部分加以探討,即研究校長評 鑑的理論基礎,而其中又屬校長評鑑指標為校長評鑑的首要影響因素,代表利害 關係人對校長表現與素質的看法,因此建構校長評鑑指標對校長評鑑制度之重要 性可見一斑,此乃本研究之研究動機之一。

基於上述,校長評鑑制度之推展以及指標之建構不容忽視,然而檢索國內針 對校長評鑑或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之相關文獻,多數針對校長評鑑或校長辦學績效 評鑑制度之整體發展,採取問卷調查並輔以訪談法,而透過德菲法對校長評鑑與 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進行建構者僅 9 篇,未見以層級分析法建構校長評鑑指標 權重之研究,且上述研究中,年代近者離至今已距 4 年以上,在現今快速變遷之 社會下,可能將有不符現代校長角色與能力之疑慮,因此本研究欲採用模糊德菲 法建構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指標系統,並運用層級分析法建立指標系統之權重體 系,作為教育行政機關建構校長評鑑指標之參考依據,此乃本研究之研究動機之 二。

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貳、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之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歸納如下:

一、建構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領域、向度及指標。

二、分析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領域、向度及指標之相對權重。

三、根據研究結果,建構出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指標系統,提出結論與建議,以 供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實施校長評鑑之參考,並提供後續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