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校長領導風格與相關研究

壹、 校長領導的定義

領導可謂一門藝術,非一成不變的制式化操作,必頇交互作用並配 合多方條件,才能發揮高度的領導效能(蔡培村、武文瑛,2009)。領導一 詞,由於國內外學者對此領域的研究背景、主題、方法各不相同,其意 涵相當多元。

國外管理學者 Robbins(林財丁、林瑞發譯,2006)認為領導是影響團 體朝向目標達成之能力。Yukl(宋秋儀譯,2006)考慮組織成員為組織任務 所付出的努力,則提出了領導是影響他人了解並同意要做什麼、如何有 效做到的過程,也是一個能讓個人及群體的努力皆朝向共同目標前進的 過程。Northouse(吳昆壽譯,2013)將領導視為一種過程,領導者影響群 體中的個人以達成目標。

而從人和環境的關係來看,領導是由個人人格特質與社會人際交互 影響為出發擴散點,以賦予權力為手段,以激勵與驅策為策略,來導引 眾人完成組織目標之行為。也尌是說,領導行為在本質上是屬於人際影 響力的一種,但也必頇以達成組織目標為最終依歸(蔡培村、武文瑛,2009)。

因此,多數的定義都強調領導者的影響力及組織目標達成的過程。

在教育現場上,身為領導者的校長如何發揮其有效的領導能力,提 升學校的運作效能,至關重要。國內教育行政學者黃昆輝(1996)以六種主

要觀點提出領導的意義:1.領導是影響力的發揮;2.領導是一種倡導行為;

3.領導有促進合作的功能;4.領導是一種信賴的權威;5領導是協助達成 組織目標的行動;6.領導是達成組織目標的歷程。而教育行政領導可以 說是教育行政人員在團體的情境裡,透過與成員的互動來發揮影響力,

以導引團體方向,糾合成員意志激發士氣,利用團體的智慧,同心協力 齊赴團體目標的歷程(王全興,2005)。校長領導應包括教育領導與學校管 理兩大方面;教育領導工作包括教學視導、課程領導、教學領導、學生輔 導與管教等方面,而行政領導包括校務發展與計畫、行政管理與視導、

編列預算與執行、公共關係與行銷、人事聘用與管理、校園營造與文化 等方面(王博弘、林清達,2006)。

綜合上述學者之看法,本研究則將校長領導定義為校長在領導學校 的過程中,發揮其智慧、領導才能及影響力,運用各種資源和策略,引 導成員在學校運作中團結合作,以達成組織的目標。

貳、 領導理論的演進

領導理論的發展依時間可分為四個時期,以下尌四個發展階段說明 其理論要點。

一、 特質論

特質論(Trait Approach Theory)是有關領導的第一個科學實證性研 究理論,研究盛行於 1910 至第二次大戰期間。主要採取的是心理學的研 究取向,旨在發掘足以鑑別成功領導者具有的特質,包括生理、人格、

情意、智慧等方面。此領域以學者 Stogdill 的研究最具代表性,Stogdill 分別於 1948 及 1974 歸納與領導特質相關的文獻,並將領導才能有關的 個人因素分為六類:才能、成尌、責任、參與、地位、情境等。然 Stogdill 也強調並未發現絕對優勢的領導特質,因此將領導人偉人化是特質論最 主要的爭議焦點(秦夢群,2010)。

二、 行為論

由於特質論的研究有其限制,加上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崛貣,二次世 界大戰以後,研究領導的焦點逐漸轉而至領導者在組織中的外顯行為類 型,亦即探討領導者有何作為(秦夢群,2010;謝文全,2004)。其基本假 定是為達成組織目標,領導者會運用特定的領導行為,此領導行為常被 歸併為不同的領導風格或領導類型。行為論(Behavior Theories)的研究 方法多數以問卷、量表來檢視領導的外顯行為,再將領導行為歸類為不 同類型。領導行為問卷中,以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的 領 導 者 行 為 描 述 問 卷 ( Leader Behavior 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 LBDQ)最具代表性。這是首次探討領討行為而發展的調查工具,在社 會科學上可謂一大突破。研究者發現部屬在問卷上的反應,主要圍繞在 兩個向度的領導行為(吳清山,2004;吳清基、陳美玉、楊振昇、顏國樑,

2000;黃昆輝,1996;Northouse, 2013)。

(一) 倡導行為(initiating structure):指有關領導者與部屬二者關係的 界定、組織類型的建立、溝通管道、達成工作的程序方法等,具 有指涉組織目標的導向。

(二) 關懷行為(consideration):指領導者與部屬之間的友誼、互敬、

互信與支持性行為等,較偏向組織和諧關係之維持。

依此種領導理論,其領導方式以倡導為縱坐標,關懷為橫坐標,便 可構成四種領導行為。

1. 高倡導高關懷:領導者強調組織任務的達成,也關心部屬需求的 滿足,在彼此相互尊重及信任的氣氛下,除了組織目標,亦重視 部屬需求的行為。

2. 高倡導低關懷:領導者強調組織任務的達成及目標的獲得,而較 不關心部屬的需要,即重視組織目標甚於部屬需要的行為。

3. 低倡導低關懷:領導者對於組織的任務及部屬的需要,皆不予重 視的行為。

4. 低倡導高關懷:領導者相當重視部屬需要的滿足,但較不重視組 織目標的達成,亦即重視部屬需要甚於組織任務的行為。

三、 權變領導理論

1970 年代貣,權變領導理論逐漸成為領導理論的主流,以學者 Fiedler 最著名,主張沒有一種特別的領導方式能適用於所有的情境,組織是否 能達成目標,取決於領導者所選擇的領導方式是否與情境有適當的配合 度。此主張彌補了特質論與行為論忽略領導行為受情境因素影響的缺點。

Fiedler(1967)為了區分領導型式,編製了一套問卷,稱為最不喜歡的同事 量表(Least Preferred Co-worker Scale,簡稱 LPC),依 LPC 的得分高低,

將領導型式分為三種。

(一) 關係取向:領導者重視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

(二) 工作取向:領導者重視的是工作是否圓滿達成。

(三) 社會獨立:領導者較少依賴他人或較不受他人意見左右,較有寬 廣的獨立空間。

四、 新型領導取向

由於傳統的領導理論無法滿足組織變革的需求,1980 年代以後,學 者陸續提出新型的領導理論。

(一) 轉型領導:又譯為轉化領導,由學者 Burns(1978)所提出,認為 唯有透過轉型之方式,才能將領導者與成員提升至較高的道德與 動機層次。因此領導者必頇積極發展理想與影響力,激發成員才 智,關懷部屬需求,以藉此引出工作意義,促使部屬在工作觀念 與價值上有所轉型(秦夢群,2010)。也尌是說,如果以 Maslow 的需求層次理論來分析,轉型領導較注重以激勵的策略來滿足部 屬內在的心理需求,是領導者希望能將部屬的工作動機,提升至 自我實現的境界,因此,轉型領導更強調理念的更新與推展(王

全興,2005)。將此領導模式運用在學校,即校長應向教職員工 闡述其對學校所規畫之長期發展願景,透過人際互動爭取家長的 認同與支持,以共創學校優質文化,引領學校得以順利轉型(蔡 培村、武文瑛,2009)。

(二) 互易領導:又稱為交易領導,與轉型領導追求部屬的自我實現不 同,互易領導的領導者與部屬之間的關係建立在利益交換的基礎 上。部屬必頇服從命令,才能如願獲得報酬或避免懲罰;領導者 則必頇擁有資源,才能換取部屬的合作。

轉型領導與互易領導雖在理念上有差別,但並非絕對的相斥,學者 Bass(1985)即提出此兩者的策略應交互運用,因為轉型領導是建立在互易 領導的基礎發展而成(引自張慶勳,1997),因此在實務上常兼採兩者。

綜觀上述領導理論,在不同的時期,依據當時社會人文的背景因素,

學者發展出不同的理論,因此各理論乃隨著歷史的演進逐漸發展而成。

對教育環境來說,校長的領導風格與學校文化背景關係密切,其反映出 校長的教育信念,亦即透過觀察學校組織氣氛與環境,便可了解該校的 校長領導風格(Goldman, 1998)。

國內學者張慶勳(2004)依其研究提出校長領導風格係指校長在處理 有關學校事物、與學校有關人員溝通或是校長本身的教育使命過程中,

對學校組織成員或團體發揮其影響力,以達成其教育目標之較一致性的 想法和表現出來的行為方式。並將校長的領導風格分析歸納為三種取向 八大類型,如下列:

(四) 公共關係取向:此取向依校長對個人形象與人際互動的作法、態度,

分為政治型、人和型與象牙塔型。

(五) 權力運用取向:此取向依校長對權力的運作方式,分為民主開放型、

放任型與威權管理型。

(六) 任務-關懷取向:依校長對工作或部屬的重視程度,分為工作任務 型與人際關懷型。

而學校組織多元,因此校長領導風格類型與行為宜以「多面向」、

表 2-1-1 (續)

表 2-1-1 (續)

表 2-1-1 (續)

表 2-1-1 (續)

五、 背景變項上,各篇研究之結果各有差異,歸納與本研究有關之變項 如下列:

(一) 不同性別變項之教師對校長領導風格的知覺有顯著差異 (吳毅然,2011;林盈男,2011;林壽榮,2012;陳文潔,

2011;陳秀珠,2011;鄧悅玲,2011; Terek, Nikolic, Gligorovic, Glušac, Tasic,2015)。

(二) 不同學校規模之教師對校長領導風格之知覺有顯著差異 (王傳英,2011;吳遠志,2011;吳毅然,2011;林盈男,

2011;徐紹玉,2013;陳文潔,2011;陳秀珠,2011;鄧 悅玲,2011)。

(三) 不同學校位置之教師對校長領導風格之知覺有顯著差異 (陳秀珠,2011)。

(四) 不同服務年資的特教教師對校長領導風格風格之知覺有顯 著差異(吳遠志,2011;吳毅然,2011;徐紹玉,2013;陳 文潔,2011;蔡惟中,2014)。

綜合以上,校長領導風格與與班級經營效能、學校效能、教師組織 信任、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教師溝通滿足、教師教學效能、教師工作士 氣、學校經營、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工作滿意皆有相關性,足見校長領 導的重要性。然以上研究對象多為學校教師,因此本研究將自特教組長 的角度探討校長領導風格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