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針對臺東縣國民中學學生採分層抽樣方式,發放 525 份為樣本發出問 卷,回收問卷 525 份,回收率 100%,經檢視篩選之後,有效問卷 502 份、廢 卷 23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 95.6%。為了解本研究樣本的代表性與特質,針對樣 本的基本資料分點加以說明,並比較受試者在各項資料間的差異情形。

一、性別

臺東縣國民中學受試學生中,男性學生有 224 位,佔比例 48.6%,女性學生有 258 位,佔比例 51.4%,就本次抽樣而言,女性較男性為多,與預估男多與女不同,

但比例分配上是接近研究母群比例(男性比例 50.5%,女性比例 49.5%)的,受測樣 本資料統計如表 33 所示。

表 33 受測樣本次數統計表(性別) 受測樣本次數統計表(性別)

變項 組別 次數 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母群百分比

性別

1.男 224 048.6 048.6 50.5 2.女 258 051.4 100.0 49.5 總和 502 100.0

二、年級

臺東縣國民中學受試學生中,七年級學生有 165 位,佔比例 32.9%;八年級學 生有 163 位,佔比例 32.5%;九年級學生有 174 位,佔比例 34.7%。就本次抽樣而 言,學生數九年級學生人數最多,七八年級人數比例接近,與母群的年級分布是 接近的(七年級 32%,八年級 33%,九年級 35%),表示樣本結構良好,如表 34 所 示。

表 34 受測樣本次數統計表(年級) 受測樣本次數統計表(年級)

變項 組別 次數 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母群百分比

年級

1.七年級 165 032.9 032.9 32 2.八年級 163 032.5 065.3 33 3.九年級 174 034.7 100.0 35 總和 502 100.0

三、族群

在受試學生中,就族群分布而言,乃以父母身分聯姻作分類。其中「父母皆 為漢民族的聯姻」者有 296 位,佔比例 59%;「父母皆為原住民族的聯姻」者有 90 位,佔比例 17.9%;「父母為漢民族與原住民族的聯姻」者有 80 位,佔比例 15.9%;

「父母為漢民族與新住民的聯姻」者有 32 位,佔比例 6.4%;「父母為原住民族與 新住民的聯姻」者有 4 位,佔比例 0.8%。就本次抽樣來看,學生所屬族群依人數 多寡排列,依序是父母皆為漢民族的聯姻、父母皆為原住民族的聯姻、父母為漢 民族與原住民族的聯姻、父母為漢民族與新住民的聯姻,學生所屬族群為「父母 為原住民族與新住民的聯姻」的人數最少,如表 35 所示。

表 35 受測樣本次數統計表(族群) 受測樣本次數統計表(族群)

變項 組別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族群

1.父母皆為漢民族的聯姻 296 059.0 059.0 059.0 2.父母皆為原住民族的聯姻 090 017.9 017.9 076.9 3.父母為漢民族與原住民族的聯姻 080 015.9 015.9 092.8 4.父母為漢民族與新住民的聯姻 032 006.4 006.4 099.2 5.父母為原住民族與新住民的聯姻 004 000.8 000.8 100.0 總和 502 100.0 100.0

四、居住地

在受試學生中,就居住地分布而言,依一般地區、偏遠地區及特偏地區為分 類標準。其中一般地區(台東市、卑南鄉)學生有 308 位,佔比例 61.4%,人數最多;

偏遠地區(太麻里鄉、金峰鄉、鹿野鄉、關山鎮、池上鄉、東河鄉、成功鎮、延平 鄉)學生有 151 位,佔比例 30.1%,人數次之;特偏地區(大武鄉、達仁鄉、長濱鄉、

海端鄉)學生有 43 位,佔比例 8.6%,人數最少,如表 36 所示。

表 36 受測樣本次數統計表(居住地) 受測樣本次數統計表(居住地)

變項 組別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居住地

1.一般地區 308 061.4 061.4 061.4 2.偏遠地區 151 030.1 030.1 091.4 3.特偏地區 043 08.6 008.6 100.0 總和 502 100.0 100.0

註:一般地區(台東市、卑南鄉);偏遠地區(太麻里鄉、金峰鄉、鹿野鄉、關山鎮、

池上鄉、東河鄉、成功鎮、延平鄉);特偏地區(大武鄉、達仁鄉、長濱鄉、海端鄉)

五、家庭結構

在受試學生中,就家庭結構而言,「與父母同住」者有 358 位,佔比例 71.3%;

「只與父母其中一方同住」者有 104 位,佔比例 20.7%;「與父母以外的親人同住,

未與父母同住」者有 32 位,佔比例 6.4%;「其他」者有 8 位,佔比例 1.6%,如表 37 所示。根據本項統計資料,有 8%的學生是完全未與父母同住的,值得注意。

表 37 受測樣本次數統計表(家庭結構) 受測樣本次數統計表(家庭結構)

變項 組別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家庭 結構

1.與父母同住 358 71.3 71.3 71.3 2.只與父母其中一方同住 104 20.7 20.7 92.0 3.與父母以外的親人同

住 ,未與父母同住 32 6.4 6.4 98.4 4.其他 8 1.6 1.6 100.0 總和 502 100.0 100.0

六、最常上網地點

在受試學生中,就最常上網地點而言,上網地點在「家中」最多,有 421 位,

佔比例 83.9%;上網地點第二多的是「網咖」有 42 位,佔比例 8.4%;上網地點第 三多的是「學校」有 19 位,佔比例 3.8%;上網地點第四多的是「親友家」有 13 位,佔比例 2.6%;上網地點是「其他」者有 7 位,佔比例 1.4%,如表 38 所示。

表 38 受測樣本次數統計表(最常上網地點) 受測樣本次數統計表(最常上網地點)

變項 組別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最常上 網地點

1.家中 421 083.9 083.9 083.9 2.學校 019 003.8 003.8 087.6 3.網咖 042 008.4 008.4 096.0 4.親友家 013 002.6 002.6 098.6 5.其他 007 001.4 001.4 100.0 總和 502 100.0 100.0

七、網路年資

在受試學生中,就網路年資而言,以七年以上者最多,有 177 位,佔比例 35.3%;

網路年資在「五年以上未滿七年」者次之,有 146 位,佔比例 29.1%;網路年資在

「三年以上未滿五年」者又次之,有 121 位,佔比例 24.1%;網路年資在「未滿三 年」者最少,有 58 位,佔比例 11.6%,如表 39 所示。就網路年資五年以上的學 生比例來看,有將近 64%的學生最晚在小學四年級開始接觸網路。

表 39 受測樣本次數統計表(網路年資) 受測樣本次數統計表(網路年資)

變項 組別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網路 年資

1. 未滿 3 年 58 11.6 11.6 11.6 2. 3 年以上至未滿 5 年 121 24.1 24.1 35.7 3. 5 年以上至未滿 7 年 146 29.1 29.1 64.7 4. 7 年(含)以上 177 35.3 35.3 100.0 總和 502 100.0 100.0

八、每週上網次數

在受試學生中,就每週上網次數而言,以「一週二到三次」最多,有 201 位,

佔比例 40%;「每天一次」者次多,有 87 位,佔比例 17.3%;「一週四到五次」者 又次之,有 84 位,佔比例 16.7%;「一週一次」者有 78 位,佔比例 15.5%;最少 的是「每天超過一次」者有 52 位,佔比例 10.4%,如表 40 所示。

表 40 受測樣本次數統計表(每週上網次數) 受測樣本次數統計表(每週上網次數)

變項 組別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每週 上網 次數

1. 一週一次 78 15.5 15.5 15.5 2. 一週二到三次 201 40.0 40.0 55.6 3. 一週四到五次 84 16.7 16.7 72.3 4. 每天一次 87 17.3 17.3 89.6 5. 每天超過一次 52 10.4 10.4 100.0 總和 502 100.0 100.0

九、每天上網時間

在受試學生中,就每天上網時間而言,以「1 至未滿 3 小時」最多有 189 位,

佔比例 37.6%;「3 至未滿 5 小時」次多有 146 位,佔比例 29.1%;「未滿 1 小時」

又次之,有 76 位,佔比例 15.1%;「5 至未滿 7 小時」有 57 位,佔比例 11.4%;「7 小時(含)以上」有 34 位,佔 6.8%,如表 41 所示。就每天上網時間超過 1 小時而 未滿 3 小時的學生比例接近四成,與龔任俠(2006)的超過五成的結論相較是不相符 的。

表 41 受測樣本次數統計表(每天上網時間) 受測樣本次數統計表(每天上網時間)

變項 組別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每天上 網時間

1. 未滿 1 小時 76 15.1 15.1 15.1 2. 1 至未滿 3 小時 189 37.6 37.6 52.8 3. 3 至未滿 5 小時 146 29.1 29.1 81.9 4. 5 至未滿 7 小時 57 11.4 11.4 93.2 5. 7 小時(含)以上 34 6.8 6.8 100.0 總和 502 100.0 100.0

國民中學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之現況分析與差異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