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歐美與大陸永續社區發展現況

第四章 國際永續智慧社區與智慧綠建築發展現況

第二節 歐美與大陸永續社區發展現況

一 、 日本綠 建 築 CASBEE 都 市 發 展 評 估 系 統 與 智 慧 建 築 發 展[8]

有別於 CASBEE 系統大多以單一建築物為評估主體,CASBEE 都市發展(CASBEE-UD, Urban Development)則是以建築群為對 象。承襲 CASBEE 一貫的理念,CASBEE 都市發展在評估項目上 主要參考 CASBEE-新建築之 Q-3(建地內室外環境)以及 LR-3(建 地外環境)而開發,是 CASBEE 多樣化發展的工具之一。

CASBEE 評估系統向來對於建築物之環境品質、機能(Q)以

「提升建築物使用者舒適生活之品質與機能」為評估標準,但 CASBEE—都市發展的評估對象卻不以「建築物」為中心,而著眼 於「建築群所影響的外部空間」,評估原則為「提升評估區域使用 者(居住者、就業者、來訪者)舒適生活之品質與機能」。

二、美國綠建築 LEED-ND 評估系統[10]

LEED 綠建築評估系統有五個主要項目:基地位址選擇、節約 水資源、能源效率、材料與資源利用、室內環境品質等方面,而 LEED-ND 評估系統除延續這些項目外,並在不同的評估項目下納 入必要條件與得分項目,強調基地位址之永續性,包括既有都市地 區之活化再利用、節約用地、降低對汽車之依賴、促進行人活動、

改善空氣品質、減低地表逕流之污染、以建造對各所得階層的居民 依個更具可居性、更永續的社區。

LEED-ND 評估系統則延續 LEED-NC 之評分方式,包含必要

第四章 國際永續智慧社區與智慧綠建築發展現況

區型態與設計、綠色營建技術、以及創新設計等四類,前三項為主 要評估項目,第四項創新設計為選項指標優惠給分項目,並採用分 級評估法進行等級評定。

三、大陸綠色低碳住區技術評估系統[]

大陸的智慧社區評價指標體系智慧社區建設指南係由中國大 陸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實施,指南區分為 10 個章節,包 括「總則」、「評價指標體系」、「總體架構與支撐平台」、「基 礎設施與建築環境」、「社區治理與公共服務」、「小區管理服務」、

「便民服務」、「主題社區」、「建設運營模式」、「保障體系建 設」等,其中長期目標包括構建建康可持續的智慧社區建設環境,

由此可見社區的永續發展亦是中國大陸推動本項工作的重要目 標。

前揭評估系統分別就「綠色生態住區評估體系」及「綠色低碳 住區減碳評價」兩部分進行評估;「綠色生態住區評估體系」並以 規劃設計階段及驗收階段 2 階段辦理評估;另「綠色低碳住區減碳 評價」之評價,以住區每年每平方公尺的綜合減碳量為評估指標,

通過分為三個等級,綜合減碳量達 12kg/(m2a)為 A 級、綜合減 碳量達 16kg/(m2a)為 2A 級、綜合減碳量達 20kg/(m2a)為 3A 級。

四、永續智慧社區發展案例

國際間(包括歐盟、美國、日本、大陸及臺灣等國家地區)推

展智慧社區及智慧城市,主要聚焦於將資通訊科技運用在建築、節 能、商業、醫療照護、交通、觀光、安全及防災等應用項目,以有 效提高社會基礎設施及運作能量,並期提升民眾生活品質,同時達 到促進能源效率及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與廢棄物量之成效,進而發展 為永續成長的社區與城市。

(一) 歐美地區

2012 年歐盟委員會啟動「智慧城市和社區歐洲創新夥伴行動

(Smart Cities and Communities European Innovation Partnership(簡 稱 SCC-EIP)」,以解決交通壅塞、空氣污染、與高能源成本等問 題, SCC-EIP 以補助方式,鼓勵產學研針對智慧城市發展所需之 整合 ICT、能源、與運輸領域提出創新解決方案,進而達成更好的 交通、更乾淨的城市環境、以及更有效率的能源利用目標。

2014 年英特爾(Intel)與矽谷聖荷西市(San Jose)展開「智慧城市 USA(Smart City USA)」計畫,主要為於公共建設結合物聯網科技,

利用收集即時資料(Real-Time-Data)追蹤空氣品質及交通流量等,

以改善全市生活環境,並能達成增加聖荷西市的綠能科技產業工作 機會的目標。

美國聯邦總務署與 IBM 合作,將建築管理系統聯結到中央雲 端運算平台,預期將可提高能源效率,達成 30%節能目標,節省每 年納稅人高達 1,500 萬美元。此外,IBM 並於 Rochester 廠區佈署 超過 25 萬個感測點,進行空調、照明與資產設備監測,導入最佳 化分析與排程規劃後,該廠區每年降低能源成本達 7%,省下 1 億

第四章 國際永續智慧社區與智慧綠建築發展現況

美元支出。

(二) 日本

日本北九州市智慧社區計畫以地區省電所及智慧電表,地區省 電所( CEMS:Cluster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是透過 IT 網絡 與地區內的再生能源及 BEMS、HEMS、基礎電力連結,促進最佳 能源管理;智慧電表則是和地區省電所進行雙向通訊,接收電費等 通知,並傳達電力的使用量。結合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與能 源管理系統(BEMS),與地區省電所聯繫,自動進行家庭電力控制。

工廠能源管理系統(FEMS:Factory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與 地區省電所聯繫,吸收自然能源及工廠特有之電力變動,確保電力 的 穩 定 性 。 蓄 電 池 資 料 採 集 及 監 控 系 統 (SCADA: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進行系統監控和資料擷取、電動汽車 (EV)及充電站等,根據電力供需情況採取「動態電價」,以掌握及 管理能源供需,優化能源流通,鼓勵使用者採取節電行動調整用電 時間,進而實現供需平衡。

日本柏之葉智慧城市為三井不動產開發的柏之葉校園站周邊 區域,開發期程 2000 年至 2023 年,第一期開發區區域面積約 14.2 公頃,計畫人口約 2,700 人,施行期間為 2005 年至 2018 年,該區 以車站為中心逐步發展商場、辦公大樓、集合住宅及醫療院所。柏 之葉智慧城市由電網管理中心負責區域內能源應用,平常時可提供 居民節能方面訊息,災害發生時將成為區域內電力調配管理基地;

此外,因應高齡化社會課題,亦能透過遠端傳輸功能健康偵測器,

引導高齡者積極參與社會規劃活用 ICT 的「健康數據可視化」,累 積日常健康數據,連結健康分析系統進行大數據分析,提供疾病預 防和預防保健服務建議。

藤澤永續智慧城(Panasonic Fujisawa Sustainable Smart Town) 以環保(降低 70%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 30%生活用水)、能源(再 生能源利用率達到 30%。)及安心安全(災難發生時,確保 3 天份的 防災物資及基本生活所需的能源)為目標,規劃能源管理、安心安 全、便利交通、健康照護、社區管理等五大主軸,提供如能源雲、

監控雲、通訊雲、健康雲、交通雲等智慧社區雲端服務。其中在健 康管理方面,未來將引進地區照護系統,結合醫療、照護、用藥等 領域。運用 ICT 技術管理住戶健康資訊、及治療資訊,必要時提供 醫療轉介服務。

圖 4-6 藤澤智慧城場域配置[31]

資料來源:Fujisawa Sustainable Smart Town 網站

(三) 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學北區學習中心(The ARC):南洋理工大學的每

第四章 國際永續智慧社區與智慧綠建築發展現況

棟新建築都致力達到更高的綠建築營建標準、性能與永續性,校區 內有 50 多棟建築獲得了新加坡綠建築白金級認證,以創造綠色校 園為目標。為確保綠色校園的願景,本案北區學習中心(The ARC) 更積極導入綠色設計理念,考慮與環境融合、能源資源有效利用與 極致綠化,當作該校宣達綠色永續的指標建築。

圖4-7 南洋理工大學北區學習中心(The ARC)位置圖及日照方位圖

(資料來源:截圖自Sun Seeker APP)

南洋理工大學校園中的北區學習中心,設計了與校園周圍建築 的跨街廓連結的系統,分享共用現有基礎設施,進而提高基礎設施 使用效率,也可減少北區學習中心建設投資及維護時間與成本,利 用現有的 N4 街廓冰水機房與 N3 街廓水槽整合供應北區學習中心,

以實現永續節能的綠色設計目標。

為確保所有的教學研究室都能從獲得充足的晝光,配置在建築 平面周邊,外部和內部有全面落地的雙層玻璃帷幕牆外殼系統。為

隔離和控制太陽輻射熱,外部立面採用了 31.52mm 厚的雙層玻璃 帷幕牆系統,面向中庭天井的玻璃面則使用 17.52mm 厚的 low-e 複層玻璃,減少外氣熱負荷和冷凍空調耗能。此外,雙層玻璃帷幕 牆系統也具備了良好的隔音性能,可減少外部聲音的干擾。

圖4-8 北區學習中心(The ARC) 平面圖

(資料來源:拍攝自南洋理工大學簡報)

整個建築 LED 燈均搭配高效安定器,同時更重要的是,每個 輔導室、公共走廊和學生中心都配備照度感應裝置偵測晝光是否充 足,進而連動減少人工照明的使用;在沒有自然採光的區域(如消 防樓梯和廁所),則設置照明自動控制的動作感應器,以節約照明 用電。

北區學習中心在所有教學輔導室內安裝無風管空調通風系統,

藉由牆面夾層的通風豎穴,把教學活動產生的暖空氣(如二氧化碳、

筆記電腦產生的熱量等)由天花板牆側出風口排出,冷空氣則由側 牆下方出風口導入室內,採用類似浮力通風的換氣系統,除兼顧室 內空氣品質外,亦能減少空調送風耗能,與傳統系統相比,系統中 沒有風扇可節省約 7%的能源使用。

11 公尺寬的圓形採光通風天井,是本案充分利用晝光和自然

第四章 國際永續智慧社區與智慧綠建築發展現況

通風建築的設計重點,透過晝光解析模擬顯示,所有教學輔導室都 能夠獲得充分的自然採光。為了減少太陽的日射得熱,外立面採用 雙層玻璃帷幕,內部公共走廊側則採用 low-e 玻璃,這些空間的晝 光利用係數分別從 38.3%到 70.3%不等。公共走廊是非封閉的,配 合建築基地的常年風向,提高南北風向的滲透率,以促進自然通 風。

另外為了保護建築物免受太陽輻射和強風雨的影響,1 至 2 層 立面採用水平鋁格柵,以及從地下 2 層、3 層攀爬延伸的垂直綠牆。

水平鋁格柵外遮陽設計模擬顯示,全年平均約可減少 33%的太陽輻 射熱取得率(相當於 SC 0.67);因此,這棟建築能夠獲得優異的建 築外殼熱性能,達到最小的外牆熱傳量水準(35.57W/m2)。

水平鋁格柵外遮陽設計模擬顯示,全年平均約可減少 33%的太陽輻 射熱取得率(相當於 SC 0.67);因此,這棟建築能夠獲得優異的建 築外殼熱性能,達到最小的外牆熱傳量水準(35.57W/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