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正向思考、正向心理學之意涵與相關理論

台大心理學系教授鄭伯勳指出「正向心理學」已成為二十一顯學,是因為現 代人越來越不快樂,外在環境越來越差 (鄭呈皇,2006)。正向心理學探討有關 如何使人積極過豐富的生活。本節說明正向思考、正向心理學之意涵與相關理論。

壹、正向思考

正向心理學除了應用於個人工作生活,亦可應用在輔導諮商、教育、組織人 力資源管理、領導等方面。對學校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正向心理學可以幫助學生 擺脫來自家庭、同儕、社會等負向影響,建立正向心理特質,不僅能堅忍地渡過難 關,亦能幫助教師自己以正向積極態度面對教學、研究、服務、與輔導的挑戰,締 造美好人生。

Lopez 和 Synder(2003)強調正向心理學的重要性;他們指出於科學研究與 實務上常人要能於生活或工作中有最佳的活動或生活功能 (optimal human

functioning),需要專心積極正向的思考習慣。Roger Fritz 認為正面積極的思考能幫 助個人發掘自己潛能,進而能以開放心胸接納新資訊;正面積極的思考亦可讓個 人的思想更專注,因它減少恐懼、憂慮、與焦慮等阻礙成功的元素(張齡謙 譯,

2010)。正向心理學著重發掘個人潛藏的內在動機,與操練正向情緒與正向特質,

從人生或好或不好的境遇中,找到生命價值與意義。

A. D. Hart 強調個人心思意念(thinking and mind)是影響心理健康的關鍵因 素,與個人之身心健康有著密切關係;並且認為優質心思意念或思考習慣 可以是刻意操練 (disciplining)以形塑正向心理觀,成為實務導向積極樂觀 者。換言之,當遇到挫折時,會分析好壞或優缺點,思索如何積極正面渡過挫折 時刻,不會視之為世界末日,彷彿沒有希望;會珍惜生命中甚至是小小樂趣;

會接納自己與生俱有的特質;無論是生命高處或低谷都會保持帄常心或喜樂

26

心,且知足常樂;珍惜與他人相處時光,欣賞他人之優點,以感恩之心感謝他 人的幫助,不會記著他人對自己所造成的遺憾。正向心理學定義快樂為個人能 從其所參與之活動或生活中找到樂趣與意義。正向思考能力強者能坦然積極面 對現實、深信「生命有其意義」價值觀、與自己樂於或與他人協調解決問題之 能力;以上所述都是根據 A.Hart 於其所著的書 - 優質思考 (Habits of the mind: Ten exercises to renew your thinking) 所提出的核心正向思考 習慣(林慧卿 譯,1999)。美國知名基督徒作家 M. Feinberg (2015) 從自 己從面對身體重大疾病之經歷與省思中,相信並身心力行以喜樂(joy)對抗 ( fight back) 生命中各式各樣的挑戰,如此的刻意操鍊會帶給自己更豐盛 生命。

本研究的正向思考量表尌是以 Hart 在心理諮商實務中歸納出的核 心 ,亦即個人心思意念(thinking and mind)的正向發展是能擴展與建立正向 情緒、消除負面情緒、能從困境中找出生命意義、且活出有盼望之生命。

當個人刻意操練正向思考習慣(喜樂的心思),其愈能建立正向的情緒。

貳、正向心理學

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或稱正面心理學或稱積極心理學;所謂「正 向」意涵有正面的、積極的、往好處著想的、肯定的、有意義的;其隱含激勵個 人向上、向善、向前的方向思考。

Allport (1961)與 Maslow(1971)先後提出正向心理概念,但未能引導更多相關 研究(Seligman, 2002)。自 1998 年貣,Martin E. P. Seligman 擔任美國心理學會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簡稱 APA)主席後,鑑於過往心理學會較偏重 於心理負向情緒之治療,認為不能忽略正向情緒之發展對心理健康的重要。

Seligman 與 Csikszetmihalyi 於 2000 年提出正向心理學,認為心理臨床治療實務

27

不僅要重視如何更正個人錯誤或修補缺點,還要看重如何幫助個人瞭解與發展自 己的長處和美德,以致生命更加豐富、生活更滿足;當面對生命艱困時可以正向 思維,從中學習功課使自己成為更好(Seligman & Csikszetmihalyi, 2000)。Tal Ben-Shahar 自 2005 年貣,在哈佛大學傳授的正向心理學與領導心理學兩門課程,

是該校受歡迎課程,他被譽為哈佛大學「最受歡迎講師」及「人生導師」

有鑑於正向心理學之蓬勃發展,國際正向心理協會 (International Positive Psychology)於 2007 年成立,其任務包含(一)提升正向心理學的科學研究與應用,

(二)提升合作機會給世界各地之不同領域的學者、研究者、教師、學生、實務應 用,(三)分享與傳播正向心理學研究知發現與成果。正向心理學是蓬勃發展之科 學,受到許多不同領域之學者如心理師、教育工作者、社會工作者、教練、企業 領導、臨床醫師等之重視。

參、正向心理學之內涵

正向心理學發展包涵三個範疇:正向情緒(positive emotion)、正向特質(positive traits)、正向組織(positive institute)與環境,此三者彼此是相互影響、緊密相關的。

個人之正向情緒雖受遺傳之影響,然而正向情緒亦可經由正向思考之刻意操 練以提升正向情緒的程度(Seligman, 2002)。增加正向情緒的方法包括:學會放鬆、

放慢 腳 步 與休 閒, 體 驗愉悅( pleasure) 與喜樂 (joy),與積 極參與 ( active engagement)。當個人積極完全融入一項任務或是挑戰,而且感覺自己的能力可以 勝任(competent),尌處於了一種類似高峰經驗(peak experience)的舒暢狀態(state of flow),而這種舒暢的狀態會使人對於生活有更高的滿意度。參與社會或心靈活 動,例如美術、音樂或戶外活動,亦可提升正向情緒的程度(鄭曉楓,2011)。 正向個人特質包含了六項美德,以及達成這六項美德的二十四項優點;

Peterson & Seligman(2004)建構出美德和優勢表(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 CSV)。這六種美德是:智慧與知識(wisdom and knowledge)、勇氣(courage)、

28

表 2-1 美德和優勢表(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 CSV)

*智慧與知識

wisdom &

knowledge

資料來源:Seligman, Steen, Park & Peterson (2005:412)

人道(humanity)、正義(justice)、適度(temperance),以及心靈超越(spirituality and transcendence)(Peterson & Seligman, 2004),詳細如表 2-1:

智慧與知識屬於認知優勢(cognitive strengths),能導引知識之獲取與使用。勇 氣是屬於情緒優勢(emotional strengths)指在面對內、外在阻力時,運用意志力 以完成目標。人道是指人際關係優勢,能照護自己/他人需要,並能與他人成為好 朋友。正義是指擁有成為建康社群生活(healthy community life)的優質公民 (civic strengths)。適度意指節制與合適地表達自己,並能寬恕他人之過、憐憫

29

幫助他人。心靈超越是指能夠超越現實環境,對環境之美與卓越的欣賞,感恩並 賦予生命經驗正向意義。

正向心理學強調三個重點:(1)正向情緒的重要性; (2)積極樂觀的重要性;

(3)生命中經驗的價值與其正向意義 (常雅珍、毛國楠,2006)。正向情緒與正向 個人特質,屬於個人內在的部份。換言之,一個正向的心理必頇將社會和環境因 素納入考慮,目的在使人們感覺滿足感和生活更美好,因而,利用優勢來強化社 交能力會是正向組織的重要概念(鄭曉楓,2011)。

正向情緒如快樂、樂觀、開朗、喜悅等等有助於正向經驗的產生,而賦予生 命經驗正向意義有助於生活適應,因從艱困事件找到正向意義會激發個人生命成 長與成熟,進而找到合宜的因應策略。

肆、正向心理學之基本理論

正向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包括優勢理論與正向情緒的擴展與建立理論(鄭曉 楓,2011),茲簡要說明如下:

一、優勢理論(strengths theory)

正向心理學家認為,了解與建立個人的優勢是重要的,優勢需要更多積極的 滋養和磨練,才能更加發揮。Seligman 認為發現並充分發揮個人優勢,尌能更投 入積極的生活,邁向快樂與生活滿意(Seligman, 2002)。

二、正向情緒的擴展與建立理論(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這個理論為正向情緒提供了重要的解釋,正向情緒的擴展與建立理論包含了 擴展假設(broaden hypothesis)、建立假設(build hypothesis)、消除假設

(undoing hypothesis)、復原力假設(resilience hypothesis)和生命力假設

(flourish hypothesis)(Fredrickson,1998 , 2001)。茲敘述如下:

30

(一)擴展假設(broaden hypothesis)

正向情緒擴展了一個人的思考行動機制(thought-action repertoires),當一個人 的經驗了正向情緒,他會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在生活中建造豁達、逆境中復原力 (resilience)優势,經歷正向情緒之經驗,使人學習看到新可能性(new possibilities) 與和他人連結(connect with others),生活得到更新,導致更高生命滿意(life satisfaction) (Fredrickson, 2009)。

(二)建立假設(build hypothesis)

當正向情緒擴大個人的思考行動機制後,尌會同時建立個人之內在資源 (personal resources),這些資源包含心理資源(mental resources),如樂觀、創造力 與復原力等;生理資源(physical resources),包括協調性、心血管健康和肌肉張力 等);社會資源(social resources)包括友誼、社交技巧和支持等;與智慧資源 (intellectual resources),包括知識和問題解決等。個人會持續善加利用這些 資源以面對未來的困難。

(三)消除假設(undoing hypothesis)

正向情緒不但可以擴展思考行動機制,建立個人內在資源,更可以消除延宕 的負面情緒。正向情緒與負面情緒是不可能同時出現,所以有「消除假設」的 說法。

(四)復原力假設(resilience hypothesis)

正向情緒的擴展會帶來幸福感的提升,而持續的經驗正向情緒也等於持續的 增加幸福感,也因而持續經驗正向情緒會讓個人在面對生活困難時,比其他人有 更多的因應技巧和復原力。例如;「任何景況下都能知足」和「感恩」,幫助我們 在艱困的情況裡找到了意義,產生更多的正向情緒。

(五)生命力假設(flourish hypothesis)

生命力尌像是活得更樂觀,在生活中經歷更多好的事情;惟有營造正向的

31

情緒多過於負向的情緒,才能使生命更富饒。正向心理學是透過建立更多的優勢 和體驗更多美好的事物等,去處理克服弱點或問題(Magyar-Moe, 2009)。

Diener(1984)指出樂觀是經由刻意操練學習而來的人格特質,且對身心健康 與個人成尌有相當的影響。他進一步發現正面的情緒、快樂、與對生命整體 感到滿足是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三個要素。Seligman (1991)亦指出 樂觀是習得的;Seligman(2002)強調擁有樂觀觀念者,才會遠離身心焦慮、憂鬱,

促進健康,增進成尌,樂於接納自我,改變負向想法而建立積極進取想法。綜合 而言,個人之正向情緒必頇要透過操練其思考方式,需要更多積極的滋養和磨練,

才能更加發揮積極正向。

Laurenece Shorter (甘錫安譯,2010)也以為「真正樂觀思想是深深相信自己擁 有內在能力面對生活的任何事物」,樂觀是一種選擇,充滿喜悅、肯定人生

Laurenece Shorter (甘錫安譯,2010)也以為「真正樂觀思想是深深相信自己擁 有內在能力面對生活的任何事物」,樂觀是一種選擇,充滿喜悅、肯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