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 、 、 、正向行為支持的實施策略與 正向行為支持的實施策略與 正向行為支持的實施策略與 正向行為支持的實施策略與實施步驟 實施步驟 實施步驟 實施步驟

在文檔中 研究生:朱巧馨 撰 (頁 46-54)

貳 貳

貳、 、 、 、正向行為支持的實施策略與 正向行為支持的實施策略與 正向行為支持的實施策略與 正向行為支持的實施策略與實施步驟 實施步驟 實施步驟 實施步驟

以下研究者針對正向行為支持的實施策略與實施步驟進行說明。

一、正向行為支持的實施策略

綜合國內外相關研究(江芳宜、莊妙芬,2005;林惠芬,2008;施顯烇,1995;

陳泰伶,2007;鈕文英,2009;劉文英、林初穗,2006; Janney & Snell, 2008 ; O’ Neill et al., 1997;Westling & Fox, 2000),正向行為支持方案的實施包含前事 控制策略、生態環境改善策略、行為教導策略、後果處理策略與其他個體背景因 素介入策略,分項說明如下:

(一)前事控制策略

前事控制策略是經由改變或調整引發行為問題的特定前事來預防行為問題 的發生。具體做法如表 2-2:

表 2-2 前事控制策略 前事控制策略

前事控制策略 前事控制策略

前事控制策略 具體做法具體做法 具體做法具體做法 了解生理狀況 如營養、睡眠、體能、整體健康狀況等。

改變物理環境 噪音、光線與其他感官的刺激;控制背景因素;教室佈置與地 點;座位安排;移除易引發行為問題的人物、事件或物品;提 供功能等值的替代感覺刺激;調整活動的時間;設定清楚和適 當的期待;加入引發正向行為的提示或刺激安排非後效增強。

調整課程 教材與教學活動符合個體能力、興趣和需求;調整作業繳交日 期;調整作業份量,如分段或減量;調整作業難度,如提供額 外支持;調整作業形式,如運用電腦打字或計算機;調整作業 呈現方式,如分散給予作業或工作的方式,一次僅呈現一題、

運用「三明治」安排討厭/喜歡的工作、困難/簡單的工作、陌 生/熟悉的工作、新學會/精熟的工作;改變從事活動的位置或 姿勢;調整學習時間表;改變互動方式;使用教導的控制建立 服從指令的行為。

增加可預測性 如使用視覺圖卡預告接下來的課程或活動、作息固定等。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研究者彙整:研究者彙整研究者彙整 研究者彙整

前事控制策略的優點為快速有效率,能提供個體立即減緩行為問題的發生與 學習替代行為的機會,也避免因行為問題發生而對其在團體中適應的負面影響。

然而缺點在於缺乏長期的成效,生活環境中不可能永遠都為個體而調整,如果沒 有讓個體學會替代行為,等環境回復後,行為問題亦將回復。

(二)生態環境改善策略

正向行為支持主張行為問題是個體與環境互動的結果,因此要改善行為問題 勢必也需要從個體的生態環境著手,具體做法如表 2-3:

表 2-3 生態環境改善策略 生態環境改善策略 生態環境改善策略 生態環境改善策略

生態環境改善策略 具體做法具體做法 具體做法具體做法

改變周遭人的態度 使生活環境中的人能了解個體的特質與其特殊需求,進 而接納與包容。

營造支持的環境 如多鼓勵個體的努力與進步。

改變個體生活型態 1.提升個體的社會角色,不因其有障礙而只能成為受幫助 者,提供其在某些工作上成為協助他人的角色。

2.為個體建立良好的社會關係,與同儕發展友誼。

3.提供個體選擇與控制的機會,也學習承擔責任。

4 提供個體活動參與的機會,讓個體也能參與團體之中,

不因其障礙而剝奪其服務的機會。

新環境的支持 尤其在轉換學校與職場時。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研究者彙整:研究者彙整研究者彙整 研究者彙整

(三)行為教導策略

Favell 和 McGimsey(1999)教導正向行為來增進個體的能力和獨立性,以 因應導致行為問題的前事(引自鈕文英,2009,315 頁)。

綜合陳泰伶(2007)、鈕文英(2009)、劉文英和林初穗(2006)的研究,將 行為教導策略行為整理如表 2-4:

表 2-4 行為教導策略

(replacement skills)

教學者根據行為問題的功能 能(coping and tolerance skills)

1. 因應技能:包含情緒調

(general adaptive skills)

面對和處理需求的能力。

訓練的方式可以採用示範、行為塑造、連鎖、提示、演練、回饋、行為後效 契約、提示-褪除、時間延宕、系統減敏感法、肌肉鬆弛法、關鍵反應訓練、家 庭作業、社會故事、自我管理等方法。

(四)後果處理策略

研究者整理相關文獻(施顯烇,1995;鈕文英,2009;Kauffman, Mostert, Trent,

& Pullen, 2006;Martin & Pear, 2007;Schloss & Smith, 1998)依其功能分為三類,

如表 2-5:

(positive reinforcement)

在某種刺激下,當個體表現的正向行為獲得獎賞,日

(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增強正向行為而消弱不適當的行為。分為區別性增強 其他行為(DRO)、區別性增強其他行為-累進增強時 間表(DROP)、區別性增強低頻行為(DRL)、區別 性增強高頻率的行為(DRH)、區別性增強替代行為

(DRA)、區別性增強不相容行為(DRI)。

消極增強或負增 強(negative reinforcement)

藉著減少或完全停止負增強物來引導個體形成適當

消弱(extinction) 當個體出現不具傷害性的行為問題時,有計畫的忽 略,使個體無法因行為問題而得到增強。

反應代價

(response cost)

行為問題發生後,剝奪定量增強物,以減少未來發生 行為問題的可能性,如扣除代幣或喜愛的活動等。

表 2-5 (續)

隔離(time-out) 行為問題發生後,立即停止個體參與活動的機會或隔 離到另一房間,目的是剝奪所有人對個體的注意或給

(restitution)

當行為問題對環境造成擾亂時,個體於情緒穩定後,

(corrective feedback)

讓個體知道什麼行為是不被接受的、其不被接受的原

(redirection)

再次以簡潔明確的指令來指示個體停止不適當的行

(五)其他個體背景因素介入策略

鈕文英(2009)將其他個體背景因素介入策略分為:醫學、人本、心理教育 和認知模式,如表 2-6:

表 2-6 其他個體背景因素介入策略 其他策略其他策略

其他策略其他策略 作法作法 作法作法

醫學模式 藉助藥物的使用、營養和飲食的控制、氣質的了解和因應。

人本模式 強調了解和因應個體需求、積極聆聽與同理反映個體的情緒。

心理教育模式 遊戲治療與藝術治療、諮商技術。

認知模式 認知重建與歸因訓練。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鈕文英:鈕文英鈕文英,鈕文英,,2009。, 。

擬定正向行為支持方案須全方位的考量研究對象的環境、能力與需求,因此 藉由前事控制策略與生態環境改善策略立即減少行為問題發生的可能性,運用行 為教導策略與後果處理策略教導研究對象產生正向行為,再輔以其他個體背景因 素介入策略,如此一來,研究對象的行為問題才能獲得真正的改善。

二、正向行為支持方案實施步驟

Bambara(2005b)指出在執行正向行為支持方案時,有五項基本步驟(引 自林惠芬,2008,43-46 頁),以下綜合相關文獻說明之:

(一)界定行為並排列處理的先後次序

在進行正向行為支持之初,教師須要先具體界定行為問題,好的行為定義應 該要指出行為問題發生的頻率、發生的地點、行為問題的類型(即發生時的行為 表現)、每次持續的時間、嚴重情形以及延宕的時間等(施顯烇,1995;陳佩玉,

2005;湯志凱,2008;鈕文英,2009;Gartin & Murdick, 2001;Janney & Snell, 2008)。接著根據 Meyer 和 Evens(1989)所提出的行為問題處理優先順序,即 緊急行為、嚴重行為與過度行為進行排序。有時候順序比較後面的行為問題會因 為介入策略的執行而跟著被解決,所以不必企圖一次就要解決所有的行為問題。

(二)進行功能性行為評量

此步驟是正向行為支持方案的核心,因為唯有找出行為問題發生的原因,才

能設計因應的介入策略(Barebetta, Norona, & Bicard, 2005)。進行功能性行為評 量時,所要收集的訊息有行為問題最常出現的情境、行為類別、行為問題發生的 方式,並決定資料要收集多久。(施顯烇,1995;陳佩玉,2005;湯志凱,2008;

鈕文英,2009;Gartin & Murdick, 2001;Janney & Snell, 2008)。

(三)發展行為功能的假設

在進行功能性行為評量之後,須將資料繪成圖表,以了解行為問題的趨勢或 程度,接著分析資料,觀察是否有固定模式出現,才能根據資料假設行為問題發 生前的情境與環境、會發生的行為以及行為發生的目的、用意或功能(林惠芬,

2008;施顯烇,1995;陳佩玉,2005;湯志凱,2008;鈕文英,2009;Gartin & Murdick, 2001;Janney & Snell, 2008)。

(四)發展行為支持計畫

根據上述正向行為支持的實施策略:前事控制策略、生態環境改善策略、行 為教導策略、後果處理策略與其他個體背景因素介入策略,來設計屬於個體的正 向行為支持方案。

(五)執行、評估和修正計畫

團隊成員在執行的過程中,需要定期召開會議,了解執行時的成效與困難,

以提出改進的方向。執行過程中,務必要做到唯有替代行為和合宜行為出現時,

才給予增強(劉文英、林初穗,2006)。Bambara(2005a)指出如何確定目標是 否達成,可以從三個方向來考量:團隊成員是否覺得個體的行為問題以減少到滿 意的程度、個體是否會使用替代行為了、個體在學業或人際互動關係上是否有改 善(引自林惠芬,2008,46 頁)。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藉由非正式的訪談研究對象的重要他人來選擇行為問題 並排列先後處理順序,透過相關人士資料收集法與直接觀察法進行功能性評量來 找出行為問題背後的功能,接著以前述之五項正向行為支持方案的實施策略來設 計屬於研究對象的正向行為支持方案,當正向行為支持方案開始執行之際,則須 定期開會討論是否有需要檢討與修改之處,以達到最佳的成效。

第四節

Buschbacher 和 Clarke(2004)

在文檔中 研究生:朱巧馨 撰 (頁 46-54)

Outlin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