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 、 、 、正向行為支持方案之實施 正向行為支持方案之實施 正向行為支持方案之實施 正向行為支持方案之實施

在文檔中 研究生:朱巧馨 撰 (頁 108-113)

壹 壹

壹、 、 、 、正向行為支持方案之實施 正向行為支持方案之實施 正向行為支持方案之實施 正向行為支持方案之實施

本正向行為支持方案是要藉由前事控制策略、生態環境改善策略、行為教導 策略與後果處理策略來減少行為問題發生的可能性並引發正向行為,以下依據基 線期、處理期與維持期分別說明實施的過程、遭遇的問題與方案的修正。

一、基線期

基線期於 99 年 3 月 24 日開始實施。此期間針對研究對象的行為問題不採取 特殊的處理,當行為問題發生時,由班級中的同儕或資源班教師口頭制止,並由

兩位訓練過的觀察者記錄於「正向行為與行為問題次數記錄表-基線期」(附錄六)

中,無須帶到輔導處讓研究者處理。由於觀察者本來就存在於當時的空間,並非 因本研究的進行而特別安排於班級中,因此可以避免研究對象出現「霍桑效應

(Hawthorne effect)」,所謂「霍桑效應」是指介入處理所產生的一種正面效應,

但產生的原因純粹是因為研究對象知道他們正被人觀察研究,或他們覺得自己獲 得某種特別的注意(楊孟麗、謝水南譯,2003/2000)。

基線期期間,由於 4 月 1 日至 4 月 2 日為本校第一次段考,原先協助研究對 象並兼任觀察者的同儕因成績表現不佳,父母親希望其能專心讀書以準備國中基 本學力測驗,拒絕繼續參與研究,經原班導師協調後,第一項行為問題之基線期 結束後,另找一名同儕擔任協助研究對象與觀察者的工作。

二、處理期

處理期由 99 年 4 月 9 日至 99 年 6 月 3 日實施,三項行為問題的處理期共進 行 40 天。行為問題處理的順序為潛在危險性較高的行為問題優先處理。由於「口 頭表示要打別人」與「拿物品丟別人」較具危險性,而先前在功能性評量時,「口 頭表示要打別人」的行為出現次數高於「拿物品丟別人」的行為,因此三項行為 問題的處理順序為:「口頭表示要打別人」→「拿物品丟別人」→「指著別人笑」。

處理期期間,開始運用先前擬定的前事控制策略、生態環境改善策略、行為 教導策略與後果處理策略來處理研究對象的行為問題。在行為教導策略中,針對 研究對象行為問題的功能為獲得注意或協助與逃避工作,研究者擬訂的策略為

「口語表達需求」來替代行為問題,即研究對象於午休時間之前,先來告訴研究 者他中午不想在班上午休,取得研究者同意後,上樓告訴照顧他的同儕才到輔導 處。然而對研究對象而言,此一正向行為雖然是其能力所及的行為,但是在處理 期初期,研究對象完全不採用,研究者在教學時間與研究對象討論,得知研究對 象雖然了解這項策略,但是覺得麻煩而不想用,因此研究者重新規劃策略的操作 模式,改由研究對象直接告訴照顧他的同儕「我不想睡,請帶我到輔導處」,同 儕即可帶研究對象下來。為了提醒研究對象主動採用口語表達需求這項策略,經

研究對象同意,研究者製作提醒的小卡貼在研究對象桌上與資源班聯絡簿上,並 在中午用餐完畢後,親自到教室向同儕「示範」如何提醒研究對象。

在後果處理策略中,為減少行為問題出現,研究者在研究對象行為問題之目 的為獲得注意或協助時,研究者採取消弱、反應代價與矯正性回饋的策略,不詢 問研究對象有何需求,只讓研究對象面對牆壁站著,取消其本來能坐著的權利。

然而由於輔導處會有其他人出入,如志工媽媽或其他教師,當研究對象面牆站並 表達需求時,會有其他人提供協助,反而讓研究對象在出現行為問題後功能被滿 足,因此研究對象會繼續採取行為問題。研究者發覺後,再採取隔離的策略,研 究對象出現行為問題被送下來時,將其帶至研究者的教室,環境比較單調,且由 於研究者的教室中有一位研究對象害怕的同儕在場,也能作為後果處理策略中,

研究者的目的不能滿足而且還得到不想要的後果,令研究對象減少出現行為問題 的可能性。

處理期後期,國三基礎學力測驗結束,班級中的課程進度也都告一段落,因 此課程開放自由,研究對象在班上沒有固定可參與的活動,如抄寫筆記等,又加 上天氣轉變,由炎熱的天氣轉為多雨的天氣,因此研究對象常終日趴睡,發生需 求的情境減少。

三、維持期

「口頭表示要打別人」這項行為問題的維持期由 99 年 5 月 6 日起開始實施,

共進行 8 天。此時研究者針對「口頭表示要打別人」這項行為問題褪除行為教導 策略中的「正向行為-口語表達需求」與後果處理策略。「拿物品丟別人」這項行 為問題的維持期由 99 年 5 月 19 日起開始實施,共進行 8 天。此時研究者針對「拿 物品丟別人」這項行為問題褪除行為教導策略中的「正向行為-口語表達需求」

與後果處理策略。「指著別人笑」這項行為問題的維持期由 99 年 6 月 4 日起開始 實施,共進行 8 天。此時研究者針對「指著別人笑」這項行為問題褪除行為教導 策略與後果處理策略。

另為增加研究過程的可信度,在研究的三個階段中,依原班(簡稱「原班」)、

資源班國文(簡稱「資國」)、資源班英文(簡稱「資英」)、資源班數學(簡稱「資 數」)隨機抽取 20%評量記錄的次數作為信度一致性檢驗,如表 4-6。

在研究進行階段,資源班導師因健康因素請假 16 天,橫跨處理期與維持期。

請假期間無法進行記錄,因此僅就有記錄的部分進行信度一致性檢驗。

表 4-6 研究階段之觀察者間一致性信度

觀察行為

觀察者間一致性信度

平均 值

基線期 處理期 維持期

原班 資國 資英 資數 原班 資國 資英 資數 原班 資國 資英 資數

指著別人笑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口頭表示要打 別人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拿物品丟別人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正向行為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本研究觀察者一致性 100%

在文檔中 研究生:朱巧馨 撰 (頁 108-113)

Outlin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