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抗辯事由

麻州模範陪審團指示第 9. 260 條 正當防衛;為他人防衛;為財產防衛

I. 正當防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侵入者無退避義務或使用其他方式避免侵害:

1. 第一,行為人合理相信侵入者即將對其或合法在住所內之他人造成 重傷或死亡危害;且

2. 第二,行為人僅使用合理的防衛手段防衛自身或他人。

「住所」:是一個人生活的地方;一個人暫時或永久居住且排他的地方。此 用詞包括全部或部分用以居住的地方,包含公寓/分租房屋/旅館/船屋/宿舍/

醫院/機構/療養院/或其他供人居住之建築物。

「住所」並不包括公共區域,例如公寓的走廊。在多人分租房屋內,「住所」

僅在一個人得獨立控制的區域內。

檢方得以下列情形證明被告並非在住所內為正當防衛:

第一,建築物不符合住所定義、被告並非合法占有人、侵害者並非非法侵入 者、被告並無合理相信侵害者即將造成重傷或死亡侵害、或被告使用明顯過 當防衛;且

第二,被告並無在防衛前使用其他如撤退等合理可行的安全方式避免危害。

麻州州法採取的是最嚴謹的傳統普通法規範,無論是否為致死防衛皆要求行 為人正當防衛之前應當採取任何可以安全避免危害的替代方式,也就是全面性的 退避義務要求447,這樣的規範在現今各州州法已然相當罕見,其基本想法是攻擊 性合法行為應當要求使用之人先採取任何的迴避手段,而不是直接訴諸暴力,且 其對於退避義務的要求相當細緻,並不只是單純的迴避手段,更進一步包括請求 協助、使用不直接接觸的手段為之等,也就是要窮盡所有其他手段方能為攻擊行 為448;明確說明對於非致死防衛與致死防衛所面對的侵害須有程度上的區別449; 而住所的定義相比其他各州較為限定與細緻,其雖然明列了各種以給人暫時或永 久居住的場所,但在這些場所存在的共用區域全面排除,甚至在一個分租房屋內,

排除了客廳等地方,亦即面對侵害如果能躲進房間鎖門也應當採取這樣的方式450。 而在其他的陪審團指示補充說明內則將個別要件包括合理相信基礎、過當防 衛判斷、復仇的限制、初始侵害人、被告受先前威脅或侵害、他方暴力人格特質、

互毆等情形有所明示,另於羅馬數字II 規範了為他人防衛的情形,以及羅馬數字 III 有為財產防衛的要件,參見本文附錄。

447 See Commonwealth v. Niemic, 427 Mass. 718, 722 (Mass. 1998). “The right of self-defense does not accrue to a person until he has availed all proper means to avoid physical combat.”

448 See Commonwealth v. Peloquin, 437 Mass. 204, 208 (Mass. 2002). (content omitted.)

449 See Commonwealth v. Pike, 428 Mass. 393, 395 (Mass. 1998). "The right to use non-deadly force arises at a 'somewhat lower level of danger' than the right to use deadly force."

450 See Commonwealth v. Peloquin, supra note 44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六項 普通法之正當防衛規定

而在美國尚有兩州州法未有堡壘原則明文,亦未明文相關正當防衛之規定,

而僅透過普通法與陪審團指示進行規範,此二州為佛蒙特州與華盛頓特區(D.C.)。 其中華盛頓特區尚有透過案例明文適用堡壘原則,然而佛蒙特州則是直接未有堡 壘原則的任何規定,在佛蒙特州的陪審團指示底下,並沒有區分在家或是在街道 的差異;而華盛頓特區在 2017 年以前原本也是採取最狹義的正當防衛抗辯,也 就是以退避義務為原則,但在 2017 年一次陪審團指示的修正,將不具退避義務 明文化後,華盛頓特區似乎已經發展成法院實踐不退讓法的類型,但其陪審團指 示並非完全明確,故本文就此仍持保留態度。

第一款 佛蒙特州模範陪審團指示

佛蒙特州在其正當防衛的陪審團指示底下並沒有任何的堡壘原則規範,然而 如果觀之佛蒙特州的槍枝法管理與所謂合法殺人之條文,可以發現如果今天面對 的是重罪的情形,佛蒙特州直接認為殺人合法451,而其槍枝法並不要求需有執照 才能公開攜帶或隱蔽攜帶槍枝,也使得其實佛蒙特州在這樣的規則下,或許有更 廣的合法殺人權利,且並未區分是否屬於住所之範圍。以下為陪審團指示452中對 於正當防衛與致死防衛使用的基礎要件453

第07 章第 101 條 正當防衛

a. 正當防衛的爭議存在於本案中。如果被告行為是合法的正當防衛,則其行 為得豁免且無罪。

b. 被告無庸證明其行為屬於正當防衛。相對的,檢察官須負擔超越合理懷疑 證明被告行為不符合正當防衛。

c. 如果行為人合理相信以下三件事情存在,其有權使用合理的防衛行為:

1. 行為人面臨立即性的身體侵害;

2. 行為人防衛自身的行為具必要性;且 3. 行為人防衛手段具必要性。

451 See VT§ 2305. Justifiable homicide: “If a person kills or wounds another under any of the circumstances enumerated below, he or she shall be guiltless:

(1) In the just and necessary defense of his or her own life or the life of his or her husband, wife, parent, child, brother, sister, master, mistress, servant, guardian or ward; or

(2) In the suppression of a person attempting to commit murder, sexual assault, aggravated sexual assault, burglary or robbery, with force or violence....”

452 Vermont Model Criminal Jury Instructions (2019).

453 佛蒙特州陪審團指示涉及正當防衛之全文翻譯,參見本文附錄,頁 258 以下。

454 See State v. Dragon, 128 Vt. 568, 572 (1970). (content omitted.)

455 See State v. Verrinder, 161 Vt. 250 (1993). (content omitted).

456 See State v. Hatcher, 167 Vt. 338, 348 (Vt. 1997). “As for the duty to retreat, the court instructed that if defendant honestly and reasonably believed ‘it was immediately necessary to use deadly force to protect himself from an imminent threat of death or bodily injury, the law does not require him to retreat.’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19 年 7 月這次的修正納入該陪審團指示,或許也是因為直到現在才納入陪審 團指示的原因,且佛蒙特州完全沒有任何的堡壘原則規範,也因此有認為佛蒙特 州是採取全面退避義務的誤解。那在這樣的陪審團指示與退避義務免除的判決下,

佛蒙特州從未有堡壘原則瞬間躍升成公共場所與堡壘與否並無任何差異,皆能在 符合其他要件下為正當防衛行為。

而有關致死防衛行為的合理基礎判斷,則明確表示了陪審團應綜合一切情狀,

包括雙方是否認識、是否有先前攻擊或敵意行為、被告與受害者的外觀特徵與人 格特質等一切要素納入考量,只要行為人具相信的合理基礎,那縱使現實上不存 在侵害亦不影響正當防衛之主張。

就舉證責任部分則是明確表事由檢方負擔,而於第091 條將初始侵害者的例 外規範,以及第121 條將為他人防衛的情形獨立規範,這邊要注意的是為他人防 衛使致死防衛的方式在佛蒙特州限於與行為人間的最近關係(妻子/丈夫/家屬/小 孩/兄弟/姊妹/主人/僕從/監護人/受監護人)之人方可為之,其他部分詳見附錄與 後續比較,不再贅述。

第二款 華盛頓特區陪審團指示457

華盛頓特區並未在其特區法中明文任何的抗辯事由,而將這些事項全數以陪 審團指示第9 章統一規定,其中涉及正當防衛部分從 9.500 至 9.520 共 8 條,那 其在 2017 年修正了退避義務的相關指示,早先華盛頓特區仍維持以退避義務為 原則的規範模式,但在本條修正後,現在採取的是部分不退讓法模式,原則上無 退避義務,但如果使用的是致死防衛時,則要考慮被告是否有安全撤退的可能。

也就是說,在一般情形無退避義務,但如果今天要採取致死防衛時,則如果你有 安全撤退的選擇,應當優先撤退458。正當防衛要件與其他部分規範如下:

Thus the jury could have acquitted on the basis of self-defense even if it found that defendant failed to exercise an opportunity to retreat.”

457 1 Criminal Jury Instructions for DC Instruction (2019).

華盛頓特區陪審團指示涉及正當防衛之全文翻譯,參見本文附錄,頁275 以下。

458 第 9.503 條於 2017 年修正。See Comment of 1 Criminal Jury Instructions for DC Instruction 9.503 (2019). “This instruction was modified in 2017. It represents the ‘middle ground’ between ‘the right to stand and kill, and the duty to retreat to the wall before killing.’ Gills v. United States, 400 A.2d 311, 313

(D.C. 1979), and may be given in deadly force cases ‘when there is a truly relevant question as to whether a defendant could have safely retreated.’ Broadie v. United States, 925 A.2d 605, 621 (D.C. 200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院亦透過Douglas v. United States 一案說明單純的威脅,縱使是在持有致命武器 的情況亦不足以正當化合理基礎459,並且只要被告具有合理相信基礎足以,無論 是否存在其他動機不影響正當防衛權利行使;就過當防衛部分亦要求陪審團應當 將行為人當時情緒與綜合所有情形納入考量,而不是全然的事後判斷;退避義務 的要求正如前述提及的,修正後僅對於致死防衛行為尚有退避義務要求,而在非 致死防衛行為並不要求是唯一的手段460。另外要留意的是,華盛頓特區是沒有任 何堡壘原則的明文規範,也並未將住所在退避義務的要求上有任何的優惠,至多 是在第9.520 條中將不動產與動產遭受的侵害區分,而在動產被侵入同時具合理 基礎相信他人要為重罪或產生重傷或死亡威脅時,得使用致死防衛行為,但這樣 的區分其實並不是堡壘原則的內涵,也難以說是堡壘原則產生的效果。

除了前述規定外,華盛頓特區陪審團指示分別於第9.502 條明文事實誤認產 生的過當防衛只要具合理基礎亦不影響正當防衛成立461;第9.504 條就初始侵害 者462或挑唆者463之例外進行規範,其中有明確指出面對不合理程度的反擊仍有正 當防衛的空間464;第9.505 條就被告的人格特質證據以及先前侵害/威脅等效用與 參考範圍進行規範;第9.510 條規定為他人防衛的情形;第 9.520 條則是為財產 防衛的規範,詳見附錄與後續比較,不再細述。

第四節 當代美國正當防衛各州歧異比較與說明

在前述美國正當防衛各州法不同規範的列舉上,可以明顯看出各州皆有其不同之 規範傾向,大體上美國各州正當防衛算是穩定朝著不退讓法發展,舉凡俄亥俄州 2019 年的修法與華盛頓特區 2017 年對於陪審團指示的修正可見一二。雖然各州

459 See Douglas v. United States, 859 A.2d 641, 642 (D.C. 2004). “The mere display of deadly weapon to ward off an attack is not necessarily to be equated to the actual use of deadly force for purpose of evaluatin whether the used was excessive.”; see also Jones v. United States, 172 A.3d 888, 892 (D.C.

2017). (content omitted).

460 See Broadie v. United States, supra note 458.

461 See Jackson v. United States, 645 A.2d 1099, 1102 (D.C. 1994). (content omitted).

462 See United States v. Peterson, 483 F.2d 1222, 1231 (D.C. 1973). “[R]eaffirming principle that self-defense is abailable as self-defense to aggressor only if he communicates to his adversary his intent to

462 See United States v. Peterson, 483 F.2d 1222, 1231 (D.C. 1973). “[R]eaffirming principle that self-defense is abailable as self-defense to aggressor only if he communicates to his adversary his intent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