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前二章分別討論 Frisians 與台灣客家族群語言政策發展內容與保護、推廣,

並提出結論。本節旨比較分析荷蘭 Frisians 與台灣客家族群語言政策制定的歷史 演變,以及推廣、保護、教育之相似處與相異處。

一、相似處

(一)統治者為了統一,箝制少數族群語言發展,消弭少數族群主體性

15 世紀以前,Fryslân 省境內最為廣泛使用的語言為 Frisian,整合後由於引 進荷蘭語而逐漸式微,荷蘭語更在 19 世紀以前成為該省的主要使用語言,至此 之後,荷蘭中央政府視 Frisian 和文化只是形成國家語言和文化政策的一部分,

明確的優先順序阻斷了政府以平等尊重(equal appreciation)和平等權利(equal rights)的原則制定語言政策。

自 1895 年日本殖民台灣以來,統治者為了能迅速統一方便治理,制定有目 的性的「語言政策」。李勤岸(2006:37)日本殖民政府佔領台灣的第二天即設 立學務部,部長伊澤修二(Izawa Shūji)馬上宣布:「台灣的教育,首先應該讓 新領土的人民快快學會日本話」,此後五十年,日本人就根據這個語言政策在台 灣執行殖民教育,當時台灣人民即使日語流利度高,也都視日語為外來語,學日 語是受限於生活環境。1945 年國民黨來台,不久便制定華語為官方語言,強制

推行「國語教育」,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上課都得使用華語教授,若講方言以掛「我 不說方言」牌子或罰錢等方式嚴懲學童,導致「只要是中華民國的國民就一定要 講華語」、「說方言是一件羞愧的事」等思想深植人心五十多年。此外,黃宣範

(1993:366)指出,1976 年公布的「廣播電視法」更變本加厲的戕害台灣本土 語言,該法第二十條規定,電台對國內廣播播音語言應以國語為主,方言應逐漸 減少,其所占比例應由新聞局視實際需要訂之。陳宏賓(2002:56)國民黨政府 透過三個管道來實現「國語」為主要播出語言的政策目標:(1) 廣播電台或電視 自訂節目規範或原則;(2) 由政府頒布行政命令或規章;(3) 由立法院機關公佈 法律。長期下來,台灣客家族群在政治及社會環境的雙重限制下,客家語言文化 流失嚴重,自我認同也愈來愈隱形化,其中以都市地區最為嚴重。

(二)少數族群自覺反抗國家語言霸權宰制

全彥(2009:79)面對主流政權的語言宰制,在二元對立下,受壓迫的族群 聲音就會出現,正式集合少數族群,對霸權的不滿發出咆哮,主張追求語言平等 的對待、抗議主流霸權的宰制、爭取應有的語言權利。Frisians 與台灣客家族群 在面對主流政權語言政權宰制時,皆受到鴨霸國家專權的迫害,由此族群自覺反 抗的社會運動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自從二次大戰後,西歐國家少數民族自我認同意識崛起,繼而有許多社會運 動、社會組織和政黨出現,荷蘭境內 Frisians 族群即是其中一例。Frisians 開始致 力安排 Frisian 於社會中使用的時間可追溯於 1900 年,之後 Frisians 向中央政府 提出一連串語言教育請求,中央政府以消極態度回應。1951 年因為 Fryslân 省的 舊司法拒絕在法院開庭期間使用 Frisian,這種法院案件(court cases)中的語言 事件不時在上演,但從未引起公眾情緒,此次 Frisians 的不滿終於爆發,因此在 省都 Leeuwarden 引起暴動,歷史上稱為「Kneppelfreed」,中央政府對此事件做 出三項回應:(1) 設立了兩個委員會(commitee),Kingma Botjes 國家委員會處 理 Frisian 在司法事務的使用,教育部設置的 Wesselings 委員會則處理 Frisian 之

(初等)教育地位;(2) 未開庭前之刑事司法程序中可以使用 Frisian;(3) 修改

學校法(the School Law),從 1950 年之後所創立的 9 間雙語學校合法化,而且 Frisian 成為學校的選修科目。自此事件後,Frylân 省政府與中央政府展開一連串 的協商、溝通,中央政府正式面對 Frisians、Frisian 及其文化等保障。

台灣 1987 年 7 月 15 日解除戒嚴後,本土意識普遍覺醒,要求政府尊重不同 族群文化,打破語言偏見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各種社會運動趁勢而起,客家族群 意識抬頭,台北的客家知識分子於 1987 年 10 月 25 日籌組了第一份代表客家人 的《客家風雲》雜誌,開啟客家議題論述的先聲,1988 年 12 月 28 日舉行「還 我母語運動」大遊行,引起全國客家人的注意,激發了客家意識與客家認同,客 家族群正式發聲,提出三項要求:(1) 開放客語電視節目;(2) 修改《廣播電視 法》對方言限制條款為保障條款;(3) 建立多元開放的語言政策,三大目標為:

(1) 成立客家電時台,能播出客家新聞;(2)客語列入母語教育政策;(3)成立客家 事務的專屬機構。國民黨政府對於該次遊行帶來之輿論壓力立即做出以下回應:

包括在 1989 年 1 月起補助製作 30 分鐘「鄉親相情」的客語節目,但只在週日冷 僻時段播出;三家無線電視台於每日午間新聞時段前增加客語新聞氣象;刪除《廣 播電視法》第 20 條對電視節目的方言限制;教育部採行母語教學政策。雖然中 央政府採取「安撫性政策」,但對台灣客家族群來說這已經是邁向功之路一大步。

(三)少數族群與政府共同參與語言政策制訂協商

荷蘭政府與 Fryslân 省政府經過多年的爭執與協商,於西元 1989 年共同簽署 了一份協定,即 Covenant 協定,此份協定主要訂定雙方在 Frisian 政策上相關的 共同執行權利,包括在教育、媒體、文化、科學研究與大眾事務各方面,以及 Frisian 在法院中的使用之相關政策。此後,1907 年 Fryslân 省政府提供補助,讓 學童在正式教育以外的時間學習 Frisian;1937 年允許 Frisian 教學出現在課程中;

1950 年以後,設立雙語學校,使用 Frisian 與荷蘭語教學;1980 年,Frisian 成為 初等教育的必修科目之一;根據初等教育法第四條(Article 4 of the Primary Education Act),Fryslân 省境內的初等學校皆有義務以 Frisian 進行課程教學。荷 蘭政府更於 1992 年 11 月 5 日簽署《歐洲區域或少數語言憲章》,並於 1998 年 3

月 1 日正式生效與執行,依據《歐洲區域或少數語言憲章》第二條之規定,選擇 48 項之承諾措施。1960 年代末正式確立 Frisian 為荷蘭的第二官方語言。而 1996 年底以前,Fryslân 省的官方名稱是荷蘭語的「Friesland」,而於 1997 年,正式名 稱改為 Frisian 的「Fryslân」。

中央政府在 1993 年 8 月 2 日刪除「廣播電視法」第二十條不合理限制方言 節目的法令。另外,1996 年 6 新聞局開放電台頻道,促使「寶島客家電台」、「新 客家電台」合法化,政府同年 7 月核准,「寶島客家電台」正式成立基金會運作。

母語教育方面,1999 年 5 月 7 日首次正式確定母語成為正式課程的「法定地位」

之後,教育部對母語教育的態度由先前的消極放任轉而主動規劃。全球唯一的中 央級客家事務專責主管機關―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在 2001 年 6 月 14 日正式成立。

2003 年 7 月 1 日,客家電視台正式開播 (Hakka Television Station,縮寫為 Hakka TV,簡稱客家台),客家族群終於擁有專屬自己的發聲管道。而 2010 年 1 月 27 日公佈《客家基本法》15 條,成為客家事務之母法。

(四) 設立少數族群之專屬學術研究機構

有鑑於 Frisian 之重要性,中央政府於 1938 年在 Fryslân 省設立專屬負責 Frisian 學術機構―Fryske Akademy,專門研究 Fryslân 省、Frisians,和 Frisian 文 化,藉由以下方法來達成其目標:(1) 透過研究來提升 Frisian、歷史、文化和社 會,並提供研究結果給國家及國際專家,作為參考;(2) 出版 Frisian、文化、歷 史和社會之學術書籍、文章和報告書。除此之外,也舉辦講座、會議和研討會;

(3) 藉由編輯 Frisian 字典(WFT)和製作歷史地理資訊系統(HISGIS)等網路 資訊來傳播 Frisian;(4) 發起並參與以 Frisian 社會為研究主題之社會學、心理學 和教育學等方面計畫,如 Boppeslach、歐洲多種語言和語言學習研究中心(the European Research Centre on Multilingualism and Language Learning)―墨卡托

(Mercator);(5) 與萊登大學和阿姆斯特丹大學締約,雙方交流學術教育、Frisian、

文學、Fryslân 省中世紀歷史等研究。Fryske Akademy 與荷蘭及國外諸多學術機 構合作,流通各專業知識與最新資訊。除此之外,Fryske Akademy 架設專屬網

站,提供民眾許多免費服務,例如:語言服務台、歷史地理資訊系統、查詢線上 Frisian 學術字典(WFT)。同時,Fryske Akademy 出版年刊 De Vrije Fries 與季刊

It Beaken,歷史、語言等相關書籍,甚至還有發行 Frisian 音樂,研發 Frisian 拼

字軟體等。由此可知,Fryske Akademy 為了傳承與發揚 Frisian 文化不遺餘力。

以直以來,客家委員會希冀能擴大客家知識社群,拓展客家學術之發展空間,

提升客家學術研究品質,建設台灣成為全球客家文化交流與研究中心。歷經客家 委員會持續積極的努力推動下,國立中央大學於 2003 年 6 月 12 日揭牌成立世界 首創的「客家學院」,並開始招生,國立交通大學與國立聯合大學,兩校分別於 2004 年 3 月 7 日與 2006 年 11 月 25 日成立「客家文化學院」及「客家研究學院」。 目前,國內大學校院已成立之客家學院及相關系所等正式學制,共計有 3 所學院、

2 個學系、11 個研究所、2 個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及 19 個客家研究中心。此 外,並有 20 所大學校院陸續開設客家相關課程,由此可見,「客家學」之研究已 在國內高等教育體系奠定基石。

客家委員會為了鼓勵學者專家、博碩士班研究生及客家研究者,積極從事客 家相關研究工作,特訂定「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獎助客家研究博碩士論文」

等 2 項作業要點。除此之外,客家委員會在 2003 年至 2007 年間,投入相當大的 資金補助購藏客家相關圖書資料。其後,又為擴大提供客家學術研究資料之公共 使用性,歷年補助計畫(研究)成果公開於客家委員會網站。此外,客家委員會 亦與國家圖書館合作設置「臺灣客家數位圖書館」,建立「客家圖書文獻資料庫」, 將所有客家書籍、文獻等資料予以整理成數位化以便研究者利用。

客家委員會設有專屬網站,其內容包羅萬象,免費提供民眾運用,希冀藉由

「網路無弗屆」功能來發揚與傳承客家語言、文化,以達永續經營之目標。

(五)致力編輯標準且統一之母語字典

Frisian 本身分化成三支,即 North Frisian、Sater Frisian 以及 Frisian,每一支 底下又演化出更多的 Frisian 語言變體。荷蘭 Frisians 為了推廣 Frisian 教育,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