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氣候變遷的因應策略

「氣候變遷」眾說紛紜,有人相信,有人不相信,因此,有人積極因應,有 人卻不動如山。近幾年接連發生的極端天氣與不斷創新紀錄的氣象事件,使得大 家逐漸感受到氣候變化的威力與不便,許多人開始思考「氣候與環境會繼續惡化 嗎?又會帶來什麼衝擊呢?」。為因應氣候變遷相關議題,從 1970 年開始,世 界各國和聯合國就開始主導訂定相關國際公約,希望透過國際合作及相互制 約方式,減緩氣候變遷造成衝擊。針對歷年來各項氣候變遷相關國際公約,

整理如表 2-1。

12

CFC-113、CFC-114、CFC-115 等五項氟氯碳化物及三項海

CH4、N2O、HFCs、PFCs 與 SF6 成六種溫室氣體削

13

表 2-1(續)歷年來氣候變遷相關國際公約 名稱 時間/地點

生效

締約國家數 重要決議內容 巴黎氣候

協議

2016/美國紐約 122 國 1.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 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低 於 1.5℃之內,同時認識 到這將大大減少氣候變化 的風險和影響;

2.提高適應氣候變化不利 影響的能力並以不威脅糧 食生產的方式增強氣候抗 禦力和溫室氣體低排放發 展;

3.使資金流動符合溫室氣 體低排放和氣候適應型發 展的路徑。

研究者自行整理

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日益明顯,光靠人類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是不能立即 改善的,要如何透過社會與經濟發展模式的改變,使人類能夠適應氣候變遷 所造成的影響,在極端氣候與暖化效應下持續謀求生存、生活與發展,與減 緩同等重要的調適策略,已成當前各國政府為因應氣候變遷效應研議對策的 考量重點。

童慶斌、林嘉佑 (2008)指出候變遷的衝擊不僅在於適應變遷後的新氣候狀 態,更要有策略因應不斷改變的環境。雖然國際上不斷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但聯合國的目標只希望在西元 2100 年前把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穩定在工業革命前

(280ppm)的兩倍。此意味著氣候變遷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溫室氣體管制成功,

我們還是會面對一個新的氣候環境,氣候會不斷地改變,因此,建立氣候變遷調 適能力將相當重要。

台灣的地震及颱風發生頻繁,災害(土石流及洪泛)潛勢地區遍及全島,

14

極端氣溫與降雨將加劇災害發生之頻率及規模。為健全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能 力,建立整合性的運作機制,作為政策架構與計畫推動的實施基礎,在 99 年 1 月 29 日成立「規劃推動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及行動計畫」專案小組,

並於 101 年 6 月 25 日報請行政院核實完成「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

圖 1 為我國調適工作架構。

圖 2-1 我國調適工作架構

資料來源:氣候變遷資訊整合網

https://ccis.epa.gov.tw/article/default.aspx?w=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