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永續發展教育與環境教育的關係釐清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永續發展教育與環境教育的關係釐清

永續發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以下簡稱 ESD)整合三大領 域:

(一) 社會文化領域方面 :強調人權議題、人類和平與安全、性別平等、文化多 樣性、不同文化間的瞭解、健康、HIV & AIDS 防治、新管理模式;

(二) 環境領域方面 :強調自然資源保育(水、能源、農業、生物多樣性)、氣候 變遷、鄉村發展、永續的都市化、疾病防治與減輕;

(三) 經濟領域方面 :強調消滅貧窮、全體的義務與責任、重新定義市場經濟。

這些議題自聯合國永續發展教育十年計畫(簡稱 DESD)實施以來,大部分都在 ESD 架構下陸續展開,也產生了其他的“新興議題教育(the adjectival education)5” (例 如:和平教育、全球教育、發展教育、AIDS 教育、公民教育、文化交流教育、環境 教育、健康教育等)。一般而言,這些”個別議題”教育詮釋得越廣泛,就越接近 ESD 的架構(UNESCO/DESD, 2009)。

5新興議題教育(the adjectival education)一詞產生於 1970 年代,它包括環境教育、人權教育、發展教育、

和平教育、全球教育、未來教育。

25

雖然 ESD 與許多新興議題的教育相關連,但是,幾乎所有的區域報告中,都會 強調環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以下簡稱 EE)與 ESD 相互之間的關係。世界 上許多國家的 EE 已經深植於該國正式的教育系統中。而今日 EE 與 ESD 同步發展與 存在,的確使許多國家常問它們二者的區別在哪裡。在一些個案中,因為弄不清楚 二者差異,僵持無法解決困惑下,甚至妨礙政策的執行。因為,有些國家有很強的 EE 傳統,ESD 易建立在已存在的 EE 架構和政策中,特別是這些國家的環境教育廣 泛地包含社會、經濟、政治領域。

然而,對於 EE 系統較未深根的國家而言,ESD 和 DESD 提供一個新契機 –創 建新架構的起跑點和可能性 – 能讓他們迎頭趕上 EE 傳統很強的國家。當我們分析 區域綜合報告和策略時,2000 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曾對 ESD 做的討論後編撰 報告(ESDebate,20006) (Hesselink, 2000),彙整多位學者看法,將 EE 和 ESD 間的關係做 詮釋。隨著時間發展至 2007 年第四屆國際環境教育會議(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產生 Ahmedabad 宣言7,將 EE 和 ESD 間的關係分成三種類 型,其關係敘述如下(UNESCO/DESD, 2009):

I. 環境教育等同永續發展教育

圖 2-1:環境教育等同永續發展教育

當環境教育包含社會-經濟與政治面向時,EE 等同於 ESD。自高瞻遠矚的 Tbilisi 宣言8以來,環境教育正式建立,長期以來它影響到貧窮、不平等、價值觀、倫理問 題。ESD 的出現就不需要取代或更新 EE,也不必做區別,因為 EE 已經做得很好了。

最糟的狀況,ESD 在 EE 底下沒有發揮支持力量:沒有影響相關政策決定、沒有反應 時勢所趨的計畫和方向,例如,DESD 的執行和國際社群力量興起等。有些國家 EE 仍然是主流地位,人們明確瞭解 EE 勝過於 ESD(如:美國)。有些政府則加入國際團

6 ESDebate即 International On-line Debate on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報告可參考網址如下 : htttp://www.hect.nl/publications/ESDebate2.pdf.

7 第四屆國際環境教育會議於 2007 年 11 月在印度第七大城 Ahmedabad(亞美達巴德)舉辦,從 97 國家 來的 1500 參與者所共同發表的行動宣言,其要旨為“環境教育過程支持永續發展教育並相互精進提 升”和“世界各國政府必須支持環境教育和發展永續發展教育架構,並承諾確實執行”。此宣言可 參考網址 http://www.tbilisiplus30.org/Ahmedabad%20Declaration.pdf。

8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 1977 年在 Tbilisi(喬治亞最大城:提比里西)所發表的環境教育宣言。此宣言可參考 網址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03/000327/032763eo.pdf。

26

體,得到國際 ESD 策略的支援,再落實於國內的各項計畫中。他們不需要改變原本 的 EE,我們稱它是:朝向永續發展的環境教育(如臺灣);或朝向永續型社會的環境教 育(如巴西)。

II. 環境教育是永續發展教育的一部分

圖 2-2:環境教育是永續發展教育的一部分

有些地區 EE 狹隘地聚焦於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管理、自然保育;而 ESD 則不 斷地帶入社會-經濟、政治的、文化的面向思考。以此狀況而言,EE 就顯得不符時 代需求,進一步地須被 ESD 所取代和更新,因為 ESD 不僅聚焦我們的星球,更關 心人類永續發展和未來環境。世界一些國家因為 ESD 的出現,刺激了 EE 的改革;

一些沒有 EE 傳統的國家,DESD 的計劃行動則提供一個輔助的開始(如越南、阿拉 伯國家等)。

III. 環境教育和永續發展教育的內容部分重疊

圖 2-3:環境教育和永續發展教育的內容部分重疊

EE 和 ESD 存在既有其正當性又有其必須性,二者雖有重疊部分但是有區別的。

因舊有的 EE 基礎建設和計畫之故,不必犧牲現存的 EE,但是現在到未來世代,我 們需要政府支持和管理 ESD。同時,ESD 的發展也需要 EE 的支援,但 EE 需加強新 議題和重要領域內涵(如:社會-經濟和文化領域)。因此,EE 和 ESD 二者可視為平行 發展的政策與機制,二者也可以產生合作機制,以確保 EE 有 ESD 多元思考面向,

呈現雙主軸共生的未來架構(如:荷蘭、加拿大、希臘)。

27

以上對永續發展教育脈絡的梳理與比較發現:永續發展教育有相當寬廣的詮 釋;然而,至今還未出現一致的核心要素。傳統上,大部分國家較偏愛有具體永續 發展教育教學目標的管理,它的執行必須包含社會的學習、參與,和環境承載能力 考量,強調更有助於改變人類行為與學習。

環境教育的發展歷程不僅較淵遠豐厚,而且它本身的詮釋方向更深深影響永續 發展教育的定義。在環境教育發展較缺乏的地方,或對環境教育的教學解釋較狹隘 聚焦在自然保護和環境管理的國家,永續發展教育通常較易發展且以永續發展的觀 點來下定義。在此同時,世界各國也大量興起許多“新興議題”的教學(如:和平教 育、人權教育、性別教育、HIV & AIDS 教育等),通常政府容易從個別議題先實行。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