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沙崙海水浴場空間議題的經濟、文化結構因素

第四章 沙崙海水浴場空間競爭的政治、經濟與文化

第三節 沙崙海水浴場空間議題的經濟、文化結構因素

除了政治結構的因素之外,經濟發展和社會文化中潛藏的價值觀,也是會影 響沙崙海水浴場的配置性資源。經濟發展除了會影響人民的經濟狀況,也會為居 民的遊憩花費及能力帶來改變。在海水浴場發展的過程中,台灣的經濟發展及社 會結構變遷,很可能影響居民的消費習慣,進而影響海水浴場的收益。屬於深層 的文化結構,也在消費習慣改變之後,對海水浴場發展的影響力也可能產生變 化。

一、經濟發展程度與消費能力

一地的經濟發展程度,會影響國民所得及消費能力。若居民的所得無法支付 遊憩活動需花費的金額,便無法前往該地旅遊及消費。作為一個以增加淡水鎮庫 的收入為營運目標的遊憩景點,沙崙海水浴場便是一個以觀光收入為主要收入來 源的遊憩地點。在此前提下,民眾是否有能力前往海水浴場消費,會對海水浴場 的營收造成影響,連帶造成了海水浴場的興衰。

台灣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可由行政院主計處統計的平均每人所得及就業結 構統計得知(表 4-3)。由表 4-3 可看出,從民國 60 年至今,台灣地區的每人國 民所得是持續增加的。湯尹珊(民 93)指出,國民經濟所得提高,花費於飲食、

衣著上的支出比例並無明顯提升,交通文化娛樂的支出卻有明顯增加,反映出國 人願意花費更多金錢來從事休閒活動。因此,台灣經濟發展使得國民所得增加,

代表居民有更多比例的金錢可花費在遊憩行為上,也就愈來愈有能力負擔前往海 水浴場所需給付的門票及相關支出。

表 4-3 平均每人所得及就業結構統計 年份 平均每人所得 就業結構

民國 (元) 農 工 服務 60 年 16,777 - - - 65 年 39,355 - - - 70 年 90,314 18.8% 42.4% 38.8%

75 年 142,498 17.0% 41.6% 41.4%

80 年 227,244 13.0% 39.9% 47.1%

85 年 338,582 10.1% 37.5% 52.4%

90 年 399,665 7.5% 36.0% 56.5%

95 年 478,968 5.5% 36.0% 58.5%

100 年 537,580 5.0% 36.3% 58.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國民所得常用統計資料〉〈就業、失業統計〉,研究者整理。】

海水浴場在民國 65 年 80 年這段期間,營運狀況良好,與國民提高的發展一 致。民國 80 年之後,台灣地區的國民所得持續上揚,海水浴場的收入卻開始下 滑,發生了和國民所得的發展方向相反的情況。雖然民國 80 年鎮公所調漲了海 水浴場的門票價格22,入場門檻提高,但若將票價調漲的幅度與民國 65-80 年間 所得增加的程度相比,票價調漲的幅度小於國民所得增加的幅度。因此票價的調 漲,並不會使居民變得無法承擔。這樣看來,沙崙海水浴場在民國 80 年後收入 下降的情形,就不是因為經濟發展衰退,居民無力承擔遊憩費用的原因。

前往海水浴場遊玩除了必要的門票支出之外,也會有停車及餐飲費用需要支 付。若遊客需要其他相關遊憩器材如陽傘、地墊、游泳圈等,也可向出租部租借。

當遊客可支付的遊憩金額增加,海水浴場本身及其周遭的服務設施資源都會得到 更好的經濟效益,海水浴場邊的公有地也不斷有民眾設攤販賣相關遊憩器材。民 國 85 年海水浴場因為預算未通過,第一次停止開放的時候,淡水地區的攤販也 希望公所能免費借用海水浴場的停車場範圍,讓他們擺設經營夜市(攤販求情 公 所婉拒,民 85),可知浴場開放確實能對當地經濟帶來影響。夜市的出現,表示 海水浴場雖然未開放,但是當地已有一定比例的消費人潮。因此民國 80 年開始 出現浴場遊客數減少的情況,就不是消費能力不足的問題,而是遊客的消費意 願。

經濟發展後,台灣地區的產業結構開始改變,遊憩活動種類也開始增加。民 國 77 年,台灣第三級產業人口超越第二級產業,正式邁入以服務業為主的時代。

居民因為所得增加,提高對休閒活動的消費力,也引導了更多遊憩產業的興起。

紀俊臣(民 95)認為,台灣的旅遊產業變遷可分為:1980 年代「大眾化均一導 向的賣方市場時代」;以及 1990 年代「分眾化多元導向的買方市場時代」。以 Gunn 所提的觀光供給論而言,民國 70 年代台灣地區國民所得不高,還有戒嚴令的限 制,居民沒有太多遊憩活動可選擇。在供給者少的情況下,海水浴場所面臨的競 爭者不多,對於浴場來說是有益的。但民國 80 年代國民所得提高,民眾休閒意 識抬頭,應運而生的遊憩產業開始興盛且轉為多元。這時期的海水浴場,面臨了 許多不同種類的競爭者,也因此面臨遊客減少的衝擊。

二、遊憩習慣改變

持續的經濟成長,加上教育的普及與休閒觀念提昇,使國人對於工作時間外 的閒暇時間,有了遊憩的規劃與需求。而且居民的經濟狀況,也允許他們從事更 多不同種類的遊憩及消費。楊光庭(2007)認為,台灣遊憩產業變遷的因素主要

與經濟成長有關。經濟持續成長,使得閒暇時間增加,國人有充分的能力與機會,

願承包海水浴場相關的服務設施,便可知道業者對海水浴場的發展並不看好。在 台灣經濟發展不斷提升,居民的可支配遊憩所得提高的情況下,業者仍不願承包 海水浴場的部分設施,便可證明與消費能力相比,消費意願的改變更是阻礙了海 水浴場發展的因素。

就結構化歷程提到的社會變遷的角度而言,結構性特徵的轉變並不是立即的,

中間仍有過渡性存在。因此,經濟發展帶來的遊憩習慣改變也不會立刻造成海水 浴場關閉。雖然台灣在民國 77 年進入以服務業為主的時代,面臨到服務業供給 者增加,海水浴場的競爭者也變多的情形,海水浴場的衰退則是在民國 80 年後 才顯現,而海水浴場的關閉時間也延續到民國 88 年左右。經濟發展帶來結構性 變遷,使遊憩習慣轉變和競爭者增加,造成北海岸地區以海水浴場為觀光遊憩資 源的景點陸續發生經營上的困難,同樣以海水浴場為名的沙崙當然也陷入這樣的 困境之中。

三、海洋教育與文化

台灣地區雖然四面環海,但有關海洋的遊憩活動並不盛行,這應與台灣承襲 了來自中國的歷史文化及大陸思想有關。在以大陸為發展中心的思想中,海洋是 危險且不穩定的。這樣的歷史文化透過教育的方式流傳下來,使人們對於海岸危 險地區的因應方式,抱持著禁止前往的態度,而不是學習如何避險的海灘安全知 識。至於這樣的大陸思想體系,為什麼會有海水浴場的這樣的海岸遊憩類型出現,

這便與台灣曾受到日本統治有關。

海水浴場最早由英國人發明,到了日治時代,日本人將其引進台灣,並以醫 學觀念強調海水浴場的保健功能。日治時期,日本政府除了在台灣開闢浴場供民 眾遊玩外,也透過學校教育讓學童到海水浴場遠足、拔河、學習海泳技巧等,增 進居民對海洋的親近度。海水浴場在當時,也被視為一種西化的生活方式(陳柔 縉,民 96)。因此海水浴場在台灣的盛行,與日治時期日本政府推動的政策有關。

隨著政權轉移,國民政府遷台後,先是以政治戒嚴的方式禁止居民前往海岸,再 來延續承襲於中國的大陸性思維教育以及重陸輕海的政策,使得台灣居民對海洋 的了解不夠充分,進而產生疏離感(邱文彥(主編),民 92)。久而久之,台灣 地區的人民回到傳統的大陸思維體系,使海洋又變成不穩定且危險的地方。

在轉為國民政府時期的過程中,日治時期帶來的西方衛生及游泳強身的健康 觀念並不會馬上因為政權更迭而消失。因為歷史文化的發展是連續性的,所以海 水浴場這樣的遊憩方式仍存在於人們心中。沙崙水浴場於日治時期就已開闢,民 國 48 年也曾以招待美軍名義開放,後由聯勤福利總處用以招待國軍官兵渡假嬉 水場所,並於民國 53 年奉令撤銷(白惇仁,民 78)。於是淡水鎮公所向政府幾

經爭取後,於民國 65 年以發展觀光事業促進地方繁榮為名開放。至於申請海水

圖 4-9 歷年台北市游泳池池數與入場人次變化 200000 400000 600000 800000 1000000 1200000 1400000

游泳池入場人次 游泳池池數

小結:

相對擴大,就會影響到海水浴場的發展。體驗到這樣的結構限制後,接手沙崙地 區的台北縣政府就沒有打算將該地發展為海灘遊憩景點,而轉為發展與海岸無關 的文創事業。在縣政府接手海水浴場時,教育部的海洋教育政策尚未成型,而且 就現階段而言,海洋教育推廣的年限較短,影響力也較有限。因此轉為文創園區 的方式,不但與近年淡水地區的觀光發展方向結合,也可以說是在文化結構的限 制下,為沙崙地區開闢的發展新動向。

海水浴場發展各時期的配置性資源變化,如圖 4-10 所示。文化結構中的海 洋恐懼因素在這三個時期並沒有顯著改變,但其他三個配置性資源皆有變動。興 衰期前半段,政治上的戒嚴及土地無償租用、經濟結構中的遊憩資源不多,皆對 浴場的發展有正面的幫助。興衰期後半,政治上的北海岸風景特定區計畫及空間 上的淡水外環道開通,使得沙崙浴場面臨北海岸浴場的競爭。國民所得提高、經 濟結構的轉變,也使浴場面臨眾多不同種類的遊憩景點競爭。拉鋸期的時候,沙 崙浴場在空間上面臨捷運開通後眾多新興景點的競爭及搭乘捷運的遊客移動力 下降,使位置不在捷運及公車站牌路線上的浴場面臨易達性不足的問題。與此同 時,經濟結構中的遊憩習慣改變、遊憩種類的多元;政治結構中的水質不合法令

海水浴場發展各時期的配置性資源變化,如圖 4-10 所示。文化結構中的海 洋恐懼因素在這三個時期並沒有顯著改變,但其他三個配置性資源皆有變動。興 衰期前半段,政治上的戒嚴及土地無償租用、經濟結構中的遊憩資源不多,皆對 浴場的發展有正面的幫助。興衰期後半,政治上的北海岸風景特定區計畫及空間 上的淡水外環道開通,使得沙崙浴場面臨北海岸浴場的競爭。國民所得提高、經 濟結構的轉變,也使浴場面臨眾多不同種類的遊憩景點競爭。拉鋸期的時候,沙 崙浴場在空間上面臨捷運開通後眾多新興景點的競爭及搭乘捷運的遊客移動力 下降,使位置不在捷運及公車站牌路線上的浴場面臨易達性不足的問題。與此同 時,經濟結構中的遊憩習慣改變、遊憩種類的多元;政治結構中的水質不合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