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產業分析

第四節 泛公股銀行之隱憂與機會

39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中華經濟研究院預測,2014 年圖 3-4-1:我國金融產業產值占 GDP 比重(%)

1989 年我國銀行法修正後,從此銀行業存放款利率由各銀行自定,而進 入利率自由化時代。為進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作準備,我國政府於 1991 年開放新銀行設立,使國內銀行業進入戰國時代。多家民營銀行為爭搶國 內市場,大幅放寬授信審核標準,復因風險管理失當,造成資產品質惡化。

隨後,票券業、證券業及保險業亦開放設立,或放寬營業範圍,終致國內 金融市場出現所謂的割喉戰(Cut-throat battle)。

利差(spread)是衡量銀行獲利性之重要指標,利差的高低不僅代表傳統 銀行業務之績效,更反映其風險承擔的能力。所謂利差,係指放款利率與 存款之差額,即利差=放款利率-存款利率。銀行訂定放款利率時,不只考 慮資金成本(即存款利率),還要計算營業費用與倒帳風險等「非資金成 本」,故放款利率 = 資金成本+營業費用+呆帳風險貼水。在不景氣時,

銀行倒帳風險會上升,放款利率通常也會調升,因而出現利差走揚情形,

同時也代表授信業務趨於謹慎。但在某些情況下,政府會刻意引導利差下 降,例如為拯救國內經濟或者扶持特定產業發展,並「邀請」泛公股銀行 積極配合辦理,這就是所謂的政策使命或政策包袱。

低利率環境,係與政府超額發行貨幣流通有關;低利差環境,則與金 融市場飽和引發低價競爭有關。楊蓁海(2007)認為,1991 年至 2002 年,本

40

國一般銀行存放款年平均利差(spread)尚多介於 2.63%至 3.15%之間,自 2003 年起,則由 2.63%一路降至 2006 年第 2 季之 1.94%,使銀行業者每單 位放款獲利減少,經營日感困難,尤以存放款業務為經營主軸之的傳統公 股銀行為甚。依據圖 3-4-2 所示,利差逐年縮小的趨勢,對長期以利息淨收 益主要獲利基礎的泛公股金控公司存有隱憂。

資料來源:中央銀行,本研究整理。

圖 3-4-2:1995-2015 年我國存放款利差趨勢

台灣四面臨海,出口貿易依存度高。2015 年以來,全球景氣成長動能 微弱、需求持續疲軟,各國貿易同受衝擊。依據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如圖 3-4-3),我國出口貿易額量出現連續負成長,直接影響到進出口廠商的營業 活動,間接威脅到國內金融業的經營環境。

圖 3-4-3:台灣出口貿易變化

2.83 2.75 2.90 2.77 3.03 2.99 2.90 3.15

2.63 2.56 2.43 2.07

1.82 1.75

1.22 1.36 1.41 1.42 1.42 1.42 1.44

0.0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1

目前國內金融業所面臨的困境,主要是市場飽和(overbanking)與低利率 環境(Lower interest rates)。近年央行為避免國際熱錢襲擊(The Impact of hot money flows),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使貨幣供給量增加,存款利率下跌;

但因國人平均儲蓄率偏高,投資信心不足,個人戶寧願將現金存放(parking) 在低利率、低風險的銀行存款,而企業戶也對未來存有疑慮,不敢增加銀 行融資,以致銀行業普遍存在超額準備(爛頭寸)四溢之現象。

利差曾是國內銀行(尤其泛公股銀行)的主要獲利因子,但近幾年利差縮 水,銀行只好一方面力推理財商品,開發手續費收入,另一方面吸收外幣 存款、辦理境外金融中心(OBU)授信或國際聯貸業務,錢進海外投資高收 益商品,以達成獲利目標。金融全球化競爭已蔚為國際趨勢,未來國內金 融需要進入東南亞新興市場發展,這是一個新的威脅,也是一個新的機會。

吳中書(2014)認為,我國國際金融業務之拓展正向樂觀,銀行 OBU 業務將 逐年成長(如圖 3-4-4),2020 年 OBU 總資產預估可達 3,521 億美元,OBU 外幣放款預估可達 1,955 億美元,OBU 外匯交易量預估可達 895 億美元。

資料來源:中央銀行,中華經濟研究吳中書 2014。

圖 3-4-4:我國 OBU 營運狀況預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