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泛公股金控公司發展雙引擎策略之研究-以M金控(股)公司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泛公股金控公司發展雙引擎策略之研究-以M金控(股)公司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8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學程 國際金融組碩士論文. 泛公股金控公司發展雙引擎策略之研究 -以 M 金控(股)公司為例. 指導教授:張士傑 博士. 研究生:徐明智 撰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

(2) 摘要 金控公司係以銀行、保險、證券等子公司為營運主軸,惟各家經營策 略不盡相同。證券業、產險業、投信投顧業跨入門檻較低,而銀行業、壽 險業因資本需求大,主管機關監理嚴謹,跨入門檻較高。自從 2002 年國泰 金控合併世華銀行後,創造金控雙引擎模式,該模式無論在資金運用及獲 利效率上都有可行之處,引發同業仿效。 國內泛公股金控公司中不乏擁有壽險子公司者,但因規模太小尚未構 成雙引擎模式。鑒於國泰、富邦及中信等三家金控雙引擎公司發展成功經 驗,使其資產規模及財務績效均名列前矛,反觀泛公股金控單引擎公司相 形見拙,若再不改變策略調整結構,恐將喪失競爭優勢及生存空間。 由於金控雙引擎策略議題之相關資料較少,因此採用個案研究法,以 個案公司為例,輔以前述三家金控雙引擎公司作為比對,藉由文獻回顧探 討總體策略及多角化經營相關問題,運用杜邦分析法凸顯金控單引擎與金 控雙引擎差異之處,應用交易成本理論提出併購壽險公司策略方案,建議 個案公司發展金控雙引擎策略。 本研究發現:個案公司集中資源聚焦本業使稅前純益率較高,但因總 資產週轉率及權益乘數較低致稅前 ROE 不如三家比較公司;個案公司以利 息淨收益為主,在低利率環境下應變能力較差,因此財富管理業務尚有補 強空間;個案公司沒有壽險子公司,缺乏資產匯集能力與資金投資動能, 成長速度相對遲緩;個案公司具國際競爭潛質,轉型發展金控雙引擎策略 可強化競爭優勢,避免遭入主。 關鍵詞:泛公股、雙引擎、杜邦分析法、交易成本理論。. I.

(3) 目錄 摘要 .............................................................................................................. I 目錄 ............................................................................................................. II 表目錄 ........................................................................................................ III 圖目錄 ........................................................................................................ IV 第一章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二章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三章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四章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五章 第一節 第二節. 緒論 .......................................................................................... 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研究目的 ...................................................................................... 3 名詞釋義 ...................................................................................... 4 研究流程與研究限制 .................................................................. 6 文獻回顧 ................................................................................... 9 金融業資本管制規定 .................................................................. 9 杜邦分析法 ................................................................................ 21 策略管理理論 ............................................................................ 23 交易成本理論 ............................................................................ 27 產業分析 .................................................................................. 32 國際金融業發展趨勢 ................................................................ 32 金控產業特性 ............................................................................ 34 國內金控公司營運概況 ............................................................ 35 泛公股銀行之隱憂與機會 ........................................................ 38 銀行業與保險業之比較 ............................................................ 41 個案分析 .................................................................................. 45 個案公司背景介紹 .................................................................... 45 金控單引擎發展現況 ................................................................ 49 金控雙引擎策略群組分析 ........................................................ 54 金控單引擎與金控雙引擎之比較 ............................................ 62 策略方案 .................................................................................... 67 結論與建議 .............................................................................. 70 發展雙引擎策略之必要性 ........................................................ 70 結論與建議 ................................................................................ 70. 參考文獻 .................................................................................................... 74 附錄 ............................................................................................................ 77 II.

(4) 表目錄 表 1-2-1:五大公股金控與富邦金、國泰金獲利比較 .................................... 3 表 2-1-1:本國銀行資本適足率適用表 .......................................................... 11 表 2-2-1:保險業資本等級之劃分及相關監理措施 ...................................... 13 表 2-1-2:金控公司經營績效相關研究 .......................................................... 19 表 2-3-1:總體策略一覽表 .............................................................................. 24 表 2-3-2:事業策略一覽表 .............................................................................. 26 表 2-4-1:交易成本之種類及其內涵 .............................................................. 28 表 3-5-1:我國銀行業與保險業比較表 .......................................................... 43 表 4-1-1:M 金控 2015 年底前十大股東名冊 ................................................ 45 表 4-1-1:M 金控旗下子公司明細表 .............................................................. 46 表 4-2-1:M 金控 2011~2015 年度合併資產配置分析表 .............................. 49 表 4-2-2:M 金控 2011~2015 年度合併營業比重分析表 .............................. 50 表 4-2-3:M 金控 2011~2015 年度合併幣別資產配置分析表 ...................... 51 表 4-3-1:國泰金控發展雙引擎策略演化過程 .............................................. 54 表 4-3-2:富邦金控發展雙引擎策略演化過程 .............................................. 57 表 4-3-3:中信金控發展雙引擎策略演化過程 .............................................. 59 表 4-4-1:M 公司與比較公司 2015 年簡易財務報表 .................................... 63 表 4-4-2:M 公司與比較公司 2006~2015 年資產/權益變動分析表............. 64 表 4-4-3:個案公司與比較公司 2015 年業務別獲利貢獻度 ........................ 65 表 4-4-4:國銀 2015 年第三季員工平均獲利貢獻度 .................................... 66 表 4-4-5:個案公司與比較公司 2015 年稅前 ROE ....................................... 66. III.

(5) 圖目錄 圖 1-5-1:研究架構 ............................................................................................ 7 圖 2-3-1:策略決策的三個層次 ...................................................................... 23 圖 3-3-1:國內金控公司策略群組 .................................................................. 35 圖 3-3-2:2015 年國內金控公司資產規模排名 ............................................. 37 圖 3-3-3:2015 年國內金控公司權益報酬率(ROE)排名 ............................... 37 圖 3-3-4:2015 年國內金控公司稅前淨利率排名 ......................................... 38 圖 3-4-1:我國金融產業產值占 GDP 比重(%) .............................................. 39 圖 3-4-2:1995-2015 年我國存放款利差趨勢 ................................................ 40 圖 3-4-3:台灣出口貿易變化 .......................................................................... 40 圖 3-4-4:我國 OBU 營運狀況預估表 ............................................................ 41 圖 4-2-1:杜邦分析-M 金控............................................................................. 53 圖 4-3-1:杜邦分析-國泰金控 ......................................................................... 56 圖 4-3-2:杜邦分析-富邦金控 ......................................................................... 58 圖 4-3-3:杜邦分析-中信金控 ......................................................................... 61 圖 4-5-1:策略矩陣 .......................................................................................... 69. IV.

(6) 第一章. 緒論. 阿基米德(Archimedes)1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舉起整個地球。 意思是說,運用槓桿可以以小博大。壽險公司具高財務槓桿特性,在低利 率環境下極有利於金控公司運用銀行與保險「雙引擎」經營模式,發揮互 補綜效(synergy)2,快速增加資產規模、擴充金融版圖。 台灣金融產業正面臨全球化競爭、低利率環境、國內市場飽和、兩岸 市場開放、金融法令鬆綁及政府鼓勵海外併購或參股投資等有利、不利因 素交雜的經營環境,泛公股金控公司要如何因應?本研究旨在探討泛公股金 控公司由銀行單引擎經營模式轉型發展為銀行與保險雙引擎經營模式之策 略議題。 本章共分五節敘述研究背景、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名詞釋義及研究 流程與研究限制,依序逐項說明。.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為因應金融全球化潮流,我國於 2001 年 6 月通過「金融控股公司法」 (簡稱「金控法」),該法主要參考美國式「銀行控股公司」法制,即以一家 金融控股公司(簡稱「金控公司」)為最終母公司,透過投資管理方式間接進 行金融跨業整合,讓各子公司能力移轉、資源共享、發揮互補綜效,變相 成為混業經營(Mixed Operation)模式。 楊燿鴻及林雅惠(2012.11)認為,全球銀行間合併的共同動機,主要在 於經濟規模(Economies of scale)、經營績效和強化競爭力。美國合併案是因. 1. 2. 阿基米德(Archimedes)生於西元前 287-212 年,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發明 家、工程師、天文學家。 所謂綜效(synergy)乃代表兩個以上事業體,經由資源共享與能力移轉,產生規模經濟或 範疇經濟的成本與創新優勢。(司徒達賢,2001) 1.

(7) 政府對銀行管制鬆綁,歐洲區合併案是因應單一貨幣體系(歐元區)之實施, 亞洲各國合併案多與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衝擊有關,台灣合併案則因政府 認本國銀規模太小,加上鉅額壞帳亟待解決,故政策鼓勵。 金管會前主委曾銘宗以打亞洲盃妙喻金融國際化,希望國內金控公司 能夠整併使組織大型化,強力佈局新興亞洲市場,轉型成為亞洲區域銀行。 (林建甫及呂帛晏,2014.02.21) 截至 2015 年底,國內金控公司共計 16 家,包括 5 家泛公股金控及 11 家民營金控。依金控法第 1 條規定「為發揮金融機構綜合經營效益,強化 金融跨業經營之合併監理,促進金融市場健全發展,並維護公共利益,特 制定本法。」,可知,金融法令鬆綁之目的,是希望金控公司透過併購使 組織大型化、經營多角化,取得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及範疇經濟 (Economies of scope),發揮跨業經營互補綜效,強化競爭優勢,為進入海外 新市場做準備。 據平面雜誌報導:財政部所屬的台灣金控、第一金控、華南金控、合庫 金控及 M 金控等五大金控公司 2014 年合計獲利,比不上富邦金及國泰金 兩家民營金控公司,引起立法委員及財政部重視。M 金控董事長表示,他 有研究富邦金與國泰金的獲利狀況,公股金控獲利不如這兩家民營金控, 其實是金控結構不同所致,若單就銀行子公司的獲利比較,M 銀行還是最 賺錢的銀行,但加上壽險結果就不同了。(林文義,2015.10) 如表 1-2-1 所示,2014 年、2015 年前三季五大泛公股金控與富邦金、 國泰金之稅前盈餘小計各為 TWD(下同)879.7 億元、716.9 億元及 1281.8 億 元、1337.4 億元,五大公股金控合計獲利比不上富邦金控及國泰金控兩家 民營金控,原因何在? 另就金控結構而言,金控「單引擎」與金控「雙引 擎」之驅動力有何差異? 此乃本研究主要動機。 2.

(8) 表 1-2-1:五大公股金控與富邦金、國泰金獲利比較.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泛公股金控單引擎經營模式係以利息淨收益為主要獲利基礎,而民營 金控雙引擎經營模式則兼具利息淨收益及非利息淨收益兩種獲利基礎。在 低利率環境下,金控雙引擎較有利於因應外部環境變化,透過共同行銷而 充分運用通路,同時於不景氣時進交叉掩護,進而使得經營績效相對穩健 (沈中華、彭金隆及陳業寧,2010)。王瑞秋(2012)認為,利率環境差異為影 響壽險資產配置之基礎因素,適當寬鬆之法律規範有利於投資收益之提高, 海外不動產及其他類型投資將成為壽險業主要投資收益來源。 泛公股金控公司一向以利息收益見長,在低利率、低利差環境下,會 因獲利能力弱化而喪失競爭優勢。反觀大型民營金控公司,正在積極運用 金控雙引擎競爭優勢快速成長茁壯,未來兩者差距將會越來越遠。本文將 以個案公司為例,輔以國泰金控、富邦金控及中信金控等三家比較公司, 運用杜邦分析法(DuPont Identity)就相關財務性資料進行分析比較,從中了 3.

(9) 解金控單引擎與金控雙引擎經營模式差異之處。本研究目的,是希望借鏡 三家比較公司之成功經驗,提供泛公股金控公司大股東(政府)與學術界另一 層策略思維,正向支持個案公司積極發展金控雙引擎策略。.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節將針對本文所提重要名詞加以解釋或定義,以界定研究範圍。本 節釋義之名詞有:「泛公股」及「雙引擎策略」等兩項。 一、 泛公股(Government-Invested Company) 定義: 「泛公股」係指政府持有已發行股份或資本總額之 20%(含)以上, 或具有重大影響力之公民營企業。 依據「公營事業移轉民營條例」第 3 條規定,公營事業係指下列各款 之事業: 一、各級政府獨資或合營者。 二、政府與人民合資經營,且政府資本超過百分之五十者。 三、政府與前二款公營事業或前二款公營事業投資於其他事業,其投資之 資本合計超過該投資事業資本百分之五十者。 依據「公營事業移轉民營條例施行細則」第 2 條規定「本條例所稱政 府,包括中央政府、直轄市政府及縣(市)政府」 ,同條例第 11 條規定所稱公 營事業轉為民營形態,是指政府持有被投資事業之股份或出資額低於其已 發行股數或資本總額之 50%者。由此可知,公營事業轉為民營形態(民營化) 已明文界定,惟因「政府」可能仍為民營化企業最大股東,並在民營化企 業的董事會擁有席次,直接參與政策制定及決策過程,具有重大影響力甚 至主導實際營運。 依據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簡稱 GAAP):投資公司對被投資公司持股比例達 20%以下者,視為無重大影響 4.

(10) 力;持股比例達 20%(含)以上者,視為有重大影響力;持股比例達 50%(含) 以上者,視為母子公司且應編製合併報表。 依據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認可之國際財務報導 準則(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簡稱 IFRS)、國際會計準則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簡稱 IAS) 及解釋函、觀念架構暨相關 指引等,統稱 IFRSs。依據金管會規定,我國上市櫃公司及興櫃公司應自 2013 年起依 IFRSs 編製財務報告。其中,有關股權投資 (Investments in Associates)之會計處理,依據國際會計準則(IAS)第 28 號規定,「重大影響 」(significant impact)是指參與被投資者財務及營運政策決策之權力,持有 20%以上表決權股份屬於有重大影響(除非有反證,非屬 IAS 第 27 號之『控 制』,或非屬 IAS 第 31 號 之『聯合控制』者),持有 20%以下表決權股份 非屬於有重大影響(除非有反證,否則應依 IFRS 第 9 號及 IAS 第 39 號處理); 前述「重大影響」之辨認,通常以下列一種或多種方式證明: (a) 在被投資者之董事會或類似治理單位擁有席次者; (b) 參與政策制定過程,包括參與股利或其他分配案之決策; (c) 投資者與被投資者間有重大交易; (d) 管理者之互換者;或 (e) 重大技術資訊之提供。 M 金控係由原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與原交通銀行兩家「泛公股」銀行合 併更名所組成,2015 年底,「政府」綜合持股比例 20.42%,並在該公司董 事會擁有全部席次,具有實質控制力,故本研究將其定義為「泛公股」金控 公司。(詳如表 4-1-1) 二、 雙引擎策略(Dual-Engine Strategies) 定義: 「雙引擎策略」係指金控母公司集中資金投入於二家規模相當之 子公司發展核心業務,驅動主要營收獲利來源,透過資源共享(resource 5.

(11) sharing)、能力移轉(ability to transport),發揮互補綜效(Synergy),創造可持 續競爭優勢(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的一種經營模式。在此,雙引 擎策略係指銀行子公司與保險子公司雙核心業務之經營模式,單引擎係指 銀行子公司單核心業務之經營模式。 發動機(Engine3),音譯為「引擎」,係指將電能(熱力、風力、電力等) 轉換為機械能的機器動力總稱。徐士閎(2014)認為,雙引擎策略為我國金控 發展趨勢下由業界提出之經營模式,係指金控公司投入於旗下兩家子公司 之大小相當的情況下,可使得金控整體經營績效相較於其他金控穩定且卓 越。.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研究限制 一、 研究流程 本研究根據文獻整理與回顧,選擇個案分析法,考量策略決策三個層 次,蒐集財務性與非財務性資料,以稅前 ROE 為財務績效核心指標,利用 杜邦分析法(DuPont Identity)4,比較個案公司(金控單引擎)與三家比較公司(金 控雙引擎)經營模式差異之處,分析造成差異之關鍵因子,藉以凸顯金控雙 引擎營運模式優越之處(較能適應低利率環境、較有利於規模大型化),應用 交易成本理論提出併購策略方案。最後,歸納結論與提供建議。本研究流 程架構詳如圖 1-5-1 所示。. 3. 取自維基百科英文網站. 4. 杜邦分析法(DuPont Identity):(Ross 等,2011) ROE = (Profit margin) x (Asset turnover) x (Equity multiplier) = 獲利能力 x 總資產週轉率 x 財務槓桿 = 產品競爭能力 x 資產運用能力 x 資金運用效率 6.

(12) 圖 1-5-1:研究架構 二、 研究對象與資料來源 本文係以 M 金控為研究對象,輔以國泰金控、富邦金控及中信金控等 三家公司作為比對,主要係因這四家金控公司規模大小相當、業務發展成 功、競爭實力及財務績效名利前茅、具有大型化產業競爭指標意義。資料 來源方面,財務性資料取自各該公司 2006 至 2015 年會計師查核報告書、 年報、公開資訊觀測站等,非財物性資料取自各該公司官網、金融監督管 理委員會網站、公開資訊觀測站等,為避免特定因素影響研究推論,排除 資料不齊全或資料揭露方式不一致的財務性資料。 三、 研究限制 (一) 目前國內有五家泛公股金控公司,各家資源能力、策略定位、發展方 向及政策任務均不相同。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因此所選個案之代表 性與周延性都將影響研究推論。 7.

(13) (二) 本研究量化分析僅針對各家金控公司合併財務資料所呈現的財務性可 衡量指標進行探討,並未對金控旗下各子公司相關財務性資料逐一檢 視,難以避免造成分析差異,可能影響研究推論。 (三) 交易成本理論乃是一種策略管理思考模式,其應用缺點為交易成本難 以計算,併購風險也不易衡量,缺乏量化分析構面,對研究結果的深 度與廣度,可能產生限制。 (四) 本研究同時採用定性及定量研究分析,可能因研究者個人主觀認知不 同影響研究推論。. 8.

(1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章文獻回顧共分三節,第一節探討金融業資本管制規定,並以銀行 業及保險業為討論範圍。第二節探討策略管理理論,主要以策略決策的三 個層次及策略定位為討論範圍。第三節探討交易成本理論。. 第一節 金融業資本管制規定 一 銀行業資本管制規定 (一) BIS 管制之定義及沿革 BIS 管制,是指國際性銀行之自有資本與風險資產之比率(資本適足率), 必須維持在一定標準以上的管制規定。 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BIS)旗下之巴賽爾銀行 監理委員會(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成立於 1974 年,為強 化國際銀行體系之穩定,避免各國銀行資本規定不同,造成不公平競爭, 1988 年巴賽爾公約( 1988 Basel Accord,Basel I)成功推動國際性銀行最低資 本適足率 8%之規範,形成日後資本充足性管制的國際統一標準,簡稱 BIS 管制。惟因 Basel I 僅單純考量信用風險,未將不同程度風險(例如國家地區 風險)分別處理、風險權數區分太粗略,也未納入市場風險及作業風險,且 自有資本僅有第一級資本(Tier1)及第二級資本(Tier2)二種,未納入第三級資 本(Tier3)等缺點。(信用風險權數,係指衡量交易對手不履約致銀行產生損 失之風險係數;市場風險權數,係指衡量交易對手不履約致銀行產生損失 之風險係數;作業風險權數,係指衡量銀行因內部作業、人員及系統之不 當或失誤、或外部事件造成損失之風險係數。) 巴賽爾委員會於 1996 Basel Accord 新增第三級資本(Tier 3),並於 2001 年公佈新版巴賽爾工公約草案,主要架構包括最低資本適足、監理審查、 9.

(15) 及市場制約(minimum capital requirements, supervisory review, and market discipline)等三大支柱(Three Pillars),2004 年公布新版巴賽爾公約(Basel II), 並在 2006 年正式實施。 在我國,依據銀行資本適足性及資本等級管理辦法第 7-9 條規定,第 一級資本(Tier1)或稱核心資本,屬於清算資本,包括普通股權益(普通股及 其股本溢價、預收股本、資本公積、法定盈餘公積、特別盈餘公積、累積 盈虧、非控制權益及其他權益項目)、永續非累積特別股及無到期日累積次 順位債券等;第二級資本(Tier2)或稱附屬資本,屬於資本工具,包括永續 非累積特別股、無到期日非累積次順位債券等。至於第三級資本(Tier3)或 稱市場風險資本,則為剔除第一級資本(Tier1)、第二級資本(Tier2)以外者, 包括短期次順位債券(2-5 年期)、非永續特別股等,此類資本在未取得主管 機關核准前不得的提前贖回或遞延還本付息。 所稱累積特別股,係指銀行在無盈餘年度未發放之股息,須於有盈餘 年度補發之特別股。所稱次順位債券,係指債券持有人之受償順位次於銀 行所有存款人及其他一般債權人。所稱資本工具,係指銀行或其子公司發 行之普通股、特別股及次順位金融債券等得計入自有資本之有價證券。 (二) 我國 BIS 管制之適用時程 我國 BIS 管制之法源,是依據銀行資本適足性及資本等級管理辦法暨 銀行法第 44 條之規定。自有資本,係指第一類資本淨額及第二類資本淨額; 資本適足率(BIS),係指第一類資本淨額及第二類資本淨額之合計數額除以 風險性資產總額;風險性資產總額,係指信用風險加權風險性資產總額, 加計市場風險及作業風險應計提之資本乘以 12.5 之合計數。 緩衝資本(Capital Buffer),是依據銀行資本適足率與法定監理標準之差 值所計算出來的額外資本。緩衝資本是透過限制盈餘分配之措施,強迫銀 10.

(16) 行累積更多資本,以便於經濟環境不佳時,承擔可能產生的額外損失。根 據新版巴塞爾協定要求,銀行必須在法定最低資本適足率之上,再增提2.5% 的緩衝資本,緩衝資本從2016年開始分四年逐年提足,一直到2019年須達 2.5%。依據銀行資本適足性及資本等級管理辦法規定,我國銀行2013年至 2019年各項比率之適用標準,詳如表2-1-1所示。 表 2-1-1:本國銀行資本適足率適用表 項目\年度.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資本適足率(%). 8.0. 8.0. 8.0. 8.625. 9.25. 9.875. 10.5. 第一類資本比率(%). 4.5. 5.5. 6.0. 6.625. 7.25. 7.875. 8.5. 普通股權益比率(%). 3.5. 4.0. 4.5. 5.125. 5.75. 6.375. 7.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三) 銀行業之投資規範 依據商業銀行投資有價證券之種類及限額第 3 條規定,商業銀行投資 境內及境外有價證券之限額如下: (1)投資於集中與店頭市場之有價證券,不得超過該銀行核算基數 25%,其 中投資於店頭市場者,不得超過該銀行核算基數 5%。 (2)投資於無信用評等或信用評等未達主管機關認可之短期票券(不含國庫 券及可轉讓銀行定期存單)、金融債券、公司債、受益證券及資產基礎證 券之原始取得成本總餘額,不得超過該銀行核算基數 10%,但該短期票 券、金融債券、公司債無信用評等者,其發行人、保證人或承兌人之信 用評等達上述等級以上者,或受益證券、資產基礎證券無信用評等者, 其保證人之信用評等達上述等級以上者,不在此限。 (3)投資於各種有價證券之總餘額,除我國政府發行之公債、國庫券、中央 銀行可轉讓定期存單及中央銀行儲蓄券外,不得超過該銀行所收存款總 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之和 25%。 二 保險業資本管制規定 11.

(17) (一) RCB 制度之定義及沿革 RBC 制度,是指保險業之自有資本與風險資本之比率(資本適足率), 必須維持在一定標準以上的管制規定。 風險基礎資本額(Risk Based Capital,RBC)制度起源於 1980 年代,美 國在 1994 年開始實施 RBC 制度,歐盟也有一個類似的制度叫 Solvency Margin。台灣於 2001 年修正保險法第 143 條之 4,引進美國 RBC 制度,並 於 2003 年 7 月開始施行;金融控股公司之證券子公司亦自 2009 年 1 月起, 採用進階計算法推估風險約當金額。 保險是一種風險承擔,RBC 管制是以風險為基礎,來計算股東因經營 保險業,所需要的資本。RBC 管制可規範保險業的經營規模以及各種風險 組合,決定保險業者應有的最低資本額,並可作為檢視保險業償債能力之 指標;依據不同保單業務或不同投資標的,給予不同風險權數,藉由管制 經營規模,控制營運風險。RBC 管制之目的,在於偵測保險公司之償債能 力。 (二) RCB 之風險衡量 1. RBC 風險衡量項目: (1) 資產的投資風險。 (2) 承作保單的保險風險。 (3) 實際利率和訂價利率不同的利率風險。 (4) 其他營運風險。 2. RBC 風險衡量範圍: (1) 人身保險業:資產風險、保險風險、利率風險及其他風險等。 (2) 財產保險業:資產風險、信用風險、核保風險、資產負債配置及其 他風險等。 3. RBC 計算公式: RBC=(自有資本/風險資本)×100% 12.

(18) 自有資本=業主權益 + 調整項目(特別準備金 + 未實現損益) (三) RCB 之資本等級與監理措施 依據保險業資本適足性管理辦法規定,保險業資本等級之劃分及相關 監理措施如表 2-2-1 所示。 表 2-2-1:保險業資本等級之劃分及相關監理措施.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四) 保險業投資規範 依據保險法第 146 條規定,保險業資金包括業主權益及各種準備金, 其可運用之範圍,除存款外,以下列各款為限: 一、有價證券。 二、不動產。 三、放款。 四、辦理經主管機關核准之專案運用、公共及社會福利事業投資。 五、國外投資。 六、投資保險相關事業。(海外併購/參股) 七、從事衍生性商品交易。 13.

(19) 八、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之資金運用。 同法第 146-1、146-2、146-3 條也針對保險業資金可運用於各項投資之 比例、投資條件等加以規範。例如,對公債、國庫券之投資無上限,對金 融證券之投資上限可達 35%,對股票及有擔保公司債券之投資上限可達 35%,對基金及受益憑證之投資上限可達 10%,對證券化商品及其他有價 證券之投資上限可達 10%,對投資性不動產之投資上限可達 30%,對擔保 放款之投資上限可達 35%。 為鼓勵保險業去外國投資,同法第 146-4 條規定,得在不超過保險業 資金 45%之限額內,辦理下列各款國外投資: 一、外匯存款。 二、國外有價證券。 三、設立或投資國外保險公司、保險代理人公司、保險經紀人公司或其他 經主管機關核准之保險相關事業。 四、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之國外投資。 但下列金額得不計入其國外投資限額: 一、經核准銷售以外幣收付之非投資型人身保險商品,並經核准不計入國 外投資之金額。(辦理 OIU 業務) 二、投資於國內證券市場上市或上櫃買賣之外幣計價股權或債券憑證之投 資金額。(投資境外版股權或債券憑證) 三、經核准設立或投資國外保險相關事業,並經核准不計入國外投資之金 額。(控制性持股之投資) 四、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之投資項目及金額。 保險業資金辦理國外投資之投資規範、投資額度、審核及其他應遵行事項 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江朝國(2003)認為,關於保險業運用資金之構成,包括股東權益及各種 14.

(20) 責任準備金。其中,保險準備金(Insurance Reserves),是指保險人(Insurance) 為履行因過去承保保單所產生之現時及未來義務(法定義務或推定義務),從 保費收入或盈餘中提存一定比例金額作的負債準備。保險公司依法所提存 者稱為法定準備金(statutory reserves),依其他目的任意提存者則稱為任意準 備金(voluntary reserves)。各種準備金包括責任準備金、未滿期保費準備 金、特別準備金、賠款準備金及其他經主管機關規定之準備金。 責任準備金(liability reserve ),又稱保險費積存金(policy reserve) ,是保 險人所提存的負債準備,也是保險人各期溢收保費(實收保費大於自然保費) 金額的複利終值。 未滿期保費準備金(unearned premium reserve ),主要適用於產險業所經 營的短期財產保險商品,壽險業僅以一年期定期壽險、健康保險及傷害保 險等短期保單為限。 特別準備金(contingency reserve ),乃針對危險缺乏穩定性(不規則變 動所受損失)而提存之準備金,通常財產保險的危險事故較不規則,因此較 需要提存這種準備金。 賠款準備金(claim reserve ),又稱給付準備金(loss reserve ),即在年度 決算時,對尚未決定之賠款給付金額所提存之準備金,屬估計負債項。 除法定責任準備金外,保險業尚須提存之其他準備金包含: (1)盈餘分配準備金(分紅準備金):由於契約之長期性與不確定性,保險人 對於計算基礎如預定死亡率、預定利率、預定營業費用率等,通常採用 保守原則超收保費,因而產生死差盈餘、利差盈餘、費差盈餘,若屬分 紅保單,自應分配予要保人。 (2)存入再保責任準備金:保險業與同業間辦理再保險業務,常於再保險契 約中約定留存一部再保費,以備支付賠款與返還再保險費之用。 15.

(21) (3)應付再保賠款準備金:此為分進再保險業者應攤付之再保險賠款所提存 之準備,大部分發生於產險業。 (4)員工退休準備:按照規定為退休或離職員工提存之準備。 (5)兌換差價準備:依規定外幣資產負債因匯率變動所提存之準備。此項準 備因保險業國際化、自由化之發展而愈趨重要。 股東權益包括股本(Capital stock)、資本公積(Capital surplus)、保留盈餘 (Retained earnings)、其他權益(Other Equity,OE)及庫藏股(Treasury shares) 等項目。其中,其他權益(OE),係指依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認可之 IFRSs[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簡稱 IFRS)、國際會計準則(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簡稱 IAS) 及解釋 函、觀念架構暨相關指引等,統稱 IFRSs],編製財務報表時應充分揭露之 其他綜合損益(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OCI)變動累計數。 其他綜合損益(OCI),包括:(1)國外營運機構財務報表換算之兌換差額, (2)採權益法投資認列之損益份額,(3)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評價損益, (4)現金流量避險,(5)國外營運機構淨投資避險,(6)重估價損益,(7)確定福 利計畫精算損益,(8)與待出售非流動資產直接相關之權益等。此中,通常 以 (1)~(3) 項 最 具 重 要 性 。 在 一 般 公 認 會 計 原 則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簡稱 GAAP)時代,其他綜合損益(OCI)某些項目不用 進損益表,可直接列在權益變動表的其他權益項下,並未充分揭露,因此 被稱為骯髒剩餘(dirty surplus)。保險業「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投資部位通常 不低,由於投資部位容易受到股市波動影響,致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 評價損益之起伏較大,這也是保險業獲利屬性不穩定的主要原因。 三 金控公司經營績效相關研究 銀行業獲利基礎主要來自存放款業務的利息淨收益,其次為信用卡業 務、信託業務及財務管理業務等利息以外淨收益,其獲利屬性較穩定;反 16.

(22) 觀壽險業獲利基主要來自銷售保單、從事投資之報酬(利息以外淨收益),其 獲利屬性較不穩定。 國內金控業主要子公司包括銀行、壽險、證券相關等,其中銀行業及 壽險業因規模較大,且營業活動涉及公共性,因此,受到主管機關高度監 理,潛在競爭者進入門檻較高。相對地,證券業、產險業、投信投顧業進 入門檻比較低,故金控雙引擎大多以「銀行」配合「保險」為主流。再者, 若金控雙引擎大小規模相當、平衡發展,則銀行通路(儲蓄資金)配合保險商 品(投資資金)較能發揮互補綜效,資金規模經濟也有利於避險策略靈活運用, 從而提高投資報酬、降低投資風險。(徐士閎,2014) 國內金控公司成立至今,資產報酬率(ROA)及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均低於國際水準,究其原因,殆與資產與資本運用效率不彰,以及未發揮 公司治理及經營管理效率有關。整體而言,銀行加保險「雙引擎」的金控 公司經營績效表現優秀,在海外市場佈局相對完整。規模較小的金控公司, 對外洽談併購可能會受到影響。(許振明等,2010) 謝明瑞(2012)認為,自 2008 年金融海嘯發生以降,國外壽險集團急切 出場,國內金控公司卻踴躍承接,直接影響國內人壽市場版圖,足見金控 對同時擁有銀行與壽險雙引擎之重視,惟必須考量利差損所衍生出的問 題。 沈中華等(2010)認為,擁有壽險與銀行為主體的金控公司,其經營績效 優於以銀行或證券為主體者自 2008 年金融海嘯發生以降,國外壽險集團急 切出場,國內金控公司卻踴躍承接,直接影響國內人壽市場版圖,足見金 控對同時擁有銀行與壽險雙引擎之重視,惟必須考量利差損所衍生出的問 題。. 金控併購模式,通常可分兩大類型:. 17.

(23) (一)攻擊型併購策略:金控為擁有保險與銀行的雙重道路,會以積極進取的 方式併購壽險業,如 ING 安泰是擁有業務員通路的壽險公司,在此情 況下,金控併購目的在於創造完整的雙引擎,而且對銀行與保險市場擴 張與成長,都有積極的野心與企圖。 (二)防禦型併購策略,金控為保有競爭的優勢,會以併購保險業做為防禦的 策略,其主要目在充分開發現有銀行的資源,並以併購小型公司為標的, 或採合資或自設保險為主。 銀行型金控公司併購壽險業的原因如下: (一)雙引擎可增加利潤與規模:至 2012 年止,國內僅有國泰金與富邦金同 時具有規模相當的銀行與壽險公司,在經營績效各項評比中,這 2 家金 控居於穩定領先地位,說明金控若有均衡的銀行與壽險「雙引擎」,相 較於單以銀行或證券為主體的金控公司,更能平穩獲利以及降低經營風 險;另外,壽險子公司具有強大的資產匯集與投資動能,使其所屬的金 控公司更能快速增長規模。 (二)銀行為壽險的主要通路:壽險業雖擁有強大資金的匯集功能,但必須以 廣大的通路為後盾;因此,對已經擁有銀行的金控而言,能在「適當時 機」擁有壽險公司,已經成為多數金控共同的想法。另外,銀行己成為 壽險業的第一大通路,保險佣金收入也躍升為許多銀行最重要收入之一, 為進一步掌握通路與業績的穩定性,擁有專屬壽險公司自然成為許多金 控的策略,而這也與歐洲主要金融集團大都以專屬壽險為主流的作法不 謀而合。 (三)有助於金控版圖的擴大:國內許多金控自身擁有強大通路,但沒有專屬 壽險公司,只能將客戶資產累積於保險公司,或其他的金控集團,不利 於金控資產累積與長期發展。另外,傳統壽險公司最大的成本就是通路 18.

(24) 建置成本,對於已經有銀行通路的金控公司,更強化其取得壽險公司的 動機。 (四)利差損有助於併購:利差損是金控拼購壽險公司最大的考量,但對於金 控而言,若管控得宜,反而在併購過程中更有議價優勢;此外,金控公 司收購的壽險公司規模如果不大,利差損包袱自然較小,未來新增業務 也不會有利差之威脅,反而會產生所謂「新公司優勢」。 有關金控公司經營績效其他相關文獻,本研究彙總如表 2-1-2: 表 2-1-2:金控公司經營績效相關研究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期間. 研究結論. 劉景中. 銀行集中度性與台灣銀. 1996-2005. 銀行業務風險與報酬受到. (2008). 行業的獲利性及風險. 獨佔力影響,提高市場集中 度所帶來的正面效果大於 負面效果。. 劉景中. 銀行集中度性、銀行市場. (2009). 競爭度與銀行風險—台. 1996-2005. 銀行集中程度越高,會使銀 行競爭程度越低。. 灣實證研究 盧信丞. 驗證Penrose效應理論:以. (2009). 台灣企業為例. 2002~2007. Penrose Effect5在台灣企業 中存在。當企業資產報酬率 越高、規模越大時,越能幫 助企業維持成長率,減少管 理資源限制的影響。. 陳怡凱與林詣宸. 台灣銀行業是否受惠於. ( 2010). 多角化經營?以收入與放. 業務活動,會增加獲利波動. 款為例. 與破產風險,專注本業從事. 1997-2009. 銀行業從事非利息收入之. 利息收入反而可以維持穩 定報酬。相對規模與資本適 足率,才是影響銀行獲利能 力之因素。 劉秀玲與鄭鴻章. 我國金控公司與非利息. (2010). 業務收入兩者,對我國銀. 分散程度越高越能降低總. 行業在經營效益與風險. 收入變動之不利影響。. 2003-2008. 在景氣衰退期間,收入來源. 上之影響, 5. Penrose Effect 美國管理學者 Penrose(1959)提出企業成長理論(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 ),認為企業內現在的資源限制,會影響企業未來的成長速度。真正限制一家公 司的要素,不是資金,也不是技術,而是公司的管理能量。當公司只專注衝刺下一年的 成長,無暇提升內部的管理能力,最終將因為管理能力不足,遇到成長的瓶頸或極限。 Penrose effect) 19.

(25) Ben Gamra &. Revenue diversification in. 1997年Q4至. 銀行業多角化所帶來的綜. Dominique. emerging market banks:. 2007年Q4. 效大於非利息收入導致的. Plihon,. implications for financial. (季度資料). 曝險,規模大、資本充沛的. (2011). performance. 顏晃平與張靜文. 本國銀行業成本效率之. 1991-2000. 金控制度具有規模經濟及. (2011). 研究—共同邊界函數應. 2001-2008. 範疇經濟。. 1991-2009. 絕對規模較大者資產報酬. 銀行績效表現較良好。. 用 Asli. Do we need big banks?. Demirguc-Kunt. Evidence on performance,. 較高,但破產風險相對提. and Harry. strategy and market. 高。相對規模較大者資產報. Huizinga. discipline. 酬相對較高,破產風險亦相 對降低。. (2012) 李旭華與李珍穎. 財產保險經營績效財務. (2012). 面因素之探討. 1999-2009. 金控雖有整合資源能力,但 成本控制不當會抵消綜效 降低報酬,宜考量最適規 模。. Shim, Jeungbo. Bank capital buffer and. 1992年Q1至. 收入多角化與緩衝資本、業. (2013). portfolio risk : the. 2011年Q3. 務風險皆有負相關性。銀行. influence of business cycle. (季度資料). 收入越多元,其收入波動風. and revenue diversification. 險越下降,其資本結構也越. Jeungbo Shim. 健全,因此無需太多緩衝資 本。. 簡湘庭. 金融公司多角化程度對. 2003年Q1至. 多角化程度越高越能降低. (2013). 經營風險之影響. 2012年Q4. 系統風險,規模越大越能降. (季度資料). 低破產風險與收入波動 度,資產成長率越高越能降 低經營風險,具有壽險或產 險的金控公司其系統性風 險較低。. 徐士閎. 我國金控公司子公司組. 2002-2013. 金控多角化或集中投資皆. (2014). 合與雙引擎策略對金控. 國內5家金. 未能顯著提昇績效或降低. 績效與風險影響之分析. 控公司季度. 風險,但雙引擎策略則能顯. 資料. 著提昇EPS、P/B Ratio或 RBC,同時,金控旗下兩大 子公司在收益越相當的情 況下,具顯著改善金控整體 獲利能力、投資人評價或是 降低破產風險。.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0.

(26) 第二節 杜邦分析法 一、杜邦分析法簡介 杜邦分析法(DuPont Identity)又稱杜邦模式(DuPont Model)或杜邦 方程式( DuPont Equation),是由美國杜邦公司於1920年代創新使用的一種 系統性財務分析方法,故稱為杜邦分析法。杜邦分析法係以股東權益最大 化為核心,將淨資產報酬率或股東權益報酬率(Return on equity,ROE)拆解 (decomposing into its component parts)為利潤邊際(Profit margin)、總產週轉 率(Total asset turnover)及權益乘數(Equity multiplier)等三個因子交互作用的 關係,即ROE = 利潤邊際 X 總資產週轉率 X 權益乘數。 依據杜邦分析法,ROE受到利潤邊際(產品競爭力)、總資產週轉率(資 產運用效率)及權益乘數(資金運用效率)等三個因子影響。在其他條件不變 下,其中任一項增長都有助於拉升ROE。但請注意,當淨資產報酬率(ROE) 為正數且高於總資產報酬率(ROA)時,運用權益乘數(財務槓桿)對股東權益 才具有正向效益。 二、杜邦分析法公式 企業的財務報表雖然各不相同,但萬流歸宗,分析 ROE 便可以簡馭繁。 Rose, Westerfield, Jaffe and Jordan (2011)分二階段逐級拆解 ROE,推導杜邦 分析法如下: 定義:𝑅𝑂𝐸 =. 𝑁𝑒𝑡 𝐼𝑛𝑐𝑜𝑚𝑒 𝐸𝑞𝑢𝑖𝑡𝑦. , 𝑅𝑂𝐴 =. 𝑁𝑒𝑡 𝐼𝑛𝑐𝑜𝑚𝑒 𝐴𝑠𝑠𝑒𝑡𝑠. 。. 第一階段解構ROE(將分子、分母同時乘以Assets): 𝑅𝑂𝐸 =. 𝑁𝑒𝑡 𝐼𝑛𝑐𝑜𝑚𝑒 𝐸𝑞𝑢𝑖𝑡𝑦. =. 𝑁𝑒𝑡 𝐼𝑛𝑐𝑜𝑚𝑒 𝐸𝑞𝑢𝑖𝑡𝑦. 𝑋. 𝐴𝑠𝑠𝑒𝑡𝑠 𝐴𝑠𝑠𝑒𝑡𝑠. =. 𝑁𝑒𝑡 𝐼𝑛𝑐𝑜𝑚𝑒 𝐴𝑠𝑠𝑒𝑡𝑠. 𝑋. 𝐴𝑠𝑠𝑒𝑡𝑠 𝐸𝑞𝑢𝑖𝑡𝑦. So ROE = ROA X Equity multiplier = ROA X (1+ Debt-equity ratio) 即權益報酬率(ROE) = 總資產報酬率 X 權益乘數 21.

(27) 第二階段拆解ROE(將分子、分母同時乘以Sales): 𝑅𝑂𝐸 =. 𝑆𝑎𝑙𝑒𝑠 𝑁𝑒𝑡 𝐼𝑛𝑐𝑜𝑚𝑒 𝐴𝑠𝑠𝑒𝑡𝑠 𝑋 𝑋 𝑆𝑎𝑙𝑒𝑠 𝐴𝑠𝑠𝑒𝑡𝑠 𝐸𝑞𝑢𝑖𝑡𝑦. So 𝑅𝑂𝐸 =. 𝑁𝑒𝑡 𝐼𝑛𝑐𝑜𝑚𝑒 𝑆𝑎𝑙𝑒𝑠 𝐴𝑠𝑠𝑒𝑡𝑠 𝑋 𝑋 𝑆𝑎𝑙𝑒𝑠 𝐴𝑠𝑠𝑒𝑡𝑠 𝐸𝑞𝑢𝑖𝑡𝑦. 即權益報酬率(ROE) = 純益率 X 總資產週轉率 X 權益乘數 三、杜邦分析法之應用 杜邦分析法主要優點是深入淺出,將ROE析解為利潤邊際(純益率)、總 資產週轉率及權益乘數等三大獲利因子,經理人可據此瞭解企業主要獲利 來源,診斷企業財務績效,尋找企業問題癥結,研擬企業改善方案。投資 人亦可據此檢視被投資公司之財務績效,評估被投資公司之投資潛質。 本研究運用杜邦分析,將ROE定義為稅前ROE,另因行業特性,金融 業係益淨收益表示營業收入(Sales),即稅前ROE = 稅前純益率 X 總資產 週轉率 X 權益乘數。 (一) 稅前純益率即獲利能力,與產品競爭力(本業能力或規模經濟)有關。 (二) 總資產週轉率即資產運用效率,與營運資產特性(營業據點或通路)或 多角化策略(範疇經濟)有關。 (三) 權益乘數即資金運用效率,與行業特性或財務槓桿能力(以小博大)有 關。 吳炳賢(2010)研究指出,一般ROE 採用淨利做為分子,淨利包括營業 及非營業的損益。如果只用淨利來衡量企業的經營績效,可能產生下列缺 點: (一) 淨利包括非營業活動的項目,如證券投資損益,或資產處分損益。 當企業的營業經營狀況不好時,營業利益下降,但非營業利益增加, 卻讓本期淨利成長,因此以本期淨利作為衡量經營績效,有時會被誤 22.

(28) 導,因為淨利包括非營業的損益。 (二) 各階段淨利所代表的企業活動與所產生成本不同。 因此,選擇淨利作為變數前,需要確定淨利所代表的實際內涵。. 第三節 策略管理理論 策略(strategy)一詞源自於希臘文(strategia),原文譯為「將軍」 ,名詞解 釋為作戰之藝術,動詞引申為指揮部隊取得有利位置或競爭優勢之戰鬥技 巧。軍事策略的本質是消滅戰場敵人,但商業策略的主要動機在追求市場 利益。策略決策(strategic decision)是指企業因應外部環境變化所為之經營對 策。 司徒達賢(2005)認為,策略代表重點的選擇,策略界定企業在環境中的 生存空間,策略指導功能性政策的取向,策略建立在長期的競爭優勢上, 策略運作要維持與外界資源交換的平衡與不平衡關係。策略決策分為總體 策略(corporate strategy)、事業策略(business strategy)及功能政策(functional strategy)等三個層次,再加上網絡定位策略(networking strategy)串聯內外競 爭或合作之互動關係,如圖 2-3-1 所示。關於策略決策三個層次,描述如下:. 資料來源:策略管理新論,彭朱如講義(2015.10)。. 圖 2-3-1:策略決策的三個層次. 23.

(29) (一)總體策略(corporate strategy) 大型企業之多角化經營策略(Strategy of Diversification)通稱為總體策 略。總體策略決定企業整體佈局與資源分配,其核心思維在於界定組織疆 界(Organization boundaries )6,以核心能力為基礎,考量外部環境威脅與機 會,形成經營範圍及經營規模。企業在多角化經營過程中,應決定經營什 麼? 如何分配資源?如何發揮整體戰力? 企業多角化經營的主要理由,其一是市場飽和或成長趨緩,其二是在 經營範圍外發現新的成長機會。多角化經營主要考慮重點為互補綜效,因 為單一事業不會有綜效,而事業群才會產生綜效。綜效通常可以表現在兩 個重要指標上,其一是價值活動或資源共享,其二是能力移轉。 關於價值活動或資源共享方面,例如共同採購、共同品牌形象、共同 行銷通路、共同管理機制、共用知識庫等,均可降低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關於能力移轉方面,例如產品技術、客戶基礎、品牌形象、行銷通 路、管理方法等,同樣可降低交易成本。一般常見總體策略如表 2-3-1 所示: 表 2-3-1:總體策略一覽表 策略類型 多角化策略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整合策略 (integration strategy). 6. 策略內涵 (1) 關聯性多角化(related diversification ),係指新舊事業之間有某 種關聯性,例如共同技術、通路、營運模式等。 (2) 非關聯性多角化(unrelated diversification ),係指新舊事業之間 沒有任何關聯性。 (1) 水平整合(horizonal integration ),係以指同業併購策略來減少競 爭對手增加市佔率,或以跨業併購策略去擴大組織疆界獲得範 疇經濟。 (2) 垂直整合(vertical integration ),係指併購上、下游合作夥伴(去 仲介化),增加控制力、降低不確定性的策略(產品生命週期屬 於成長期)。. 組織疆界(Organization boundaries)可被視為一個組織機構的活動界線,因此組織成員應 在組織規範下進行價值活動(Kogut, 2000)。組織疆界可被當作廠商擁有資源的界線,因 而形成組織成長的軌跡(Helfat, 1997)。組織疆界取決於組織的影響範圍,包括組織對產 業的控制程度以及它對外部的影響力(D’Aveni, 2001)。 24.

(30) 外包策略 (outsourcing strategy) 全球化策略 globalization strategy) 多國策略 (multi-national strategy). 係指企業新整合資源,將非核心業務或高成本活動交外包出給協 力廠商處理,自己專注核心業務或高價值活動,以降低成本、提 高效率、充分發揮核心競爭力。 全球化策略著眼於全球佈局,將全球視為單一市場、單一廠商的 概念。(集權管理) 多國策略著眼於區域性佈局,將全球分為若干市場、若干廠商的 概念。(分權管理). 資料來源:策略管理新論,彭朱如講義(2015.10). 從提高經營效率角度看,垂直整合策略(vertical integration)係與生產活 動之成本控制有關,在執行面可以產生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跨業 整合策略(cross-business integration )係與行銷活動之收益提升有關,在執行 面可以獲得範疇經濟(Economies of scope);另相對規模(relative scale)係與產 業內競爭有關。不過,總體策略難以具體量化且有賴於執行面落實,經常 受限於企業領導者及大股東之思維,如果總體策略只採取「無為而治」 ,致 企業停滯不前,無法產生互補綜效,短期會喪失進入新市場獲利成長的機 會,長期更將處於競爭劣勢,此乃泛公股金控公司未來發展銀行保險雙引 擎策略的重大不確定性因素。 (二)事業策略(business strategy) 事業策略強調各事業單位在其產業領域中,如何運用核心能力,去開 發有利產品,滿足客戶需求,強化競爭優勢,創造經營價值。 從策略形貌看,事業策略可歸納出以下六個構面:  產品線廣度與特色。  目標市場之區隔與選擇。  垂直整合程度之取決。  相對規模與規模經濟  地理涵蓋範圍。 25.

(31)  競爭優勢。 一般常見事業策略如表 2-3-2 所示:. 表 2-3-2:事業策略一覽表 策略類型 成本領導策略 (cost leadership strategy) 差異化策略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聚焦策略 (focus strategy). 策略內涵 (1) 關聯性多角化(related diversification ),係指新舊事業之 間有某種關聯性,例如共同技術、通路、營運模式等。 (2) 非關聯性多角化(unrelated diversification ) ,係指新舊 事業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性。 (1) 水平整合(horizonal integration ),係指併購同業、減少 競爭對手,增加市場佔有率的策略(PLC 屬成熟期)。 (2) 垂直整合(vertical integration ),係指併購上、下游合作 夥伴(去仲介化),增加控制力、降低不確定性的策略 (PLC 屬成長期)。 係指企業集中資源,專注於從事核心業務或高價值活動。. 資料來源:策略管理新論,彭朱如講義(2015.10) (三)功能政策(functional strategy) 功能政策之主要任務,在於集中管理資源、培養獨特能力,改善作業效 能,使組織發揮最大戰力(生產力極大化),以強化競爭優勢,達成事業 策略之目標。功能政策包括生產、銷售、人力資源、研發、財務、及後 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等策略。榮泰生(2006)認為,功能政策必 須配合事業策略,例如事業單位選擇以差異化策略來競爭,則生產策略 應配合做到高品質製程,行銷策略應做到以高價策略刺激需求,人力資 源策略應招募優質人才及培訓專業技能等。 (四)網絡定位策略(networking strategy) 網絡定位是指企業與外界各種機構或個人之間的互動關係所形成的網 絡,用以支援功能政策、事業策略及總體策略。. 26.

(32) 第四節 交易成本理論 一、交易成本理論的源起 交易成本理論(Transaction Cost Theory,TCT)源自諾貝爾經濟學獎 得主寇斯 Coase(1937)的一篇文章,名為廠商的本質(The Nature of the Firm), 解釋經濟個體(individuals)在市場上進行交易時,為什麼寧可選擇合夥關係 (partnerships)、公司組織(companies)或其他商業實體( business entities)而願 不透過契約方式(contracts)去完成呢? Coase 認為在一個專業分工與市場機能的經濟體制下,價格運作會產生 事前成本(如搜尋資訊、契約協商和簽訂之成本)和事後成本(監督契約執行 之成本),這些統稱為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理論屬於新制度經濟學(組織經濟學),該理論認為廠商與市場 是兩種不同的治理方式,選擇廠商治理或者市場治理的原則是取交易成本 孰低;廠商存在的理由是因為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導致價格機能無法 有效運作。市場失靈是因為交易行為假設與交易資產特性所造成,它通常 表現在公共財、外部性、獨占或寡占、資訊不對稱等現象。廠商的存在可 以解決市場失靈(不具效率市場)的問題,廠商透過內部化交易(組織內部的 交易活動),減少外部性問題(不確定性風險)。 Williamson(1975,1979,1981)擴大 Coase 的理論架構,提出交易成本包括 管理關係的直接成本和治理決策(策略決策)的機會成本,選擇何種治理模式 視交易特性和模式效率而定。當交易成本(委外成本)不存在或很低時,經濟 個體偏好市場治理;當交易成本高於營運成本(自製成本)時,廠商會選擇運 用內部組織自行生產。 邱志聖(2014)將交易成本理論應用於策略行銷分析 4C 觀念架構,認為 交換雙方各自期待交換行為對自己有利,所謂的有利就是得到的利益大於 27.

(33) 付出的成本,由於交換雙方各自擁有不同資訊,資訊不對稱(information asymmetry)會影響雙方的交換意願,從而阻礙經濟活動效率(市場失靈), 連帶使廠商無法有效率地與買者進行交換。因此,從買方(消費者)觀點,指 出交易成本包括外顯單位效益成本(C1)以及內隱成本,內隱成本包括買者 資訊尋成本(C2)、買者道德危機成本(C3)及買者專屬陷入成本(C4)。茲以表 2-4-1 說明策略行銷分析 4C 架構交易成本之種類及基本內涵。 表 2-4-1:交易成本之種類及其內涵 交易成本種類. 內涵. 外顯成本 外顯單位效益. 買方取得交易資產所支付之總成本除以買方從交易資產. 成本(C1). 所獲得之總效益,此成本越低越好。. 內隱成本 資訊搜尋成本. 買方需要投入時間及金錢去蒐交易資產相關集資訊,以. (C2). 降低資訊不對稱,此成本越低越好。. 道德危機成本. 買方懷疑賣方對所交易資產之品質承諾(信用),這是一種. (C3). 風險成本,此成本越低越好。. 專屬陷入成本. 買方為了保有已經投入交易資產之專屬價值所產生的陷. (C4). 入成本,此成本越低越好。不過,對賣方而言此成本越 高越好,如果買方投入越多專屬資產在此一交換關係 上,月有利於繼續維繫雙方的交換關係。. 資料來源:策略策略行銷分析架構與實務應用,本研究整理。 許專珠(2003)認為,交易成本理論和策略管理最具相關性,建議在 運用交易成本理論時,加入策略決策去思考不同層級的競爭策略,未來 交易成本應該加入學習成本,藉由學習獲得成長機會。許源派(2014)應 用交易成本理論於 ECFA 架構,亦有類似看法。 二、交易成本產生的原因 交易成本理論的治理決策(策略決策)涉及交易成本和生產成本之選擇 與取拾,交易成本是指「一項交易」的外包成本。市場治理的力量(market 28.

(34) power)來自廠商(buyer)買或不買的行為,而廠商治理的力量(organization power)則取決於廠商(buyer)外包或自製(outsourcing or self-production)的行 為。 Williamson(1985)提出六項交易成本產生的原因,可分為人性因素、環 境因素以及交易特性等因素,人性因素包含有限理性和投機主義,環境因 素包括有不確定性、少數交易、資訊不對稱和氣氛,而交易特性因素則包 括資產專屬性、交易不確定性和交易頻率等。 (一)人性因素 1.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係指交易行為人所擁有的資訊、知識與 能力皆有限,無法追求最大效用的決策,而只能作出局部滿意的決策, 因而阻礙市場機能。 2.投機主義(Opportunism):係指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交易行為人基於 自利動機而採取欺詐手法,從事損人利己的投機行者,因而破壞市場機 能。 (二)環境因素 1.不確定性與複雜性(Uncertainty and Complexity):由於外部環境充滿不可 預期的變化,交易雙方均將未來的不確定性及複雜性納入契約中,使得 交易過程增加不少訂定契約時的議價成本,並使交易難度提高。 2.少數交易(Small Numbers):由於某一項交易具有專屬性(Proprietary),或 因為異質性(Idiosyncratic)資訊與資源無法流通,使得交易對象減少而形 成市場被少數人把持或壟斷,使得市場運作失靈。 3.資訊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係指交易雙方各自擁有足以影響交 易價格的不同資訊,而彼此都有資訊不對稱的問題。通常,賣方比買方 擁有更多關於交易資產的資訊。由於資訊不對稱,交易進行前可能出現 29.

(35) 逆選擇(Adverse Selection),交易完成後可能出現道德風險(Moral Hazard), 因而產生交易成本。 4.氣氛(Atmosphere):係指交易雙方的互動情境。若交易雙方既無互信基礎, 亦無共同目標,勢難孕育有利的互動情境,將徒增交易成本。 三、影響交易成本的三個特性 1.資產的專屬性(asset specificity):係指交易資產僅適用特定對象(因量身訂 做而具有排他性),市場流通性低(例如醫療設備),契約一旦終止,則投 資成本難以回收變現或轉換使用。通常,資產專屬性越高,交易成本越 高,組織也越傾向交易內部化(垂直整合),以降低交易成本。 2.交易的不確定性(uncertainty):係指交易過程中存在各種不可預期的風險。 由於有限理性及資訊不對稱的限制,使交易雙方都會增加交易成本。 3.交易的頻率(frequency of transaction):交易的頻率(次數)越高,管理、協 商及議價的成本也越高,組織也越傾向交易內部化(垂直整合),以降低 交易成本。 基於交易成本產生的原因,可歸納出上述影響交易成本的三個特性。 其中,不確定性和資產專屬性有關。Shelanski, Howard A. and Peter G. Klein (1999)認為,不確定性隱身在資產的專屬性上,彼此會互相影響,當不具資 產專屬性的投資發生時,即使有不確定性,市場價格機能仍可以發揮作用, 利用市場競價的方式來達成交易,此時從市場上購買會比自製便宜。此外, 高的頻率交易也可能造成市場失靈,因為重複性的交易使廠商易被綑鄉, 必須經常協商及議價,因次會有一體化垂直整合的需求。 四、影響交易成本高低的四個因素 1.交易資產獨特程度:在其他條件不變下,若交易資產獨特程度越高,則交 易成本越高;反之,若交易資產獨特程度越低,則交易成本越低。 30.

(36) 2.交易雙方額外投入程度︰在其他條件不變下,若額外投入程度越高,則交 易成本越高;反之,若額外投入程度越低,則交易成本越低。 3.交易頻率(次數):在其他條件不變下,若交易頻率(次數)越高,則交易成 本越高低;反之,若交易頻率(次數)越低,則交易成本越低。 4.交易資產品質的可辨識程度:在其他條件不變下,若交易資產品質的可辨 識程度越高,則交易成本越低;反之,則交易成本越高。例如政府的 BOT(Build-Operate-Transfer)招標承攬工程,因施工品質不易辨識,且政府 坐收權利金,經營期滿後,民營業者必須依約將該 BOT 資產之所有及使用 權返還政府,其交易成本必然較高。. 31.

(37) 第三章. 產業分析. 本章共分為五節,敘述國際金融業發展趨勢、金控產業之特性、國內 金控公司營運概況、泛公股銀行之隱憂與機會,以及銀行業與保險業之比 較,依序逐項分析。. 第一節 國際金融業發展趨勢 金控公司是指金融機構以銀行、證券、保險等為經營主體之綜合型金 融事業,透過聯合經營或投資管理之方式,對內進行跨業整合,以減少產 業內競爭,對外提供多元金融服務,以強化國際競爭優勢,滿足全球化市 場需求。 金控公司之經營模式大致區分為兩種:一是美國式「銀行控股公司」 ( Bank Holding Company),二是歐洲式「銀行百貨公司」( Universal Bank)。 這兩種經營模式各有歷史背景,其主要差異是,前者過去因法令限制,政 府規定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不得兼營其他業務,稱之為 分業經營(Separate Operation)制度,以美國、日本和英國等海洋法系國家 為典型代表;以美國為例,該國在 1933 年通過 The Glass-Steagall Act,禁 止銀行證券跨業經營,惟鑒於歐系銀行百貨公司(綜合型銀行)具有多元化金 融服務之競爭優勢,遂於 1999 年頒佈 The Gramm-Leach-Bliley Financial Modernization Act,廢除跨業經營之限制。相對地,後者並未受到金融法令 限制,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得交叉兼營業務,稱之為混業經營(Mixed Operation)制度,或綜合銀行制度,以德國、瑞士、法國等大陸法系國家 為典型代表。 國際金融業發展趨勢傾向混業經營模式,主要係因該模式可增加產品 線廣度與特色,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以滿足客戶多樣化之需求,從而強 化國際競爭優勢。 32.

(38) 在實體面,1995 年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之後,降低了國際貿易關 稅屏障,自由化貿易和全球化競爭開始驅動跨國公司之產銷活動及資金流 動,產品製造從傳統的生產要素分工,走向一體化垂直整合之生產技術分 工;產業發展從國內上下分工走向全球化生產體系分工、區域化經濟整合。 在金融面,1960 年代之後歐美國家陸續推出金融創新,其內容大致歸為三 類:(1)金融業務創新,例如歐洲美元、國際聯貸、期貨外匯、利率貨幣交 換(衍生性商品)、電子支付及資料系統等;(2)金融組織創新,例如金融控 股公司;(3)金融制度創新,例如混業監理制度。金融創新的結果,為 1980 年代之歐系跨國企業提供有利之發展條件。 物流以金流為本,金流以物流為用。經濟活動與經濟活動互相依附, 自由化貿易與及全球化競爭驅動跨國企業對其營運資金之管理運用產生多 重需求;同時,在自由化與全球化議題之催化下,各國政府相映配合放寬 金融限制(法令鬆綁) ,必然牽動國際金融業走向混業經營模式,以利其國 內金融業參與國際競爭。 以美國為例,該國法律規定金控公司如要進入銀行、證券和保險等領 域,其自有資本比率和相應資格應達一定程度之監理標準,當無法滿足監 理規定之條件時必須退出相應業務;相對地,對於達到要求之金控公司, 則無須事先向監理單位提出申請,即可進入新金融業務領域。因此,金控 公司即可調適外部環境變化,彈性自主調整金融業務,靈活運用供經營策 略。 近年,電子科技結合網路技術在數位金融領域(Financial Technology, FinTech)之應用,例如第三方支付、行動支付及群眾籌資(Crowd Funding) 等金融服務方興未艾,逐漸取代傳統金融服務行為。這顯示,在金融混業 經營模式、金融全球化及金融數位化之交互作用下,金融虛擬通路(Virtual. 33.

(39) Channel)將使得金融產業之界限越來越模糊,同時打破各個國家地區金融業 之組織疆界。. 第二節 金控產業特性 金控產業具有資本密集、槓桿操作、規模經濟、少數參與及政府特許 等產業特性,因而會形成產業集中、大者恆大、低度價格競爭之寡佔市場。 楊燿鴻及林雅惠(2012)認為,全球銀行間合併之共同動機主要在於經濟規模 (Economies of scale)、節省成本(cost down)、經營績效和強化競爭優勢,美 國之合併案是因政府對銀行管制鬆綁,歐洲區之合併案是因應單一貨幣體 系(歐元區)之實施,亞洲各國之合併案殆與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衝擊有關, 而台灣則因市場飽和、產業分散(業者太多) 、規模小、同質性高、體質欠 佳(例如營運虧損侵蝕股本、公司治理不彰)等不利因素,故政府鼓勵業者整 併。 陳詠霖及譚術魁(2015)認為,金控公司是金融政策改革以及法令鬆綁下 之產物,過去(1991~2001 年)國內銀行家數多,但規模小,同質性高,使得 金融市場過度飽和(overbanking);後因 2001 年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必須面對國際金融集團之競爭,政府乃開放金融機構得成立金控公司進行 異業合併。迄今,金控公司家數仍然太多,資產規模小,難以和國際同業 競爭。故而衍生出所謂的「二次金革」、「公公併」等金控公司整併議題。 陳詠霖及譚術魁認為,成立金控公司有以下優勢:(1)稅制連結:金控 公司子公司之所得可合併申報,盈虧互抵計算,享有稅盾效果。(2)整合資 源:提高營運效率,追求利潤最大化。(3)銀行、保險及證券業務進行交叉 行銷有利於降低成本,並且提供客戶一次購足所有金融商品的服務。(4)跨 業投資不受法令規定限制。(5)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子公司自負盈虧,母 公司統一調配資金運用,避免虧損時互相連累。 34.

(40) 第三節 國內金控公司營運概況 為因應金融全球化潮流,我國於 2001 年 6 月制定「金融控股公司法」 (簡稱「金控法」),主要係參考美國式「銀行控股公司」法制,即以一家金 控公司為最終母公司,透過投資管理之方式,間接進行金融跨業整合,發 揮經營綜效(Synergy),變相成為混業經營模式。此後,國內陸續成立了 16 家金控公司,包括 5 家泛公股(含公營)及 11 家民股,本研究彙總策略群組7 分群如圖 3-3-1 所示。.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 3-3-1:國內金控公司策略群組 台灣的金控主要有兩種型式,一是以保險業為主體的金控,如國泰金 控、新光金控、富邦金控等,另一種是以銀行業為主體的金控,如 M 公司、 中國信託等。以壽險業為主體的金控公司,都希望納入銀行,主要係因所 有的金融交易最後都得經過銀行,銀行變成金控公司的金融交易樞紐。傳 統上,銀行的形象也比壽險公司好,透過銀行的招牌賣金融商品,更容易 7. 所謂策略群組,乃指同一產業內,在各個策略構面上,採取相似或相同策略的廠商群。 (Poter,1980) 35.

(41) 贏得客戶信賴,因此,壽險為主的金控積極迎娶銀行子公司。(陳雅慧, 2012.07.06,金控將合併金控天下雜誌 274 期) 金控公司係以銀行、保險、證券等子公司為營運主軸,惟各家經營策 略不盡相同,例如富邦金控、國泰金控、新光金控、及中信金控等 4 家採 銀行保險「雙引擎」經營模式,元大金控粗具銀行保險「雙引擎」雛形, 其餘 11 家係採銀行「單引擎」經營模式。另在 5 家泛公股(含公營)金控公 司中,第一金控、合庫金控及臺銀金控等 3 家擁有壽險子公司,但因規模 太小尚未發展雙引擎模式。近年來,國泰、富邦及中信等 3 家金控公司「雙 引擎」經營模式之財務績效顯現,使其資產規模及獲利表現均名列前矛。 經過相關資料之蒐集與整理,本研究彙總分述如下: 金控公司係以銀行、保險、證券等子公司為營運主軸,惟各家經營策略 不盡相同,例如富邦金控、國泰金控、新光金控、及中信金控等 4 家採銀 行保險「雙引擎」經營模式,元大金控粗具銀行保險「雙引擎」雛形,其 餘 11 家係採銀行「單引擎」經營模式。另在 5 家泛公股(含公營)金控公司 中,第一金控、合庫金控及臺銀金控等 3 家擁有壽險子公司,但因規模太 小尚未發展雙引擎模式。近年來,國泰、富邦及中信等 3 家金控公司「雙 引擎」經營模式之財務績效顯現,使其資產規模及獲利表現均名列前矛。 經過相關資料之蒐集與整理,本研究彙總如下: 一、資產規模 從資產規模來看(如圖 3-3-2),2015 年度國泰金控、富邦金控、及中信 金控分別排名第 1、2 及 4 名,均優於個案公司。. 36.

(42) 資產規模排名(TWD億元).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國 泰 金. 富 邦 金. 台 灣 金. 中 信 金. 兆 豐 金. 合 庫 金. 新 光 金. 第 一 金. 華 南 金. 玉 山 金. 永 豐 金. 元 大 金. 台 新 金. 開 發 金. 日 盛 金. 國 票 金.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 3-3-2:2015 年國內金控公司資產規模排名 二、權益報酬率(ROE) 從簡單 ROE8來看(如圖 3-3-3),2015 年度富邦金控、中信金控及國泰 金控之分別排名第 1、2 及 3 名,均優於個案公司。. 權益報酬率排名(%)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富 邦 金. 中 信 金. 國 泰 金. 玉 山 金. 兆 豐 金. 台 新 金. 華 南 金. 第 一 金. 永 豐 金. 合 庫 金. 元 大 金. 新 光 金. 國 票 金. 日 盛 金. 開 發 金. 台 灣 金.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 3-3-3:2015 年國內金控公司權益報酬率(ROE)排名 三、稅前淨利率. 8. 定義簡單 ROE=本期稅前淨利/本期權益總額。 37.

(43) 從稅前純益率來看(如圖 3-3-4),2015 年度五家泛公股金控公司排行前 5 名,其中個案公司位居第 2 名;有趣的是,新光金控、國泰金控、富邦金 控、元大金控、及中信金控等五家金控雙引擎公司敬陪末座。. 稅前淨利率排名(%).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台 灣 金. 兆 豐 金. 第 一 金. 華 南 金. 合 庫 金. 國 票 金. 台 新 金. 玉 山 金. 永 豐 金. 開 發 金. 日 盛 金. 中 信 金. 元 大 金. 富 邦 金. 國 泰 金. 新 光 金.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 3-3-4:2015 年國內金控公司稅前淨利率排名 就合併資產來看,泛公股金控中只有 M 金控、台灣金控能擠入國內前 五大,但就獲利能力來看,公股金控中就屬 M 金控最具獲利競爭力,同時, M 銀行海外據點最多,國際化程度也優於其他銀行,加上民營化程度高, 籌資相對容易,因此金管會評估,由 M 銀行以公股現有基礎去發展成國內 最大銀行,成功機率相對較高。(彭禎伶,2015.03.19). 第四節 泛公股銀行之隱憂與機會 國家的經濟發展與金融產業息息相關,依據中華經濟研究院 2014 年之 預測資料(如圖 3-4-1),顯示未來我國金融產業產值占 GDP 之比重逐年穩定 增加,2020 年該項比值可達 7.39%(吳中書,2014)。. 38.

(44)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中華經濟研究院預測,2014 年。. 圖 3-4-1:我國金融產業產值占 GDP 比重(%) 1989 年我國銀行法修正後,從此銀行業存放款利率由各銀行自定,而進 入利率自由化時代。為進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作準備,我國政府於 1991 年開放新銀行設立,使國內銀行業進入戰國時代。多家民營銀行為爭搶國 內市場,大幅放寬授信審核標準,復因風險管理失當,造成資產品質惡化。 隨後,票券業、證券業及保險業亦開放設立,或放寬營業範圍,終致國內 金融市場出現所謂的割喉戰(Cut-throat battle)。 利差(spread)是衡量銀行獲利性之重要指標,利差的高低不僅代表傳統 銀行業務之績效,更反映其風險承擔的能力。所謂利差,係指放款利率與 存款之差額,即利差=放款利率-存款利率。銀行訂定放款利率時,不只考 慮資金成本(即存款利率),還要計算營業費用與倒帳風險等「非資金成 本」,故放款利率 = 資金成本+營業費用+呆帳風險貼水。在不景氣時, 銀行倒帳風險會上升,放款利率通常也會調升,因而出現利差走揚情形, 同時也代表授信業務趨於謹慎。但在某些情況下,政府會刻意引導利差下 降,例如為拯救國內經濟或者扶持特定產業發展,並「邀請」泛公股銀行 積極配合辦理,這就是所謂的政策使命或政策包袱。 低利率環境,係與政府超額發行貨幣流通有關;低利差環境,則與金 融市場飽和引發低價競爭有關。楊蓁海(2007)認為,1991 年至 2002 年,本 3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本書總共分成六個章節: 〈第一章、擁有自信〉 ; 〈第二章、設定願景〉 ; 〈第三章、掌握行動力〉 ; 〈第四 章、建立人際關係〉 ;

《敦煌詩歌導論》〈第二章、釋道詩歌〉「第一節佛教詩歌」 [註 5] 以及汪泛舟《敦煌僧詩校 輯》「第三部分修道禪觀」 [註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範圍 第五節 電影院簡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電影片映演業 第二節 服務品質 第三節 服務行銷組合 第四節 顧客滿意度 第五節 顧客忠誠度

第一節 中國和朝鮮的數學交流 第二節

規劃順序:第二層 → 第一層 → 第三層 →

在現行的 99

第六章 其他相關規定 第一節 獲配股利或盈餘所得 壹、 「公司組織」獲配股利或盈餘及其所含的可扣抵稅額之課稅規定48

關於宋代寺院的合法性,日本的高雄義堅先生《宋代教史の研究》第三章的第一節、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