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注意力的定義

孟瑛如與簡吟文 (2014) 整理神經心理學的觀點,指出注意力是要啟動許多神經元 來集中注意,同時也必須抑制不重要的訊息,來避免干擾已有的注意內容,以認知心理 學觀點來看認為注意力為一個具有選擇能力的過濾器,將個體接收到的訊息加以處理,

病視處理訊息的狀況過濾不需要的刺激訊息,以神經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注意力能確切 而迅速的辨認目標,即選擇刺激物的速度、接收和處理訊息,與維持引道正確的行為。

兒童的注意力廣度隨著年齡的長大而增加,在小學一年級時,兒童能坐下來工作每次達 一小時之久 (楊坤堂,1999)。

吳忠魁、健生與凌艷 (2000) 整理心理學家的理論,指出「注意」通常根據引起和 維持注意時目的是明確,以及意志力努力程度的高低,分成兩類,為 (一)「無意注意」

是指不隨意注意,自然而然地對某個事物或行為活動所發生的注意;(二)「有意注意」

是指有自覺預定的目的,在必要時還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就叫有意注意。認知心 理學者認為注意力不是單一的能力,而是複合性的心理歷程能力,至少涵蓋三個向度為 持續性注意力、分離性注意力及選擇性注意力 (孟瑛如、簡吟文,2014)。林鋐宇與周台 傑 (2010) 也以臨床診斷的依據將注意力分為下列五個向度:(一) 集中性注意力 (focused attention):指個體可以直接對特殊的視覺、聽覺或觸覺刺激產生反應的能力;

(二) 持續性注意力 (sustained attention):指個體在連續與重複的活動中,有能力可以維 持一致的行為反應;(三) 選擇性注意力 (selective attention):指個體面對干擾物或競爭

刺激下,維持行為或認知設定的能力;(四) 交替性注意力 (alternating attention):指個 體可以轉換其注意焦點,並且擁有在不同認知需求之任務間移動的心智彈性能力;(五) 分配性注意力 (divided attention):指個體可以同時針對多重任務產生適當反應的能力。

常見之兒童注意力問題可分為五種:分別性注意力問題、集中性注意力問題、選擇性注 意力問題、持續性注意力問題、警戒或反應準備度問題 (楊坤堂,1999)。周台傑等 (1993) 之多向度注意力測驗則包含選擇性、分離性、轉移性、自動性及持續性。黃金源 (2004) 將注意力分成七個向度:朝向刺激 (orienting)、掃描 (scanning)、聚焦 (focusing)、持久 度 (duration)、分離 (divided attention)、轉移 (shifting) 及警覺度 (alertness)。綜合上述 相關文獻對於注意力之定義,可以發現注意力不是單一面向,會因當下其注意力表現情 況的不同,可分為不同向度的注意力。

二、 專注力的定義

「注意」的前提為:雖然外在的刺激頗多,但由於個人訊息處理容量有限,故僅能 選擇注意一件,其目的在於增進心智歷程的效率,以免超過認知負荷而無法處理,所以,

注意力是否集中便為一項重要的指標 (林玉雯等,2010)。吳忠魁等 (2000)認為專注力 為一種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有選擇的集中現象,也就是做事保持注意、具排除雜念。林 玉雯等 (2010) 採用專注力 (concentration) 描述真實學習情境中注意力的狀態。專注力 是任何人在學習事物及執行工作或任務時,使其有效率且完善地完成的主要具備能力 (蔡文興、陳裕鏞,2012)。專注力,是人們完成一件事情或者學習新事物的重要基礎 (楊 舒菁,2017)。專注行為的定義有三項,第一為上課時注視老師或正在進行的活動或教 材,第二為依老師的指示而行事,第三為坐在座位上 (許凰停,2006)。

個人專注力測量方式並非單一方式或情境,整理國內相關文獻對於專注力之定義,

發現會因情境不同而採用不同的評量方式評估專注力,且會有不同名詞去形容個人專注 表現,有些學者會以在課堂學習情境中以專注行為來表示個人專注情況。綜合國內外相 關文獻對於專注力定義 (詳見附錄二),大致可從兩類不同情境去解釋,課堂學習情境及 其他情境,以下從這兩類情境來說明專注力定義及測量方式:

(一) 課堂學習情境之專注力

於課堂學習情境中個體專注力定義大部分以「專注行為」來表示,專注行為又 可以兩種面相來評估,張靜怡 (2008) 定義專注行為是在某一段教學活動刺激歷程 中,學生對於教師的教學活動能予以適當反應,且個體的注意力能維持一段時間,

研究工具以「多向度注意力測驗」結果為專注行為表現依據。張齡芳 (2011) 以下 面兩個行為作為專注行為的表現,分別為 1.聽講時間要看黑板、看老師、看課本、

回答老師問題等;2.作業時間聽從指令寫作業、與同學討論功課、訂正功課,評估 工具以自編「上課專注力表現記錄紙」瞬間時間取樣方式記錄目標行為。Coyle 與 Cole (2004) 將專注行為定義為:1.獨立作業時能持續坐在位子上;2. 維 持 專 注 及 參與指定的工作;3.在獨立作業時,不觸碰與當下工作無關的材料;4. 不玩弄自己 的身體部位或無關的物品。綜合相關文獻對課堂學習專注行為的定義大致分為三 種,分別是 1.對老師的指示做出回應;2.坐在位置上,眼睛持續注視老師或正在進 行的活動;3.依照老師的指示行事。 評估方式以行為觀察紀錄表記錄課堂專注行為 表現最常見,通常採部分時距法紀錄,最後算出專注行為百分比,記錄表之目標行 為國內研究者通常會訂定一定時間內做出反應代表專注行為的明確表現,最常見的 為 3 秒及 5 秒,許凰婷 (2006) 定義專注行為有 3 點為觀察目標,分別為 1.對老師 的指示在 3 秒內做出反應;2.眼睛注視與課堂無關的方向不超過 3 秒;3.獨立作業 練習停頓不超過 3 秒。徐庭蘭與許芷菀 (2008) 也以 3 秒作為不專注行為之觀察定 義。劉慧鈴 (2010) 則以 5 秒定義專注行為,分別為 1.坐在位置上,眼睛注視老師 或正在進行的活動達 5 秒或 5 秒以上;2.依照老師的指示行事,若有停頓,時間不 超過 5 秒。陳雅莊 (2008) 和林慧芬 (2012) 也以 5 秒作為不專注行為之觀察定義。

另外,陳麗卿 (2016) 的研究則以 6 秒作為定義不專注行為的界線。除了行為觀察 記錄表外,國內研究者普遍也會以標準化測驗「多向度注意力測驗」作為輔助資料 搭配行為觀察記錄結果做說明。

此外,也有學者以不專注行為之減少來呈現專注力表現之提升,王智畇 (2006) 探討射箭課程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不專注行為及社會技能之影響,定義不專注

行為為學生上課不專心、情緒不穩、東張西望、常做白日夢、對作業或工作粗心大 意、常忘東忘西、干擾上課進行等行為,評估方式以「不專注行為觀察表」及任課 教師的階段性訪談紀錄,來得知受試者不專注行為之改變情形,並另外搭配訪談、

教學日誌等質性方式作為研究結果之輔助。徐庭蘭與許芷菀 (2008) 設計團體黏土 活動,探討此活動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幼兒不專注行爲改變,不專注行為定義為 1.

視線轉離或注視與活動無關的事物達 3 秒以上;2.注意力短暫,就是個案無法持久 從事與活動相關的事物;3.研究者說出指令 3 秒後,個案仍未做出正確的反應;4. 個 案行為的出現干擾到自己或其他幼兒學習,且是持續 3 秒以上,評估方式同樣以自 編「不專注行為時距行觀察紀錄表」記錄不專注行為。鄭胤序 (2009) 探討武術訓 練對國小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上課不專注行為之影響,不專注行為定義以上課分 心、隨意離座、未舉手即發言、干擾行為作為觀察目標行為,評估方式也是以自編

「不專注行為觀察紀錄表」記錄目標行為。綜合國內文獻對不專注行為定義,大致 分為注意力短暫、對指令未做出反應、干擾他人之行為等這幾大項。

(二) 其他情境之專注力

除了課堂學習最常作為個案專注行為之評估依據外,其他情境之專注力評估通 常於個體做一件事情,其反應程度或腦波表現,來做為專注力表現之依據。蔡文興 (2011) 探討射擊運動訓練對少年學童專注力影響,定義專注力是個人在事物學習及 工作執行或任務達成過程中,使得能有效率且完善地完成的必備能力,以「E-PRIME 專注力測試軟體」評估專注力的成長。楊慧蓮 (2013) 及趙嚴明 (2016) 同樣以專 注力格子測驗評估專注力之改變。蕭愛霖 (2014) 則於圍棋活動實施後,於受試者 閱讀故事的同時,頭戴腦立方設備進行腦波測量,以專注數值作為專注力表現之依 據。廖惠如 (2017) 的研究以 Neurosky 所開發之 MindWaveMobile 腦波耳機,所測 得之「專注指數」呈現專注學習表現之改變。

三、 注意力及專注力對學習的影響

基本認知能力為知覺、注意、想像、記憶、辨認、理解、推理、判斷等等心理活動,

後設認知則指對於前述認知能力的執行與掌控的過程,包含了對認知的監控、檢核和調

整,亦可稱為是個人對認知的認知 (張春興,2000)。孟瑛如 (2013) 指出兒童在學習階 段所發展的認知能力中,同時也包含了學生必要的課堂學習技巧,這些技巧包括閱讀技 巧、聽覺理解技巧、摘錄重點技巧、口頭報告、圖表協助學習技巧、考試技巧、記憶策 略、和時間管理技巧等八項,這些學習技巧與方法除了藉由認知能力去發展外,甚至運 用到後設認知的能力。

孟瑛如與簡吟文 (2014) 整理幾位學者的相關研究佐證注意力與學習間的關係,英 國學者以六至十二歲學齡兒童為研究對象,發現排除經濟和文化上的差距,該年齡學生 的注意力表現對其學業成就具有很大的影響,另外同樣以學齡兒童進行的研究也指出,

注意力不足會造成學生的字彙能力與學業表現低落。吳忠魁等 (2000) 也認為因為「注 意」,所以打開了學習知識、進行思考的大門,再來透過專注聚精會神、排除雜念,才 能事易而工巧。專注力對少年學童重要性,在於專注力是完成事情或學習新事物的要 件,也就說,舉凡學會寫字,專心地看、聽、練習,方能快速有效地在時間內完成這些

注意力不足會造成學生的字彙能力與學業表現低落。吳忠魁等 (2000) 也認為因為「注 意」,所以打開了學習知識、進行思考的大門,再來透過專注聚精會神、排除雜念,才 能事易而工巧。專注力對少年學童重要性,在於專注力是完成事情或學習新事物的要 件,也就說,舉凡學會寫字,專心地看、聽、練習,方能快速有效地在時間內完成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