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自閉症注意力或專注力之相關實證研究

雖然注意力缺乏只是自閉症的合併症狀,然其對於成長階段的個體影響非常大,所 造成的結果就像缺乏相互注意協調能力一樣,固執的注意力不只會影響其學習,也導致 他們和他人的互動出現困難,因此探討自閉症之注意力或專注力的相關研究也在自閉症 領域文獻中佔有一定的數量。

國內探討自閉症之注意力或專注力相關文獻中,大部分以教學課程和圖卡策略作 為介入方案,以運動類或休閒類作為介入方案較缺乏,研究對象大部分還是以國小生為 主,再來是國中生。較常作為介入方式之課程內容為透過社會故事介入探討對於自閉症 兒童專注行為之影響,此類研究有針對不同年齡層作為研究對象,林慧芬 (2012) 的研 究探討電腦多媒體社會故事教學是否能增進國中自閉症學生專注行為,研究結果顯示針 對較複雜或是較難的目標行為,電腦多媒體社會故事教學配合視覺提示策略,方能有較 大的成效;陳麗卿 (2016) 探討社會故事教學法是否能改善學前自閉症幼兒不專注問題 行為,發現「課程中進行不相關活動」之不專注行為具有立即及維持成效。陳雅莊 (2008) 的研究加入圖卡提示策略,比較社會故事及圖卡提示策略對減少高功能自閉症兒童不專 注行為之成效優劣,結果為圖卡提示策略比起社會故事在減少高功能自閉症兒童不專注 行為之成效佳;劉慧鈴 (2010) 同樣以圖卡策略作為介入方式進行相關研究,以社會性 故事教學加以擴充,設計充電卡探討增進國小普通班自閉症學生專注行為之成效,研究 結果顯示充電卡策略能有效提升專注行為,且有維持效果。音樂課程也常被作為探討影 響專注力行為之介入課程,顏惠君 (2007) 設計音樂活動探討對自閉症兒童注意力行為 之影響;何盈婷 (2013) 將多元智能理論融入音樂活動,能有效提升學習的持續性注意 力警覺度、集中度及持續長度。曹雅茜 (2009) 同樣以課程作為介入方式,經由遊戲式 CAI 教學方案的教學介入後,個案不專注行為次數明顯減少。其他障礙類別部份,表 2-1 為國內相關文獻之列表,詳見附錄一。

表 2-1

二、 運動對自閉症者的影響

我國「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2015) 第五十二條規定,亦保障了我國身心障礙 者的休閒和體育活動權利,再加上陳美燕 (2016) 於「臺北市第二代運動中心初步規劃 研究計畫」也宣示規畫二代運動中心,拓展臺北市高齡者、身心障礙者及其他特殊族群 多元運動人口,因此可見身心障礙者參與休閒活動逐漸受到重視。此外,歷年來針對休 閒運動對身心障礙者之影響議題也持續受到學術研究的關切,以下整理國內以自閉症為 研究對象之相關研究,分成三大項來探討休閒運動對自閉症之影響,

(一) 自閉症社會互動、注意力及固定有限的行為

張子嫻、徐碧君與黃杉楹 (2011) 的研究探究親子瑜珈作對泛自閉症幼兒的影 響,發現台灣及德國的研究對象在智力及社會技能方面的進步皆達顯著。李佩穎 (2013) 發現透過馬匹輔助運動的介入能讓泛自閉症學童產生良性的社交互動反 應。張曉亭與何茂松 (2013) 的研究體育教學活動對自閉症學童學校適應中的各種 問題是否得以改善,結果為學童家長認為在學校適應中的語言溝通、人際互動、特 殊行為表現等有顯著改善。

水中運動所帶來的效益也是近來學術研究關注的主題,多數研究已證實水中運 動因其水之浮力、阻力等特性,能幫助身障者動作技能之學習及進行身體復健,此 外,也有研究者探討水中運動對自閉症之社會互動、固著行為、情緒問題是否有幫 助。黃春莉 (2004) 指出自閉症學生經「游泳教學活動」後,在學校適應中的語言 溝通、人際互動、特殊行為與常規適應方面,有顯著的改善。柯嘉銘 (2008) 發現 適應體育游泳課程能降低自閉症學生無意義反覆語言及動作性行為,且對於穩定情 緒有幫助;陳文長與徐偉庭 (2009) 設計八週16節適應水中運動之教學,探究輕度 自閉症國小學生徵候行為與正向人際互動行為之變化情形,研究對象在自閉症徵候 行為如「自玩自己地不理別人」、「聽而不聞」、「行為固定拒絕變化」、「以手勢表達 需求」、「目光不與人接觸」等五個行為類目有顯著改變,此外在正向人際互動行為 如「目光與人接觸」、「對他人聲音有反應」、「注意聽人說話」、「與他人一起活動」

及「遵守同伴指示」等五個行為類目有顯著改變。

至於探討以運動介入對注意力影響的相關文獻,大部分以國外為主,Malek與 Mitchell (1997) 的研究讓5位年齡介於14~15歲間的自閉症學生在學校體育館附近 慢跑20分鐘,研究結果顯示學生跨情境的自我刺激行為皆顯著減少,慢跑後與指定 任務相關的行為皆有改善,例在課堂情境下正確的上課反應有顯著增加,而工作坊 情境下,完成任務的次數亦有顯著增加;Aksay (2014) 探討50分鐘,每週3次共24 週的身體活動方案對17位年齡介於13~16歲的自閉症學生的影響,結果顯示學生除 了體重顯著下降、體適能方面有顯著進步外,學生的相關教師指出運動方案介入後 的正向改變有溝通能力、專注力、學習動機等;Nicholson, Kehle, Bray, 與Heest (2011) 設計執行2週每週3次,每次15分鐘的慢跑運動介入,對4位9歲的ASD學童課堂參與 表現的影響進行研究,結果發現課堂參與的時間皆有增加。

(二) 自閉症的情緒行為問題

王璿茹與蔡明昌 (2014) 回顧國內2005至2013年間以亞斯伯格症學童與休閒治 療研究相關學術論文之發展,整理出亞症學童參與休閒活動對症童本身行為治療具 有一定的效益,並指出目前藥物無法治療症童核心症狀,行為治療與教育介入為主 要的醫療方式。賴亭卉 (2015) 的研究探討亞斯伯格症的高中生個案進行的課後休 閒活動及休閒活動的覺知等,發現無論是動態或靜態的休閒活動,對亞斯伯格症個 案均有正向的紓壓能量。李佩穎 (2013) 探討馬匹輔助運動對泛自閉症學童社會適 應能力的影響,發現因為馬匹敏感的習性促使泛自閉症學童情緒穩定度提升。

(三) 自閉症的動作能力、體適能及運動技能

黃春莉 (2004) 透過「游泳教學」實施探討自閉症學生動作能力改善的情形,

研究對象的家長在孩子感覺動作能力中「前庭和雙側分化失常」、「發育期運用障 礙」、「觸覺防禦」、「重力不安全症」與「感覺統合失常總分」部分的表現認為有顯 著的改善。張曉亭與何茂松 (2013) 指出體育教學活動對自閉症學童在提升感覺動 作能力部分,在前庭和雙側分化、腦神經生理抑制困難、觸覺防禦、發育期運用障 礙、視覺學習困難、重力不安全症、感覺統合失常總分均有顯著的改善。

綜觀本節所探討之相關文獻,發現透過運動作為介入方式探討對於自閉症的影響,

大部分還是以自閉症的兩大主要特徵及情緒行為為主要探討方向,較少去著墨自閉症的 注意力缺陷這一部分,目前有探討這方面主題的以國外文獻為主,皆以慢跑為探究是否 能改善注意力的運動介入設計,結果顯示有正面影響,雖然相關文獻有限,然而整理自 閉症注意力這一方面的相關探討,又可以發現是有一定數量的,可見自閉症這一項之合 併症狀的不可忽視性,因此我們可以持續思考運動類之活動是否也可作為探討自閉症注 意力之介入方式,其帶來的影響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