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注意力相關理論

楊坤堂(2000)指出注意力是人類中樞神經系統最根本的心智能力或腦功 能,也是人類學習的基礎。它對學習的過程相當重要,我們必須先去注意才會 有學習發生,若是在此過程中,注意力被心中某個想法或其他事物所吸引而沒 有專注在所學的內容上,其學習效果必會大打折扣。因此專心看、專心聽是有 效學習的首要條件(鄭麗玉,1990)。

就認知心理學上來看,注意力一般被認為和認知能力有關,且在認知能力 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會影響其他基本認知能力的習得與發展,甚至影 響後設認知能力的執行。以記憶力的發展為例,學生若要發展適切的記憶策略,

首先必須有系統的記下所接收到的訊息,進而發展出有效的記憶規則和方法,

在這過程中,必須由注意力來加以輔助,否則將無法完整且有系統的將學習內 容記下,也無法發展有效的記憶策略(簡吟文,2007)。

壹、 注意力的定義

到目前為止,注意力仍然是心理學家很難去定義的一個概念,心理學者 James(1980)認為注意力是心靈所擁有的一種清晰(clear)以及鮮明(vivid)

的形式,它意味著排除掉某些事情,以便有效的處理其他事情(Styles, 2006)。

Burdon 認為對該作反應的刺激給予反應,對不該作反應的刺激不給予任何反應,

就是注意力(引自宋淑慧,1992,頁 13)。

就生理基礎來看,注意力(attention)是與神經及心理息息相關的複雜能 力,其發展多與腦部有關。在神經心理學上,注意力的展現是以確切且迅速辨 認目標(選擇刺激物的速度)及訊息充分接收、處理為前提,還要能維持、引

11

導出理想的行為(引自楊文麗、葉靜月譯,2003,頁 40)。而個體透過感官知 覺接收到來自環境中的各種訊息,作為短暫的停留,假若沒有引起個體的注意,

很快就會消失(楊幸真,1992;鄭麗玉,1990),因此,注意力指的是我們主 動處理有限訊息的方式,這些訊息是藉由我們的感官、所儲存的記憶及其他認 知歷程所可以獲得的大量訊息(引自李玉琇、蔣文祁,2010,頁 137-138)。

綜合言之,注意力是一種心理歷程,即個體透過感官接收到環境中的各種 刺激後,排除掉不重要的,而選取重要訊息並加以反應的過程。

貳、 注意力的類型

注意力不是一個單一的概念,而是多向度的結構(鄭立群,2005;Styles, 2006)。在本質方面,James(1890)提到注意力有兩大特徵:集中焦點(focalization)

和專心(concentration),集中焦點隱含選擇性,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面臨各 種刺激,且必須決定哪些刺激是我們有興趣或必須給予反應的,而選擇性注意 力主要是避免訊息負荷過重(宋淑慧,1992;黃小玲,2002);專心就是指在 許多刺激中,必須集中精神,才能接收到重要的訊息(黃小玲,2002)。在向 度方面,Sohlberg 和 Mateer 在 1987 年所提出的「注意力臨床模式」將注意力 區分成五個向度,分別為集中性注意力(focused attention)、持續性注意力

(sustained attention)、選擇性注意力(selective attention)、交替性注意力

(alternating attention)以及分配性注意力(divided attention)(林鋐宇、周台 傑,2000);而宋淑慧(1992)則根據容量理論將注意力分為選擇性注意力

(selective attention)、轉移性注意力(attention shift)、自動性注意力(automatic attention)、分離性注意力(divided attention)和持續性注意力(sustained attention)

五個向度。

12

另外,國內學者胡永崇(2001)以學習的觀點指出注意力包含了以下幾個 向度:(1)速度:是指刺激呈現至學習者加以注意所需的時間;(2)廣度:指 學習者同一時間所能注意到的訊息量;(3)集中度:指學習者注意力專注、聚 焦的程度;(4)持續度:指學習者注意力集中所持續的時間長短;(5)選擇性 注意:指學習者是否能將注意力的資源集中於學習重點或最主要的資訊;(6)

切換性:指學習者是否能隨教學進行,將注意力作適度的切換。

由以上相關文獻得知,注意力大致可分為持續性注意力、選擇性注意力、

分配性注意力、切換性(交替性)注意力,茲說明如下:

持續性注意力

(一)

持續性注意力就是能依照意願,持續的注意某些事物,不會受到其他刺激 的干擾而分心(鄭昭明,2006),即長時間維持注意力焦點的能力,它包含了持 續長度、集中度和警覺度(楊斯媛,2011)。在一堂課中,學生要能維持一定的 專注時間在老師所上的課程,才能確保學生學習到的內容是完整的。

選擇性注意力

(二)

在早期注意力的研究中,Cherry 於 1953 年以雙耳聽力測驗,讓受試者雙 耳分別聽不同的訊息,發現受試者很難同時注意及記住兩種訊息,也說明注意 力具有高度的選擇性(鄧兆軒,2008),因此選擇性注意力的過程是一種過濾的 歷程,就是從外界接收到的各種刺激中,只注意到某些事物,而排除其他的事 物(鄧兆軒,2008;鄭昭明,2006)。在課堂上,學生同時接收到的刺激很多,

像是老師上課講述的內容、同學講話的聲音、外面操場傳來的聲音等,都會影 響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力,因此學生必須要能正確選擇重要的刺激去注意,並且 忽略其他不重要的干擾,才能專心上課。

13

分配性注意力

(三)

根據 Kahneman 於 1973 年所提出的容量模式,認為注意力的容量是有限 的,個體會以這有限的資源來處理訊息(鄧兆軒,2008),而注意的分配性就是 指在同一個時間把注意力分配在兩種或幾種不同的活對象或活動上,其重要的 條件之一,就是在同時進行的兩種或幾種活動當中,只有一種是不熟悉的,需 要付出較多的注意力,成為注意力的中心,而其餘的都已達到「自動化的程度」

(林崇德,1995)。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一邊講課一邊留意學生的反應,而 學生則要一邊聽課一邊抄筆記,因此老師與學生都要能適當的分配自己的注意 力(林崇德,1995)。

切換性(交替性)注意力

(四)

切換性注意力即注意力的轉移,就是能從對一件事情的注意力轉移到另一 件事情上(鄭昭明,2006),林崇德(1995)指出注意力轉移的快慢、難易,與 原來注意的緊張度以及引起注意的新事物或新活動的性質有關。在課堂上,學 生經常要隨著老師的教學活動不斷的切換注意力,如:先聽老師講述、再看老 師的示範、接著要自己練習等等。

參、 智能障礙學童之注意力特質

選擇性注意力與持續性注意力的問題常是造成智能障礙學童學習困難的 主因(Crane,2002),他們對刺激的特徵,有選擇及注意的困難,一旦了解了 工作概念,作業速率就會提高,與一般人不相上下,只不過他們需要花較長的 時間去辨認有關的刺激(何華國,2004),也因此,他們容易分散注意力在一

14

些不重要的訊息上(黃麗鳳等譯,2011),另外,智能障礙學童也常有轉移性 注意力的困難(Crane,2002)。

鈕文英(2003,頁 29)綜合相關文獻指出智能障礙學童的注意力特質有 以下幾點:

1. 注意力廣度狹窄,不能同時注意較多的事物。

2. 注意力持續的時間較短。

3. 注意力較不容易集中與維持,易受周圍聲、光、物之刺激所影響。

4. 有注意力分配的問題,不善於選擇性地注意相關的刺激;也較不會隨著 注意焦點的轉變,而調整其注意力,可能會一直停留在注意前面的刺 激。

Belfior, Browder, 和 Mace(1993)指出注意力的限制也會使智能障礙學童 無論是在指令的理解,或是在學習上較不易理解,但注意力是可透過練習來改 善的,即使是那些智力功能水準在最低層者,環境的刺激能增加警覺性以及提 高其相關能力(引自 Crane,2002)。

肆、 注意力之評量方式

常見的注意力的評量方式有標準化測驗、評定量表與檢核表、觀察記錄法,

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 注意力標準化測驗

以下分別介紹幾種常用的注意力測驗(周台傑、邱上真、宋淑慧,1993;

林鋐宇、周台傑,2000;張世彗、藍瑋琛,2013):

15

16

2. 麥氏學習障礙評定量表(許天威、徐享良,1987):依據持續性、集中 性及其他(選擇性、注意固著、分別性、衝動)三個注意力向度編製 26 個題目,採四點量表計分。

3. SNAP-IV(Swanson, Nolan, and Pelham, Version IV)兒童注意力量表:

包含有 DSM-IV 中的不專心分量表、過動∕衝動分量表、及 DSM-IV 中 對立反抗疾患診斷準則(何盈婷,2013)。

三、 觀察記錄法

觀察是用來研究學習環境上的兒童一段時間,以描述其行為形式,在一天 當中,教師對學生有無數的觀察,但必須有系統和有意義的方法來組織和歸納 觀察(張世彗、藍瑋琛,2013)。綜合王文科、王智弘(2012)及鈕文英、吳裕 益(2011)的看法,觀察記錄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頻率紀錄

(一)

頻率記錄是指記錄在單位時間(例如:一天、一節課)內,目標行為的出 現次數,觀察者就目標行為每發生一次做一次記錄,通常使用劃記單或以計次 器登錄。

持續時間記錄

(二)

持續時間記錄是指在一段特定的觀察時間內,記錄個體發生目標行為的總 時間,採取持續時間記錄時,須清楚界定何為目標行為的開始和結束。

比率記錄

(三)

比率是指某一單位時間目標行為的平均次數,就是記錄目標行為總次數之 後,再除以觀察的時間,轉換成反應比率,適合在觀察時間單位不一樣時使用。

17

時距記錄

(四)

時距記錄是把觀察時間等分為數個小段落,然後逐一觀察和記錄在此小段 落內,目標行為發生與否,再將目標行為的時距數除以總時距數,計算出目標 行為占觀察時間的百分比。

伍、 注意力的訓練

注意力是學習過程中不可被忽視的一項能力,也是大多數學生學習困難的 主要原因,針對學生的注意力問題,國內有相關研究顯示,透過注意力的訓練 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因此學生要能集中注意力學習,才能有較佳 的學習效果(孟瑛如、簡吟文,2014)。在課堂上,教師除了可以透過班級經營、

教學活動等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動機外,亦可運用一些注意力

教學活動等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動機外,亦可運用一些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