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資料分析

本研究使用圖示法以及目視分析來進行行為觀察資料分析,並以逐字稿轉 譯導師受訪資料後歸納老師的看法。詳細說明如下:

一、 圖示法

以曲線圖的方式,將基線期、介入期、維持期所蒐集到的資料以點繪出,

以了解依變項的變化情形。

60

二、 目視分析

運用以 Tawney 和 Gast 於 1984 年所提出的目視分析(引自鈕文英、吳裕 益,2011),進行階段內變化分析與階段間變化分析,詳細內涵如表 3-7。

表 3-7 目視分析之內涵

分析向度 意義

階段內變化 階段名稱 包含基線期、介入期、維持期。

階段長度 階段內的資料點數目。

水準範圍 階段內最小和最大資料點的縱軸值。

階段內水準變化 階段內最後與第一個資料點的縱軸值相減。

平均水準 階段內所有資料點縱軸值的總合÷總資料點數

水準穩定度

最高值×20%(穩定標準)=可接受穩定範圍

(落在平均水準線穩定範圍內的資料點數÷總資料點數)×100

(%)=水準穩定度

趨 勢 方 向 和 趨 勢 內的資料路徑

資料路徑的斜度有上升(/)、下降(\)、水平(-)

三種,其意義為進步(+)、退步,(-),等速貨沒進步也 沒退步(=)。趨勢內的資料路徑是指該階段內如果有兩個 以上、不同的資料路徑,則標示出來。

趨勢穩定度

最高值×20%(穩定標準)=可接受穩定範圍

(落在平均趨勢線穩定範圍內的資料點數÷總資料點數)×100

(%)=趨勢穩定度

(續下頁)

61

表 3-7(續)

分析向度 意義

階段間變化

比較的階段 基線期/介入期、介入期/維持期

階段間水準變化 本階段的第一個資料點,與前一階段最後一個資料點的縱軸 值相減。

平均水準的變化 本階段與前一階段的平均水準相減。

趨勢方向變化與

效果 比較兩階段間趨勢的變化效果 趨勢穩定度的變

化 比較兩階段間趨勢穩定度的變化情形。

重疊率 本階段落在前一階段最佳表現範圍內的資料點數÷本階段的 總資料點數×100(%)

三、 社會效度分析

於「音樂列車」活動介入後以結果社會效度訪談大綱(附錄六)訪談研究 參與者凱凱的導師,以了解導師對本研究成效的看法。共有二次訪談(104 年 05 月 19 日及 104 年 06 月 08 日),隨後將訪談內容打成逐字稿,並進一步依其 意義進行歸納整理,逐一將話題單位編號。

此外,本研究分析資料時亦查考當天的音樂活動紀錄表(共 12 次)及行 為觀察記錄表中的備註欄(共 23 次),作為數據資料之補充說明。為便於引用,

茲將文件編號,訪談逐字稿為「訪 1」(104 年 05 月 19 日之訪談)及「訪 2」(104 年 06 月 08 日之訪談);音樂活動紀錄表依介入時間順序依序編為「音 1」到「音 12」;行為觀察記錄表的備註欄依介入時間順序依序編為「觀備 1」到「觀備 23」。

後續資料引用時,則依每一份文件之引用內容依序編號,例如「訪 1-2」代表 104 年 05 月 19 日第一次訪談之逐字稿的第二個話題單位編號。又如「觀備 2-1」

代表第二次行為觀察記錄表的第一個話題單位編號。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