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準實驗研究

本研究為了瞭解國小五年級學童接受「蛙類生態課程」教學後,對蛙 類生態知識、態度是否有增進,故進行準實驗研究。研究者使用「不等的 前測-後測控制組設計」的準實驗研究,以南投縣新豐國小九十五學年度 下學期五年級兩個班各為控制組與實驗組,進行實驗教學研究。並於實驗 教學前、後,以研究者自編之問卷進行前、後測,並輔以教學者手札、學 生紀錄及觀察者教學觀察的紀錄,以瞭解「蛙類生態課程」教學是否能有 效提升五年級學童蛙類生態知識與態度。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實驗研究教學對象為南投縣新豐國小九十五學年度五 年級兩個班為研究對象,實驗設計分為兩組,一組為控制組 C,另外 一組為實驗組 X。控制組 C 的班級學生不予任何教學,僅接受蛙類生 態知識、態度問卷前、後測。

實驗組 X 為每週兩節彈性課程課,進行每週第一部份「蛙類生態 講述教學」一節課及第二部份「蛙類生態遊戲教學」一節課,共五週 室內課程。並於完成第一、二部份教學後,進行第三部份「蛙類野外 夜間觀察教學」。教學方式上,第一部份採用研究者設計之蛙類電腦 多媒體簡報教材,使用講述法教學;第二部份採用流水學習法所設計 的十個蛙類生態遊戲,使用流水學習法遊戲體驗教學;第三部份依研 究者調查蛙類生態豐富的場域,進行戶外觀察教學。

本教學實驗研究為提升蛙類生態課程教學上的信度,實驗組 X 教 學者由研究者擔任。進行前,先徵求新豐國小五年級另一位導師同意 參與實驗研究,經導師同意參與後,對兩組班級學生進行前測。本實 驗研究設計參考王文科(1999)之研究所設計,如圖 6:

組別 前測 實驗變項 後測 1 O

1

X 完整教學(A+B+D) O

2

2 O

3

C 控制組(不予教學組) O

4

教學法(A)= 蛙類生態講述教學

教學法(B)= 蛙類生態遊戲教學 教學法(D)= 蛙類戶外夜間觀察教學

圖 6

蛙類生態課程教學實驗研究的不等的前測-後測控制組設計

由上圖可知,本實驗研究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

O

1

O

3表示前測(開 始教學前一週);第二階段

X

表示實驗課程教學(A+B+D):完整教學;

C

表示控制組:不予教學;第三階段

O

2

O

4表示後測(課程結束後隔週星 期四)。

二、 實驗研究步驟

(一) 蛙類生態課程的設計與修改

根據第二章第一節蛙類的生態參考文獻,及所整理國內相關蛙類 書籍的內容面向。研究者將蛙類生態課程設計依據研究目的的需要,

分別依「認識青蛙」、「蛙的生活習性」、「蛙的生存危機」、「賞蛙前的 準備」及「網路蛙類教材的應用」五個面向進行設計,並以研究者自 編電腦多媒體簡報設計出五個教學單元,完成教案初稿。初稿完成 後,將研究目的、研究架構、蛙類生態課程教案初稿及蛙類生態課程 教案建議表(附錄三)寄送給四位專家,進行課程專家審查(附錄二:A 表)。待專家回函建議後,進行課程內容修訂。研究者依專家建議,

整理出蛙類生態課程教案審查專家意見表(附錄八)。修訂完後再次寄 送專家審查,若專家複核同意,請其簽名後覆函研究者。

(二) 編製前、後測問卷初稿與完稿

依據研究目的編製前、後測問卷,問卷初稿完成後,先請自然與 生活科技老師及實驗組及控制組導師進行審閱,以確認該問卷文字字 義是否過於艱深,語句的完整性及流暢性是否符合國小五年級學童,

予以修正。

修正後寄送本研究目的、研究架構、問卷初稿及問卷雙向細目表 給蛙類生態專家、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學專長教師及環境教育專 家(附錄二:B 表)進行內容效度審定。問卷初稿經學者專家意見修正 後,研究者依建議整理出預試問卷審查專家意見表(附錄九),修訂完 後再次寄送專家審查,若專家複核同意,請其簽名後覆函研究者。最 後送請指導教授審查其完備性後形成預試問卷。

(三) 研究時程的確定

本實驗課程計畫整體教學時間為 96 年 4 月 12 日(星期四)至 96 年 5 月 11 日(星期五)結束。依課程施行的場域來看,教學時間分兩 部份,第一部份室內課程部份共五週,每週兩節,於每週四上午 8:

40 至 10:10 彈性課程時間進行教學。實驗組

X

第一節課進行電腦簡 報蛙類生態講述教學,第二節課進行教室外蛙類生態遊戲教學。第二 部份戶外課程時間訂於室內課程實施結束後一日,96 年 5 月 11 日(星 期五)下午放學時間 14:20 至 20:30 於新豐國小旁蛙類生態樣區進 行夜間戶外觀察,整體教學預計五週完成。

(四) 教學前的教學課程溝通 1. 教師的溝通

研究者於設計實驗課程教學內容前,先與另一班控制組班級導師 溝通,徵求導師對本研究蛙類生態問卷前、後測施測於該班級的同意。

2. 學校行政上的溝通

為提升課程教學的信度,實驗研究中的教學者皆由研究者擔任。

所以研究者教學課表必然需要調整,避免課務衝突。基於尊重學校教 務課表的排訂,提早於教學實驗實施前一學期,向學校校長、教導主 任及組長提報課程計畫,徵求行政的支持與課務的調整。

3. 家長的溝通

由於實驗組

X

第三部份課程為「蛙類野外夜間觀察教學」,戶外

觀察時間訂於 96 年 5 月 11 日(星期五)下午 14:20 至 20:30 包含夜 間課程。考量學生安全性及參與安親班的可能,實驗組

X

的學生可能 部份無法參加教學。研究者提早於下學期期初班親會時,提出「蛙類 野外夜間觀察教學」說明及相關安全性、課程結束交通安排,以尋求 家長同意。若家長仍不能放心,由研究者以電話告知其課程價值或親 訪學生家長府上說服同意,以降低不能參與「蛙類野外夜間觀察教學」

學生人數。另考量活動需求性,徵求義工家長協助當日晚餐及觀察時 的安全。

(五) 實施預試

考量蛙類觀察課程主要以夏天較易觀察,所以實驗課程實施時間 訂於 96 年下學期暑假前的 5 月至 6 月期間。故問卷經專家審查且研 究者修訂後,於 3 月時,選擇距離新豐國小 1 公里且生態教學環境接 近的僑建國小五年級 2 個班級進行預試。並於問卷回收後進行項目分 析以刪除不佳題目,再分析問卷之整體信度 Cronbach α ,以確定本 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並完成正式問卷(附錄一)。

(六) 實施前測

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及參考文獻,編製蛙類生態知識、態度問 卷初稿,經由專家審查(附錄二:B 表)後,修訂完成蛙類生態知識、

態度問卷。並於實驗教學前一週對實驗組及控制組進行前測,以確定 兩組學童接受實驗課程之前,在蛙類生態知識、態度上有無顯著差異。

(七) 選定實驗組與控制組

實驗組

X

進行完整蛙類生態課程教學,其中包含「蛙類野外夜間 觀察教學」需與家長溝通與協調,基於可行性考量,研究者選定以研 究者任教的班級為實驗組

X

;另外挑選一班為不予教學的控制組 C。

(八) 實施實驗教學

使用經過專家審查且修訂完成後的蛙類生態課程,針對實驗組

X

進行從 96 年 4 月 12 日(星期四)開始至 96 年 5 月 11 日(星期五)結束,

為期五週,每週四上午 8:40 至 10:10 兩節彈性課程時間的實驗教 學。

(九) 實施後測

於教學實驗課程結束後的隔週四,立即對實驗組與控制組進行後 測。施測前告知受測學生,該問卷不予計分,僅為調查受測學生對蛙 類生態知識、態度瞭解程度,不會影響校內任何成績表現。另外請施 測班級導師要求受測學童認真作答,勿隨意勾選或完全空白填答。

(十) 資料分析與處理

使用 SPSS For Windows 12.0 軟體進行統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