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準實驗設計及學習成效之探討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準實驗設計及學習成效之探討

本研究針對目的四為了解所發展之「永續環境之能源教育課程」對學生的知 識程度、瞭解程度、態度及行為是否有所增進,故進行實驗教學研究,由於學校 情境不可能為了教學實驗需求,將學生隨機分配編班,故本研究採以準實驗設計 中的「不等的前測-後測對照組設計」(王文科、王智弘,2006),實驗設計如圖 3-3,在本課程進行教學實驗之前後,以本研究自行編製之前、後測問卷進行調查,

並輔以研究者的觀察,記錄學生的學習情形。

一、研究對象

本實驗課程之教學採實驗組、對照組前、後測之準實驗設計方式進行,教學 場域在臺中教育大學進行,以選修「節能減碳教育」課程之大學生(共24位)為實 驗組,此課程之教學教師為林明瑞教授及白子易教授共同教學,授課內容即為「永 續環境能源教育」課程,修課學生為大學一年級至研究所,修課學生中有70.9%

為理學院學生(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環境教育及管理碩士班);另外以修習「自 然科技與社會」通識課學生(共53位)為對照組,授課教師為林明瑞教授,授課內 容中有3節進行有關能源科技及教育的課程。兩組學生皆以「非環境及能源相關 學系」、無「環境或能源修課經驗」及未參加「環境能源社團、活動經驗」佔受 測學生之最多數。

二、實驗設計模式:

實驗組: O1 X1 O2 對照組: O3 X0 O4

O1、O3: 表示實驗組、對照組試題問卷前測 O2、O4: 表示實驗組、對照組試題問卷後測 X1: 代表實施永續環境之能源教育課程 X0: 代表未實施永續環境之能源教育課程 三、學習成效評估

學習成效評估主要是檢驗永續環境之能源課程教學後,學生的知識、態度及 行為是否有所提升。實施步驟分述如下:

(一) 編制前後測問卷

由研究者自編問卷。問卷內容及構面將根據所設計的課程單元內容及第一階 段課程需求調查問卷相似,研究者將問卷商請專家學者(課程發展小組)審查,問 卷預試、信度檢驗、項目分析等問卷修正後,形成正式問卷。

(二) 實施前測:於實驗課程開始之前對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前測,檢驗其是否 均質性,前測分析資料與後測資料比較,以確定課程教學後之學習成效之參考。

(三) 實施後測

課程試驗教學結束後,針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進行後測問卷調查,分析實 驗組與以及對照組的學生的能源課程學習成效,以及實驗組與對照組的能源課程 學習成效是否有顯著差異。

(四) 資料蒐集

於課程教學過程中,將進行非參與式觀察,將學生的學習過程錄影,另外在 學習結束後,讓學生習寫學習回饋單及訪談學生,以便了解學生對教學及課程內 容之想法及課後日常生活之行為是否有所改變,此類資料作為輔助研究者評估學 生的學習成效資料之分析。

(五) 資料處理與分析

1.量化資料

將學生完成之前後測問卷收回,經由研究者篩選,淘汰無效問卷,若問 卷

之各大題的各題答案相同,則視為無效問卷;對於遺漏答案或雙重答案的各小 題,則視為無效問卷。

本問卷調查的資料分析以社會科學套裝軟體統計程式(SPSS,中文版 18.0)

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所使用的統計方法如下:

(1)描述性統計

A.以次數分配及百分比來表示實驗組及對照組之大學生背景變項中各 項資料之分布情形。

B.使用平均數、標準差來分析實驗組及對照組之大學生的能源知識答對率、

對能源概念之瞭解程度、能源態度及能源行為之分布情形。

(2)推論性統計

A.利用獨立樣本 t 檢定檢測施測前,實驗組及對照組兩組大學生在能源知識 答對率、對能源概念之瞭解程度、能源態度及能源行為之平均數是否有顯 著差異。

B.利用成對樣本 t 檢定(t-test)檢測實驗組及對照組兩組大學生在前、後測之 能源知識答對率、對能源概念之瞭解程度、能源態度及能源行為之平均數 是否有顯著差異。

C.利用共變數分析(( ANCOVA),以實驗組及對照組之前 測平均值為共變 項,組別為自變項,後測之平均值為依變項。考驗排除前測之平均值影響 後,兩組學生在後測之能源知識答對率、對能源概念之瞭解程度、能源態

度及能源行為的平均值是否有顯著差異。

2.收集資料

本研究收集資料有學生學習回饋單及訪談資料,所收集的資料會進行編號,資料 編碼原則為資料類別加上資料收集之日期再加上學生之代號,例如於 101 年 6 月 12 日訪談 13 位學生,資料編碼以訪-日期(年月日)-學生編號(s1)表示,如「訪 1010612s1」,代表 101 年 6 月 12 日訪談 s1 學生之引用資料;至於資料分析方 式則將與主題有關之有意義的詞句子或概念做記號編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