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漢字教學

一、漢字的基本知識

ศิริลักษณ์ ชัยพรหมประสิทธิ์ (2004)歸納出文字是人類用來表示觀念、代表語言 的符號。隨著 3000 多年歷史悠久的漢字文化發展,漢字已經被廣泛應用了。

漢字所呈現的形體是方塊狀,所以又稱為「方塊文字」,漢字和拉丁文字或 泰文不同,拉丁字和泰文算是拼音文字,而拼音文字是由字母拼合成為一 個詞,但方塊文字如漢字是由筆劃組成的。

現代使用的漢字可分為兩種,一種叫「簡體字」,也稱「簡化字」(英文:

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是世界各地現在使用的標準漢字之一,簡化 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佈開始使用的,現在使用簡化字的國家包括中 國大陸、新加坡以及一些海外華人地區。另外一種漢字叫「傳統漢字」或

「繁體字」(英文: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現在使用繁體字的地區 有臺灣、香港、澳門,及大多數的泰國華人。在許多泰國學校,為了與中

國大陸的學習模式相同,在漢語教學的過程中多使用簡化字。

部件或字根

為了教學和傳播「漢字教學法理論」(又稱為「部件教學法」),中國國 家語言文學工作委員會提供部件的定義,是指該單元由筆劃組成為漢字。

漢字按照內部結構可分為兩種:獨體字和合體字(國家語委,1998)。

參考傅永和(1991)根據中國國家語言文學工作委員會提供部件定義的 解釋,獨體字指漢字結構中含有一個獨立個體,不可分為兩個或兩個以上 形體的字。其形體結構完整,難以拆解其讀音或字義,獨體字是合體字構 成的基礎,又稱為「字源」。獨體字常作為其他字的部件部首。部件部首有 很多好處,其一;能幫助學習者理解字義,其二;能向學習者說明、分析 漢字的結構組成。當學習者認識了一些基本字和部件部首之後,再教他們 其它字,這樣學習漢字時會比較順利。其三;學習者對漢字學習能夠從整 體的印象記憶,變為獨立的印刻記憶,從而提高對漢字的分辦能力。

二、漢字的性質與規則

(一)漢字寫法方面

筆劃是漢字結構最小的一個單元。漢字的筆劃有一定的規範性和普遍性。

寫漢字時,學習者必須能夠仔細分辨各筆劃(刘靖年;曹文輝,2009)。記 憶筆順規則,除了能使學習者減少錯字,也能讓他們更注意字形。

(二)漢字讀法方面

漢字不但是紀錄漢語書寫符號的系統,也記錄了語言的聲音,並表達語 言的意義(李運富,2008)。因為漢字的特徵反映了漢字教學中,漢字內部 結構規則的重要性(王玉新,2009)。

(三) 漢字使用方面

每個漢字都有複雜的屬性,大多數的漢字會有多種含意。在使用漢字的 過程中,漢字本身會表現自己的特徵,如此得以分辨其他字。然而有些漢 字在字形、發音、字義上相似,他們會造成學習者學漢語的混淆及困擾。

因此,學漢語時,學的不僅是漢字的標誌,還必須學習如何區別漢字的字

形、發音和字義。

韓鑒堂(2004)提出創造漢字的方法。現代漢字稱為方塊文字,它們都 是以筆劃組成為文字。漢字結構可分為三個層次:筆劃、漢字部件和漢字。

寫漢字的過程是從筆劃開始,由筆劃組成為部件,最後將部件組合起來稱 為漢字。

(四)筆劃:通常是指組成漢字,不間斷之各種形狀的點和線。他是構成 漢字字形的最小連筆單位,但與發音和漢字意義無任何關係。筆順是指書 寫漢字筆劃的先後次序,寫漢字若想又快又美的話,就必須按照筆順規定 去寫。

(五)部件:是指漢字字形結構的基本單元,具有組配漢字的功能。

(六)漢字:包含著形體、發音和意義。漢字可分為獨體字和合體字;前 者是指漢字部件,由一個整體構成的,稱為「獨體字」。獨體字比較少,它 可以與其它獨體字組合成新字;後者是指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組合 成的漢字,稱為「合體字」。漢字的合體字使用的頻率很高,合體字的結構 有許多種,如「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和「左中右結構」等。

現在大多數的漢語教師都使用「六書」理論當他們漢字教材,這個漢字 構造方法理論能幫助學習者對漢字有更進一步的理解,但隨著事物和漢字 的不斷發展,「六書」理論之中,有些部分已不適合現代漢語教學,而且對 外籍學習者而言「六書」理論太難以理解了(周健,2007)。

三、漢字的重要性及難學原因

張朋朋(2005)指出漢字的重要性如下;

1. 漢字是漢語的基本單元。漢字的真實性質是漢字本身的字形。

2. 漢字是使用符號系統來表達圖畫形體的意義。

3. 漢字的歷史悠久,它是漢語的交際工具。

雖然漢語母語者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但他們都會說漢語和讀寫漢字。

即便各地中文方言的發音方式不同,但漢字都是統一性質的。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呂必松教授(2007)認為:「長期以來,漢語教學採

用的基本是西方語言的教學路線,不符合漢語的語言規律。在西方語系中,

通常是以詞作為基本語法單位,而漢語中的基本語法單位卻是字,「字本位」

是漢語的基本特點。但在漢語教學中,迄今採用的仍然是「詞本位」的教 學方法,不利於揭示漢字的表義和表音功能,使漢字便於理解和記憶的優 勢變成了劣勢,在漢語教學中走了彎路。」由此可見漢語閱讀和寫作技巧 需要專注於以漢字為主,對非漢語母語者,漢字要慢慢練習,不可能自然 學會的。

文章中的句子包括詞彙,詞彙包括漢字。有的詞彙包括一個漢字,有的 則包括兩個漢字以上。因此,學習者必須先理解漢字的意義,才能理解文 章的意義。漢語教學不但是學習漢語詞彙的意思,還必須學習漢字的意義,

漢語詞彙極多,但漢字的數量有限。由此可見,漢語的閱讀和寫作技巧取 決於學會的漢字多少,學習者能記得的漢字越多,詞彙也會記的越多。

此外,蔡玉琴(2009)指出,漢字是漢語閱讀和寫作的基本知識,而是 漢語教學的重要組成的部分。韓健堂(2004)也認為,漢字是漢語的重要 基本結構,亦即,漢字組合成詞,片語合成詞組,片語組合成句子。各個 漢字有意義,而可以與其他字組合成新詞。因此,漢字對漢語非常重要。

綜上所述,漢字是漢語的重要和基本單元,是語言交流的工具。讀和寫 漢字成為閱讀和寫作漢語文章的基本技能。

秦建文(2008)提出造成學習者寫漢字時的困擾的原因,如下;

1. 漢字是表示意義的文字。漢字與其它語言文字不同,如拉丁字或泰 文字,他們是拼音文字。雖然學習者不知道詞彙的意義,但學習者

仍會朗讀詞彙。

2. 漢字裡的近意詞和形近字有很多。

3. 漢字是筆劃繁多的方塊文字。

周健(2007)也提出造成學習者寫漢字時的困擾的原因,如下;

1. 漢字的數量很多。漢字結構很複雜,筆劃也很多,規律性不強。

2. 有的漢字,造成規則不夠清楚。對學習者來說非常難記與瞭解。

3. 近義詞和形近字有很多。

4. 教師編寫教學計畫時,忽視了造字規則。

5. 教師上課時以「詞本位」為主。這種教學方法不適合漢字教學。

6. 教學方法不適合教學物件。不符合外籍學習者的知識和文化差異的 需求。

四、漢字教學原則

目前大多數漢語教師實施漢語教學和漢字教學時,都以「詞本位」教學 法為主。根據漢語詞彙的難度與常用句子來組織教學內容,簡而言之,就 是先教最簡單的詞彙與最常用的句子,再增加難度。這種教學法是根據英 文教學,教什麼詞就教什麼字。呂必松(1998)認為,目前對外漢語教學 跟英語教學的方式一樣,也就是同時教說和寫。英語教學非常重視詞彙和 句子,因此英語教學以詞彙和句子為主。漢語學習者因為接受英語教學法 而忽視漢字構造規則,造成學習者學漢字的困難。因此,漢語教師必須尋 找符合漢字性質與漢字構造規則的教學法,也就是「字本位」教學法。

許多語言學家也提出同樣原則,漢語教學必須以「字本位」教學為主。

張朋朋(2005)提出「字本位」教學法的背景與必要性。事實上,「字本位」

教學法從周朝就有了,這種教學法是漢語教學的核心,「先識字,後讀書」

是每個時代的教學政策。「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這些古老套 書算是初級學習者最好的漢語教材,教材的內容強調「字本位」教學法,

包括 2720 個漢字,那個時候,來到中國學漢語的外籍學習者都使用這些套

書。

直到某天,中國受到西方國家文化的影響,開始普及教育的觀念。從此 之後,漢語教學從「字本位」教學法慢慢地改成「詞本位」教學法,這種 教學法適合英語教學,但並不適合漢語口語與寫作教學。同時,也反映了 對外漢語教學之所以不能成功的原因。

在教學現場,學習者是主角,教師必須考慮學習者的先備經驗及認知發 展,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複雜,考慮漢字的性質、漢字構造規則,必 須先認識獨體字再來學合體字。徐通鏘(2005)也認為漢語的基本單元是 漢字,是單音節文字,一般來說,一個字的讀音只有一個音節。漢字的意 思至少有一個以上。因此,漢字是能表達出意義的最小單元,漢語詞彙大 多數都是獨體字和獨體字組合成的詞匯。如果想瞭解漢語的合體字,不但 需要知道合體字的意思,還需要瞭解合體字的成分。

周健(2007),指出實施漢字教學原則,如下;

1. 教學時,應該根據漢字構造規則。

2. 教師應該從基本筆劃開始教學。教師應該重視筆順,而必須讓學習 者多練習寫漢字。

3. 教師應該提供學習者漢字結構的基本知識。

4. 教師應該從筆劃,部件和漢字的教學程式。

5.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相同部件漢字的新知識與舊知識建立起

5.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相同部件漢字的新知識與舊知識建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