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課本教材之相關理論

一、課本教材的定義與重要性

課本教材又稱教科書、閱讀教科書或教學書籍。課本教材是一種把學習 內容排序成類別的教材。

教科書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元素,教科書除了幫助教師更容易地

進行教學過程之外,它還能幫助學習者更容易了解學習過程。 (ฟาฏินา วงศ์เลขา,

1979) 教科書是在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角色,教科書對教學計畫與課堂教 學活動的順序有很大的影響。由此可言,在華語教學中是不能缺乏華語文 教科書的,華語文教科書也是學習者最主要的學習教材,他能提升學習者 的學習進程,進以實現學習目標。

ฟาฏินา วงศ์เลขา (1979) 根據泰國國民教育,強調教師使用的教學法是要以學 習者為中心,教科書仍是師生最重要的媒材,對教師的教學過程與學生管 理有很大的影響。此外,泰國政府還宣佈自由媒體的政策,鼓勵私營部門 出版社參與泰國政府,以生產與發展更多種類的教材。也因此政府出版社 與私營部門出版社享有自由及公平,相對的競爭也更激烈。許多出版社生 產多種教材,質量和價格各不相同,使學校有更多的機會能夠選擇適合自 己教學目標的教材。

อมรรัตน์ รัตน์ดี(1979)也提出教科書像是一種知識庫,人類都把他們學會的知 識記在書上。此外,讀書的時候,讓自己能夠瞭解書上的內容,並且能夠 把那些學會的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

由上述可說,教材是學習者最主要的學習指南,是學習者更深入瞭解課 文內容的一種工具。教科書在教學過程所扮演的角色,是幫助教師能夠設 計更好的教學系統與課程內容。簡而言之,在教科書裡的課程內容排序

(從簡單到複雜)能夠幫助教師在設計教案時的課文順序安排,哪個可以 不用教、哪個可以放在教案最後……。也可以說教科書是一種讓學習者能 夠達到學習目標的工具。教科書是教師的重要工具,使教學效果更好;同 時也可以提高學習者的聽力、口語、閱讀和寫作技能,促進學習者思維過 程的工具,可以作為學習者自己學習時的一種資料庫和參考資源。

在教學過程中,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學媒體。它的角色使使學生能夠達到 教學目標。教材是把所收集到的任何領域的知識來源匯聚在一起,內容的 排序是由易到難,根據內容的重要性來安排。

Brown, Lewis and harderood (1999) 歸納而提出教科書的重要性 1. 教科書是最便宜的教材。

2. 適合教學個性化 (Individualization of instruction) 可以應用與學習者個

人學習能力與需求。

3. 幫助教師安排教學過程順序(Organization of instruction) 因為教材的內 容已經安排好從易到難,提升教學效果更有效。

4. 支持教師的教學。(Tutorial contributions) 教師教材介紹學習方法、教 學活動與其他研究資料來源。

5. 提高教學實踐。(Improvement of Teaching Practices) 使教學更有順序 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Deighton (1971) 提出教科書的重要性如下;

1. 教科書是教學工具。教科書的功能是提供教學內容。課文內容的系 統應該從易到難,從簡單到複雜,從抽象到具體。

2. 教科書旨在幫助學生準備自己的基本知識,概念和原則。為了繼續 更高層次地學習。

3. 教科書幫助學生複習和編纂學過的知識,雖然其他教材暫時幫助學 習者記住學過的東西,但是教科書比其他教材,更能夠幫助學習者 深刻記憶學習內容,學習者只要查看書上的目錄就可以複習課文內 容了。

Hasan Ansary and Esmat Babaii (2002) 解釋,對學習者來說,如果沒有教 科書,學習者就覺得學習沒有目的,會不認真的學習。教科書也能做為課 程教材,讓學習者為更深入瞭解課文內容做準備。

Mahmood (2011) 在 《教育研究與思考之旅》提出有效的教科書的性質,

可歸納為

1. 教科書必須與課程政策、課程範圍和課表目和諧一致。

2. 教科書裡的詞彙的難易程度,內容安排、圖片、印刷品質和字體大 小必須簡單明確。

3. 有效的教材應該與其他出版社在同一主題進行更深度地比較。進行 比較之後,應該考慮到內容的難易度,該不該把內容加深、加廣抑 或修改內容的順序?評估練習部分是否符合課程目標和學習內容?

每一課的課文內容之間關係是否有一致性?是否容易理解?

4. 接受度高。有效的教科書應該考慮學習者的學習環境與文化差異。

課文內容中使用的例子必須符合學習者的語言技能的水準。

5. 內容的準確性。內容和資料需要從可靠與現代的來源。

6. 教科書中的內容。應該著重於學習者,並促進學習者的創造力。

7. 學習與評估。為了讓學習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應用書上的課文內 容,教師必須根據設定的學習目標進行教學。

8. 內容的特性應該是中立、不偏不倚的。尊重讀者的語言差異,尊重 少數民族、婦女和弱勢群體。

教科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Lu Bisong (1996) 如果教師想提高課堂 教學品質與效果,需要用有效的教材,因為教科書的功能是促進學習者的 學習技能。教科書還能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習者學會新知識。同時,教科 書也是開發學生學習能力的工具。由此可證,漢語教科書的品質直接影響 學習者學習能力與學習成績。

二、教材分析方法

許多國際和國內專家學者已進行研究與收集教材分析有關的資料,如下;

Clement (1942) 提出目前主要教材分析方法是描述性分析法,為了判斷 與評估教科書的價值,使用描述性分析法要花很多時間,而且只用描述性 分析法收集和分析教材並不夠完善,進行教材分析時應有教材分析標準。

(Criteria) 教材分析標準的優點是讓分析結果更有價值、更標準。

Smith;Krouse & Atkinson (1969) 提出教科書分析的標準包括書本形狀堅 固耐用,教科書的內容分類必須合理平衡,無論是在學術方面或數據分析 方面,書上的例證與內容必須合理,提供一定參考資料和評估學習者的學 習測驗。

Williams (1983)提供外語教材分析標準如下,

1. 使用的外語教學法應符合心理學原則和語言學原則。

2. 提供外語教師的建議。為了教師能夠達到教學目標,而完成教科書

作者想傳達的內容。

3. 外語學習者的需求。因為學習者的語言水準不同,所以外語教科書 必須提供符合學習者的語言能力與需求。

文化差異相關的問題。在外語教學過程中,經常發生課文內容中的詞彙 與文法的問題,許多專家的研究發現造成這種問題的因素是因為母語學習 者與外語學習者的文化差異。所以學習者應該一邊學習語言,一邊學習外 語的文化與接受文化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