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以部件遊戲提升學習者的漢字技能為主題,以泰國春武裡省「班 本科技公立學校」高一學生為對象,經過文獻探討、研究設計、實際演練 以及資料分析,綜合以上所有研究實行與結果,研究者針對以下三項研究 問題進行分析討論;

問題一、高中一年級學生的漢字提升技能的基本知識如何?

研究者透過教師訪談記錄、課室觀察記錄以及學生訪談記錄,發現學習 者的漢字的基本知識非常少,非常明顯是學習者缺乏完整的漢字寫法之系 統整理。學習者會有如此情況其實有幾個原因的,研究者把所有訪談記錄 的資料分析完之後,再參考教師訪談記錄發現,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學 習者學漢語的時間較短,他們才剛開始學漢語一個學期而已。除了學漢語 時間的限制,也因教師主要教學的內容是聽力與閱讀,漢字寫法與漢字字 形結構都還沒教。這個部分對他們的寫漢字的技能有比較大的影響。學習 者在寫漢字時,很難掌握正確的書寫方式,而造成對漢字字形結構的偏 誤,也導致其他問題的發生。

問題二、使用部件遊戲後,學習者在漢字學習上,是否能提升學習動機?

大多數的泰國學校使用的漢語教學策略是依靠中國大陸的學習方案,包 括北京的發音、簡體字、漢語拼音系統以及中國送來的漢語書、漢語教材

等。「書寫漢字」一直是泰國學習者的大問題,很多學生考試的時候,寫不 出漢字來,因而常用拼音代替。

學界存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而大多數教師常用的教學法是主動教學 法。為了理解主動學習的重要性,教師需要意識到「主動教學法」有很多 的定義。主動學習法可以被定義為“藉由苦功使學習更純正”(Van De Bogart,2009)此外,它還被定義為“指一種技術,學生需要做的不僅僅 只有聽講,還要懂得去發現、處理和運用新的資訊(Van De Bogart,

2009)。”

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遊戲,這不是個新的想法。在過去的幾年中,為了 創造一個吸引力強又能有歡樂學習環境的遊戲。許多教育家把各式各樣的 遊戲融入到他們的教學課程,雖然過程可能非常艱難和費時,但互動式、

協作式、有競爭力的遊戲往往會激發和鼓勵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有更高的 學習動機。多年來,課堂遊戲的格式有了巨大變化,而且也出現更多交互 性強的遊戲。

近日很多教育家給予“教育遊戲”定義。雖然一些遊戲競爭性較強,不 過大部分遊戲允許學生輕鬆愉快地學會新知識以及互相幫忙解決問題,沒 有輸贏,「只玩樂,而沒有工作(All play and No work)」。Schaller (2006) 提出,重複教學過程的目的是“透過支持性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自己做 實驗、建立假說和作結。”,這些觀念都是高層次的思維技巧,無論採用 何種的遊戲格式,只要教師精心設計過,學生就可以同時建立他們的解決 問題的技能,同時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開心地學習 (MacKenty,2006;

Harris,2009) 。

研究者參考上述的文獻,選用遊戲當成次要教材。透過部件遊戲提升學 習者的漢字技能以及提高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是最重要的研究目的。從研 究實驗的第一天到最後一天,研究者不斷地進行課室觀察記錄,如果有機 會也會與學生進行小訪談。研究者把研究工具資料分析之後,結果發現大

多數的學習者非常喜歡部件遊戲,使用部件遊戲之後,在漢字學習上,能 提升學習者的學習動機。

問題三、在漢語教學課堂實驗部件遊戲之前與之後,學生的漢字提升技能 的差異如何?

漢字一直被認為是「表義文字」可是如今語文學家認為漢字應為「音義 文字」(裘錫圭,1995 ;萬雲英,1991) ,其特徵是漢字本身能夠表達意 義。大多數的泰國漢語教師常以「告訴學生漢字的意思去記漢字」的教學 法,把這種教學法當成主要方法,而忽視了漢字意義的內涵。

Chutarong ( 2017) 指出只背誦漢字的意義對學習者學習漢字是不夠好 的,如果學習者學到筆畫複雜的漢字,沒去學漢字的造字背景與來源,學 習者不但會有學習上的困擾,而且會失去的學習動機。為了促進學習者的 漢字識別技能,教師選用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幫助他們記住很多漢字,也能 夠幫助他們對漢字的來源有深刻的了解。

任景文 (2001) 提出在學習漢語的早期階段,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習者記 住象形漢字的含義和形式,雖然漢字裡的象形字不太多,且大多數的形象 字是獨體字,但是如果教師能夠教導學習者如何把象形字應用於其他筆畫 更複雜的漢字,學習者會覺得學習漢字不是件很難的事情。教師應慢慢向 學習者介紹獨體字,再介紹筆畫更複雜的漢字給他們。這樣以來,就能夠 讓學習者更快地熟悉漢字,也能夠促進學習者的學習動機。

研究者剛開始進行漢語教學課堂實驗時,大多數的學習者沒有漢字結構 的基本知識,他們沒學過漢字演變的來源,也沒有學過漢字部件部首。他 們不知道漢字部件部首是甚麼,更使我驚訝的是他們寫漢字的時候,只把 功課寫完就好,沒有根據漢字寫法規則來寫字,也因此,他們寫的漢字看 起來不像漢字,不但字寫得不漂亮,而且他們寫完功課之後,就忘了生 詞。第一節課研究者訪談學習者,關於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對學習者來 說覺得什麼東西最難學?整個班級都同時回答「書寫漢字」。訪談結束後,

他們知道要學的東西是「漢字演變的來源、漢字字形結構、漢字部件」之

後,他們的表情變得很輕鬆,他們也說非常期待玩部件遊戲,聽到這句 話,我的心中充滿了歡樂。

在進行教學期間,當然我們也有不愉快的時候,可是學習者一點也沒有 放棄的意思。為了評估學習者的漢字識別技能是否改善,最後一節課研究 者讓學習者做課後能力測驗,批改完學生的測驗之後,研究者對他們的學 習情形進展非常滿意,學習者的漢字技能與一開始有極大的差異。

研究者不只依據課前能力測驗與課後能力測驗的結果來判斷學習者的學 習情況,也依據課室觀察記錄,注意到他們的學習態度一天比一天地積 極,使他們進步得很快。學習者玩過部件遊戲之後,研究者注意到他們對 漢語的觀念慢慢地改變,他們很快樂地參加教學活動、互相幫助,互相學 習。他們能夠透過部件遊戲滿心歡喜地學習漢語,而且部件遊戲讓學習者

「漢語難學」的觀念轉變成「漢語易學」或「不管漢語多麼難,我都不會 放棄」。對我來說,結果明顯在於漢語教學課部件遊戲課堂遊戲之前與之 後,學生們的漢字識別能力的差異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