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父母教養態度、生涯自我效能與高中生幸福感之典型相關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父母教養態度、生涯自我效能與高中生幸福感之典型相關分析

型相關分析

由於高中生其父母教養態度、生涯自我效能與高中生幸福感三者間的關係,

本研究已透過相關矩陣分析顯示三群各變項間皆呈現顯著正相關,為進一步探討 父母教養態度、生涯自我效能與高中生幸福感三者間的兩兩關聯結構,本研究特 使用典型相關分析。其結果如下:

一、 父母教養態度與生涯自我效能之典型相關分析

利用典型相關分析探討父母教養態度與生涯自我效能兩變項之間的相互關 係,基於本研究的假設,父母教養態度可能會影響生涯自我效能,在此情況下,

本研究將父母教養態度因素稱為預測用變項組,而生涯自我效能因素稱為效標變 項組(李素馨,1994;李思屏,2001)。表 4-3-1 顯示典型變量的統計結果,以及 預測變項組與效標變項組之間關係,此兩組的典型變量只有二對

p 值達到顯著水

準的典型因素(p <0.05),表示兩組變項之間有二對顯著地不同線性組合關係,結 果發現這二對的典型相關分別為0.410、0.180,針對二對典型因素分別說明如下。

(一)第一對典型因素與結構:高中生知覺父母親教養態度的反應程度愈高,就 愈能夠相信自己在未來的生涯道路上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從表4-3-1 顯示第一對典型因素1與1的相關係數為0.410(p <.05),

決定係數為0.168,表示預測用變項組的第一個典型因素(1)可以解釋效標變項 組的第一個典型因素(1)總變異量的16.81%。

其次,以抽出變異量的百分比和重疊百分比而言,從父母教養態度的四個變 項所抽取出來的第一個典型因素(1),佔該組總變異的37.8%,且父母教養態度 與生涯自我效能第一個典型因素(1)重疊的部分為0.064,表示生涯自我效能的 五項變項可以透過第一個典型因素(1)解釋父母教養態度總變異的6.35%。相對 的,從生涯自我效能的五個變項所抽出來的第一個典型因素(1),佔該組總變異

98

的41.87%,且生涯自我效能的變項和父母教養態度第一個典型因素(1)重疊的 部分為 0.07,表示父母教養態度的四個變項可以透過第一個典型因素(1)解釋 生涯自我效能總變異的7.04%。

最後,就第一個典型因素而言,主要是由父母教養態度中的「母親反應程度」

(0.985)與「父親反應程度」(0.692)透過1和1對於生涯自我效能的「解決問 題」產生較高的關聯性。簡而言之,高中生知覺母親和父親的「反應程度」之教 養態度因素會影響生涯自我效能中的「解決問題」能力,亦即表示對父母親教養 態度的反應程度愈高,就愈能夠相信自己在未來的生涯道路上具有解決問題的能 力。

研究者在教育現場的觀察發現高中生正値升學競爭激烈,面臨為尋找自我定 位及其他發展議題等壓力,若父母在處理事務時多以正向的觀點看待,適度引導 子女進行討論與評估做法的適當性,提供解決問題的技巧,協助子女培養自主決 定的能力,子女的幸福感就高;反之,若父母在處理事情時多以檢核的角度看待,

重視行為結果的是非對錯與責任歸咎,並不願意投入時間傾聽子女的感受及需 求,一昧的責備,易造成子女疏離及反抗的心理,親子關係趨於緊張,其子女幸 福感就低。

(二)第二對典型因素與結構:高中生知覺父母親教養態度的要求程度愈高,其 在生涯自我效能中的「做出計畫」與「自我評估」的能力則會愈高。

首先,從表4-3-1 顯示第二對典型因素2與2的相關係數為0.18(p <.05),

決定係數為0.032,表示預測用變項組的第二個典型因素(2)可以解釋效標變項 組的第二個典型因素(2)總變異量的3.23%。

其次,以抽出變異量的百分比和重疊百分比而言,從父母教養態度的四個變項所 抽取出來的第二個典型因素(2),佔該組總變異的 25.96%,且父母教養態度與 生涯自我效能第二個典型因素(2)重疊的部分為0.839,表示生涯自我效能的五

99

項變項可以透過第二個典型因素(2)解釋父母教養態度總變異的 8.39%。相對 的,從生涯自我效能的五個變項所抽出來的第二個典型因素(2),佔該組總變異 的36.96%,且生涯自我效能的變項和父母教養態度第二個典型因素(2)重疊的 部分為0.012,表示父母教養態度的四個變項可以透過第二個典型因素(2)解釋 生涯自我效能總變異的1.2%。

最後,就第二個典型因素而言,主要是由父母教養態度中的「母親要求程度」

(0.891)與「父親要求程度」(0.756)透過2和2對於生涯自我效能的「做出計 劃」、「解決問題」與「自我評估」產生較高的關聯性。換言之,第二個典型因素 係呈現高中生知覺母親和父親教養態度中的「要求程度」會影響生涯自我效能中 的「做出計畫」、「解決問題」與「自我評估」三項,若從關係的方向性而言,其 中與「解決問題」呈現負向相關。也就是說,若高中生知覺父母親教養態度的要 求程度愈高,其在生涯自我效能中的「解決問題」能力愈低,但「做出計畫」與

「自我評估」的能力則會愈高。

田秀蘭(2001)曾指出,個人成長、價值觀念形成以及行為模式的建立,均 會受到家庭相當程度的影響。有關父母教養方式對青少年子女發展之研究相當豐 富,結果也多支持父母教養方式對子女自我概念與生涯發展等有顯著影響;再者,

黃虹薰(2009)的研究發現,高中生父母關愛回應與要求規範程度越高,其生涯 自我概念清晰;另李萍薇(2011)研究國中生對父母教養態度知覺反應與要求的 程度愈高,則其生涯價值、生涯能力、生涯抱負、生涯興趣、生涯認識之生涯自 我概念愈清晰。以上研究均說明父母教養態度對生涯自我概念及生涯相關議題有 相當程度的影響,與本研究結果相似。

從教育現場的觀察,當父母能夠叮嚀子女面對生涯議題時,有更多的探索與 認識,子女就會越有意願瞭解個人面對生涯情境的優劣勢,並嘗試透過優劣勢的 分析,尋找轉化個人限制的方式,進而增進個人生涯優勢能力的養成。且權威、

專制的單一教養方式易削弱子女面對生涯議題的信心程度,另缺乏彈性理解的親

100 到顯著水準的典型因素(p <0.05),表示兩組變項之間有一對顯著地不同線性組合

1.39

101 關係,以下針對此對典型因素進行說明:

首先,從表4-3-2 顯示此典型因素1與1的相關係數為0.367(p <.05),決定 係數為0.134,表示預測用變項組的第一個典型因素(1)可以解釋效標變項組的 第一個典型因素(1)總變異量的13.44%。

其次,以抽出變異量的百分比和重疊百分比而言,從父母教養態度的四個變 項所抽取出來的典型因素(1),佔該組總變異的9.03%,且父母教養態度與幸福 感的典型因素(1)重疊的部分為0.672,表示幸福感的三項變項可以透過第一個 典型因素(1)解釋父母教養態度總變異的67.2%。相對的,從幸福感的三個變項 所抽出來的典型因素(1),佔該組總變異的0.066%,且幸福感的變項和父母教養 態度典型因素(1)重疊的部分為0.494,表示父母教養態度的四個變項可以透過 典型因素(1)解釋幸福感總變異的49.4%。

最後,就此典型因素而言,主要是由父母教養態度中的「母親反應程度」

(-0.934)、「父親反應程度」(-0.632)與「母親要求程度」(-0.627)透過1和1對 於「心理幸福感」、「社會幸福感」與「情緒幸福感」三項皆產生中高的關聯性。

簡而言之,高中生知覺母親和父親的「反應程度」與母親的「要求程度」之教養 態度因素會影響高中生對於三項幸福感感知程度,亦即表示對父母親教養態度的 反應程度愈高與母親的要求程度愈高,高中生也就愈感覺到幸福。

家庭是影響個體最深遠的情境,家庭成員彼此能提供情感支持,一方面可以 減低壓力,另一方面滿足個體照顧與陪伴的需求,增進良好的生活適應。根據 Erikson(1969)的心理社會學習理論,高中生正值人格的形成與發展之關鍵時期,

此發展階段的任務是自我統整,統整出一套可指引個人生活方向的價值體系,發 展順利就能自我統合,反之就會產生角色混淆的情形。此時父母的教養態度若是 能夠依照子女發展階段的身心特質,適時的介入提醒,叮嚀子女增進自我控制力 的同時,也進一步理解子女生涯期待,同時鼓勵子女累積生涯經驗,正向接納的

102 到顯著水準的典型因素(p <0.05),表示兩組變項之間有一對顯著地不同線性組合 關係,結果發現此對的典型相關為0.3666,以下針對此對典型因素進行說明:

103

係數為 0.4127,表示預測用變項組的此典型因素(1)可以解釋效標變項組的典 型因素(1)總變異量的41%。

其次,以抽出變異量的百分比和重疊百分比而言,從生涯自我效能的五個變 項所抽取出來的典型因素(1),佔該組總變異的 22.03%,且生涯自我效能與幸 福感的典型因素(1)重疊的部分為 0.5338,表示幸福感的三項變項可以透過此 典型因素(1)解釋生涯自我效能總變異的53.4%。相對的,從幸福感的三個變項 所抽出來的典型因素(1),佔該組總變異的23.09%,且幸福感的變項和生涯自我 效能典型因素(1)重疊的部分為 0.5791,表示生涯自我效能的五個變項可以透 過典型因素(1)解釋幸福感總變異的57.9%。

最 後 , 就 此 典 型 因 素 而 言 , 主 要 是 由 生 涯 自 我 效 能 中 的 「 目 標 選 擇 」

(-0.70624)、「自我評估」(-0.71959)、「解決問題」(-0.90781)與「做出計畫」

(-0.74959)透過1

Y 對於「心理幸福感」與「社會幸福感」兩項幸福感產生中

1 高的關聯性。簡而言之,高中生知覺生涯自我效能的「目標選擇」、「自我評估」、

「解決問題」與「做出計畫」會影響高中生對於兩項項幸福感感知程度,亦即表 示當高中生的「目標選擇」、「自我評估」、「解決問題」與「做出計畫」等四項生

「解決問題」與「做出計畫」會影響高中生對於兩項項幸福感感知程度,亦即表 示當高中生的「目標選擇」、「自我評估」、「解決問題」與「做出計畫」等四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