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生幸福感、生涯自我效能與父母教養態度之關係,以增 進對高中學生幸福感的了解,並依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提供相關輔導工作 者參考。全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為研究問題與假 設,第三節為名詞釋義。茲將上述內容依序敘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本節依序就研究動機與目的,分別說明之。

一、 研究動機

對每個人而言,最大的幸福之一就是一生中能擁有一份滿意的生涯(Sharf, 1997)。生涯的最終目標—幸福。從事生涯探索,絕對不是在於追求功成名就,

也無意裁判人生歷程的長進與否,而是想要從事生命旅途的思考,進而獲得幸福 感(余德慧,民86)。那麼對正值逐步探索並開展生涯旅程高中生而言,研究者好 奇什麼樣的經驗能為高中生帶來幸福感?目前對於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多著重 於病理學和醫學導向下的憂鬱、自殺、焦慮、網路成癮等等心理疾病的探討,相 對較缺乏對高中生正向心理狀態的研究,如幸福、樂觀、滿意、快樂..等。對高中 生來說,若能透過教育情境的安排,幫助學生開發學習潛能,發掘優勢能力增進 學習效能,就能逐步增加心理的幸福感。蕭雅云(2003)的研究也顯示當高中生 面對生涯的任務與挑戰時有較高的準備度,幸福也相對的較容易到來。然而林淑 芬(2007)、屈寧英(2004)的研究發現,生活壓力和幸福感呈現顯著負相關,對 高中生來說,生活在充滿競爭感和學習成就掛帥的情境中,幸福感的來源為何?

青少年時期所知覺的幸福感對於日後個體的幸福及快樂將有長期的影響(Call , Thiede, Riedel, Hein, McLoyd, Petersen, Kipke., 2002),因此瞭解高中生的幸福狀態 及影響來源,將有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第一章 緒論

2

講義雜誌連續十二年進行國小幸福指數調查,2011 年針對全國 22 縣市、44 所國小三至六年級學童作問卷調查,其中高達86%的小朋友覺得自己「幸福」,創 12 年來新高;北部地區兒童有 89.1%回答感到幸福,感到幸福的比率是各地區之 冠。對於什麼叫做幸福,31.6%小朋友認為,幸福是「溫暖的家、父母的關心、與 父母同樂」的比例最高;小朋友覺得幸福的原因最高是37.1%的「一起出去玩(出 國、郊遊、旅行)」,另外國小學童感到「不幸福」的原因中最多比例(25%)表示

「常挨罵、被打、被欺負」。從調查結果可發現,家庭中父母的陪伴與情感支持是 國小學童影響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現代父母陪伴小孩的時間被壓縮,

只有放假才有機會一起相處,才能滿足國小學童對於家人陪伴的需求。在董氏基 金會2011 年的調查中也發現「課業、考試成績」、「父母對自己的期待」仍是青少 年最主要的壓力來源。對臺灣地區的高中生而言,生涯決定是其生涯發展過程中 的一大課題,高中生所面臨的決定包含選組及進入大學之前的科系選擇;此時的 青少年除了開始對自己的生涯有想法,同時也深受同儕選擇的影響,若再加上當 自己的觀念與父母、師長產生差異時,就有可能會產生衝突與反抗(田秀蘭,

2003)。Dekovic(1999)則發現親子衝突會對青少年的發展及幸福感產生負面的影 響,如情緒沮喪、自卑等。由此可知親子關係對於青少年的幸福感有舉足輕重的 影響,而父母親的教養態度和親子關係密切相關,所以研究者期待瞭解何種類型 的父母教養態度能增進青少年的幸福感。

就生涯發展的觀點而言,高中生正處於生涯發展階段的探索以及實踐階段,

對面對重重課業壓力的高中生而言,學習成就最直接的來源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 考試分數,而非勝即敗的學習情境,讓高中生在生涯探索時難以避免帶著勝負的 眼光,陷入成敗的二分化思考。Blustein(1989)的研究顯示,生涯自我效能是促 進個體從事與生涯決定有關的生涯探索活動的原動力。研究者由教育現場中的狀 況,發現當學生面對生涯抉擇議題或是生涯歷程轉換的時刻,若能正向肯定看待 個人的能力,並相信個人有能力處理所面臨的困難情境,就能對個人達成預期目

3

標抱持希望感。上述類型的學生多數時候較能夠面對生涯歷程中的挑戰及挫折經 驗,積極的學習態度也能幫助個人在過程中找到持續努力的動力。反觀若學生抱 持負向消極的態度看待自身的狀況,對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缺乏自信,容易產生 負向情緒,同時對個人達成生涯目標也缺乏期待,隨之而來就會出現逃避、自我 懷疑的損壞性自我應驗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因此,自我效能是幫助學 生面對學習歷程及生涯抉擇的重要支撐。再者,個體自幼的家庭經驗是個人自我 效能形成的起點,經由重要他人和對所處環境的探索,個體開始發展和評估自己 的能力,到了決定未來生涯時,其生涯自我效能感即會發揮功效,使學生願意面 對困境,解決困境(田秀蘭,2003)。為人父母者,在教育子女時都期待子女比身 為父母的自己更有能力和發展性,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對於子女常耳提面命的 提醒,叮嚀子女避免遭遇自己當年的挫敗,為的是子女能邁向更好的生活樣貌,

不過,求好心切的過程中同時也帶給子女無形的壓力和父母期待的框架。根據相 關文獻指出不同父母教養態度下形成的壓力和期待也有所差異,所以研究者也期 待瞭解不同的教養態度對青少年自我效能的影響。

綜合上述,目前鮮少對於高中生幸福感、生涯自我效能與父母教養態度三方 面相關的研究,加上相關研究多以本地高中生為主體,缺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比 較和討論,故本研究特將不同東南亞國家的僑生做為研究對象之一,如印尼、菲 律賓、越南、泰國、緬甸…等。研究者針對國內外相關文獻加以整理,透過問卷 調查國內本地高中生與僑生,進而針對不同背景變項的高中生,探討幸福感、父 母教養態度與生涯自我效能的現況與差異,同時瞭解此三個變項之間的相關性,

並進一步探討父母教養度及生涯自我效能對幸福感是否具有預測作用,進而探討 如何提升高中生的幸福感,俾使其順利完成生涯發展任務。而研究者期望透過本 研究來獲取新的訊息與價值,作為教育主管機關提升高中生之幸福感、瞭解父母 教養態度與增進生涯自我效能的參考,及日後學術上的研究與應用。

4 二、 研究目的

綜合上述之研究動機,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針對高中生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探討目前高中生在幸福感、生涯自我效能 與父母教養態度的現況。

(二)藉由相關量化分析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高中生,在高中生幸福感、生涯 自我效能與父母教養態度的差異情形。

(三)探討高中生在幸福感、生涯自我效能與父母教養態度之間的關係。

(四)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作為後續研究及高中生生涯輔導實務工作 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