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父母教養方式的理論與類型 第一節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園新生挫折容忍力是否有影響。此章針對父母的教養方 式與挫折容忍力之相關文獻進行探討,將文獻探討分成三個小節敘述:第一節探討父母教養方式 之相關研究;第二節探討挫折容忍力之相關研究;第三節則針對父母的教養方式與挫折容忍力相 關研究進行探討。

父母教養方式的理論與類型 第一節

研究者欲在以往的文獻中整理各個學者對於父母教養方式的定義、父母教養的重要性及父母 教養方式的理論、最後是父母教養的類型分別在此小節中討論。

壹、父母教養方式的定義

談到「教養」一詞「parenting」與「parental rearing」都被稱為父母教養,在國內外父母教 養的研究甚多,父母教養的定義也因理論與研究上的需要有不一樣的說法,國外的著作也會因個 人的翻譯略為不同,因此對於父母教養方式的名稱也有差異,其中在研究中最常出現「教養方式」、

「教養態度」、「管教行為」、「管教方式」等名稱,雖然名稱不同,但是內涵相似,都表達了父母 對於孩子的行為所做的情緒反應與處理方式,研究者將學者所下的父母教養方式的定義彙集整理 成表 2-1-1。

表 2-1-1

國內外對「父母教養方式」的定義

學者 年份 教養方式定義

Schaefer & Edgerton 1985 父母表現出來的教養價值觀、教養態度以及教養行為。

楊國樞 1986 教養方式包含態度與行為:前者包含認知、情感與意 圖;後者包含實際表現的行動與做法。

10

學者 年份 教養方式定義

Books 1991 父母管教包含父母在幼兒發展中所帶給孩子的一切養 分與指導,是一個連續的交互作用。

李蕙美 1992 父母親的教養方式是依照自己的認知、信念、情感、價 值觀及人格特質對孩子的教導的方法與態度。

王珮玲 1992 父母親有知覺到自己對子女教導時,所表現出的態度與 做法。

王鍾和 1993 父母管教行為是一連串的互動關係,隨子女的成長不斷 的改變。

Sears、Maccoby 與 Levin 1993 父母管教方式是父母的態度、價值觀念、自己的信念與 興趣的交互影響的歷程。

張耿義 2006 父母在教養孩子時所表現出來的教養行為與做法。

廖純雅 2006 父母管教方式是指管教子女的做法與態度。

林維彬 2007 父母教養信念是經由自身的教養經驗類化與家庭環境 之影響所表現出的教導孩子與判斷孩子的行為表現。

陳翠瑜 2010 教養方式是父母對子女行為的做法及態度。

黃國芬 2012 父母教養方式是受自身的情感、價值觀、人格特質與親 子互動下所表現出來的態度與做法。

盧韻苓 2017 父母教育幼兒時,將父母本身的人格特質與價值觀所內 化的信念,並運用在教養幼兒上。

洪瓊慧 2018 父母與幼兒互動中,教育及訓練幼兒的生活常規、行為 舉止與表現,及做人種種的觀念及價值觀建立。

綜合上述研究可發現,父母的教養方式會因為自己本身的舊經驗包含價值觀、認知、情感、

態度實際表現在教養子女的行為上面,教養過程是持續的而且是父母與幼兒在互動下所產生的,

因此,本研究將父母教養定義為:「在情境下,父母和幼兒互動中其實際教養的行為與態度」。

貳、父母教養的影響

張明麗(2003)在研究中整理了有關早年家庭對於個體長大後影響發現,教育心理學對發展 提出,早期的經驗是日後發展的基礎;心理學家也認為人們的早期經驗,會在每個人的潛意識中

11

留下深刻的印記,並且影響每個人,年幼的經驗會影響往後的生活,另外,在早期經驗裡,家庭 是最直接也是最深刻的影響。

洪蘭(2015)更是提到:「父母的身教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的處事態度與價值觀,

最終形成我們的人格」。幼兒受家庭的影響最大,幼兒的人格與才能歸根究柢是受到父母、家庭 的影響,因此家庭是形成人格基礎與生活習慣的地方,對子女而言,家庭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 供教養的環境,父母教養會成為子女在人格、自我概念、認知發展及社會行為發展的基石,對於 幼兒而言,父母親是幼兒互動時間最長、接觸最密切的主要照顧者,儘管環境會改變,父母仍是 家庭中極為重要的角色,因此父母教養是影響孩子發展的關鍵。(方立音,2010;江慧,2011;

徐淑美,2004;陸建國、鍾莉瑛,2006)

綜合以上研究發現,父母教養對於幼兒的影響包含:生活習慣、處事態度、價值觀與自我概 念的形成、認知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基石,尤其是對幼兒的人格發展更是其重要的影響關鍵。

參、父母教養方式的理論

觀看文獻中的父母教養相關理論很多,但是沒有直接研究父母教養方式的理論,Mead(1976)

曾經從六種理論的觀點中來整理父母教養方式會如何影響孩子(引自陳翠瑜,2010),研究者將 各學者對於 Mead 理論的詮釋整理分述如下(吳美玲,2001;張春興,1996;許怡珮,2003;黃 拓榮,1997;黃國芳,2012;陳翠瑜 2010;劉明松、張韶霞,2001;簡志娟,1996;Mead,1976):

一、心理分析取向

心理分析取向(psychoanalytic approach)理論創始者 Freud 認為幼兒本我的部分由遺傳而來,

幼兒的行為也從本我開始,當本我的驅力太強時,父母應該給予限制,但是不該在幼兒超我的部 分尚未發展良好時太嚴厲的苛責,讓幼兒在寬容的態度中面對挫折,並強調幼兒早期與父母相處 會影響幼兒的社會化及人格特質,幼兒從相處的過程中認同其性別,此為幼兒維持身心正常發展 的必要過程,綜合上述,心理分析論重視父母與幼兒互動中,教養方式對其幼兒的人格養成之影

12

響。

二、發展成熟取向

發展成熟取向(development-maturational approach)此理論由 Gesell 所提出,理論中認為幼 兒成長有固定的順序、固定的模式,不受影響依序成長,成熟是決定行為的重要因素,因此父母 的教養必須觀察幼兒的需求,不可操之過急耐心依照幼兒的身心成熟度給予適當的教養。

三、行為取向

行為取向(behavioral approach)中的操作制約代表人物為 Skinner,他認為幼兒的行為是可 以塑造出來的,利用正增強、負增強、消弱、懲罰等原理來塑造幼兒的行為,以行為取向來看父 母教養觀點即是,父母可以利用原理來塑造孩子適應現今社會要求之行為。

四、認知發展論

認知發展論(cognitive-development approach)此理論代表人物為 Piaget,他認為幼兒是不斷 的經由同化及調適達成認知平衡主動的建構世界,因此由此理論來看父母教養觀點則是希望父母 能給予適當的環境及身教傳達社會價值,培養幼兒適應社會的能力。

五、存在現象取向

存在現象取向(existential-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此理論的代表學者為 Roagers,此理 論認為人以自我為中心,重視自我的主觀感受,因此以父母教養來看,父母應重視幼兒的自信與 自尊,與幼兒有好的情感交流,傾聽幼兒的想法,營造親子之間好的氣氛。

六、社會學習取向

社會學習取向(social learning approach)此理論的代表學者為 Bandura,此理論強調幼兒在 社會化的過程是以觀察學習及模仿重要他人為主,因此父母自身的態度、行為及教養方式會影響 孩子的行為舉止。

綜合由以上理論發現,不論哪一個理論觀看父母教養,都發現父母教養方式對於幼兒未來人 格及社會適應能力佔有很重要的一部分,若父母教養方式使用不當方式,可能造成幼兒的不良影

13

響,若父母使用適當的教養方式並且依照幼兒的身心發展做改變,那麼幼兒的人格發展與社會適 應能力則會有正向的影響。

肆、父母教養方式的類型

Morin(2017)的文章中提到,父母類型可以影響幼兒對於自己的看法,所以父母應該要確 定自己的教養類型可以有助於孩子健康的身心發展。心理學家Baumrind 進行超過 100 位學前幼 兒進行研究,利用父母採訪及自然觀察幼兒和其他研究方法,研究後在 1967 年提出了三種教養 類型:專制權威、開明權威及放任縱容。之後 Maccoby 和 Martin 在 1983 年延續 Baumrind 的研 究,加入了父母接納/回應(acceptance/responsiveeness)和父母要求/控制(demandingness/control)

兩個向度進行探討,意思為,父母若是對幼兒接納與回應多使用微笑及鼓勵,對幼兒犯錯則會糾 正但是是使用溫柔的堅定,相對的父母若是使用不接納不回應,幼兒犯錯會使用指責、處罰甚至 不理會;父母若是要求及控制向度,會要求甚至控制幼兒有某種程度的表現,反之則會允許幼兒 有較大的自主權決定自己的興趣及行為。接下來 Baumrind 在 1911 修改了教養類型,並增加了一 項,分別為:專制權威教養(高要求、高回應)、開明權威教養(低要求、高回應)、縱容教養(低 要求、高/低回應)、忽視冷漠教養(低要求、低回應)(Baumrind,1967;Kendra Cherry,2017;Pereira, Canavarro, Cardoso, & Mendonca,2009;吳瑀嫻,2011;楊仁瑞,2008)詳述如下:

一、專制權威教養型

專制權威教養型(authoritarian parenting)的父母會運用權威會要求幼兒一定要服從和聽話,

就像華人文化中傳統的父親會說:「因為我是你爸,所以你要聽我的」,要求了卻不給幼兒原因,

要求幼兒盲目服從,忽視幼兒自主的想法與內心衝突,容易教養成較容易生氣、對人不友善及難 相處的幼兒。

二、開明權威教養型

開明權威教養型(authoritative parenting)的父母會設限制,但是會告知幼兒設限的原因及

14

理由,也能尊重幼兒的意見並與幼兒討論或接受幼兒的想法再做出彈性的決定,溝通規則的原因,

假若孩子犯錯,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容易教養出較快樂、能獨立、與人合作的幼兒。

三、縱容教養型

縱容教養型(permissive parenting)的父母會放縱、不太要求幼兒,極少控制幼兒言行舉止,

縱容教養型(permissive parenting)的父母會放縱、不太要求幼兒,極少控制幼兒言行舉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