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園新生 挫折容忍力之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園新生 挫折容忍力之影響"

Copied!
11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施淑娟 博士

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園新生 挫折容忍力之影響

研究生:陳若榛 撰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9 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

學位論文考試委員審定書

(4)

國立台東大學博、碩士學位論文授權書

(5)

謝誌

首先,很感謝國立臺東大學提供一個美麗的環境,讓我能在這個美麗的地方學習,

也要謝謝所有幼兒教育學系的老師們,用心授課細心教學,尤其是我的指導教授施淑 娟老師與我的導師熊同鑫老師,淑娟老師總是給學生很大的空間發揮,也會用愛心與 耐心不厭其煩的指導論文,熊老師則是在心靈上與我最不熟悉的統計上,給了很大的 幫助,另外還有謝謝我的校外口委,東華大學的陳慧華老師。

接下來要謝謝我的碩班好夥伴,瑋瑋、慈凌,總是在我有問題時,能給我即時的 回應,在艱難的研究所時期能一起互相鼓勵的度過!也要謝謝我的閨蜜 Alison 與慧婷,

總是在我忙碌時給我鼓勵並不約我出去玩,在我需要紓壓時陪我放鬆。在此更感謝參 與本研究我的朋友及我的工作夥伴,集美附幼的大家,我唸研究所占掉我大部份的暑 假,很感謝大家的包容與鼓勵,尤其是我親愛的搭班小佩,分擔班務及承擔我不在的 責任,撐起整個班,讓我能安心的在臺東念書寫論文。

感謝我親愛的家人媽媽、姊姊們還有可愛的外甥,在我住宿時適時打電話讓我解 鄉愁,媽媽也總是在我回家的時候煮好吃的給我吃,從不給我壓力,讓我放心的在外 地求學。

最後感謝 Will,從念研究所到完成論文,Will 從男朋友變老公,到現在即將要當 我肚子裡,兒子的爸爸,在過程中陪伴我下臺東、上台北、搬宿舍、寫論文熬夜,陪 伴我一起完成很多不可能的任務,要當我的出氣筒、垃圾桶及貼心的枕邊人,辛苦你 了老公,也很謝謝你,也謝謝我自己,能堅持研究所這條路,為我自己驕傲。

(6)

i

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園新生挫折容忍力之影響

摘要

本研究目的旨在瞭解父母教養方式與幼兒園新生挫折容忍力的現況,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幼兒園新生其父母教養方式與幼兒挫折容忍力之差 異情形、分析幼兒園新生父母教養方式與其挫折容忍力之相關情形。研究 以臺北市與新北市之公立幼兒園的新生為對象,共獲得有效問卷 153 份,

所得有效資料經描述統計、獨立樣本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 Pearson 相關分析後,結果發現:一、幼兒園新生的父母教養方式採「專制權威型」

的方式最多,其次為「開明權威型」、 「縱容教養型」,而「忽視冷漠型」

的教養方式最低。二、幼兒園新生挫折容忍力現況為「建設性行動取向」

得分最高、其次為「困難挑戰取向」與最後為「挫折情緒應對取向」 ,總 量表呈現幼兒園新生之挫折容忍力得分在中間值。三、不同職業的父親對 幼兒挫折容忍力具有顯著性的差異。四、父親的職業為勞工其幼兒挫折容 忍力會低於父親職業為專業人員之幼兒。五、家庭月平均收入為中低收其 幼兒挫折容忍力會低於高薪組之家庭幼兒。六、不同性別的幼兒、不同職 業的父母及不同的家庭月平均收入對其父母的教養方式沒有顯著差異。七、

不同性別的幼兒、不同職業的母親對其幼兒的挫折容忍力沒有顯著差異。

八、父母教養方式對其幼兒的挫折容忍力沒有顯著差異。依據研究結果提 出建議以供家長、幼兒園教師與後續研究者做參考。

關鍵詞:父母教養方式、幼兒園新生、挫折容忍力

(7)

ii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determine the current state of parenting style and the frustration tolerance of newly admitted preschool children (hereinafter

preschool children). In addition to exploring how parenting style of

households with different demographic variables affects preschool children’s frustration tolerance,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atenting style and children’s frustration tolerance. Children newly admitted in public preschools in Taipei and New Taipei Citie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A total of 153 valid copies of questionnaire were collect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Pearson’s

correlation test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obtained data. The results revealed the following: (1) Most parents of preschool children employed authoritarian parenting, followed by authoritative, permissive, and neglectful patenting. (2) Regarding frustration tolerance of the preschool children, constructive action orientation received the highest score, followed by difficulty and challenge orientations and emotion response orientation. The frustration tolerance score of the preschool children according to the overall questionnaire was

approximately average. (3) A father’s occupation exhibit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is children's frustration tolerance. (4) Children whose father was a laborer had lower frustration tolerance than those whose father served as a professional. (5) Children from medium- and low-income households had lower frustration tolerance than those from high-income households. (6)

Children’s gender, parents’ occupation, and monthly average income exhibit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renting style. (7) A mother’s

occupation did not exhibi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er children’s frustration tolerance. (8) Parenting style did not exhibi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hildren’s frustration tolerance.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parents, preschool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planning to conduct relevant studies.

Keywords: parenting style, newly admitted preschool children, frustration

tolerance

(8)

iii

目次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目次 ···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研究動機 ··· 1

第一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4

第二節

名詞釋義 ··· 5

第三節

研究限制 ··· 7

第四節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父母教養方式的理論與類型 ··· 9

第一節

挫折容忍力的定義與相關理論 ··· 15

第二節

父母教養方式與挫折容忍力之相關研究 ··· 22

第三節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7

研究架構 ··· 27

第一節

研究對象 ··· 31

第二節

研究工具 ··· 33

第三節

研究實施程序 ··· 47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50

第五節

(9)

iv

研究倫理 ··· 51

第六節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3

父母教養方式與幼兒園新生的挫折容忍力之現況 ··· 53

第一節

幼兒背景變項與父母教養方式的關係 ··· 62

第二節

幼兒背景變項與其挫折容忍力的關係 ··· 69

第三節

幼兒不同背景變項與其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園新生挫折容忍力 之相

第四節

關情形 ··· 7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7

結論 ··· 77

第一節

建議 ··· 79

第二節

參考文獻 ··· 82

中文部分 ··· 82 西文部分 ··· 89

(10)

v

表目次

表 2-1-1 國內外對「父母教養方式」的定義………..……….…..…………..9

表 3-1-1 職業分類與職業名稱一覽表……….………..29

表 3-2-1 預試樣本幼兒年齡分配表……….……….……..…31

表 3-2-2 正式樣本幼兒年齡分配表……….………..32

表 3-3-1 正式問卷四項度分量表及總量表之信度值.………..…35

表 3-3-2 研究生自編試題各項度題目之內容明細……….……….………..…36

表 3-3-3 建立專家內容效度之名單………..………..38

表 3-3-4 專家意見彙整表……….……….…………..38

表 3-3-5 幼兒挫折容忍力正式量表題目之內容明細………42

表 3-3-6 幼兒挫折容忍力量表之信度………..….………….43

表 3-3-7 KMO 與 Bartlett 檢定……….……..………..….…………44

表 3-3-8 挫折量表因素分析結果……….……….………..44

表 4-1-1 父母教養方式問卷第二部份分量平均數表現況分析…………..…………..54

表 4-1-2 父母教養問卷題目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排序表………...………….55

表 4-1-3 幼兒挫折量表各分量平均數表現況分析….………..………….57

表 4-1-4 幼兒挫折量表題目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排序表………..…………..59

表 4-1-5 本研究與其他研究各層面平均數比較………….………..…….60

表 4-2-1 父母教養方式問卷第二部份分量平均數表現況分析………..……..62

表 4-2-2 父親職業類別描述統計與 Tukey HSD 事後分析.………..…….64

表 4-2-3 母親職業類別描述統計與 Tukey HSD 事後分析……….……..…….65

表 4-2-4 月平均收入描述統計與 Tukey HSD 事後分析………..…….…...67

表 4-3-1 不同性別之幼兒園新生在「挫折容忍力」之t檢定………..……...69

(11)

vi

表 4-3-2 父親職業類別與幼兒挫折容忍力之描述統計與 Tukey HSD 事後分析…....71

表 4-3-3 母親職業與幼兒挫折容忍力之描述統計與 Tukey HSD 事後分析………...72

表 4-3-4 月平均收入與其幼兒挫折容忍力各向度描述統計與 Tukey HSD 事後分

析……….…..…………..….………..………..…………...74

表 4-4-1 幼兒背景變項與其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園新生挫折容忍力總量表的積差關

係…...……….………..………..…………...76

(12)

vii

圖目次

圖 3-1-1. 研究架構圖……….……….27

圖 3-4-1. 研究程序圖……….……….47

(13)

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研究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園新生挫折容忍力是否有影響,研究結果可供相關人士 包含現場教師與家長做為參考及建議。本章主要說明研究者對此研究之源起,即對此研究之研究 動機,並提出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最後則為名詞釋義。

研究動機 第一節

研究者欲研究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園新生挫折容忍力之影響的動機有兩點,分別在以下敘述 中呈現。

壹、父母教養觀與幼兒人格

台灣在 2015 年衛生福利部健保署就醫統計分析,在兒童期的有精神狀況的總人數有 23517 人,0~4 歲有 41747 人;5~9 歲有 81905 人,張杏如(2015)指出,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的發生 與幼年及兒童時期的危險因子有非常大的關係,其中危險因子包含本身的氣質與家庭中不安全依 附、嚴厲的親職關係與家庭中的衝突行為。而這些家庭所帶的危險因子中,容易導致現在的孩子 遇到挫折時容易不知所措並且自怨自艾,以負面的情緒面對挫折的壓力卻不知道可以使用正向行 動來改變現況,讓危機變為轉機,而這就是挫折容忍力不足而且是缺乏堅毅力的自我支持能力所 造成的結果(王鍾和,2001)。張春興(2006)一書中對挫折容忍力所下的定義為:當個體遭遇 挫折的時候,可以免於行為失常的能力,即個體能夠承受環境打擊或經得起挫折的能力,是個體 對挫折的一種適應能力,換一種說法則是個體能承受精神打擊而不至人格變態或行為失常。

Brooks 和 Goldstein 更是指出教養孩子的關鍵要素就是培養孩子的挫折容忍力(馮克芸、陳世欽 譯,2003)。然而在盧淑貞(2009)文章提到父母為了讓孩子有無憂無慮的童年,因此幫孩子打 理好生活的一切,也因為孩子生活太過順遂以至於無法承受生活中的不如意,而有輸不起、挫折 容忍力太差的情形。因此挫折容忍力對於人格有一定的影響力,可發現現今父母的教養方式會影

(14)

2

響幼兒的人格,但是觀看現今社會,在郭博傑與王乙涵 (2016)一文提到麗嬰房總裁林泰生所 做的網路民調「育兒排行榜」高達七成新世代媽媽正在分享與接收不盡正確的育兒資訊,時間一 久,錯誤的親職教育,將有可能賠上子女的個性與一生,同時在文中也提到親職教育專家楊俐容 根據自身輔導新生代家庭的經驗,也強調與另一半教養觀念不一致會嚴重影響幼兒的人格發展。

另外,趙世和(2011)指出父母對子女過分寵愛,管教子女的方法皆會影響其子女的心理健康,

戴伯芬(2016)在蘋果日報也提出有關家長教養方式影響幼兒人格的報導:鄭捷的病態人格可能 是因為父母從小讓幼兒玩手機,無視網路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產生不良影響,將手機取代玩具,病 態人格就此養成。

經由上述發現現今父母接受或使用不正確的教養觀影響幼兒人格,而不良人格的產生與是否 經得起挫折有關係,因此研究者想知道父母的教養方式與挫折容忍力是否有顯著的相關性。

貳、職場中幼兒挫折容忍力現況

研究者在幼教現場工作已經有八年多的時間,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在研究者第一年踏 入職場時,在某私立幼兒園小班中午幼兒午睡的時間,班上其中一位幼兒的爸爸、媽媽加上阿嬤 到幼兒園的辦公室,將研究者叫了出去,發現幼兒大腿內側有數十個瘀青,由於爸爸是醫生,因 此爸爸認為那些瘀青看起來很像指甲捏痕,當時研究者非常的錯愕及不知所措,爸爸懷疑是不是 老師造成的?所幸園所有監視器,還了研究者的清白,但是更重要的是發生這件事情的原因,該 名幼兒在班上是非常聰明且乖巧偏文靜內斂的孩子,在家中更是家族中第一位女孩,備受寵愛及 關注,後來發現是因為幼兒家中的弟弟剛出生,幼兒在家中及學校都重視自己的完美形象,期望 被誇獎害怕被責罵,尤其是喜歡被稱讚是好姊姊而想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為了保持完美形象很 少表現自己的情緒,只要遇到挫折就會緊張進而捏自己,一開始是捏嘴唇,被老師發現制止後就 改捏大腿內側,當事件發生後老師輔導該幼兒很久,若沒有經過輔導,該名幼兒長大後遇到挫折 後會不會做出傷害自己生命的行為?加上研究者閱讀到劉衛國、廖翊(2003)在一文中提到中國

(15)

3

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指出台灣青少年自殺率上升且年齡逐漸下降,青少年的死因第三名則是自殺;

同時在台灣自殺防治協會也統計出在 2017 年自殺死亡人數為 3,871 人,死因排名第十一位,根 據衛生署發布,除了年長者,青少年是自殺的高危險群。不但自殺率越來越高,其年齡甚至有越 來越低的情況,洪瓊慧(2018)研究中提供親子天下在 2009 年的調查八成六的國中小教師認為 現在學生最大的問題為情緒管理,尤其是缺乏挫折容忍力者,青少年的挫折容忍度差,面對孤獨、

自卑、無助及一時衝動容易走上絕路,是非常需要重視與探討的議題,以及需要深究為何會造成 此種現象的原因。

另外,在幼教現場工作至今,遇到過很多新生在學校遇到挫折就不想上學的幼兒,然而父母 不是與幼兒討論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要求老師改變及適應孩子所能接受的方式,這會讓研究 者擔心未來若幼兒遇到了不同強度的挫折而無法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否會再發生自殘或者是 傷害別人的事情,Kuriansky(2016)指出心裡不健康的個體,尤其針對弱勢族群與邊緣化族群 會產生更大的負面影響,在全球兩億的青少年中,約略有五分之一的人得不到適當的幫助。

綜合以上兩點動機,研究者想了解父母的教養方式是否對幼兒園新生的挫折容忍力產生不一 樣的影響?希望了解現況之後,在未來能夠提供一些研究證據與文獻資料,提供家長及教師參 考。

(16)

4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第二節

本研究旨在探討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園新生挫折容忍力之影響,期待能提供相關人士,在瞭 解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園新生挫折容忍力之影響後,能在未來修正其父母教養方式增加孩子的挫 折容忍力,此小節提出本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說明如下。

壹、研究目的

一、瞭解父母教養方式與幼兒園新生挫折容忍力之現況。

二、探討幼兒背景變項與父母教養方式的差異情形。

三、探討幼兒背景變項與其挫折容忍力的差異情形。

四、分析幼兒不同背景變項與其父母教養方式與幼兒挫折容忍力之相關情形。

貳、研究問題

一、瞭解父母教養方式與幼兒園新生挫折容忍力的現況為何?

二、幼兒背景變項是否對父母教養方式有所差異?

三、幼兒背景變項是否對其挫折容忍力有所差異?

四、幼兒不同背景變項與其父母教養方式與幼兒的挫折容忍力是否有顯著相關?

(17)

5

名詞釋義 第三節

因為研究需要,也為了使讀者能更清楚的閱讀此研究,因此將本研究的重要名詞定義如下:

壹、父母教養方式

Baumrind 在 1991 修改了教養類型變成了四個類型,分別為專制權威教養(高要求、高回 應):專制權威教養型(authoritarian parenting)的父母會運用權威會要求幼兒一定要服從和聽話;

開明權威教養(低要求、高回應):開明權威教養型(authoritative parenting)的父母會設限制,

但是會告知幼兒設限的原因及理由,也能尊重幼兒的意見並與幼兒討論或接受幼兒的想法再做出 彈性的決定,溝通規則的原因,假若孩子犯錯,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縱容教養(低要求、高/低 回應):縱容教養型(permissive parenting)的父母會放縱、不太要求幼兒,極少控制幼兒言行舉 止,讓幼兒自由的表達情緒與行為,對於行為不當的後果通常很少;忽視冷漠教養(低要求、低 回應):忽視冷漠型(ignoring parenting)的父母完全不參與幼兒的一切事務,不會滿足幼兒的基 本需求,自身可能也有其他問題與煩惱,沒有時間與力氣陪伴幼兒,甚至排斥或冷淡。本研究的 量表理論基礎將使用 Baumrind 的四種父母教養類型。

貳、幼兒園新生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將幼兒定義為:二歲以上至入國民小學前之人;另外也將幼兒園定義 為對幼兒提供教育及照顧服務之機構;本研究認為新進幼兒園之幼兒定義為第一次上幼兒園之二 歲以上至入國民小學前幼兒,以剛進幼兒園第一學期的幼兒為主要之研究對象。

(18)

6

參、挫折容忍力

陳威禎(2008)曾歸納學者們的定義及研究,可將挫折容忍力分為三大面向:

(一)挫折容忍力為個體適應挫折、抵抗挫折的行動力:挫折容忍力中的行動力代表的是,當 個體遇到挫折時能夠用行動來抵抗挫折,挫折容忍力中的行動力越好,在挫折情境中能使用具體 的行動維持沉穩,使身心維持在健康的狀態的能力。

(二)挫折容忍力為一種復原力,能使個體從失敗或挫折中,造成的失望和創傷的情緒中復原:

挫折容忍力中的復原力是可以使個體的心靈及情感能從挫折的創傷中復原到平衡健康的狀態,且 願意接受再次或更困難的挑戰的勇氣。

(三)挫折容忍力是願意嘗試困難任務,不害怕可能產生的挫折打擊,一種對困難任務挑戰 的接受力:挫折容忍力裡包含可能預知失敗也會勇於嘗試及接受失敗的勇氣,並能在失敗後再一 次挑戰,或仍願意挑戰困難的一種接受挑戰的能力。

本研究將挫折容忍力的意涵分為以下三個層面:(一)嘗試困難任務:指個體對於越困難之任 務願意接受挑戰的程度;(二)挫折後的情緒感受:指個體遭受挫折後產生的情緒,例如是生氣、

難過或是受到刺激反而更有想挑戰的感受;(三)挫折後的行動反應:指個體遇到挫折後,所採取 的反應行動是積極的亦或是消極的,例如放棄、想辦法改進或是更加努力行動等。

(19)

7

研究限制 第四節

本研究使用調查研究法,目的在瞭解父母教養與幼兒挫折容忍力的相關性調查,但研究中有 許多限制在此一一說明。

壹、研究範圍

一、研究地區

本研究考量研究者只有一個人、經費有限與時間因素(剛開學一個多月需要做研究),加上 研究需要教師與家長一起合作填寫量表及問卷,因此研究者找尋願意及信任的合格幼教老師幫忙 發放及回收家長教養問卷,並填寫幼兒園新生的幼兒挫折量表,故本研究地區在研究者熟悉的臺 北市與新北市。

二、研究對象

由於研究者找信任可靠的幼教老師都以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為主,加上私立幼兒園的開學時 間較公立幼兒園早,甚至為陸續入學,尚未入學的幼兒研究者沒有管道可以邀請家長參與研究,

故正式施測對象以 107 學年度公立幼兒園的 3~6 歲新生為主。

貳、研究限制

一、父母教養方式的變項太多

從文獻來看,父母教養會有許多的變項,包含父母教育程度、父母本身經驗、主要照顧者為 何?幼兒出生序、是否有兄弟姊妹、家庭組成、父母信仰…等,但是本研究無法一一討論,本研 究只選擇討論幼兒性別、父母親職業與家庭月平均收入當研究的變項,其他未討論的變項為本研 究的限制之一。

二、研究工具的選取

本研究使用家長教養問卷,以魏美惠教授授權同意給研究者修改並使用,但由於此問卷為

(20)

8

2008 年所修訂,雖然已經是研究者找到較近期的問卷,但仍有 10 年之久,為本研究的限制之一;

此外幼兒挫折量表為研究者自製,原因是為到目前為止,仍未出現幼兒園之幼兒專屬的挫折量表,

其他討論挫折容忍力的研究對象都在國小以上,所以小朋友都可自行填寫量表,因此研究者自製 符合挫折理論與幼兒園幼兒在學校容易發生的情境來擬訂量表,再經由挫折容忍力專家與專業幼 兒園教師一起修訂,經過預試得到良好的信效度,但是仍有不足的地方,故為本研究限制之一。

三、研究結果分析之限制

在上述限制中,研究者有提到,找尋文獻資料挫折容忍力的研究中,尚未出現研究對象以幼 兒園之幼兒為主,前者的研究中年齡從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甚至於工作之人為研究對象的都 有,因此在本研究的數據資料出現後,無法與同年齡層的幼兒作分析比較,只能與文獻中的理論 或是年齡較相近的國小作結果的分析討論,此為研究的限制之一。

(21)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園新生挫折容忍力是否有影響。此章針對父母的教養方 式與挫折容忍力之相關文獻進行探討,將文獻探討分成三個小節敘述:第一節探討父母教養方式 之相關研究;第二節探討挫折容忍力之相關研究;第三節則針對父母的教養方式與挫折容忍力相 關研究進行探討。

父母教養方式的理論與類型 第一節

研究者欲在以往的文獻中整理各個學者對於父母教養方式的定義、父母教養的重要性及父母 教養方式的理論、最後是父母教養的類型分別在此小節中討論。

壹、父母教養方式的定義

談到「教養」一詞「parenting」與「parental rearing」都被稱為父母教養,在國內外父母教 養的研究甚多,父母教養的定義也因理論與研究上的需要有不一樣的說法,國外的著作也會因個 人的翻譯略為不同,因此對於父母教養方式的名稱也有差異,其中在研究中最常出現「教養方式」、

「教養態度」、「管教行為」、「管教方式」等名稱,雖然名稱不同,但是內涵相似,都表達了父母 對於孩子的行為所做的情緒反應與處理方式,研究者將學者所下的父母教養方式的定義彙集整理 成表 2-1-1。

表 2-1-1

國內外對「父母教養方式」的定義

學者 年份 教養方式定義

Schaefer & Edgerton 1985 父母表現出來的教養價值觀、教養態度以及教養行為。

楊國樞 1986 教養方式包含態度與行為:前者包含認知、情感與意 圖;後者包含實際表現的行動與做法。

(22)

10

學者 年份 教養方式定義

Books 1991 父母管教包含父母在幼兒發展中所帶給孩子的一切養 分與指導,是一個連續的交互作用。

李蕙美 1992 父母親的教養方式是依照自己的認知、信念、情感、價 值觀及人格特質對孩子的教導的方法與態度。

王珮玲 1992 父母親有知覺到自己對子女教導時,所表現出的態度與 做法。

王鍾和 1993 父母管教行為是一連串的互動關係,隨子女的成長不斷 的改變。

Sears、Maccoby 與 Levin 1993 父母管教方式是父母的態度、價值觀念、自己的信念與 興趣的交互影響的歷程。

張耿義 2006 父母在教養孩子時所表現出來的教養行為與做法。

廖純雅 2006 父母管教方式是指管教子女的做法與態度。

林維彬 2007 父母教養信念是經由自身的教養經驗類化與家庭環境 之影響所表現出的教導孩子與判斷孩子的行為表現。

陳翠瑜 2010 教養方式是父母對子女行為的做法及態度。

黃國芬 2012 父母教養方式是受自身的情感、價值觀、人格特質與親 子互動下所表現出來的態度與做法。

盧韻苓 2017 父母教育幼兒時,將父母本身的人格特質與價值觀所內 化的信念,並運用在教養幼兒上。

洪瓊慧 2018 父母與幼兒互動中,教育及訓練幼兒的生活常規、行為 舉止與表現,及做人種種的觀念及價值觀建立。

綜合上述研究可發現,父母的教養方式會因為自己本身的舊經驗包含價值觀、認知、情感、

態度實際表現在教養子女的行為上面,教養過程是持續的而且是父母與幼兒在互動下所產生的,

因此,本研究將父母教養定義為:「在情境下,父母和幼兒互動中其實際教養的行為與態度」。

貳、父母教養的影響

張明麗(2003)在研究中整理了有關早年家庭對於個體長大後影響發現,教育心理學對發展 提出,早期的經驗是日後發展的基礎;心理學家也認為人們的早期經驗,會在每個人的潛意識中

(23)

11

留下深刻的印記,並且影響每個人,年幼的經驗會影響往後的生活,另外,在早期經驗裡,家庭 是最直接也是最深刻的影響。

洪蘭(2015)更是提到:「父母的身教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的處事態度與價值觀,

最終形成我們的人格」。幼兒受家庭的影響最大,幼兒的人格與才能歸根究柢是受到父母、家庭 的影響,因此家庭是形成人格基礎與生活習慣的地方,對子女而言,家庭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 供教養的環境,父母教養會成為子女在人格、自我概念、認知發展及社會行為發展的基石,對於 幼兒而言,父母親是幼兒互動時間最長、接觸最密切的主要照顧者,儘管環境會改變,父母仍是 家庭中極為重要的角色,因此父母教養是影響孩子發展的關鍵。(方立音,2010;江慧,2011;

徐淑美,2004;陸建國、鍾莉瑛,2006)

綜合以上研究發現,父母教養對於幼兒的影響包含:生活習慣、處事態度、價值觀與自我概 念的形成、認知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基石,尤其是對幼兒的人格發展更是其重要的影響關鍵。

參、父母教養方式的理論

觀看文獻中的父母教養相關理論很多,但是沒有直接研究父母教養方式的理論,Mead(1976)

曾經從六種理論的觀點中來整理父母教養方式會如何影響孩子(引自陳翠瑜,2010),研究者將 各學者對於 Mead 理論的詮釋整理分述如下(吳美玲,2001;張春興,1996;許怡珮,2003;黃 拓榮,1997;黃國芳,2012;陳翠瑜 2010;劉明松、張韶霞,2001;簡志娟,1996;Mead,1976):

一、心理分析取向

心理分析取向(psychoanalytic approach)理論創始者 Freud 認為幼兒本我的部分由遺傳而來,

幼兒的行為也從本我開始,當本我的驅力太強時,父母應該給予限制,但是不該在幼兒超我的部 分尚未發展良好時太嚴厲的苛責,讓幼兒在寬容的態度中面對挫折,並強調幼兒早期與父母相處 會影響幼兒的社會化及人格特質,幼兒從相處的過程中認同其性別,此為幼兒維持身心正常發展 的必要過程,綜合上述,心理分析論重視父母與幼兒互動中,教養方式對其幼兒的人格養成之影

(24)

12

響。

二、發展成熟取向

發展成熟取向(development-maturational approach)此理論由 Gesell 所提出,理論中認為幼 兒成長有固定的順序、固定的模式,不受影響依序成長,成熟是決定行為的重要因素,因此父母 的教養必須觀察幼兒的需求,不可操之過急耐心依照幼兒的身心成熟度給予適當的教養。

三、行為取向

行為取向(behavioral approach)中的操作制約代表人物為 Skinner,他認為幼兒的行為是可 以塑造出來的,利用正增強、負增強、消弱、懲罰等原理來塑造幼兒的行為,以行為取向來看父 母教養觀點即是,父母可以利用原理來塑造孩子適應現今社會要求之行為。

四、認知發展論

認知發展論(cognitive-development approach)此理論代表人物為 Piaget,他認為幼兒是不斷 的經由同化及調適達成認知平衡主動的建構世界,因此由此理論來看父母教養觀點則是希望父母 能給予適當的環境及身教傳達社會價值,培養幼兒適應社會的能力。

五、存在現象取向

存在現象取向(existential-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此理論的代表學者為 Roagers,此理 論認為人以自我為中心,重視自我的主觀感受,因此以父母教養來看,父母應重視幼兒的自信與 自尊,與幼兒有好的情感交流,傾聽幼兒的想法,營造親子之間好的氣氛。

六、社會學習取向

社會學習取向(social learning approach)此理論的代表學者為 Bandura,此理論強調幼兒在 社會化的過程是以觀察學習及模仿重要他人為主,因此父母自身的態度、行為及教養方式會影響 孩子的行為舉止。

綜合由以上理論發現,不論哪一個理論觀看父母教養,都發現父母教養方式對於幼兒未來人 格及社會適應能力佔有很重要的一部分,若父母教養方式使用不當方式,可能造成幼兒的不良影

(25)

13

響,若父母使用適當的教養方式並且依照幼兒的身心發展做改變,那麼幼兒的人格發展與社會適 應能力則會有正向的影響。

肆、父母教養方式的類型

Morin(2017)的文章中提到,父母類型可以影響幼兒對於自己的看法,所以父母應該要確 定自己的教養類型可以有助於孩子健康的身心發展。心理學家Baumrind 進行超過 100 位學前幼 兒進行研究,利用父母採訪及自然觀察幼兒和其他研究方法,研究後在 1967 年提出了三種教養 類型:專制權威、開明權威及放任縱容。之後 Maccoby 和 Martin 在 1983 年延續 Baumrind 的研 究,加入了父母接納/回應(acceptance/responsiveeness)和父母要求/控制(demandingness/control)

兩個向度進行探討,意思為,父母若是對幼兒接納與回應多使用微笑及鼓勵,對幼兒犯錯則會糾 正但是是使用溫柔的堅定,相對的父母若是使用不接納不回應,幼兒犯錯會使用指責、處罰甚至 不理會;父母若是要求及控制向度,會要求甚至控制幼兒有某種程度的表現,反之則會允許幼兒 有較大的自主權決定自己的興趣及行為。接下來 Baumrind 在 1911 修改了教養類型,並增加了一 項,分別為:專制權威教養(高要求、高回應)、開明權威教養(低要求、高回應)、縱容教養(低 要求、高/低回應)、忽視冷漠教養(低要求、低回應)(Baumrind,1967;Kendra Cherry,2017;Pereira, Canavarro, Cardoso, & Mendonca,2009;吳瑀嫻,2011;楊仁瑞,2008)詳述如下:

一、專制權威教養型

專制權威教養型(authoritarian parenting)的父母會運用權威會要求幼兒一定要服從和聽話,

就像華人文化中傳統的父親會說:「因為我是你爸,所以你要聽我的」,要求了卻不給幼兒原因,

要求幼兒盲目服從,忽視幼兒自主的想法與內心衝突,容易教養成較容易生氣、對人不友善及難 相處的幼兒。

二、開明權威教養型

開明權威教養型(authoritative parenting)的父母會設限制,但是會告知幼兒設限的原因及

(26)

14

理由,也能尊重幼兒的意見並與幼兒討論或接受幼兒的想法再做出彈性的決定,溝通規則的原因,

假若孩子犯錯,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容易教養出較快樂、能獨立、與人合作的幼兒。

三、縱容教養型

縱容教養型(permissive parenting)的父母會放縱、不太要求幼兒,極少控制幼兒言行舉止,

讓幼兒自由的表達情緒與行為,對於行為不當的後果通常很少,容易教養出高自尊、較自我中心、

較不獨立及自我約束力較低的幼兒。

四、忽視冷漠型

忽視冷漠型(ignoring parenting)的父母完全不參與幼兒的一切事務,不會滿足幼兒的基本 需求,自身可能也有其他問題與煩惱,沒有時間與力氣陪伴幼兒,甚至排斥或冷淡,這一類的父 母通常不知道他們的孩子在做什麼,幾乎沒有規則或期望,通常不提供任何培養或指導,容易教 養出低的自尊心、較具有攻擊性、脾氣暴躁、行為怪異、自私與叛逆的幼兒。

由上述可知,父母教養與幼兒人格及發展有相當的重要性,本研究的量表理論基礎將使用 Baumrind 的四種父母教養類型。

(27)

15

挫折容忍力的定義與相關理論 第二節

研究者在以往的文獻中整理各個學者對於挫折容忍力的定義、挫折容忍力的重要性、以及挫 折容忍力的相關理論,分別在此小節中討論。

壹、挫折容忍力的定義

先從國內外學者來看對於挫折的定義為何?接下來挫折容忍力的定義為何?並從各學者所 下的定義中整理成研究者的挫折容忍力定義。

一、挫折的定義

談到「挫折」,在國外學者 Clifford(1984)對挫折有一套公式:實際表現(P)與目標(G)

的比值小於 1 就是挫折(P/G<1=F),也就是實際表現達不到預期的目標時,就處於挫折中。而 國內學者馮江平(1991)提到挫折包含三個部分:

(一)挫折情境:個體在有目的活動中,個體有需要卻因被干擾或阻礙而無法被滿足的實際 情境。

(二)挫折認知:個體在挫折情境中的知覺、認識與評價。

(三)挫折反應:在挫折認知之後,個體所產生的負面的行為或情緒反應。

以上三個部分若同時存在時,就成了個體的心理挫折。另外許多學者也對挫折一詞下了定義,

分述如下:個體為了滿足個人需要或無法解決問題抑或者個人目標無法實踐,因此產生的心理反 應及情緒狀態就是所謂的「挫折」或稱「挫折感」(王夢萍,2005;吳清山、林天佑,2003);而 在《張式心理辭典》中提到,挫折為個體目的性之行動受到干擾或障礙的內在情境或者是外在情 境,內在情境可能是個體本身的條件,如個人能力、經歷…等等;外在情境可能是人或物,也可 能是自然環境(張春興,2006);戴貝臻(2013)更是將挫折由兩個層面來解釋:第一為個體在 有目的性的朝向目標前進時,在中途受到阻礙,第二為在遭遇阻礙後,所產生的情緒反應,包含 繁亂、傷心、緊張、消極等負面的心情。

(28)

16

綜合上述文獻,整理大部分的學者所下的定義為:在情境中,個體追求目標遭遇阻礙所感受 到的負面情緒及感受。

二、挫折容忍力的定義

谷宗芸(2007)提到挫折容忍力因為翻譯的詞彙不同,各學者用的詞彙也有不同,大致有挫 折容忍力、挫折忍受力、挫折復原力、抗壓力、失敗容忍力…等,無論用的詞彙是哪一個,其概 念大致相同,本研究統一使用挫折容忍力為代表。

在國外的學者 Wiebe(1991)認為挫折容忍力為個體在遇到失敗或挫折時是傾向於願意堅持 下去的狀況;另外 Books 與 Goldstein(2003)認為有效處理壓力與緊張、適當反應日常挑戰或 者是從挫折中復原之後發展出明確且符合實際的目標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挫折忍受力;

Bonanno(2004)認為挫折復原力是指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幫助維持心理穩定平衡。而在國 內的學者中,陳柏齡(2000)每個人都有感到挫折的時候,但是個體挫折的感受、判斷及反應卻 因為個人所擁有的知覺、認知…等等,不同的生活經驗而有著不同處理挫折的方式,個體的容忍 力若較低又缺乏應變能力可能導致個體遇到挫折容易傷害別人或傷害自己;個體若是容忍力較高,

面臨失敗或挫折有著正確的認知與反應,將自己的挫折經驗轉換成積極正向的反應,有助於未來 的成就動機,這種接受挫折並轉化成樂觀面對,並勇於接受挑戰的能力便是挫折容忍力;而在王 夢萍(2005)也提到,個體能忍受與拋開挫折的能力即為「挫折受挫力」;林淑惠、黃韞臻(2011)

則認為個體遭遇逆境亦或者是需求不被滿足時,仍可以積極樂觀看待,並勇於接受挑戰的能力即 為挫折容忍力。陳威禎(2008)曾歸納學者們的定義及研究,可將挫折容忍力分為三大面向:

(一)挫折容忍力為個體適應挫折、抵抗挫折的行動力:挫折容忍力中的行動力代表的是,當 個體遇到挫折時能夠用行動來抵抗挫折,挫折容忍力中的行動力越好,在挫折情境中能使用具體 的行動維持沉穩,使身心維持在健康的狀態的能力。

(二)挫折容忍力為一種復原力,能使個體從失敗或挫折中,造成的失望和創傷的情緒中復原:

挫折容忍力中的復原力是可以使個體的心靈及情感能從挫折的創傷中復原到平衡健康的狀態,且

(29)

17

願意接受再次或更困難的挑戰的勇氣。

(三)挫折容忍力是願意嘗試困難任務,不害怕可能產生的挫折打擊,一種對困難任務挑戰 的接受力:挫折容忍力裡包含可能預知失敗也會勇於嘗試及接受失敗的勇氣,並能在失敗後再一 次挑戰,或仍願意挑戰困難的一種接受挑戰的能力。

經由以上文獻探討的資料蒐集與整理,本研究將挫折容忍力的意涵分為以下三個層面:(一) 嘗試困難任務:指個體對於越困難之任務願意接受挑戰的程度;(二)挫折後的情緒感受:指個體 遭受挫折後產生的情緒,例如是生氣、難過或是受到刺激反而更有想挑戰的感受;(三)挫折後的 行動反應:指個體遇到挫折後,所採取的反應行動是積極的亦或是消極的,例如放棄、想辦法改 進或是更加努力行動等。

貳、挫折容忍力的重要性

孩子吃苦有學問引用泰戈爾的一句話(江慧,2011):

上天完全為了鍛鍊孩子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設下重重的障礙。只有經歷地獄般的磨練,

才能練就出創造天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響─泰戈爾

失敗與挫折帶給人負面的看法,大部分人認為失敗與挫折會引起心理的痛苦與不悅的感受,

因此很少人會喜歡困難、挫折與失敗,但是挫折是客觀且不可避免的存在,鄭朝陽、梁玉芳(2008)

在聯合報的報導提到精神科醫師王浩威說:「沒遇過挫折,怎麼學會處理?」,而現代的父母親通 常捨不得幼兒受到委屈,長久之後將幼兒教養成孤傲脆弱或者是小霸王的性格,家長期望幼兒降 低挫敗感提升自信心,而忽略了失敗所帶來的正面意義,報導中政治大學心理兼任教授陳皎眉提 到:年輕學子為了細微原因而輕生,結論通常歸咎於挫折容忍力太差;何素勤(2008)也提到若 學童的挫折容忍力好,學童適應能力較強並且不易憂鬱,換言之挫折容忍力對學童的人格發展有

(30)

18

很大的影響。江慧(2011)在書中也提到挫折與困難是幼兒必須學會面對的,而如何面對就是要 繼續堅持不懈下去,而且必須正視挫折,從挫折中汲取教訓,有前車之鑑後,避免犯上相同的錯 誤,對於幼兒而言,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Clifford (1984)對挫折有不同的觀點及看法,Clifford 認為挫折不全然是負面的心理經驗,在 某些條件下,挫折及失敗經驗可以對個體產生出對心智有易的正面建設性效果。教育部訓委會柯 慧貞也建議從小培養幼兒正面思考與學習解決之道,讓挫折轉換為幼兒成長的心靈維他命;在田 運虹(2001)提到高挫折力對學童在國小的生活適應有幫助且會促使學童的正向表現,而在年幼 有容忍挫折、專注、合作並能控制衝動,在未來將少有敵對、過動等問題。Brooks 和 Goldstein 更直接提出,挫折容忍力對於幼兒而言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它能夠解釋為何有些幼兒能克服困難,

即使一路跌倒受傷也能正向的長大成人,有些幼兒卻無法承受,要培養越挫越勇的幼兒,應該花 時間在改變與幼兒相處的方式開始,而不是試著改變周遭世界(馮克芸、陳世欽譯,2003)。

經由以上文獻可以得知,挫折對於個體有正面的影響,而大人(尤其是父母)與幼兒的相處 方式對於幼兒培養挫折容忍力相對是關鍵且重要的,挫折容忍力關乎於幼兒是否能正向的成長,

以及在於之後遇到挫折時能積極樂觀的面對,而不是消極的逃避甚至自傷,因此培養挫折容忍力 對於幼兒是非常重要的。

參、挫折容忍力的相關理論

Clifford (1984)的建設性失敗理論是由許多理論推論而來,而建設性失敗理論為本研究之挫 折容忍力的理論基礎,關於建設性失敗理論是由那些相關理論推論匯集而來,研究者整理了歸因 理論、習得無助論及建設性失敗理論,分述如下:

一、歸因理論

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是一種動機理論:判斷及解釋自己與他人有關於行為結果的 原因。美國心理學家 Weiner(1974)認為,人們對行為成敗原因的分析可歸納為以下六個原因:1.

(31)

19

能力;2.努力;3.工作難度;4.運氣;5.身心狀況;6.其他,包含他人對於事件的影響因素(如別 人幫助或評分不公等)。黃立賢(1996)提出個體以正面積極態度面對挫折或是因挫折而產生負 面感受的人與個體歸因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假設個體將挫折與失敗歸咎於可以控制的因素,那麼 個體就會有強大的動機復原挫折的感受,期待下次控制因素可達成目標;反之,若是個體將挫折 與失敗歸咎於外在因素,則個體將不會承擔失敗的責任,也不會更努力去面對挑戰,當下次遇到 一樣的目標會持續無法達成,而挫折感越來越重。

Clifford、Kim 與 McDonald(1988)中,從歸因理論做出以下推論:

(一)將失敗與挫折歸因於自己不夠努力時,不容易產生建設性作用。

(二)將失敗與挫折歸因於策略是否習得比歸因於努力更能產生失敗過後的正面訊息。

(三)當個體預期自己可以從失敗中獲得正確的訊息與回饋時,失敗較可能產生建設性作 用。

二、習得無助論

習得無助論(Learned Helplessness)此理論由賓州大學心理系的教授馬丁•賽里格曼所完成 的,「習得無助」可解釋為「經過某事後學習得來的」無助感,即為被動的動物(人類)消極行為,

其中被動的因素占多數(引自洪蘭,2009)。而林淑美(1989)也提到「習得無助」是指連續的失 敗過後所產生的無助感,個體知覺到行為不論如何表現表結果卻達不到目標。而根據習得無助論 Clifford(1988)做了以下推論:

(一)個體期待控制結果增加時,失敗建設性效果可能會增加。

(二)犯錯的程度為中度比極端更容易產生積極性效果。

(三)工作的重要性增加,失敗的正面影響也會增加。

三、建設性失敗理論

Clifford(1984)的建設性失敗理論(Theory of Constructive Failure)提出挫折可以對個體產

(32)

20

生有益於心智的建設性正面影響及效果之觀點架構出「建設性失敗理論」,以下為 Clifford(1984)

所主張的可使失敗對個體產生建設性影響的四個基本條件:

(一)目標構成要素(Goal components)

當任務目標具有下列幾項要素時,個體即使遭遇失敗,也會對心理層面產生建設性且正面的 影響:

1.目標與能力相當:當目標與能力相當時,失敗的建設性效果會增加;當目標太難或太容易 時,造成負面效果的可能性越大。

2.目標具有活動固有的本質(activity inherent):當目標本身具有活動固有的本質,可以藉由 技巧的重複練習、改進而達到精熟者,個體在失敗或遭遇挫折後能表現出建設性反應。

3.目標具有意義:目標越具有意義,且和其他相關目標的聯結越緊密,則失敗反應越可能具 有建設性。

(二)目標意識

目標意識(Goal Awareness)系指個體對於目標越具體、越明確或越了解自己在做什麼時,

當遭遇失敗或挫折,越可能產生建設性的反應;反之,當個體對目標越模糊、越不明確時或者不 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只是盲從時,在遭遇失敗或挫折時,則越有可能產生消極性反應。

(三)實際表現

實際表現(Performance)系指假如個體的行動是主動的表現,或者是個體知道達成目標的 方法及策略,即使個體遭遇失敗或挫折後仍然會反應積極;若行為表現為被動的,並非自願的或 不知道達成目標的方法及策略,遭遇師倍或挫折後,反應會較為消極。

(四)評估與評價

評估與評價(Assessment & Evaluation)指個體在遭遇失敗或挫折後,他人給予的想法與評 價若是有建設性的、應用性高的,會激發個體的積極較正面的失敗反應;反之,他人給予籠統、

應用性低與模糊的想法與評價,個體則會表現得較消極且負面的失敗反應。

(33)

21

由建設性失敗理論的觀點得知,失敗與挫折對於個體並不全然是負面的影響,在上述的條件 下,失敗與挫折是可以對個體產生較正面、積極與建設性的反應。因此本研究對於挫折容忍力是 指當新進幼兒園之幼兒遇到挫折或需求無法滿足時,可以自行找到解決方法或者或經由鼓勵能夠 持續堅持勇於挑戰並從創傷中復原的能力。由此觀之,Clifford 的建設性失敗理論為本研究之挫 折容忍力的理論基礎。

(34)

22

父母教養方式與挫折容忍力之相關研究 第三節

研究者欲在以往的文獻中整理各個學者對於父母教養方式會因為幼兒的自身背景變項與家 庭社經地位的高低而呈現何種教養方式;而在歷年研究中挫折容忍力又會因為幼兒的自身背景與 家庭社經地位高低有怎麼樣的變化;最後是歷年來的研究中父母教養方式與挫折容忍力的關係分 別在此小節中討論。

壹、父母教養方式之相關研究

文獻中父母教養方式會因為不同的變項而導致其父母教養方式有所不同,根據本研究的變項 為幼兒性別與家庭社經現況(包含薪資與工作分類)來進行文獻探討。

一、幼兒性別與其父母教養方式之差異情形

在國外研究發現,不論以前或現在,都傾向於父母教養方式會因為子女性別的不同而有所差 異,Lytton、Hugh、Romney 與 David (1991)研究結果發現父母對男孩的身體懲罰明顯更多,

父親在男孩和女孩之間的區別往往大於母親;而在研究中 Hoffman(1977)發現父母對於兒子獨 立、積極進取、有抱負理想…等在成就方面較為重視,然而女兒則在性格上要求有禮貌、分享、

有好的歸宿等方面較為重視;在 Starrels(引自王黛玉,2004)針對父子關係分析發現,兒子無 法感受父親的撫養行為,對於行為回應較少使用情感的鼓勵反而較多的體罰及恐嚇;就台灣而言,

從傳統的觀念到歷年來的許多研究都發現,父母教養方式會因為子女的性別而有所不同,傳統的 觀念為重男輕女,在簡茂發(1978)研究發現父母對於男孩子的關愛及要求明顯的高於女孩子,

父母對於男孩子與女孩子的管教態度有明顯差異(徐綺櫻,1993)。但現今社會越來越講究男女平 等,對於男孩子在三個層面:關愛支持、自主訓練,管束教導均低於女孩子(陳美娥,1996),

甚至在現今社會教養上已經有許多研究發現父母親教養方式不會因為子女性別而有所差異(黃玉 臻,1997;黃拓榮 1997;孫碧蓮,2002),然而在陳翠瑜(2010)的研究結果中顯示女大學生在 於父親與母親的教養方式中的「關懷回應」層面較男大學生高,但是在「要求規範」的層面就沒

(35)

23

有顯著差異。

綜合以上研究發現,雖然現今社會越來越重視男女平等,但是研究中性別對於父母教養的影 響仍有不一樣的解釋,因此研究者認為,幼兒性別對父母教養方式有不一樣的影響是值得研究 的。

二、不同家庭社經現況對於父母教養幼兒之差異情形

在邱天助(1978)一書中提到,在文化再製對於個體的習性之形成,所謂習性也就是指個人 的外在行為,而外在行為又會因為教養或個人努力,生存方式而有所不同,因此對於幼兒而言,

家庭社會化是非常重要的,幼兒常常在父母的背後看世界,父母的觀點也會深深影響幼兒對世界 的觀點,因此從家庭中所獲得的習性,會深深影響這個幼兒,而在姜添輝(2005)也曾提到,父 母會將特定人格、態度、行為、價值觀及認知模式傳遞給幼兒,因此不同階級文化的家庭形成不 同文化的價值體系,不同的文化也會對於下一代持有不同的期望,進而影響教養的行動策略與行 為;在國內外也有很多研究發現,不同的社經現況會影響父母的教養方式,依據林生傳(2005)

社經地位包含父母教育程度及父母職業,文獻發現低社經地位之家庭父母對於子女的教養方式較 為消極;而高社經地位之家庭父母對於子女教養方式較為積極,特別是當父親屬於高社經地位者 時,會給予幼兒更多的回應(陳小娥、蘇建文,1977;李雪禎,1996;廖淳雅,2006),在 Biller

(1993)與 Baumrind(1994)有相同的看法,認為父母會因為貧窮而對於幼兒使用冷漠、嚴格、

控制甚至暴力獨裁的教養方式或者忽略幼兒教養,對幼兒有較多的負面看法。因此在歷年的研究 上也發現有關於父母教養程度的高低與父母職業的不同對於教養幼兒的行動與期待也會有所不 同,在徐綺櫻(1993)的研究中發現,母親教育程度低,對幼兒的期望也低;若是父親教育程度 高,對幼兒的期望也高,在謝青儒的研究則發現,父母教育程度高及收入也高,父母參與幼兒教 育也會提高,在廖姿宜(2013)的研究也發現,不同家庭社經現況,其父母在部分的教養方式上 達顯著差異。

綜合上述研究可以發現,父母的職業與收入高低所形成的家庭社經現況導致父母對子女的教

(36)

24

養方式會有差異。

貳、挫折容忍力之相關研究

文獻中個案會因不同的變項會導致其幼兒挫折容忍力有所不同,根據本研究的變項包含幼兒 性別與家庭社經現況(包含薪資與工作分類)來進行文獻探討。

一、性別對其幼兒挫折容忍力之差異情形

在歷年來挫折容忍力的研究中發現,研究對象都是國小以上的年紀,也就是 7 歲以上,在國 小學童中發現,在「困難偏好傾向」的部分、「挫折後正向情感反應」的部分與「學業情感正向 感受」,男生皆高於女生;但是在「學業行動取向」女生較為正向積極(張淑宇,2006;谷宗芸,

2007),但是也有許多研究結果顯示性別與挫折容忍力整體上無明顯差異(谷宗芸,2007;張淑 宇,2006;廖純雅,2006;郎亞琴、范月華,2009)。在國中的部分黃拓榮(1997)發現性別與 失敗忍受力沒有差異;然而在陳柏齡(2000)發現男生的失敗容忍力是高於女生的。在青少年中 男生在學業挫折容忍力較女生高,但是人際挫折容忍力較女生低(謝毓雯,1998);大學之後的 個體在林淑美與黃韞臻(2011)發現性別在大學生的挫折容忍力未出現顯著差異,但是男生在「學 業情緒感受」上較女生正向;但是在「學業行動取向」女生的行動較男生佳;「問題解決態度,

而在 Clifford(引自林淑美,1989)指出失敗容忍力會隨則年紀越來越好,但是女生在行動表現 上較男生佳;然而 Thompson 與 Dodder(引自林淑美、黃韞臻,2011)提出無論種族,包含白人、

黑人,女性的挫折容忍力較於男性高,林奕欣(2015)研究則發現,高中男生挫折容忍力高於女 生。

綜合以上研究發現,挫折容忍力目前尚未出現研究對象為幼兒園的幼兒,研究對象年齡多為 國小以上,在前者的研究中,多數研究在個人的挫折容忍力上,男生與女生是未有顯著差異的,

但是在不同挫折容忍力向度上則會因為性別而有部分差異。

二、不同家庭社經現況對幼兒挫折容忍力之差異情形

(37)

25

研究者欲從以往的研究發現來探討不同家庭社經現況對幼兒挫折容忍力之影響,發現只有一 篇有談論到,在田運虹(2001)發現家庭社經現況與學業、人際挫折容忍力有關係,家庭社經地 位越高人際挫折容忍力越高;然而家庭社經地位越低,則人際挫折容忍力越低,而研究者依據結 果推論,個體的挫折容忍力與生活經驗息息相關,與生理發展較無關係。

參、父母教養方式與挫折容忍力的關係

在黃名瑄(2012)一文中採訪親職教育講師周玉筍提到根據密西根大學的研究發現,幼兒 2

~4 歲是培養「挫折忍受力」的關鍵時期,從艾瑞克森的人格發展論來看,2~4 歲是發展「自主」

的重要任務階段,若發展失敗,未來可能會容易形成害羞、退縮的性格,然而挫折容忍力就是「自 主」任務中的重要能力之一;同樣的在培養小孩的挫折忍受力一書中提到,在作者 15 年來的臨 床經驗,讓作者了解挫折忍受力的重要性,這是一種克服及適應困境的能力,而這個能力與生俱 有,但是常因成人對待幼兒處理挫折的方式不對,而讓幼兒一生成早期經驗及環境挑戰的受害者,

書中提到,挫折忍受力是整個教養歷程的核心,因此幼兒與父母每一次的互動,都是給予家長培 養幼兒挫折忍受力的機會,在處理每一次的困境過程中,讓幼兒有更多的啟示,讓幼兒心中挫折 忍受力的種子從中萌芽茁壯,一旦幼兒了解什麼是挫折忍受力,那麼就能進一步了解友誼、宗教、

競賽、面對錯誤及與人分享與盡自己的義務(馮克雲、陳世欽譯,2015)。在國內學者張春興(1991)

認為幼兒在社會認知的學習是從家裡環境中養成的,若是父母的教養方式是放縱的,幼兒沒有是 非對錯的標準,對於幼兒的無理要求也無條件滿足,幼兒則會過度以自我為中心,當遭其困難時,

缺乏挫折容忍力因而沒有耐心與毅力去克服挫折。

綜合以上研究發現,挫折容忍力雖然與生俱有,但是在發展挫折容忍力的關鍵幼兒時期,父 母的教養方式可以讓幼兒的挫折容忍力發芽茁壯,也可能因教養方式不同而退縮,而挫折容忍力 對於幼兒是否能順利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研究者認為父母教養方式對於幼兒的挫折容忍力表 現是值得研究的。

(38)

26

(39)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依據研究目的及文獻探討的內容,確定研究對象為公立幼兒園 3 到 6 歲之新生及選定研究方 法為調查法,本章共分為五個小節,第一節說明研究架構;第二節介紹研究對象;第三節為研究 工具之說明;第四節為研究實施程序;第五節為解釋資料處理方式與最後一節研究倫理的省思。

研究架構 第一節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園新生挫折容忍力之影響,研究對象為新進幼兒園之 幼兒及其家長,討論其父母基本背景變項、父母教養類型與幼兒挫折容忍力表現三者的關係。根 據本研究目的及文獻探討,本研究架構如圖 3-1-1。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壹、幼兒及家長背景變項

本研究探討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園新生挫折容忍力之相關情形,係以「幼兒園新生」為研究 父母教養方式

背景變項 父母基本背景變項

(包含幼兒背景變 項、父母職業及家庭 月平均收入)

父母教養方式 專制權威教養型 開明權威教養型

縱容教養型 忽視冷漠型

幼兒挫折容忍力內涵 建設性行動取向 挫折情緒對應取向

困難挑戰取向 幼兒挫折容忍力量表

(40)

28

分析對象,因此使用家長教養方式問卷內涵中父母基本背景變項中的幼兒性別及家長背景與父母 教養方式進行差異分析,就此三項背景變項說明如下:

一、幼兒背景變項:本研究在此指探討幼兒性別對父母教養與其幼兒挫折容忍力是否有差 異。

二、家長背景變項:包含父母親職業與家庭月平均收入對父母教養與其幼兒挫折容忍力是否 有差異。。

(一)職業分類方面

職業類別是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所公布的職業分類,一共分為十大類(詳細如表 3-1-1),分 別為 1. 民意代表、主管及經理人員。2. 專業人員:包含科學、物理、化學、醫師、藥師、教師、

法律專業人員…等 3. 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4. 事務支援人員:包含文書、秘書、銀行櫃員、

會計、總機與保險試務人員。5. 服務人員及銷售工作人員。6. 農、林、漁、牧業生產人員。7. 技 藝有關工作人員包含:營造、水泥相關、管線相關與油漆…等。8. 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

9. 基層技術工及勞力工。10.軍人,另外在問卷中加入選項「無」及「其他」。在統計時由於分類 較廣,分析較不易,因此研究者將職業類型或是薪資相符的歸為一類進行比較差異,研究者將職 業類別第一類為「無」、第二類為「管理階層」(填選民意代表、主管及經理人員)、第三類為「專 業人員」(除了包含原本專業人員所指的科學、物理、化學、醫師、藥師、教師、藥師、法律人 員,在此增加軍人)與第四類勞工(包含服務業、事務支援人員、技術員、農漁畜牧業、基層技 術…等)。問卷中填答 12「其他」則請家長用手寫職業由研究者幫忙分類,若無法分類及捨棄其 樣本,不同職業對於父母的教養方式是否會有影響,將父親與母親分開討論。

(二)家庭月平均收入方面

家庭月平均收入選項共有五大類,分別為 1. 低於 15271 元(由 107 學年度低收入戶審核標 準:臺北市的低收標準 16157 元與新北市的低收標準 14385 元平均而得)。2. 15271~24820 元(由 107 學年度中低收入戶審核標準:臺北市的低收標準 23082 元與新北市的低收標準 21557 元平均

(41)

29

而得)。3. 24820 元~47969 元(臺北市與新北市在 107 年的平均薪資為 47969 元)。4. 47969 元~94551 元(在 107 年在平均收入達 94551 元需多繳稅率 12%)。5. 月平均收入 4. 94551 以上(在 107 年在 平均收入達 94551 元需多繳稅率 20%),在統計時,分類較廣,分析較不易,因此將月平均收入 分組,第一組為中低收入組(收入為月平均 24820 以下)、第二組為一般平均薪資(收入為月平 均 24820~47969)、第三組為高薪資組(收入為月平均 47969~94551)與第四組夢幻薪資組(收 入為月平均 94551 以上),分組後再進行統計。

表 3-1-1

職業分類與職業名稱一覽表

職業分類 職業名稱

1. 民意代表、主管 及經理人員

民意代表、高階主管及總執行長、行政及商業經理人員、生產及專業服務 經理人員、餐旅、零售及其他場所服務經理人員

2. 專業人員 科學及工程專業人員、醫療保健專業人員、教學專業人員、商業及行政專 業人員、資訊及通訊專業人員、法律、社會及文化專業人員

3. 技術員及助理 專業人員

科學及工程助理專業人員、醫療保健助理專業人員、商業及行政助理專業 人員、法律、社會、文化及有關助理專業人員、資訊及通訊傳播技術員 4. 事務支援人員 一般及文書事務人員、顧客服務事務人員、會計、生產、運輸及有關事務

人員與其他事務支援人員 5. 服務人員及銷

售工作人員

個人服務工作人員、銷售及展示工作人員、個人照顧工作人員與保安服務 工作人員

6. 農、林、漁、牧 業生產人員

農、林、漁、牧業生產人員

7. 技藝有關工作 人員

營建及有關工作人員、金屬、機具製造及有關工作人員、手工藝及印刷工 作人員、電力及電子設備裝修人員與其他技藝有關工作人員

8. 機械設備操作 及組裝人員

生產機械設備操作人員、組裝人員與駕駛及移運設備操作人員

9. 基層技術工及 勞力工

清潔工及幫工、農、林、漁、牧業勞力工、採礦、營建、製造及運輸勞力 工、街頭服務工及非餐飲小販、廢棄物服務工及環境清掃工、其他基層技 術工及勞力工

10.軍人 軍人 資料來源: 行政院主計總處

(42)

30

三、父母教養方式:父母教養方式之單題選項共有六題,四題單選,兩題複選,單選題家長 選擇最適切的選項,內容包含家中主要教養孩子的人為何、夫妻管教一致性與否及對子女的獎懲 制度等;複選題則為父母認為子女成長過程容易受何種因素影響而父母容易為何種因素而左右教 養方式。

貳、研究變項

本研究變項為新進幼兒之挫折容忍力,挫折容忍力內涵包括:

一、嘗試困難任務:指個體對於越困難之任務願意接受挑戰的程度屬於困難挑戰取向。

二、挫折後的情緒感受:指個體遭受挫折後產生的情緒,例如是生氣、難過或是受到刺激反 而更有想挑戰的感受,屬於挫折情緒應對取向。

三、挫折後的行動反應:指個體遇到挫折後,所採取的反應行動是積極的亦或是消極的,例 如放棄、想辦法改進或是更加努力行動等屬於建設性行動取向。

參、背景變項與研究變項之研究關係

一、以父母教養方式問卷及幼兒挫折量表來探討父母教養與幼兒挫折容忍力現況。

二、以幼兒性別、父母職業與家庭月平均收入為自變項,探討父母教養方式之差異情形。

三、以幼兒性別、父母職業與家庭月平均收入為自變項,探討其挫折容忍力之差異情形。

四、以不同背景變項及幼兒父母教養方式為自變項分析與其挫折容忍力之相關情形。

(43)

31

研究對象 第二節

本研究針對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園新生挫折容忍力之影響進行探討,以民國 107 學年度之新 進幼兒園 3 到 6 歲的幼兒為施測對象,分布在臺北市、新北市為主。

壹、幼兒挫折容忍力量表預試樣本對象

在預試人數上,吳明隆與涂金堂(2016)提出應在問卷題數之 3~5 倍為原則,幼兒挫折容忍 力量表預試題數為 27 題,因此人數應為 81 人至 135 之間,由於限制對象為幼兒園新生,因此考 量師生關係尚未緊密,因此預試使用便利取樣方式進行樣本抽取,研究生選擇熟悉的新北市與臺 北市的幼兒園,在 106 學年度,民國 106 年 10 月 18 日到 11 月 10 日新北市及臺北市新進幼兒園 之幼兒 102 位為預試對象,男生與女生各為 51 人,總共回收 102 份,年齡分布百分比如表 3-2-1。

表 3-2-1

預試樣本幼兒年齡分配表

年齡 人數 百分比例

3 歲 16 人 15.7%

4 歲 35 人 34.3%

5 歲 41 人 40.2%

6 歲 10 人 9.8%

3~6 歲總和 102 人 100%

貳、正式樣本對象

本研究正式施測對象以新北市及臺北市為主,在 107 學年度,民國 107 年 10 月 12 日到 11 月中旬的臺北市 4 所國小附設幼兒園共 52 人,新北市共 2 間國小附設幼兒園共 101 人,有效樣 本數 153 人。男生共 71 人,佔 46%;女生共 82 人,佔 54%。年齡分布百分比如表 3-2-2。

(44)

32

表 3-2-2

正式樣本幼兒年齡分配表

年齡 人數 百分比例

3 歲 24 人 15.7%

4 歲 66 人 43.1%

5 歲 57 人 37.3%

6 歲 6 人 3.9%

3~6 歲總和 153 人 100%

(45)

33

研究工具 第三節

本研究欲瞭解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園新生挫折容忍力之影響,因此問卷係使用魏美惠教授同 意授權的「父母教養方式問卷」及另一份「幼兒挫折容忍力量表」的自編量表進行施測,進而瞭 解其差異性及相關性,以下針對研究工具加以說明。

壹、父母教養方式問卷內涵

本研究使用魏美惠(2008)所同意授權的「父母教養方式問卷」,以下為問卷內涵及填答方 式、信效度分析與因素分析三個部份加以說明。

一、問卷內涵及填答方式

問卷內涵為第一部分為父母基本背景變項資料,第二部分為父母教養態度之量表,題號採隨 機混合而成,第三部分為單題選項之父母教養方式,問卷說明如下:

(一)第一部分:父母基本背景變項資料,本資料共十三個變項,又可分為「幼兒自身背景 變項」與「父母自身背景變項」。

1. 「幼兒自身背景變項」包含項目如下:

(1)幼兒性別:男、女。

(2)出生序:老大、老二、老三、老么、獨生子女。

(3)家中子女數:1 個、2 個、3 個、4 個以上。

2. 「父母自身背景變項」包含項目如下:

(1) 教育程度:分別填選父親與母親之教育程度,教育程度分為國中或國中以下、高中職、

專科、大學、研究所以上。

(2) 年齡:分別探討父母親之年齡,並分為 22 歲以下、23∼25 歲、26∼35 歲、36∼45 歲、

46∼55 歲、56 歲以上。

(3) 職業:分別填選父親與母親之職業,並分為無、民意代表和主管及經理人員、專業人

數據

圖 3-1-1.  研究架構圖………………………………….……………………………….27  圖 3-4-1.  研究程序圖………………………………………………………….……….4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Informants: Principal, Vice-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 English teachers, content subject teachers, students, parents.. - 12 cases could be categorised into 3 types, based

9 The pre-S1 HKAT is conducted in all secondary schools in July every year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newly admitted to S1 in Chinese Language, English Languag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level of the variables to pension reform,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job characteristic,

• Children from this parenting style are more responsive, able to recover quickly from stress; they also have better emotional responsiveness and self- control; they can notice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find the factors of raising pets and to study whether the gender, age, identity, marital status, children status, educational level and

Thu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segments for wine consumers in Taiwan by product, brand decision, and purchasing involvement, and then determine th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whether the service quality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of the services and whether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