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力之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力之研究

續上頁 

綜合上述研究,發現父母教養方式對子女的情緒管理、穩定、行為表現與人際問 題解決能力等有其相關性與影響力。而這些概念與所要探討的情緒智力之內涵,有部 份關聯。所以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力可能會有預測性。由表2-8整理有關父母教養方 式的相關研究,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項結果:

一、在研究主題上

國內研究父母教養方式研究對象多以國小中、高年級以上的學生為主。如洪秀梅 (2007)與廖純雅(2006)以國小五、六年級學生為對象。黃懷萱(2006)則以三、四年級 的學生為研究對象。

二、在研究方法上

在國內父母教養方式的研究中,多採用問卷調查,以結構式問卷進行立意或滾雪 球取樣。如王貞雯(2005)、賴佳琪(2006)和張孟琪(2009)均以問卷調查法為主。而鄭雅 婷(2007)則以問卷調查法和深度訪談為主。

三、在研究結果上

父母教養方式會因子女數不同而有所改變。如獨生子女比非獨生子女更受到保護 賴佳琪(2006)。洪巧(2005)指出隔代教養家庭,父母多採「忽視冷漠」教養方式。

四、在研究背景上

研究者從許多有關父母教養方式的相關研究中發現,影響父母教養方式的因素眾 多。歸納其中相關重要背景變項作為本研究探討之因素包括:性別、年級、子女數、

家庭結構與父母社經地位等五個因素。

(一)性別

吳美玲(2000)與陳春秀(2001)在研究中發現在父母教養和親子互動關係上,均顯現 女生優於男生。此外張孟琪(2009)研究結果表示女生在人際智能的三個分量表顯著高於 男生。傳統教養的觀念有著性別刻板印象,進而影響父母對子女在教養方式上之差異。

由表可知,性別的不同會影響父母教養方式,父母在不同性別子女教養上之方 式,因男女生天生氣質不同,心存著性別刻板印象,而使得父母教養方式因性別而有 所差異。在教養方式上,父母應該注重孩子自身特質,深入了解其內心想法,不應性 別而採取不同的教養方式。在現今性別平等教育的推廣下,強調男女平權,傳統的重 男輕女的舊觀念,是否已經消弭?此種性別平等的觀念是否會影響其父母教養方式 呢?故本研究將性別列入背景變項中,作為探討。

 

(二)年級

吳美玲(2000)、王秀枝(2003)、陳建勳(2003)均研究指出,國小學生知覺父母 的教養方式會因不同年級而有所差異。但有關年級的差異是否會影響父母教養方式的 相關研究不多,因此本研究將年級列為背景變項中,作為探討。

(三)家中子女數

孫碧蓮(2002)研究父親的教養方式顯示,家中子女數多於5人時,父親會常採用

「忽視冷漠」的教養方式。莊雪芳(2004)則以母親為研究對象,發現家庭中子女數多 寡與母親教養信念有密切關係;子女數少的母親比子女數多的母親更容易調適自我情 緒。因此,子女數增多,會增加母職角色的負擔,也使得母親對孩子各方面的行為均 要求服從。葉憶如(2004)研究發現,手足數目達1~2人,知覺家長教養方式以「主權型 管教」居多;達 3人以上者,則知覺家長教養方式以「冷漠型管教」居多。廖純雅(2006) 則發現父母教養方式因子女數而有差異。而挫折容忍力也因子女數等而差異。父母親 教養方式與其挫折容忍力間有明顯正向關係。

因此,家中子女數的多寡對父母教養方式將有所影響,當家中子女數較多時,父 母對子女的關愛會被分散,亦會使父母的教養方式有所差異。許多研究指出,育有獨 生子女之父母比家中兩個或兩個以上子女數之父母,多採以保護的教養態度。目前少 子化的風潮、獨生子女議題等日益增多,因此本研究亦將家中子女數,納入學生之背 景變項。

(四)家庭結構

「家庭結構」是依據家庭成員組合情形來定義的,包括家庭成員以及成員之間身分 與角色的關係。本研究參考內政部對家庭結構的分類,分成:核心家庭、單親家庭、主 幹家庭、聯合家庭和擴展家庭,再因應社會潮流的趨勢,將家庭結構分為:雙親家庭(孩 子與父母同住)、單親家庭(與父同住)、單親家庭(與母同住)、其他(不與父母同住)、

三代同堂家庭(孩子與祖父母同住)等。

國內研究發現在大家庭裡,父母要照顧很多孩子,加上長輩們對於管教孩子的看 法較不一致,因此常導致父母在教養孩子時,容易因長輩勸阻而作罷(洪秀梅,2006)。

廖純雅(2006)則發現父母教養方式因家庭結構而有差異。由於社會變遷,家庭結構類型 多元化,有單親、隔代、跨國婚姻、繼親、重組家庭等,也進而讓父母教養態度增添 豐富的樣貌。

由上述可知,小家庭的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上較自主又獨立,也能包容孩子的 特賥。然而現今社會婚姻觀念開放,多元而又複雜,進而影響其家庭結構,為了進一

步瞭解多元的家庭結構下,對父母的教養方式是否有差異,因此將家庭結構列為背景 變項來探討。

(五)父母社經地位

廖純雅(2006)研究發現父母教養方式因社經地位而有差異,而挫折容忍力也因社經 地位而差異。蘇玲媛(2007)則發現同儕關係因家庭社經地位而有差異;人際智能也因家 庭社經地位而有差異。

從上述研究發現,父母社經地位愈高,所受知識文化刺激愈豐富多元,也較易接 受新的教養知識,心態上也趨於開放,除此之外,父母也較能提供孩子較多的資源。

此外,可發現父母教養方式可能因各種不同的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家中子女數、家 庭結構與父母社經地位)而有不同的研究差異。因此父母教養方式的背景變項是否為影 響父母教養方式的因素,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貳、情緒智力之相關研究

現得知,中、高年級之學童對於多重情緒的理解能力較低年級之學童高。

除了年齡或年級變項外,在歷年來相關文獻的研究亦將個體之性別、出生序、家 長社經地位、家庭結構及父母之教養方式列為影響情緒智力之一項研究變項。茲分述 如下:

一、性別、年級

(孟育,1997;劉瑞美,2007;高禎禧,2009)之研究發現國小男女生在察覺自身 情緒方面的敏銳度卻明顯高於男生。王春展(1998a) 研究男女學童之情緒智力發現,

女學童之情緒智力高於男學童之情緒智力。黃鈺程(2004)對於中部地區國民小學高年 級學生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發現,高年級女生情緒智力優於男生;高年級學生 能夠清楚的覺察自己的情緒。胡慧宜(1999)在國小兒童情緒適應行為與情緒感受經驗 之相關研究中發現,在情緒感受經驗方面,男生的「罪惡感」顯著高於女生,年級間也 有顯著的差異;在情緒適應行為方面女生之「認知他人情緒」、「人際關係管理」、「自 我激勵」與「自我情緒管理」,則是顯著高於男生。林淑華(2002)對於學童情緒管理 與人際關係所做的研究結果顯示女生之情緒管理能力優於男生。蔡壹亘(2006)在國小 學童不同同儕關係與情緒智力之研究結果發現,國小兒童之情緒智力在「情緒思考」層 面因性別、年級不同有顯著差異;在「情緒管理」層面因年級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二、家中排行

根據吳秋雯(1996)、范美珍(1996)、張麗梅(1993)以及蘇建文(1995)學者研究:不同 出生序(包括獨生子、女、老大、中間子女,老么)會影響兒童的人格發展與行為模式,

對於兒童情緒智力的發展也有相當深遠的影響(引自王春展,1999)。

黃光明(1983)歸納各學者研究,說明出生序對人格發展的影響為:

1.獨生子女:過去研究指出獨生子女易因父母特別的溺愛與驕縱,養成依賴、

唯我獨尊、任性、自我中心,自視甚高,若他人不肯依順相讓,便感傷心、

氣憤;但近年研究則顯示,獨生子女無兄弟姊妹之爭寵、競爭及嫉妒,若 父母教養態度恰當,則對獨生子女的發展並無不利。

2.長子女:他們必須以競爭維持其優勢地位,否則他們會很容易變得壓抑、暴 躁及絕望,此種絕望將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問題時顯現出來。

3.次子女:他們永遠不會孤單,易與兄長產生對抗意識,若能戰勝則將成為傑 出的人格類型,反之則變得壓抑。

4.么子女:他們必須與兄長們競爭,但無後繼者,若其能力不夠就會變得任性、

三、父母親的職業

Baumrind 1971

嚴厲型的父母因嚴加控管,促使兒童較無自信、畏縮、

不信任他人;放任型的父母促使兒童無法確定行為對錯,

導致不成熟、自我控制低、感焦慮;民主型父母管教下的 兒童,最具信心、自我肯定、願意探索以達到父母期望。

Bohmstedt

和 Fisher 1986

續上頁

資料來源:引自柯佳美(2004),42-44 頁

由表2-9及柯佳美(2004)文獻探討得知,若是父母管教方式採取專制權威,則兒童 會存在著憂鬱傾向,孩童也會因父母的嚴厲,心中感覺羞愧,以致他們經常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