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父職參與的實踐畫冊-父職的教、養模式

第五章 父親角色的展演和轉變

第一節 父職參與的實踐畫冊-父職的教、養模式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五章 父親角色的展演和轉變

本章探究當今社會中父親在日常生活中的的角色參與及其背後的成因,以及 父親角色成長、變化的契機與過程。因此,本章分為兩節,第一節聚焦父親在「教」

與「養」兩方面參與的模式、特點,以及背後的意涵;第二節描繪父親角色轉變 的兩種情況,細膩地勾畫出父親角色轉變的影響因素及其變化過程。

第一節 父職參與的實踐畫冊-父職的教、養模式

由於社會期待、個人認知以及角色觀念不盡相同,不同的父親會有相似或異 同的參與模式。本節探究,父親在參與親職教養方面,都有什麼樣的模式,形成 這樣模式的背後,又有什麼樣的原因。

一、 父親的養兒模式

(一) 「蒙混過關」式

在受訪者中,有幾位父親在進行親職參與時,隱約呈現出一種相似的狀 態——「蒙混過關」。父親們參與親職的態度是「做的差不多就行了」,母親也說:

「沒辦法像我們(媽媽)那樣用心地在一些事情上面」,不講究細節。

小法三歲以前,小法媽上班非常忙碌,週末也要加班,因此小法爸擔任著主 要的照顧者角色。用小法媽的話說,就是「除了煮飯,其他的事情他都會做」。

法爸自認「帶小孩還是很 OK 的,不太會有很不適應的情況出現」,原因之一是 來自「初為人父的興奮感」在支撐。

看到⼩孩很可愛的時候你還是很喜歡跟他單獨呆在⼀起的。(法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但也並沒有到崩潰或是抑鬱的狀態,這和自己「相對比較耐心,但是又神經比較 大條」的性格有關:

有⼈可能覺得能把⼀些很細節的東西很當回事,我可能就是粗枝⼤

葉型的,覺得只要能夠把他餵飽,哄好,能吃能睡就⾏了,不會太在意

⼀些細節。⽐如有時候他有⼀些吐奶啊,或者⼀些不舒服啊,我可能覺

得能夠蒙混過關就過了。(法爸)

「蒙混過關」式的父職參與形式,是許多男性在參與枯燥且重複性高的親職 時(例如泡奶、換尿布、餵飯、洗澡等),衍生出來的一種能使自己長久持續參 與其中的方法。這種參與心態,降低了成人在參與勞務型親職的過程中緊繃的精 神壓力,以及減少身體「多餘的體力支出」。

但這種「蒙混過關」的參與結果,通常達不到母親們制定的「高標準」,使 得父親們總是被「挑剔」,被媽媽認為「你這個沒有做好,沒有按照我交代的樣 子去做」。而也正是因為媽媽們有一套「高標準」的作業準則,也才有了父親們 所謂的「蒙混過關」之對策和意涵。但是,母親們因為高標準而產生的「抱怨」、

「挑剔」,通常會讓父親們產生一種負面的反抗情緒,偶爾發出「不然你來做」

的逃離信號。

在自稱「我們夫妻脾氣都不是很好」的果果家庭中,果爸 舉 了 一 個 最 近 發生的事例來說明他們夫妻因為標準的差異產生的摩擦:

穿這件⾐服穿那件⾐服有差別麼?⽤這條浴⼱那條浴⼱,有差別麼!

她說這條浴⼱⽐較乾淨,或者那件⾐服領⼦⽐較短或者怎麼樣,那我就

只能,哈哈,她說怎麼樣就怎麼樣,⽽且她還會揪著你⼀直說,「我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跟你說怎麼樣了,你就不做好什麼什麼什麼」。問題是我那時候就看到

那些,找到哪件就給他(孩⼦)先穿上去了,哪裡還分這個領⼦⾧⼀點

那個領⼦短⼀點,加減都沒有兩釐⽶,都沒有什麼分別的,她會⽐較挑

剔就是了。(果爸)

「蒙混過關」式的父職參與,在這裡並不是一個貶義詞,它客觀地描繪出父 親在參與勞務型親職事務上,為了應付母親的高標準的一種策略。一方面,部分 男性比較粗心的特質決定了「蒙混」的底色;另一方面,也呈現出丈夫在面對親 職壓力時,努力擔當使其「過關」的責任感。同時,如同Hetherington & Parke(1993)

所說,建立良好的夫妻關係,努力滿足妻子的期待與要求,同樣是父職參與方式 的一環。

有趣的是,蒙混過關似乎不僅僅只有發生在父親們身上,研究者在研究過程 中發現,倘若父親的標準更高,那麼,母親也會出現「蒙混過關」的行為。像是 對「健康」十分在意的奔爸,對孩子的飲食就有非常嚴格的標準,他會完全限制 孩子的零食。然而當奔爸不在場時,奔媽也會有「蒙混過關」的傾向:

我會知道糖果不要吃太多,可是我⽼婆就認為說,⼩朋友給他吃⼀

點是無妨,不⽤像我這麼的苛刻。這個⽐較衝突,我的⽴場是完全不能

吃。所以我在的時候他就不能吃,私底下我不看不到地⽅,我⽼婆如果

給他吃,我也沒辦法。(奔爸)

綜上所述,「蒙混過關」式養兒方式發生在夫妻養兒觀念上出現落差的時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生出的一種維持家庭氛圍和諧的機制。整體而言,母親的標準高於父親的情況更 為常見,父親出現「蒙混過關」的現象更為普遍。

(二) 「選擇性抽離」式

在過去的文獻中,許多學者提到現代父親在面臨社會的驟變下有所參與,但 是在父職角色上仍屬於「選擇性父職角色」,也就是說在參與家務和育兒的時間 以及項目上,保留相當地彈性,較依據自己的喜好和時間等因素做特定選擇(王 舒芸,1996)。本研究在訪談過程中發現,父親們的「選擇性參與」過了幾十年 依然存在。在這裡,研究者主要探討的是父親們在養兒時的「選擇性抽離」邏輯。

父親由於自身性格喜好或時間等因素的原因對親職,以「逃避」、「推托」、「拒絕」

等「說不」的方式進行「選擇性抽離」。

1. 使孩子哭鬧的「奶水問題」

父親們在面對嬰兒時期嬰兒的哭鬧時,常常會有「選擇性抽離」的行為模式。

如喜媽所述:嬰兒時期的孩子,喜爸只願意在孩子不哭的時候抱他,孩子一哭,

他就不抱了。

⽼⼆狀態正常的時候,他(喜爸)是願意抱的,如果狀態不好了,

⼩孩哭了,他就不抱了,抱的⽐較少,那就基本上都扔給我。⽼⼤在⼩

的時候他也沒辦法哄她,他就覺得說⼩孩就是要奶,要有奶才⾏的。(喜

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當孩子哭鬧,父親則將孩子「扔給」母親,父親認為孩子哭鬧是因為需要奶 水,而在「奶水問題」上只有母親能解決。事實上,奶水只是嬰兒哭鬧原因之一,

如同喜媽也清楚說到:

其實有時候孩⼦哭是因為熱了、冷了、困了,都有可能的,也有可

能是因為孩⼦對你缺乏安全感,你陪她的時間短。(喜媽)

孩子哭鬧的原因有很多,解決的方式也有很多。但是喜爸永遠拿奶水當作讓 自己從「孩子哭鬧」中抽離的藉口,透露了兩個秘密:第一,若此父親真的認為 孩子哭鬧的唯一解藥是奶水,那麼,此父親對嬰兒狀況的不熟悉和不觀察,也揭 示了某種程度的父職缺席;第二,父親知道孩子哭鬧不只是表達對奶水的需求,

但仍以「我又沒有奶」為理由離開哭鬧現場,是一種將情緒外部化的體現,他知 曉孩子哭鬧是因為非奶水原因(包括餓了、睏了、需要換尿布了、感到不安了), 但他將「小孩需要奶水,我又沒有奶」作為一種藉口,將孩子「扔給母親」。

研究者將之定義為父職的「選擇性抽離」模式。進一步說,「奶水問題」的 抽離情形最易出現在嬰幼兒哺乳期父職意識尚未被點燃的父親身上。性別隔離蔭 蔽下的「奶水問題」,為父親創造了身心自洽的完美藉口,合理化抽離的動作。

2. 髒亂差的「餵飯現場」

除了孩子的哭鬧,「餵飯」同樣是爸爸們會選擇說「不」的親職項目之一。

當訪談時談論到給孩子「餵飯」這件事時,許多父親都表示,餵飯多是由母親完 成。不餵飯的爸爸認為這是一件很需要耐心的事。

例如星爸,給了一個理由試圖賦予自己「沒有餵飯」的正當性:因為星媽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但接下來的談話內容,還是揭露了星爸對於「餵飯」的真實心聲:

星爸:餵飯需要很有耐⼼地⼀⼝⼀⼝餵,那有時候就是會…就是會…其

實坦⽩講會弄得⽐較髒⼀點啦,可能⾃⼰也不太知道要怎麼餵他吧,所

以⼀開始就是交由媽媽,然後久⽽久之就習慣媽媽在餵。

研究者:媽媽有讓你嘗試去餵過麼?

星爸:有,我有嘗試餵過幾次,所以也 OK,只是說要花很多時間

需要⼀⼝⼀⼝餵的時候,有時候會因為…因為呃…太吵或者是太亂了會

有⼀點…有⼀點⽣氣或者有⼀點不耐煩。

而在「孩子想吃什麼就給她做什麼」的牛奶爸這裡,即便自己負責處理餐食、

負責料理,但不會「順勢」餵孩子吃飯。

我不願意餵,為什麼呢?費勁,孩⼦⾧⼤了就沒耐⼼了你知道麼,

⾧⼤都會⽪。(⽜奶爸)

研究者看到,不論是做飯的牛奶爸還是不做飯的星爸,都殊途同歸,從餵飯 中抽離。究其原因,恐怕是年幼的孩子在吃飯這件事上,「需要一口一口地餵」, 容易把食物弄得到處都是,且不見得就會「順著你」,「可能吃一半就去玩一下或 者說不想吃」,確實需要消耗餵飯者較多的時間、耐心與情緒,因此容易使餵飯 者產生急躁、生氣、不耐煩的情緒。 因此,父親們易於從這種髒亂差的「餵飯 現場」中抽離,願意取而代之選擇參與煮飯、洗碗這樣更有把控的親職和家務。

綜上,當子女還未能有較好地互動、溝通,也就是在嬰幼兒階段,父親在面 對需要消耗大量時間、耐心、情緒以及情感的親職項目上,較容易抽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什麼父親會傾向在親職上選擇性地抽離?一方面,雖然社會、個人對父親 參與親職的期待有所增加,但並不期待父親能包攬或者駕馭所有的親職,而對母 親的期待和要求顯然高出許多。因此,父親在親職事務上,更有選擇的權力與彈 性,他們選擇不做之後受到的責備聲音更小。另一方面,當父親們選擇抽離後,

家庭中也不太會有人真正地責怪他的抽離行為,會由受到更多期待與壓力的母親,

或是家中其他重要他人主動完成。更進一步的是,當某位父親在這些抽離的情境 中沒有抽離,就會成為媽媽眼中的「理想爸爸」。

或是家中其他重要他人主動完成。更進一步的是,當某位父親在這些抽離的情境 中沒有抽離,就會成為媽媽眼中的「理想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