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班級經營之策略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班級經營之策略 班級經營之策略 班級經營之策略 班級經營之策略

本節旨在探討各個經營內容之理論依據或具體策略,共分為一、了解學生、

二、班級環境規劃、三、班級氣氛營造、四、班級常規經營、五、親師溝通情形、

六、教師教學品質、七、學生行為偏差之輔導等七個議題、八、小結等。期能建 構經營歷程的各種議題之知能,進而達到發展、預防、面對以及處理之策略,以 提升班級經營之效能。

一 一 一

一、 、 、 、 了解學生 了解學生 了解學生 了解學生

了解學生是班級經營效能的重要因素,例如 Robert.Marzano 等認為有效的班 級經營者,會對不同的學生使用不同的策略(引自賴麗珍譯,2006)。又從問題 解決的角度思維,問題解決的步驟:1.分析問題、2.界定問題、3.分析問題原因、

4.擬定解決方案、5.選擇方案與執行、6.評鑑與修正。其中第一個步驟就是分析問 題,而班級經營的主角是學生,因此,了解學生就是班級經營的第一步。另外從 一般教學模式中分析,第一步是目標、第二步是分析學生、第三步是教學程序、

第四步是評鑑,要達成目標的第一件事情是要分析學生。從以上之敘述中其重要 性可見一斑,了解學生的面向有以下幾點:

(一) 了解學生的目的:由以上的敘述可知了解學生不是教育之目的,卻是必 要之條件。越了解學生,老師就越能因材施教,以及精準的預防、面對與處理問 題,然後才容易達成教育效果。楊國樞、張春興(1990)提到舉凡做學問,第一 個要求是客觀公正,兒童行為的觀察與瞭解,就是達到客觀公正的途徑之一。

(二) 了解學生的時間:開學前到學期結束都必須依不同的需要進行,開學前 了解可以安排相關事宜,問題發生時了解可以處理問題,教學過程中了解可以因 材施教,期末了解可以作為改進之道。例如在教學品質部份,開學前了解學生可 以知道起點行為,做為因材施教的依據,教學中了解學生可以改進教學,教學後 了解學生可以做為補救教學的依據。

(三) 了解學生的管道:了解學生的管道是多元的,其中較少提到互動中的了 解是最重要的,因為必須與學生多接觸,方能真正了解學生的問題。例如以下提 到的四種當中,沒有互動的管道。李園會(1994)認為了解學生有以下幾種,1.

學生相關紀錄簿,如學籍、輔導等。2.相關簿本,如日記簿、會議記錄簿等。3.運 用猜人測驗或社會調查測驗。4.運用標準檢查和診斷。

(四) 了解學生的內容:只要是有需要的都是了解的內容,例如有學生的背 景、行為、情緒、求學歷程、人際關係、想法觀念、能力、個性、性向、學習態 度..等等。可依據下圖 2-4-1 為檢核指標,從學生生長史的角度出發,再從學生的 成長環境家庭、學校、社會等面向研究,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學生。茲將個體生命 座標圖整理如下圖 2-4-1:

從上圖 2-4-1 中看出,了解學生可以從環境與生命史角度出發,才能了解整體 的面貌,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例如學生無法專心上課,如果問題癥結在家庭,

導師只是說道理勸說學生應該專心,而不從真正的問題癥結處理,是很難處理學 生的真正問題。因此,在了解學生部份,第一個可以從生長史角度,例如五年級 的學生,可以查看低中年級時的情形。第二個可以從環境角度,從家庭、學校、

社會等環境了解,才能真正找到問題癥結。

(五) 了解學生的方法:從以上座標為範圍,採取觀察、訪視、晤談、測驗或 問卷、文件分析等方法蒐集資料,以了解學生。有時候必須長時間的投入,慢慢 等待方能了解真正的核心問題,也唯有真正了解了核心問題,才能對學生有真正 的幫助。楊國樞、張春興(1990)提到觀察記錄,可由籠統或一般的行為中,分 辨出孩子們行為上的差異。第一教師必須具備科學的精神及會運用科學的方法,

重視正確性不受私人影響。第二我們對兒童的觀念,兒童在他的世界有特有的法 則,要建立健全的人格,要在各階段中得到充分發展。第三兒童以他們特有的方

式表現自己,行為都是有理由的,例如生理、發展情況、文化、個人經驗等等。

(六) 學生問題類型:賴麗珍(2006)提到美國兒童面臨的嚴重問題類型;有 無家可歸、憂鬱症、自殺、暴力、飲食失調、酒精中毒、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性 傾向、父母被監禁、貧困、性虐待與身體虐待等。在學生違規行為上有霸凌、口 頭騷擾、講髒話與做不雅姿勢、干擾上課、不顧他人安全、打架、偷竊、曠課等。

並歸類為四大類型,例如被動型、攻擊型、完美主義型、社會技巧不足行等。又 (生長史)

學校、家庭、社會

(環境)

圖:2-4-1 生命座標圖

資料來源:馮觀富、王大延、陳東陞、葉貞屏、陸雅青、熊曣(1999)

將四大類分為七小類,例如畏懼人際關係、畏懼失敗、仇視他人、唱反調、暗地

二、 班級環境規劃 班級環境規劃 班級環境規劃 班級環境規劃

杜威曾說:「要想改變一個人,應先改變環境,環境變了,人就改變了。」

這就是境教的功能(朱文雄,1999)。在行為學派中,也非常重視情境事件對 行為的影響,茲將相關觀點列舉如下:

(一) 班級環境管理的意義:以管理之理念與策略,做好環境的品質管控,達 成發展學生潛能,完成教育目標(黃政傑、李隆盛,2000)。另外廖淵豪(2007)

也指出,環境規劃是讓學生在良好環境下學習成長。

(二) 班級環境規劃的原則:有教育原則、整體原則、實用原則、美觀原則、

經濟原則、安全原則、變化原則、創新原則、動態原則、師生共做原則等(朱文 雄,1999)。

(三) 班級環境規劃的內涵:如表2-1-3共分為物理部分、人際部分、教育部份。

例如物理部分有圖書角、公佈欄、座位安排、作品展示區、教具櫃、媒體櫃、採 光、整潔等。

(四) 班級環境規劃的辦法:讓學生參與,產生意義與歸屬感,進而願意投入 與保持,必須做到以下幾點:1.共同討論擬定計畫2.分工合作共同佈置3.保持整潔 與分配工作4定時更換內容5.檢討改進。

總之,班級環境之經營,必須依據相關原則,兼顧物理、人際、教育等各面 向之經營,過程中讓學生參與,以建立歸屬感,以提高效能。此項經營,是班級 經營歷程中,屬於發展性與預防性,當中可以消極的防範不良的行為,也可以積 極的發展良好的行為。

三 三 三

三、 、 、 、 班級氣氛營造 班級氣氛營造 班級氣氛營造 班級氣氛營造

班級氣氛營造,雖然是無形的環境,卻有具體的經營策略。其中又以建立師 生關係最為重要,如Cangelosi, James S(2004)認為,教師應該在課堂管理上,獲取 和保持學生的合作,教室的一切就可以順利進行。以下僅就相關學者的觀點陳述 如下:

(一) 班級氣氛意義:一個班級是由師生共同組成,有班規、社會秩序、組織結 構、權威階層等,有如一個小型的社會體系。每個團體都有其團體氣氛,是由各 成員共同心理環境,以及互動所形成。因此又可稱為班級的「社會-心理氣氛」

(socio-psychological climate)、班級的「社會-心理環境」(socio-psychological)。

以上因素形成了班級氣氛,形成後又回頭影響了班級的成員,因此也可以稱為社 會壓力或環境壓力,這是團體動力學的啟示(朱文雄,1999)。另外王文科(2001)

也提到教室氣氛就是師生互動形成的氣氛,與教師運用權威方式、溫馨與支持的 程度、鼓勵競爭或合作的安排、是否允許獨立判斷與選擇有關。有關的環境有兩 種,1.社會環境部分有權威、放任、與介於兩者之間的共同負擔責任的環境。2.組 織環境部分是物質或視覺的安排。

(二) 影響班級氣氛的因素:一共有五種說法:1.教師領導行為決定了班級氣 氛,例如民主、專制、放任、開放或封閉等。2.學習環境因素決定了班級氣氛,例 如課程、目標、教學、班級結構、社會交互作用等。3.班級中社會互動決定了班級 氣氛,在小型社會體系裡,師生間的互動關係。佛蘭德斯提出教師影響班級的兩 種方式,一是直接的影響,學生是被動而採取消極的反應。二是間接的影響,學 生是主動有發言與參與機會,而有積極的反應。另一位學者安德遜提出互動有四 種,依序為學生間的關係、師生間的關係、學生與課程的關係、學生對班級結構 的知覺等。4.班級氣氛是師生及教學的社會心理及物理環境互動結果。5.是期望、

領導、吸引力、標準、溝通、凝聚力等因素等(朱文雄,1999)。以上提到師生 互動關係的重要性,所以Knoster, Tim(2008)認為,師生間應該保持一種亦師亦友 的關係,是最佳的距離。

(三) 增進友好關係的辦法:1.教師必須具有適當的特質、態度和技巧,運用適 當的領導方式。2.學生必須有學習的意願、愛護班級想讓班級好的歸屬感、能體諒 他人、積極與有禮貌、能自我尊重與責任感、遵守班規..等等。3.師生間也應有好 的關係,有(1)教師應有真誠的態度、了解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等。(2)教師 能努力盡力(3)教師應有愛心的理念與輔導的技巧(4)運用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技巧 號態度:關心、樂觀、尊重、傾聽、接納、溝通、情緒處理之適當方法、並能遵 守社交禮儀。(5)改進物質與精神環境、溝通與建立好的倫理文化(6)學生的回饋等

(朱文雄,1999)。另外黃政傑、李隆盛(2000)認為,在師生之間應該共同建立 良好的班級氣氛,建立合理一致之期望,重視心理健康,建立良好溝通模式等。

無論運用何種策略經營班級氣氛,都應該做到如朱文雄(1999)中提到的良 好班級氣氛的特徵,是「溫馨」中充滿了友愛及接納,「愉快」中充滿了歡樂和 同享學習的樂趣,「支持性」中充滿了鼓勵和幫助。增進的辦法必須從教師、學 生、以及師生間努力。因此,班級是學生學習很重要的地方,應該協助學生熟悉 環境,知道自己在班級中應該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等,才能在安定中展現自 己潛能。

四 四 四

四、 、 、 、 班級常規經營 班級常規經營 班級常規經營 班級常規經營

班級經營中,建構優質的環境,以提升學習效果,進而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與 適應生活的能力。賴麗珍(2006)認為班級常規之經營,能減少干擾行為,間接

班級經營中,建構優質的環境,以提升學習效果,進而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與 適應生活的能力。賴麗珍(2006)認為班級常規之經營,能減少干擾行為,間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