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第四節 綜合討論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綜合討論 綜合討論 綜合討論 綜合討論

本節旨在依研究目的,對個案教師班級經營從理念、歷程、策略等,分析歸 納之資料作綜合討論。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是個案班級經營效能理念部分之探 討,第二是個案班級經營效能歷程部分之探討,第三是個案班級經營效能策略部 分之探討,第四是研究方法之探討等。

一 一

一 一、 、 、 、 個案教師班級經營效能理念部分之探討 個案教師班級經營效能理念部分之探討 個案教師班級經營效能理念部分之探討 個案教師班級經營效能理念部分之探討

班級經營理念是教師對班級經營正向積極的信念與想法,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了教師的班級經營歷程或具體策略。個案教師依據相關理論,建構自己的理念架 構與落實在歷程與策略中。首先營造積極正向的教學情境,再落實以學生為本的 推動主軸,當中不斷了解學生,發現學需需求與起點給予支持,並以積極正向的 教師期望為執行引導,透過師生合作,讓理念落實在生活中以達成班級經營效能。

(一)、 營造積極正向的教學情境:個案教師相信在積極正向的環境下,一切 的教育目標都在這樣的環境下發了芽、結了果實。正如顏火龍等(2001)中提到 的概念,教師在經營一個班級時,應該要建立優質的班級文化,讓學生在這小型 的社會體系中,將優質的價值內化到人格中,培育出健全的人格。在這個過程中,

讓學生超越自我中心的個人利益,趨向社會認可的理念、價值。

(二)、 落實學生為本的推動主軸:個案教師推動主軸是從學生願意開始,一 切都是學生歡喜甘願,才能在學生百忙中還自動自發的佈置教室。這正應了顏火 龍等(2001)中提到存在主義「沙特的的自由、抉擇、負責一貫性」中,學生自 己決定自己要扮演的角色,才會對學生產生意義,才會更重視。再來賦予學生彈 性變化的空間,體認到自己的選擇必須自己負責,不能以任何托詞為自身脫罪。

(三)、 建立需求層次的檢核指標:以人類需求層次為檢核指標,發現學生的 需求與起點,並給予支持,建立雖然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起點,但在相同的目標 下,只要教師給予機會與期待,最後都能自我應驗。正如朱敬先(1999)中Maslow

(1970)提出的需求層次論(need-hierarchy theory)認為人類行為動機是由不同的 需求組成,分為匱乏需求,若未獲得滿足,則動機會增強,以尋求滿足的方法,

若已獲得滿足,則動機會降低。另外是成長需求,若獲得滿足,動機不會停止,

而會增強尋求更大的滿足。需求之間有先後順序與高低層次的分別,匱乏需求與 成長需求之間有交互作用的現象。而且動機或需求層次,往往因人、時、境、文

化背景、價值觀的不同而異,在班級經營過程中,要重視需求層次對學生的影響。

(四)、 建構教師期望的執行引導:個案教師首先「相信」每個學生皆有發展 潛能的空間,給予每個學生改變與學習的「機會」,並給予每個學生「正向期望」

的互動,再來「等待」學生進步的時間,進而「建立信心」,如此的教學情境,學 生皆能自我應驗。有如朱敬先(1999)中提到的柏氏模式的教師期望理論,學者 柏倫(Braun,1976)發展的模式中,說明教師期望的來源,以及影響教師的行為 及教學策略,進而在師生互動中產生了差別影響,導致影響學生的感受學習表現。

(五)、 創造師生合作的經營效能:在師生合作下,建立了師生關係,學生也 能在工作中驗證所學,進而經營了班級。例如吳明隆(2003)中提到合作與全面 參與的重要性;第一組織理論之學習型組織,其中提到團隊學習,以參與的角度 深度對談,建立共識後群策群力,共同為達成目標而努力,進而自我超越等之實 踐。第二全面品質管理也提到全員參與、品質保證等。在班級經營中,為了培養 全人化的學生,教師應以正確的領導,建立優質的班級文化,激勵全員參與,達 成高品質的教育目標。

總而言之,個案教師建立了優質的環境,以學生為本的推動主軸,不斷的引 導學生發展。過程中了解學生的需求層次,再以柏氏模式的歷程,師生共同合作,

不斷給予支持,讓學生可以自我應驗。

二 二

二 二、 、 、 、 個案教師班級 個案教師班級 個案教師班級 個案教師班級經營效能歷程部分之探討 經營效能歷程部分之探討 經營效能歷程部分之探討 經營效能歷程部分之探討

班級經營歷程是教師對班級經營所遵行的標準作業程序,為理念與策略搭起 了橋樑,讓一切得以落實在班級經營中。個案教師依據相關理論首先從整體思考,

建構「計劃-執行-評鑑」三段完整歷程。在三段中又分為四期,遵循「期前-期初-期中-期末」四期縝密經營。再以「生態系統」觀建立回饋機制,雖然已有循序漸 進的程序,也重視其中的生態系統觀。落實「期望-行為-省思」改進循環模式等,

此模式落實了個案教師平時就評鑑的做法。在三段四期的標準作業流程中,再以 生態系統觀回饋檢核,並以改進循環模式執行,讓班級經營效能得以達成。

(一) 建構「計劃-執行-評鑑」三段完整歷程:對班級經營從整體思考,首先經 過班級的分析後的計畫,再來是執行的歷程與內涵,最後是評鑑部分。如行政三 聯制的計畫、執行與考核,但是,個案教師的做法中,在計畫的分析與執行過程 投入了很多心力,在評鑑部分卻較少著力。

(二) 遵循「期前-期初-期中-期末」四期縝密經營:在三段中又分為四期,在 不同階段有不同的主要經營內容。第一個部分是期前,必須擬定計畫與了解學生。

第二個部分是期初,必須做好班級環境規畫、班級氣氛營造。第三個部分是期中 主要議題是班級常規經營、親師溝通情形、教師教學品質、學生偏差行為。第四 個部分是期末,是評鑑學生的發展是否達成目標等。在本階段中投入最多心力的 是「有好的準備」,例如學生還沒有進來教師已經對學生了解甚深,並以此為依 據佈置環境以及分配工作之依據,讓班級經營不只是班級經營,更是一種透過評 估與全面投入並將計畫落實。與朱敬先(1999)中提到,教室管理的計畫與執行,

必須 1.建立教室常規,例如程序、規則、照章懲處等。2.要有好的開始。3.有效管 理貴在持之以恆,例如鼓勵專注投入、預防勝於治療有(1)瞭若指掌(2)交叉 處理(3)維持團體專注(4)轉換經營、慎處管教問題等相呼應。

(三) 建立「生態系統」觀回饋機制:個案教師重視各個面向的牽引關係,因 而建立生態系統觀。因應了朱敬先(1999)中提到,教室管理的特性與目標,包 括教室生態學,必須關注其中的交互作用。另外管理目標部分,不僅安靜而已,

必須營造一個積極與產出的學習環境,有效學習與評量,並且養成自律的學習者。

三段四期都是直線進行的,在本階段的生態系統觀,卻重視回饋的機制。這雖然 有循序漸進的程序,也重視其中的生態系統觀。例如黃光雄(1999)中提到教學 ㄧ般模式,是ㄧ種對於教學設計、實施、評鑑和改進等程序的指導。在直線進行 過程中,也要有一個回饋機制,隨時檢核目標是否達成,如何改進等等。

(四) 落實「期望-行為-省思」改進循環模式:就這樣不斷的循環,不斷的培養 學生正向的最為與習慣,教育真是百年樹人,漫長的耕耘,卻是結了甜美果實的 未來,讓人感動又期待。正符合朱敬先(1999)提到的貴在持之以恆與養成自律 的學習者,是班級經營成效的重要因素,在這個階段可以執行與養成,此模式落 實了個案教師平時就評鑑的做法。

總而言之,個案教師建立了優質的環境,以學生為本的推動主軸,不斷的引導 學生發展。過程中了解學生的需求層次,再以柏氏模式的歷程,師生共同合作,

不斷給予支持,讓學生可以自我應驗。

三三

三三、、、、

個案教師班級經營具體策略部分之探討 個案教師班級經營具體策略部分之探討 個案教師班級經營具體策略部分之探討 個案教師班級經營具體策略部分之探討

班級經營具體策略,是個案教師的班級經營理念與歷程得以落實,讓夢想得 以實踐。具體策略共分為七個議題,了解學生、班級環境規劃、班級氣氛營造、

班級常規經營、親師溝通情形、教師教學品質、學生行為偏差輔導等。首先依照 歷程經營各個議題,過程中不斷以生態觀回饋檢核修正,再以改進循環模式落實。

(一)、 了解學生:個案教師以學生為本,深信能了解學生更深更廣,就更

能發現學生問題與機會點所在。正如圖 2-4-1 以生命史角度多面向的了解學生,再 從馬斯洛人性需求層次論(圖 2-2-3 馬氏需求層次)思考,如何給予學生支持,作 為班級經營之基礎,進行規劃與經營。

(二)、 班級環境規劃:根據本研究發現環境對教育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而 環境因素如表 2-1-3 所示,包含物理因素、社會因素、教育因素等。個案教師的班 級環境經營部分,乃指物理因素部份,如空間分配與運用、座位安排、材料分配、

噪音問題、佈置內容等等。另外又有一個主軸,以「喜歡、認同、歸屬、願意付 出、成就我們班」的歷程下,再配合推動內容,引導著全部的小項目,讓環境經 營更能發揮效益。其特色有 1.能結合佈置以激勵學生正向發展 2.能運用空間建構 心情分享區達到多向溝通 3.能建構清楚的程序以穩定學生情緒 4.建置寧靜井然有 序的空間提高學習效果。如朱敬先(1999)人類的發展乃遺傳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的結果,遺傳因子對發展的影響有期限,發展是否充分而接近上限,抑或遲緩不 足近於下限,則受環境影響所左右。

(三)、 班級氣氛營造:個案班級在此部分所經營的範疇,是物理、社會、

教育三部分中的社會環境部分。在教師期望理論下,再以上圖 5-1-1 為經營脈絡,

建立良性的互動,以營造優質的班級氣氛,進而促進學生的發展。正如朱文雄

(1999)中提到,每個團體都有其團體氣氛,是由各成員共同心理環境以及互動

(1999)中提到,每個團體都有其團體氣氛,是由各成員共同心理環境以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