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以理論為導向的教育評鑑

第二節 理論導向教育評鑑概觀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圖 4-4 中可知,自 Tyler 開始創立現代教育評鑑的新概念後,評鑑有了多元化 的發展,在目標本位精神基礎上發展的有管理導向評鑑、參與者導向評鑑及理論導 向評鑑。其中管理導向評鑑以階段區分為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鑑,同時關注評鑑結果 對於方案的改進及判斷方案的優點與價值;以利用為焦點的評鑑,重視評鑑結束後 對於評鑑結果運用的延伸發展;參與者導向評鑑關切參與者加入的型式,例如質化 參與;理論導向評鑑則源自於後 Tyler 評鑑中,對目標導致成果的因果機制加以研 究,進而將評鑑的焦點置於方案因果模式分析的理論架構,據以將理論與因果模式 等加以整合,形成關注目標達成的新評鑑模式。

第二節 理論導向教育評鑑概觀分析

壹、理論導向教育評鑑的意義

長久以來教育評鑑的規劃、設計與實施,一直落入執行程序、方法與結果的迷 思,以 理論作為評鑑導向的觀點常被忽略 (Chen, 1990a) 。隨著多元評鑑取向發展,

並不斷針對既有取向進行改革思維下,以理論為導向的評鑑訴求「除可以瞭解評鑑 方案所包含的理論意涵外,另可探討方案政策規劃向度、執行情形、理論與政策規 劃間的目標達成及執行情形與政策規劃間的因果關係」,故在「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方 案理論、執行、目標與因果間關係」思維下,讓長期落入執行程序、方法與結果的 評鑑問題得加以改善,自此,以理論為導向的評鑑方法,逐漸在教育評鑑取向中佔 有一席之地。學者 Fitz-Gibbon 和 Morris (1996) 認為,理論導向教育評鑑係依據方 案運作的理論所建構的評鑑模式,並在理論推導下研擬目標達成的分析模式後,分 別探討執行情形及具體執行要項 A 與政策規劃向度 B 之間的因果關係模式,加以探 究並分析方案成敗或待改進之處。Worthen (1996) 認為理論導向評鑑是一個包含方 案運作理論發展、目標取向評鑑模式、對評鑑問題因果化及回答評鑑成效的綜合性 取向。Weiss (2000) 將理論導向評鑑界定在對調查的主體或方案進行理論的研究,

並推展研究者所欲分析之標的後,透過因果模式的呈現,蒐集相關資料後,加以檢 驗每個方案順序步驟的可行性及執行情形,如果假定順序被破壞,可以得知方案理

或如何達成目標。Donaldson (2003) 彙整近年來提出理論導向評鑑學者的定義,認 為以理論為導向評鑑,是一種應用調查及科學方法下,將現有文獻及資料系統化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貳、理論導向評鑑的演進

理論的用途在於提供解釋。所謂「解釋」,主要是把對象擺放在一個論述脈絡裡 面,加以界定其存在意義為何。不管是詮釋性(interpretation)的解釋,或者是說明 式(explanation)的解釋,其宗旨皆在於讓人知道事物定位為何,以便採取適宜的 態度或手段去應對。詮釋性的解釋多用於重新確立座標中心點上,而說明性解釋多 用於依序論定上。透過定位,一旦論述座標的中心點確立之後,一切事物即可從此 中心點出發依序論定。然而在傳統的教育評鑑發展中,理論的重要性與應用性一直 被忽略,故早期的教育評鑑結果,無法對於方案或政策提出解釋或說明,更無法對 於改進之道提出貢獻。於此背景下,專家學者開始思索以理論作為導向評鑑的可行 性,藉以提高教育評鑑的貢獻度。

理論導向評鑑一詞,Suchman (1967) 最早以「方案理論評鑑」稱之,其所認為 之「方案」係指有別於教育中已經制度化的例行性教育活動,而是持續性提供的教 育活動,如學區的閱讀方案、訓練方案、醫事或是繼續教育方案。如對方案一詞再 作進一步的解釋,則可將其視為是一涵蓋人員、組織、管理與資源的集合體,提供 持續性的教育活動以達成既定目標(潘慧玲,2002)。由於理論導向評鑑係對一教育 方案所進行之評鑑,故方案理論評鑑一詞,實可代表理論導向評鑑之意涵,故當本 文所述「理論導向評鑑」或「方案理論評鑑」係指相同之名詞。

Davidson (2000) 進一步表示,上述二名詞中,「理論導向評鑑」(theory-driven evaluation)就字面意義而言,易使人誤認為以特定理論發展為主,而非評鑑方案本 身,而「方案理論評鑑」(program theory evaluation)則會被以為評鑑的主要任務是 方案理論的評鑑,而非方案本身的評鑑。其實,此二名詞共同用途係為方案本身提 供一種評鑑模式,目的在於「透過理論的分析」及「建構方案目標達成的評鑑架構」, 期能找出「方案成功/失敗或方案未來應發展之方向」。

1980 年以後,包括重要的評估期刊,如評估與方案計畫《Evaluation and Program Planning》、評估研究評論年刊《Evaluation Studies Review Annual》和評估新方向《New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Directions for Program Evaluation》出版了幾期以方案理論評鑑為主題的專刊;美國 評估學會(the American Evaluation Association)成立了理論導向方案評鑑的主題興 趣組(Topical Interest Group);均使應用理論導向評鑑的報告日益增多,自此以理 論為導向的評鑑模式逐漸開始盛行 (Chen, 1990b;Rogers et al., 2000) 。2000 年(87 期)出版的評估新方向,其主題為「方案理論評鑑:挑戰與機會」(Program Theory in Evaluation: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由 Rogers 等人主編,介紹方案理論評 估在實務中不同的應用與面臨的問題,是繼 1987 年(33 期)和 1990 年(47 期)年 由 Bickman 主編的二期方案理論專題,再一次的專題介紹。而由 Rossi 等人所著作 之暢銷的評估教科書《Evaluation: a Systematic Approach》在 1999 年出版的第六版 中增列了有關方案理論評鑑的介紹。同樣的,Stufflebeam 等人所主編之《Evaluation Models: Viewpoints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 Evaluation》在 2000 年的第 2 版中也增加了一章介紹方案理論評鑑(引自侯崇博,2004,頁 78)。

若仔細探究以理論為導向評鑑為何會逐漸受到大家的重視,主要的原因在於非 理論導向的評鑑只關心方案的投入或產出,並沒有考量其理論意涵及運作過程問 題,甚至無法提出有效的診斷結果或建議。為解決這些問題,故興起了以理論為導 向評鑑的研究與探討熱潮。Rossi 等人 (2004) 認為,非理論導向評鑑問題在於採取 一步接著一步的方式,將決定好的研究步驟如投入、產出制式的套用每個研究方案,

並沒有考量到該方案的理論依據、成功/失敗後的因果關係或影響原因等問題,僅只 產生一個以投入/產出為型態的評鑑模式,被被視為一種「黑箱」的評鑑方式,易產 生令人不滿意或毫無建樹的結果。Chen (1990a) 就提出,未經評鑑目的或理論的探 討即採特定的方法進行評鑑,將產生如下問題,一為未經評估,即以固定模式進行 評鑑作業,將宰化了評鑑焦點;二為堅持固定評鑑模式,將缺乏對於方案所欲評鑑 特質予以彈性改變的變通性。爰任何一種評鑑模式皆有其優缺點,沒有完美的,僅 有最適切或最需要。

因此,對於理論導向評鑑模式而言,或許有不同學者所提的操作方式,但何種 方法最適切,仍須透過一些觀念性的努力及必要的理論支持,且該模式強調可將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景因子、因果關係等併納入考量,的確可以改善非理論導向評鑑之問題,亦為其日 益受到重視及應用的原因。

參、理論導向評鑑的運作

對於理論導向評鑑模式的運作,學者有不同的詮釋。Wholey (1987) 則主張應 有以下步驟,一是要納入重要的決策者、管理者及相關成員;二是發展並界定方案 的理論;三是透過理論建立方案結果的因果關係。Rogers (2000) 則認為,理論導向 評鑑必須透過理論來提出方案的因果模式,且應包括「方案的活動」、「意圖的成果」、

「方案活動導致意圖成果的機制」三大要素。從 Wholey (1987) 和 Rogers (2000) 所 提的理論導向評鑑模式,皆提及「理論」及「因果關係」的建立,爰該模式之運作,

有賴「理論」及「因果關係」的配合。綜上,「理論」應為理論導向評鑑模式的重要 精神,發展出後續的「方案欲達成目標」的評鑑架構;而「因果關係」則為理論導 向評鑑的運作模式,旨在分析方案成功或失敗的原因。由於理論導向評鑑模式源自 於 Tyler 目標本位評鑑理念,仍具目標達成之精神。故整體而言,其特點在於「理 論」、「目標達成」與「因果關係」的融入,以下就此三大核心概念分析如下:

一、理論分析

「理論」作為一種關係架構,它幫助人類去了解他們的世界和功能,理論不僅 能指引現象的分析,且有助於了解方案的研究發現;理論也闡明了一系列相互關聯 的觀點並達成解釋和預測現象的目的,在理論未被重視時,理論在方案評鑑中的運 用常被忽略,直到學者開始注意到理論在方案評鑑的重要性,理論才開始成為評鑑 的討論要項之一 (Chen, 1990b) 。

關於理論導向評鑑模式中有關「理論」的定義,有寬嚴不同的標準,有人主張 採嚴格定義,即以理論為基礎的方案評鑑,必須植基於科學理論;有人則採較寬鬆 定義,認為只要符合方案本身的專業邏輯即可(王麗雲、侯重博,2005)。學者 Scheirer (1987) 認為理論是指對因果關係的系統描述,Chen (1990b) 則認為理論是指一組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目標達成

在評鑑取向發展上,以目標達成作為規劃要項被視為當代評鑑發展的起源。在 評鑑概念與知識尚未開發的年代,Tyler 藉由八年大規模的研究撰文指出,如果要規 劃一個致力於持續改進的教育方案,則必須構思一些分析的目標,然後選擇評鑑工 具或方法,加以探究。Tyler 強調的「目標達成」精神可謂評鑑取向與模式發展的起 點,學者 Fitzpatrick、Sanders 及 Worthen (2004) 指出,現行的理論導向評鑑模式即 為 Tyler 目標達成精神之展延。在當前的評鑑實務上,目標達成因受限於理念與執 行程序並無突破性進展,故不再單獨成為一種評鑑取向,但其原理與觀點卻在當前 新興的評鑑取向或模式概念中不斷被融入。換言之,Tyler 式目標達成在當前的評鑑

在評鑑取向發展上,以目標達成作為規劃要項被視為當代評鑑發展的起源。在 評鑑概念與知識尚未開發的年代,Tyler 藉由八年大規模的研究撰文指出,如果要規 劃一個致力於持續改進的教育方案,則必須構思一些分析的目標,然後選擇評鑑工 具或方法,加以探究。Tyler 強調的「目標達成」精神可謂評鑑取向與模式發展的起 點,學者 Fitzpatrick、Sanders 及 Worthen (2004) 指出,現行的理論導向評鑑模式即 為 Tyler 目標達成精神之展延。在當前的評鑑實務上,目標達成因受限於理念與執 行程序並無突破性進展,故不再單獨成為一種評鑑取向,但其原理與觀點卻在當前 新興的評鑑取向或模式概念中不斷被融入。換言之,Tyler 式目標達成在當前的評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