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高等教育助學機制理論導向評鑑模式之建構

第四章 以理論為導向的教育評鑑

第四節 臺灣高等教育助學機制理論導向評鑑模式之建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 臺灣高等教育助學機制理論導向評鑑模式之建構

本節主要在說明「臺灣高等教育助學機制」理論導向評鑑模式的設計,本設計 採用 Weiss 提出之理論導向評鑑模式運作架構,藉由本研究第二及第三章中,有關 助學機制理論分析及各國高等教育助學機制發展分析所得文獻,研擬本研究的目標 達成及因果關係(含政策規劃向度與具體執行要項)模式,如圖 4-21 及 4-22 所示。

壹、臺灣高等教育助學機制理論導向評鑑之目標達成模式

經由前面第二、三章文獻探討及本章理論導向教育評鑑的說明,本研究擬提出 透過臺灣高等教育助學機制達成學生順利進入高等教育機構目標的理論導向目標達 成規劃模式,如圖 4-21:

圖 4-21 臺灣高等教育助學機制理論導向評鑑之目標達成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繪製。

臺灣高等教育助學機制

高等教育穩定發展,學生順利接受並完成高等教育 入學與過程機會均等

助學措施合理性 教育機會均等

受益者付費與合理學費

助學措施效率性 教育成本分擔 理論分析

  

政策 規劃 向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4-21 的理論分析與政策規劃向度整合,呈現出我國高等教育助學機制如何達 成其意圖結果的假定,二條路徑分別代表著我國高等教育助學機制不同的理論架構 發展,分別為:教育機會均等與教育成本分擔。在「教育機會均等」理論下,產生

「入學與過程機會均等」及「助學措施合理性」的政策規劃向度。另在「教育成本 分擔」理論下,則產生「受益者付費與合理學費」及「助學措施效率性」的政策規 劃向度。經由這二個不同路徑的發展,我國高等教育助學機制可以達成「高等教育 穩定發展,學生順利接受並完成高等教育」之最終目標。本研究藉由問卷分析探討 本研究中有關目標達成的認同情形。

貳、臺灣高等教育助學機制理論導向評鑑之因果關係模式

Weiss 理論導向評鑑架構中的因果關係模式,主要是在進行「政策規劃向度」

與「具體執行要項」間之分析,檢核現有執行要項是否能符應政策規劃向度之用,

以作為後續具體執行要項調整之依據。本研究在教育機會均等及教育成本分擔理論 引導下,提出二種因果關係模式,如圖 4-22 及 4-23。

在圖 4-22 中,在教育機會均等理論引導下,本研究擬定了入學與過程機會均等 及助學機制合理性二大政策規劃向度,並依據文獻探討及各國實施情形,擬定其具 體執行要項,藉由問卷分析探討其因果關係的認同情形。

在圖 4-23 中,在教育成本分擔理論引導下,本研究擬定了受益者付費與合理學 費及助學措施效率性二大政策規劃向度,並依據文獻探討及各國實施情形,擬定其 具體執行要項,藉由問卷分析探討因果關係的認同情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具體執行要項(因) 政策規劃向度(果)

1.1 透過助學機制的實施,來落實入學機會均等理念 1.2透過助學機制的實施,來落實過程機會均等理念 1.3助學機制的實施,應優先考量社會經濟弱勢階層家庭之

 子女

1.4助學機制的實施,應針對需求程度採取不同方式補助或

 協助

1.5助學機制的實施,應包含就學期間所需相關費用的協助 1.6助學機制的實施對象,應包含進修學制的學生

1.7助學機制的實施,應考量個案急難救助需求的彈性規劃

入學與過程機會均等

2.1政府應成立助學機制申辦諮詢窗口,協助學生獲得最適

 當的補助型態

2.2政府應建立助學機制資訊整合平台,避免資源重複投入 2.3政府提供之助學機制,在名稱規劃或政策實施上應避免

 歧視觀感

2.4政府針對「特定身份」為對象的助學機制應增列排富條

2.5政府應優先檢討以「特定身份」為對象的助學機制合理

2.6政府應致力提高社會經濟弱勢階層家庭子女獲得助學機 制協助比例

2.7政府應定期檢視各項助學機制之相關法令規章是否符合 時宜

2.8 政府規劃助學機制時,應建立利害關係人意見表達管道

助學機制合理性

高等教育穩定發展,學生順利 接受並完成高等教育

圖 4-22 模式一:教育機會均等理論下臺灣高等教育助學機制理論導向評鑑因果關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臺灣高等教育助學機制理論導向評鑑問卷之建構

一、臺灣高等教育助學機制理論導向評鑑研究問卷基本資料之分析

為規劃本研究問卷應包含之基本資料,本研究彙整近年我國有關助學機制的相 關研究論文及計畫,分析其納入基本資料(如表 4-5)之要項,並配合本研究之目 的,分析本研究的基本資料組成要項。

表 4-5 臺灣助學機制相關研究基本變項納入彙整

研究者 年代 性別 身份 所屬學制 學校性質 學校類別 學校行政區域 研究主題

張惠雯 1999 ◎ ◎ ● ◎ ● ● 就學貸款

莊妙芬 2007 ◎ ◎ ◎ ◎ ◎ ◎ 助學措施

施博惠 2003 ◎ ● ◎ ◎ ◎ ● 就學貸款

陳若龍 2006 ◎ ◎ ◎ ◎ ◎ ● 就學貸款

張紫庭 2004 ◎ ◎ ● ◎ ◎ ● 就學貸款

楊世璋 2007 ◎ ● ● ◎ ◎ ● 助學措施

註◎表示該基本資料納入研究;●表示該基本資料無納入研究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表 4-5 可知,性別、身份、所屬學制、學校性質、學校類別、學校行政區域 等六個基本資料皆為助學機制相關研究考量納入之要項之一;因本研究所界定之高 等教育助學機制,實包含上述研究主題(如就學貸款、助學措施)。為期本研究能擴 大現有研究範圍,故本研究擬定之「臺灣高等教育助學機制評鑑研究問卷」,將選取 表 4-5 中六個變項作為基本資料組成要項。

二、臺灣高等教育助學機制理論導向評鑑項目之分析

本研究經由第二章高等教育助學機制的理論分析後,提出以「教育機會均等」

及「教育成本分擔」作為主要理論層面,並在該層面下分別提出「入學與過程機會 均等」與「助學措施合理性」,及「受益者付費與合理學費」與「助學措施效率性」

政策規劃向度,並結合本研究第二章高等教育助學機制的理論分析,與第三章各國 高等教育助學機制政策發展與實施提出具體執行要項衡量項目,據以形成「臺灣高 等教育助學機制評鑑研究問卷」之題項。有關政策規劃向度、具體執行要項衡量項 目、資料來源與問卷題目之分析彙整如表 4-6。

落實入學機會均等理念 OECD(1990)、Brubeck(1986) 1 落實過程機會均等理念 郭為藩等人(1986)、翁福元(1995) 2 優先考量社會經濟弱勢階層家庭之子女 郭為藩等人(1986)、翁福元(1995) 3 針對需求程度採取不同方式補助或協助 郭為藩等人(1986)、翁福元(1995) 4

包含就學期間所需相關費用的協助 Blaug(1971) 5

實施對象應包含進修學制學生 Blaug(1971)、Ralws(1999) 6 應考量個案急難救助需求的彈性規劃 郭為藩等人(1986)、翁福元(1995) 7

助學措施合理性

應建立助學機制申辦諮詢窗口 香港助學機制 8

應建立助學機制資訊整合平台 OECD(1990) 9

名稱規劃或政策實施上應避免歧視觀感 Woodhall(1993)、林文蘭(2006)

蓋浙生(2007)

10 特定身份為對象的機制應增列排富條款 Woodhall(1993)、蓋浙生(2007) 11

優先檢討以特定身份為對象之合理性 林文蘭(2006) 12

落實高等教育受益者付費理念 Johnstone(1986)、閔維方(2001)

Psacharopoulos(1973)

16 協助達成高等教育學雜費自主規劃目標 Johnstone(1986)、閔維方(2001)

Psacharopoulos(1973) 蓋浙生(2008)

17

推動高等教育合理學費訂定目標 Johnstone(1986)、閔維方(2001)

Psacharopoulos(1973) 蓋浙生(2008)

Johnstone(1986)、Clark(1989) 26

政府依據學校負擔比例給予對應經費補助 香港助學機制 27

依據其畢業後收入規劃其應償還之比例 英國助學機制 28

部分助學機制委由法人團體經營管理,提 升執行效率

Johnstone(1986)、簡淑惠(2007) 29

政府鼓勵民間團體提供助學機制 徐同文(2005) 3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於表 4-6 中可知,臺灣高等教育助學機制評鑑研究問卷題項之編製,係從理論 分析形成之政策規劃向度而來,並藉由發展出之相關因應措施形成的具體執行要項 對於我國助學機制進行評鑑分析,以符合理論導向評鑑模式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