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理財課程之實施成效

本研究是探討研究參與者在理財教育課程教學實施前與實施後,在「金管 會理財教育教材融入公民科教學問卷」前、後測的得分是否有改變,因此採取 兩平均數的差異顯著性考驗:成對樣本 t 考驗(paired-samples T test)。成對樣 本 t 考驗是一種測量樣本平均數差異的方法,符合本研究的目的,因此使用 t 考 驗進行統計考驗,瞭解研究參與者理財知能之差異情形。

「金管會理財教育教材融入公民科教學前、後測問卷」皆採李克特式(Likert -type)四點量表,選項分別為「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及「非常 不同意」,以避免回答中間傾向的意見,期許填答者能明確表達其態度。計分 方式則依「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及「非常不同意」的順序,分 別給予 4 分、3 分、2 分、1 分得分; 問卷中的反向題(分別為第 2、4、7、9、

10、12、14、16、17 及 20 題)則反向計分。因此,本問卷得分越高,即表示填 答者理財知能素養越佳。計算完成每一題目前、後測的平均數,再利用成對樣 本 t 考驗,檢定其前、後測之間是否達到顯著差異水準,各題目前後測平均數 如表 4-3-1 所示。

根據上述經由 SPSS 20.0 統計分析後,得到前測平均數 3.348,標準差 0.214;後測平均數 3.446,標準差 0.171;前、後測相關係數 0.903,P=.000

<0.05,達到顯著水準。因此,可推論金管會理財教育教材融入公民科教學的 課程實施,對於研究參與者是具有成效的。進一步分析無論前測或後測的平均 分數皆達到 3 以上,可與上一節第肆點分析相近,也就是研究參與者已具備基 礎的理財素養;而前、後測的標準差減少(從 0.214 減少為 0.171)應可說明透 過有計畫的教學策略實施理財教學,提升研究參與者的理財素養上更有幫助。

若以每題前、後測平均數差異分析,第 3、4、6、9、10、15、17 及 19 題後 測的平均分數皆高於前測平均分數約 0.15 分至 0.26 分,其中第 4 題「我只是學 生,零用錢不多,等到開始工作賺錢時,再來規劃儲蓄計畫就可以了」、第 10 題「我認為購買東西時,「想要」比「需要」來的更重要。」及第 9 題「高報酬 隱含高風險,但是如果想要賺大錢,就應該要把資金全部用來投資高風險的投

資工具。」進步幅度最大,問項內容與教學單元一的認知目標「能分辨『需要』

和『想要』之不同」、「能配合資源,為各種選擇分析優缺點,並列出消費的優 先順序」、「能明白理性消費的控制點」及情意目標「能養成儲蓄的習慣、能早 進行個人金錢規劃」與教學單元二的情意目標「能養成不要借錢來消費的態度、

能培養正確的投資態度、有分散風險的觀念並加以實踐」及技能目標「瞭解生 活中有哪些風險及如何處理風險、能在未來理財時,考慮投資風險與報酬率的 關係」等教學目標相符合(可參閱表 3-3-1 及表 3-3-2),這可解釋經由有系統的 理財教學教材對於理財教育課程實施是有助益且對學習者培養良好的理財素養 更具有效益。

第 9 題「高報酬隱含高風險,但是如果想要賺大錢,就應該要把資金全部 用來投資高風險的投資工具。」前、後測的施測結果是達到顯著水準(p<0.05), 也表示研究參與者透過理財教育教學施測過程理解「高報酬、及高風險」的概 念,不會一昧只追求高報酬而忽略風險的存在性。

除此之外,第 5 題「購物前,我會逐一比較,在瞭解商品價格和品質後再購買」、 第 8 題「因為人們擁有的金錢有限,所以應該妥善規劃金錢的使用方式,盡量不要超 出自己能力所能的」及第 13 題「購買商品時,我會再三考量自己是否確實需要此一 物品」,後測的平均分數皆低於前測平均分數,雖然差距不大,約在 0.01 分至 0.04 分間。以上三題主要希望透過理財教學實施能增進研究參與者理性消費的能 力,但似乎改變並不大,可能原因是研究參與者在「認知層面」能了解理性消 費的重要性,但在「行為」上似乎就無法達成,而且只經由六堂理財課程要完 全改變原本的消費習慣,也不容易見效。但仍可進一步了解到理財教育是需從 小教育及培養,若透過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共同推展,必能事半功倍。

表 4-3-1 金管會理財教育教材融入公民科教學前、後測結果分析表

表 4-3-1 金管會理財教育教材融入公民科教學前、後測結果分析表(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