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生命教育的源起、意涵及目標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探討

第一節 生命教育的源起、意涵及目標

生命與教育息息相關,而教育是生命成長的動力,透由教育能讓個體發揮其 潛能及生命的價值。而生命教育所包涵的內容廣泛,為了進一步瞭解生命教育,

本章先探討生命教育的源起、發展及相關的理論基礎,之後探討生命教育的意義、

內涵與目標,最後針對國內各學制推動生命教育之略述,以作為研究參考之依 據。

壹、生命教育的源起與發展

簡略介紹國外生命教育的起源,分別為澳洲、日本、美國、英國,繼而了 解國內生命教育的發展。

一、國外生命教育的起源

乃由澳洲牧師諾福士(Ted Noffs)在 1974 年提出,經過五年的研究與計劃,

於 1979 年澳洲雪梨成立第一所生命教育中心(Life Education Center,簡稱 LEC),該中心目前已發展為一國際性組織(Lif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該 組織提出「世界上絕對不可能有第二個你」為口號,成立宗旨乃為解決青少年的 嗑藥問題,而以「藥物濫用、暴力與愛滋病」為主要防治的目標,希望提供正向 且積極的生命觀,讓青少年遠離毒品、暴力及愛滋病。為了改善日益嚴重的社會 問題為開端,最後擴大涵蓋其生命意義、生命價值與關懷自然等內涵。( 陶道毓、

陳淑媛,2010)。

日本生命教育的首要推動者為谷口雅春(1893~1985),他創立生長之家並推 動生命教育,於 1964 年出版《生命的實相》一書,內容指出在唯物教育的體制 下,親師生的關係已瀕臨破裂的危機,欲彌補唯物主義的缺失就是實施生命教育

(沈木青,1996)。( 陶道毓、陳淑媛,2010)指出日本文部省(即教育部)於 1993 年從初中開始實施生命教育課程,於 1994 年起高中全面實施,2005 年以「支 持『活出生命力』的心與身」作為教育政策的主軸,日本教育部長(文部科學大 臣)更於 2006 年提出以「健康的身體」、「富有人性」、「確實的學力」為「活出 生命力」的三大支柱(黃雅文,2005)。

美國的生命教育推動者始於J. Donald Walter,他於 1968 年在美國加州北 部內華達山腳下成立生命教育基金會,並舉辦定期的研討會及在職訓練等方式,

讓親師們了解生命教育及實施內涵,以生命教育為精神而設立阿南達村,在社區 內讓學生學習傾聽自己、他人與大自然,從而學習思考抉擇,讓身體、情感、意 志力及智能皆得以全面開展,面對整體人生(林鶯,1999)。

英國的生命教育發展較特別,其推行方式是由上而下。首先是由王子查爾斯

Charles)提出,因為擔憂青少年吸毒而帶來嚴重的後果,於是強調生命教育

的重要,更鼓勵澳洲牧師諾福 Ted Noffs 將生命教育傳至英國,於 1999 年英國 教育及就業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宣布 2002 年 8 月開始,公民資質教育成為中等學校的正式課程(吳庶深,2002)。

二、國內生命教育的發展

國內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第一本著作是《生命教育法》,乃傳承日本谷口雅春 的精神與鹿沼景陽的理念,於 1976 年在日華合同研究會上以『由比較教育學來 看生命教育的世界地位』為主題,生命教育的概念就於台灣悄悄萌芽(沈木青,

1997)。國內教育主管開始重視生命教育起源於 1998 年,其主因在於台灣社會 接連發生校園暴力、青少年鬥毆、自殺等事件,道德觀念喪失及學生不重視生命,

讓社會大眾開始關注青少年的問題。在教育界中檢討並凝聚共識後,同年由前省 政府教育廳廳長陳英豪提出「認識生命、珍惜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後,

便開始在各地推動生命教育(張淑美,2007)。

教育廳公佈「台灣省國民中學推展生命教育實施計畫」,從國中階段開始推

動生命教育課程,一開始請推動倫理課程的曉明女中為總推動學校,並設立「生 命教育推廣中心」,亦於各縣市設置「中心學校」及網路建置「生命教育全球資 訊網」等(教育廳,1998)。

2000 年生命教育的推展改由教育部辦理,並成立「生命教育推動委員會」。

2001 年曾志朗看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宣布為「生命教育年」,並公布「教育部 推動生命教育中程計劃」(90 至 93 年),積極推動從國小、國中、高中至大學 一貫的 16 年生命教育課程,規劃包括行政機制、課程教學、師資人力、宣導推 廣、研究發展等五大層面實施策略,以期落實生命教育,提昇正向關懷的生命教 育發展(教育部,2001)。同年,得榮基金會依據教育部公布生命教育綱目,編 製生命教育教材及教案、辦理師資培訓,成立社區志工團於社區校園進行教學。

綜上所述,因青少年的自殺及校園暴力事件等事件而引起各界對生命教育 的重視,國內推動生命教育的源起與發展雖與國外不盡相同,但對生命的重視與 用正向思考的方式教導學生,則是相同的目標,期能藉由生命教育理念的傳遞與 實踐,養成學童「自尊、尊人」的態度,多元的思考能力,建立正向積極的人生 價值觀,並重視生命存在的價值。

貳、生命教育的相關理論

生命教育的實施以全人教育為理念基礎,涵蓋多元面向,以下對哲學、倫 理學、現象學、社會學等理論基礎探討生命教育的意涵。

一、哲學理論

生命的概念與哲學理論結合之後,產生了生命哲學(詹棟樑,2004)。生命哲 學探討生命的意義、人生的目標、怎樣的目標與理想才能超越無常的永恆?亦可 說是生命教育最終極的課題。生命教育許多的內容源於哲學中的人文主義教育精 神,其重視人類行為的意識性、意向性及目的性,突顯人性的價值,肯定人的潛

能及教育的可能性(得榮基金會,1998)。對生命教育而言,人本論認為應在有限 的生命中,自我接納、開展,踏實的生活及自我決策 (楊慕慈,2003) 。 而黎建球(2001)以哲學的角度提出生命包含:(一)探索的智慧生活;(二)行善 避惡的生活;(三)審美評醜的生活;(四)超凡的宗教生活。Rogers 亦認為生命是 為了發展潛能及實現自我,個體若能堅定內在的自由,即能活得自在,不斷超越 並追求卓越,終究實現自我的生命意義 (楊慕慈,2003) 。詹棟樑(2004)更強調 人生因目的而更有意義,生活的價值因而彰顯,教育引導學生活出生命的價值,

並展現自我。

Dilthey 亦提出生命哲學乃由生命本身去瞭解生命,強調生命的整體性和 動態過程,也強調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合,生命是思想的根源(董秀珍,2007)。董 秀珍則說明教育目的上應讓學生:(一)具備「認識人生」的能力;(二)使學生的 批判能力具有歷史角度;(三)培養學生具備整體的世界觀。

從哲學的觀點,認為生命已超越了時空,引導用開放的心胸探索生命的意 義,並從認識自己開始,才能瞭解生命的根本與最終的問題,方能實踐完整生命 的重要依據。因此,從哲學的角度看待生命教育,除了讓學生發揮主體性,能肯 定自我,還要培養正向積極的人生觀、創造生命的最大價值,進而具備恢弘的世 界觀。

二、倫理學理論

錢永鎮(2000)認為生命教育:(一)自尊的教育:讓學生瞭解人的價值,人不是 只為了達到目的的工具;(二)良心的教育:實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概念;

(三)意志自由教育:個人的行為皆出於自由意志,意志屬於心靈層面;(四)人我關 係的教育:瞭解人類互相依存、強調五倫的概念。吳庶深、黃麗花(2001)亦從倫 理學的取向來看生命教育,其強調倫理行為的重要性,探討思考能力、自由意志 及良心與道德的培養等議題。

詹棟樑(2004)指出倫理學是研究道德問題與道德判斷的哲學。倫理是一種約 定俗成且無形道德規範,約束著人與人的行為準則,也是人們判斷是非對錯的規 準,同時引導個體做出積極正向的價值判斷。孫效智(2004)則認為人生不只有生 死和宗教課題而已,在生與死之間,還有人生要過,因此出現有所為或有所不為 的抉擇,這些抉擇對於牽涉到倫理學範圍,了解生活中探索善是什麼?接著如何 擇善?皆屬於倫理學內涵。

從倫理學的角度來看生命教育,希望透由課程實施建立學生價值判斷之規準,

並引導其向善,並用意志思考做出正確決定,進而擇善並活出真善美的人生。

三、現象學理論

Husserl 創立了現象學,其對生命的詮釋著重於人們意識的表徵,最重要 的原則是回歸事象的本身,先探討存有的瞭解,再探究存在的問題。另外德國存 在主義大師Heidegger 將存在主義與本體論結合,提出了存在本體論,並將老

Husserl 的思想發揚光大。當現象學和生命哲學相遇,學者提出了生活世界

的概念,胡賽爾認為生活世界是一個具有原初的自明性的領域(轉引詹棟樑,

2004)。

詹棟樑(2004)進一步說明:當教育理論引入生活世界的概念時,不但確立了 人本意識和生命意識,肯定人存在的價值和對生命的尊重,更透過人與世界的互 動,更加重視生命價值與生存狀態,最後回歸生活本質,尊重每個個體的權利義 務。因此現象學的教育學把生命價值奉為無上的價值,其生活世界是生命世界,

生命與生活是一體的。

Nietzsche 和 Kierkegarrd 認為我們愈能自我覺察時,愈能體會自我責任,

其強調生命的不確定性和流動性;人生應保有個體獨特性並融入群體社會中,從 各種不同的情緒和抉擇中體驗人生的意義(楊慕慈,2003)。

現象學認為人們的意向是生命的動力,重視人的自由意志,人生的終極意義 即是對自我的負責。人們所稱教育的生活世界,是人的生命存在並面臨的世界,

教育應體現人在生活中的生存狀況、方式及品質,並強調有價值的生活與實用的 知識,並重視美學與道德的知識,以養成人的各項能力(楊慕慈,2003;詹棟樑,

2004)。

從現象學強調個體的獨特性及肯定人的存在價值,亦強調個體所面對的世界 和生活模式,現象學所詮釋的生命教育不只培養生活的能力,還要找到生命的意 義,更要學會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四、社會學理論

社會學是以研究人際互動為主的科學,這門學問從法國孔德開始。社會學家 關心的是社會生活的集體性,人創造了社會,社會環境及文化也不斷影響人的發

社會學是以研究人際互動為主的科學,這門學問從法國孔德開始。社會學家 關心的是社會生活的集體性,人創造了社會,社會環境及文化也不斷影響人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