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生命教育課程內涵與實施之探究—以福智國民小學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生命教育課程內涵與實施之探究—以福智國民小學為例"

Copied!
16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南 華 大 學

宗教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生命教育課程內涵與實施之探究

—以福智國民小學為例

A Study in Cont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 Bliss and Wisdom

Elementary as an Example

研 究 生:黃美菁

指導教授:周文祥

釋永有

(2)

南華也大學

宗教學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生命教育課程內涵與實施之探究一以福智國民小學為例 研究生:黃美菁 經考試合格特此證明 口試委員:

卷吃孔

給~i平

/司主吽J

‘=

目授:用支奇特吋

點任何長) :王 ~v有

口試日期:中華民國

106

12

21

(3)

謝 誌

首先感謝福智團體引領我就讀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雖然是第一次學術研 究,但因有老師及許多同行善友的協助,讓我能夠順利地完成學業,在此深深表 達我真摯的感謝! 在此特別感謝指導教授周文祥老師,周老師很有耐心的指導我每一個步驟, 讓我能完整地呈現;在我無助時,周老師給我信心;在我迷茫時,周老師給我指 引方向,讓我順利完成這篇論文。也感謝永有法師的支持與鼓勵,讓我更篤定地 繼續走下去,帶給我很大的幫助。 感謝如得法師及葉忠達老師,在口考時校正了論文的一些瑕疵,並且幫助 我擴大格局,使得論文更趨圓滿,涵蓋的面向更加寬廣,對未來的學習有很大的 助益。因為有您們寶貴而具體的建議,才能讓論文更加周延及完善。 我也要感謝許多同學,在論文上的一些撰寫細節,包括文章規格、撰寫步驟、 呈現方式及寫作原則等等,提供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協助我一步一步更加完整。 感謝同學們在我挫折時給我鼓勵,讓我堅持不放棄,陪伴我繼續向前跨。在口考 時也提供大量的事項支援,讓我專心呈現研究成果,點點滴滴都讓我永生難忘。 也感謝我的家人,尤其是先生的大力護持及精神上的鼓勵,還有感恩師父 及園區老師幫我顧好孩子,讓我在學習這條路無後顧之憂,更感謝周圍很多同事、 朋友的協助,提供了我很多的支援,尤其是園區的婉玲老師及學分班川田同學, 一點一滴的協助著沒經驗的我,還有太多太多人需要感謝,而最要感恩的是我的 根本師長,就是讓我生命大翻轉的日常法師及真如老師,是我在困難與痛苦時, 仍然堅持撐下去的原動力,真誠地感恩您的慈悲加持與攝受! 黃美菁 謹誌 106.12

(4)

i

本研究旨在探討福智國民小學生命教育課程內涵,藉由對生命教育的課程實 施情形深入了解,進而分析生命教育課程的實施對親師生的影響。採用質性研究 的方法,以立意取樣之方式選取六位相關人員,包含課程規劃者、行政主管、老 師、家長、校友等,進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並分析所蒐集之資料。研究結果獲 致下列主要結論: 一、生命教育課程的重要性、核心理念與廣論的關係:就生命教育課程的重 要性而言,教育是離苦得樂重要途徑;生命教育是生命的方向盤;建立正確的認 知;心念決定業的方向與有德育的孩子好處多。就核心理念而言,目標是建立崇 高的人格;概念是無限生命;業果教育是根本;教育的成敗須良善環境,而下手 處是孝悌。就課程與廣論的關係而言,結合廣論道前基礎的五大基礎能力與下士 道的六大核心能力。 二、生命教育課程實施、現行困境及解決之道:就生命教育課程實施而言, 分成五個階段:開學準備;學習念恩報恩與業果;穩定學習階段;成長的喜悅與 回顧展望。就現行困境而言,廣論的深廣內涵內化不易;學生適應不易;老師引 導難度高;不如早期共學時間多與整體架構融通不易。就解決之道而言,老師須 專業提昇與增能;新進教師的傳承與接續,成立教師輔導團;降低學生數、朝精 緻化辦學與老師要共同切磋備課。 三、生命教育課程對親師生的影響:就知見建立楷定方向而言,眾人同心其 力斷金;依師學法見解立與多元學習見解固。就力行實踐勇悍行而言,改過自省 速提升;觀功念恩快樂多;遇到困難勇不退;親師生攜手共成長。佛法是圓滿的 生命教育,能夠有智慧洞悉真相,有一顆慈悲的心代人著想,而且有決心堅持到 底,創造幸福快樂人生。最後,針對園區的行政、教師,以及家長給予建議。 關鍵字:生命教育、菩提道次第廣論、生命教育課程

(5)

ii

Abst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life education curriculum (LEC) in Bliss and Wisdom Elementary (BWE) and to gain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EC in BWE so a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LEC on the teachers,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Using the method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six relevant personnel, including curriculum planners, administrators, teachers, parents and alumni, were selected through deliberate sampling to conduct deep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Combin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collected information,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importance of LEC and its core concepts,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Lamrim: for the importance of the LEC,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way to get happiness; life

education is the life’s steering wheel; establish the correct cognition; mind decides

the direction of the Karma Effects; many moral benefits for children. For the core of the concepts, the goal is to establish noble personalities; the concept is “Life is

infinite”; the core is the education of Karma Effects; the environment good or not

decides the success of education; the filial piety and fraternal duty are the beginning.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urse and Lamrim, the five basic skills combined with the six preconditions of Lamrim and the six core competencies. Seco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EC, the current predicament and solu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the LEC i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five stages, determine to be diligent; learn to grace to grace and the Karma Effects; stable learning phase; the joy of growth; review and the outlook. As far as the current predicament: the internaliz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Lamrim is not easy;students are not easy to get adapted; it’s difficult for teachers to guide; not have more time to study as early they have; the overall structures are not easily integrat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e teachers must be professionally promoted and energized; the succession and succession of new teachers,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cher counselors; reduce the number of students towards exquisite education and teachers should learn together to prepare lessons. Third, the impact of the LEC on teachers,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ight cognition, as long as all people work in concert, the gold can be cut off; determine to follow teacher’s guidance; stand up in multiple learning. For the implementation with dauntlessness and decision, self- improvement reflect and progress fast; see good deeds and give thanks get more happiness; never give up; parents , teachers and students progress together; Finally, give advice to the BWE's administrators, teachers and parents.

Keywords: life education, Lamrim, life education curriculum (LEC), Bliss and Wisdom Elementary (BWE)

(6)

iii

摘 要 ... I ABSTACT ... II 目 錄 ... III 附 錄 ... V 圖目錄 ...... VI 表目錄 ...... V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5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7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生命教育的源起、意涵及目標 ... 9 第二節 生命教育課程 ... 23 第三節 福智教育園區概況... 25 第四節 生命教育相關研究... 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 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5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5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55 第四節 研究流程、實施與資料處理 ... 58

(7)

iv 第五節 研究信度與效度 ... 62 第六節 研究倫理 ... 64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67 第一節 生命教育課程的內涵 ... 67 第二節 生命教育課程的實施 ... 89 第三節 生命教育課程實施對親師生的影響 ... 100 第五章 結論、建議及省思 ... 12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12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125 第三節 研究省思 ... 127 參考文獻... 130

(8)

v

附錄 1 日常法師生平之重大事件一覽表 ... 134 附錄 2 福智國小「生命教育課程」成績紀錄表 ... 136 附錄 3 福智國小「德育實踐檢討課」成績紀錄表 ... 137 附錄 4 訪談同意書 ... 138 附錄 5 研究之訪談大綱 ... 139 附錄 6 生命教育課程的重要性 ... 141 附錄 7 生命教育課程的核心理念 ... 144 附錄 8 生命教育課程的實施 ... 147 附錄 9 生命教育課程對親師生的影響 ... 153 附錄 10 福智國民小學生命教育課程研究結果分類圖 ... 160

(9)

vi

圖目錄

圖 1 研究架構圖 ... 51 圖 2 研究歷程圖 ... 58

表目錄

表 1 國內各學制推動生命教育一覽表 ... 22 表 2 園區生命教育課程架構表 ... 40 表 3 生命教育課程相關研究 ... 43 表 4 受訪對象及受訪次數說明表 ... 52 表 5 研究時間表 ... 55 表 6 受訪者訪談時間表 ... 61 表 7 分析資料代號說明表 ... 62 表 8 廣論道前基礎、共下士道的法類與生命教育課程內涵一覽表 .... 88 表 9 生命教育課程重要性、核心理念歸納面向彙整表 ... 115 表 10 生命教育與離苦得樂一覽表 ... 118 表 11 生命教育課程對親師生影響面向彙整表 ... 119

(10)

第一章

緒論

每個研究的緣起都是一個個念頭、一個個好奇觸動著內心深處,才會展開後 續一段漫長的探索歷程。本章一開始,將說明本研究的動機、研究目的與待答問 題,再針對研究中的重要名詞釋義加以敘述,最後陳述研究的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開始這個研究的動機,乃因研究者本身扮演的一些角色而來,一來研究者是 小學現職老師,另一個角色則是福智教育園區(以下簡稱園區,指福智國民小學) 的家長。在教學時,深刻感受到有怎樣的老師,就會教育出怎樣的學生,除了老 師肩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責大任外,學生在整體的學習過程中,外在環境 的的影響更是不容忽視,所以除了老師本身的身教、言教外,整體環境的配合更 是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

壹、值遇快樂的泉源-《菩提道次第廣論》

研究者自 1997 年開始從事小學教育工作,由於日漸少子化的緣故,班上的 學生已降為三十人以下,應該比以往的教學輕鬆愉快,但其實不然,孩子接受過 多聲光刺激導致上課不專心、自我很大、只要我喜歡有甚麼不可以…等狀況越來 越多。再加上學生家長意識抬頭,給予老師教學工作的壓力越來越沈重,讓大多 數老師苦無解脫之道!過程中,研究者利用寒暑假不斷的充電學習,終於在 2003 年遇上福智文教基金會所舉辦之「全國教師生命成長營」,經過五天的洗禮,才 讓研究者慢慢找回對教育工作的熱誠和希望,福智文教基金會創辦人日常法師說: 「教育是人類升沈的樞紐。」這句話深深地震撼著我,原來老師是掌握教育升沈 樞紐的關鍵人物。 在學習《菩提道次的廣論》(以下簡稱《廣論》)的歷程中,研究者相當讚歎

(11)

佛法的內涵能鋪陳出如此次第且圓滿的學習,在活動中得到快樂和心靈的撼動。 領悟到真正的快樂不在世間滿足,而是欲求的減少及煩惱的拔除。此真實的快樂, 是未接觸到的人難以領會的。在研討後的法喜,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也試著從 信仰中尋求力量。即使再繁忙,也會自行學習《廣論》,它已成為研究者生命的 精神食糧。接觸其他《廣論》學員時,看到他們遇到困難時常先反求諸己,抱持 著正向的生活態度,並待人著想,其特質迥異於一般未學習的人。還有常在營隊 中,聽到學員分享著學習《廣論》後所帶給他們生命的正面影響,從中獲得能量 與生命的價值。更感受到佛法是可運用在生活中的法門,是可用來改善生活品質, 面對種種困難的心的食糧。

貳、生命教育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前教育部長曾志朗(1999)在「世紀願景-生命教育:教改不能遺漏的一環」 一文中指出:「這一代的孩子吸入太多如真似假的假像,對真實世界已無反省力, 這才是真正的危機。缺乏情意學習,教改令人遺憾。教改的列車不僅在唯智、唯 形、唯物的改革外,還要重視情意的薰陶,這要從培養學童對生命的尊重開始做 起。」而目前的教育著重知識和技能的教導,未能培育學生懂得尊重自他,並對 他人有同理心,導致對社會上的人情冷暖表現出較冷漠的文化。因而唯有了解生 命的意義才懂得尊重他人,當學生本身瞭解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對他人造成影響 時,才會真正體悟生命存在的價值。 教育部於 2009 年提倡「台灣有品運動」,以品德、品質、品味作為建立教 育核心價值之基礎,冀望促進全人民達到有品德、做事有品質及生活有品味,以 達品質、品德、品味兼備的公民社會。 教育當局對生命教育推動的重視,也是 教育現場的老師落實生命教育,以改善學習環境、提昇心靈,使學生能「深化人 生內化價值觀、整合行動力」(孫效智,2000)的最佳契機。 近代教育思潮強調全人格的培養與育成,「全人教育」已成為培育學生的重 要共識之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營造溫馨的學習環境、建立終身學習的習慣,

(12)

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願景。徐超聖(2015)指出以全人發展為目標的生命教育, 已是當前政府推動的重要政策。凡先進文明的國家,皆重視學生的教育權,兒童 的知識、品德與生活習慣的養成、潛能之發揮等,童年期的學習經驗均為未來發 展的重要基礎(吳庶深、曾煥棠、詹文克,2002)。以兒童發展理論而言,兒童 期的可塑性大,是轉為青少年期的重要基礎,因而教育應從小學開始,尤其是涉 及倫理道德、價值觀念、人我互動等的生命教育,更需及早實施以奠定良好的基 礎(徐超聖、劉子菁、郭美麟,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已於 104 學年度開 始實施,在「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的願景下,訂出「啟發生 命潛能、陶養生活知能、促進生涯發展、涵育公民責任」的教育目標(國家教育 研究院,2014)。如何啟發孩子自我潛能、促進生涯發展,已是當前教育切要的 目標,若能藉由生命教育課程的推動以培養全人發展的學生,規畫全程完整有次 第的課程,方能達成每位孩子的願景。

參、良善的學習環境是教育升沈之鑰-「福智教育園區」

日常法師對於藏傳佛教宗喀巴的教法《廣論》極力弘揚,發願帶領眾弟子 藉《廣論》統攝諸佛成佛的要道走上成佛之路。日常法師因自小精學儒家,對儒 學有深厚基礎。他發現儒學和《廣論》中的「道前基礎」和「下士道」的義理之 間其實是暗暗相通。因此,體會儒學是學佛的基礎,而將儒家強調的內涵及佛法 所蘊涵的深義互為融通,發現其共通價值後,便為弟子講授《論語》。藉以弘揚 儒家思想,二來則累積弟子學習佛法的智慧資糧(蔡纓纁,2006)。因此,日常 法師的教育理念常出於佛法的知見,而行於儒學的實踐。 總之,日常法師懷著無限悲智力,帶領弟子成立園區,憑著《廣論》學習 並實踐佛法,同心同願的弟子們齊心推廣淨智事業、慈心事業、及文教事業等; 對弟子的佛學提昇、身心健康著重,以達身心靈的淨化與提昇。日常法師窮極一 生,所行皆為饒益一切有情,實是悲智力的最佳典範;而園區即是提昇身心靈之 最佳環境。

(13)

心靈教育須在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中才能實現。秉持「環境即教育」的理念, 希望創辦一個以教育為主的學習園區,經多年的努力,終於在 2001 年雲林縣古 坑鄉覓得土地,弟子們齊心合力創建「園區」。「園區」佔地四十公頃,外圍又有 一百公頃有機農地環繞著,是一個極清淨、健康的全人教育環境,使每一個人從 小到老的身心靈都能提昇與成長。園區中的學校本位課程更以生命教育課程貫穿 整個學習主軸,期望培養出成聖成賢、安邦定國及安定社會的三種人才。 人才的培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二十一世紀「生命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 趨勢,如何將其融入至十二年國教各領域課綱中,使之在「人的培育」中發揮力 量,適齡、適性化的人性觀,是身為教育工作者值得探究的重要課題。而園區早 在十多年前已規劃十二年一貫的生命教育課程,使得研究者備感好奇,是甚麼生 命教育課程內涵讓大部分的園區校友進入大學後的學習頗受好評,例如:學習態 度主動積極,在校學習對老師恭敬、對同學友愛,甚至遇到困難與挫折時都能正 向思考、努力朝向光明,更清楚自己未來的生命方向,到底甚麼樣的學習讓這群 孩子擁有這些美好的特質?而研究者接觸《廣論》已十三年,加上本身是小學老 師,希望藉由深入了解福智國民小學的生命教育課程內涵及探討其生命教育課程 的實施,進而了解對親師生產生的影響,期待將其精神意涵傳遞給身邊的孩子, 讓更多孩子受惠。這是一條值得的探究歷程,祈願藉此研究,讓讀者更了解園區 的生命教育課程,進而對自己及他人的生命有更正向的理解與詮釋,並和大家分 享這些寶貴的學習。

(14)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探討園區生命教育課程的內涵,以期對園區生命 教育的課程實施情形作一深入了解,進而探討園區生命教育的課程實施對親師生 的影響,以提供學校生命教育課程實施未來發展的參考。研究目的如下: 一、分析園區生命教育課程內涵。 二、探討園區生命教育課程的實施情形。 三、了解生命教育課程實施對親師生之影響。 根據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探索以下五個待答問題: 一、分析園區生命教育課程內涵為何? 1-1 園區生命教育課程的重要性? 1-2 分析園區生命教育課程的核心理念? 1-3 探究園區生命教育課程與《廣論》的關係? 二、探討園區生命教育課程的實施情形為何? 三、了解生命教育課程對親師生之影響為何?

(15)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本研究所出現的重要相關名詞有三個,其分別是「菩提道次第廣論」、「生命

教育課程」以及「福智教育園區」,茲將其名詞之意涵加以定義與界定如下:

壹、《菩提道次第廣論》

The Great Treatise on the Stages of the Path

to Enlightenment)

從釋迦牟尼佛經彌勒菩薩、文殊菩薩一脈相傳,經宗喀巴大師(西元 1402 年)開始撰寫並融合他的實證經驗,彙集而成的一部經論。其內容含攝佛法三藏 十二部的精義,依著龍樹論師深見派與無著論師廣行派二大傳承,按「三士道」 由淺入深而著作。日常法師(2003)的解釋為:「菩提」是我們祈求的果-佛果, 佛是覺行圓滿之人,翻成中文是覺者,覺悟世間的真理,證得究竟圓滿的果。我 們祈求真實的離苦得樂,而究竟達到的目標就是佛。「道」是為達到此目標的方 法。「次第」是過程中須步步循序漸進,由下而上,由淺入深,不可缺略、紊亂 等,故名「菩提道次第」。因此,《廣論》是一本初學佛者的入門重要經典,詳細 介紹從凡夫到成佛這一條路,所須學習的內涵與法類,認識了解後須照著次第實 踐,方能圓滿成佛道。

貳、生命教育課程(

Life Education Curriculum)

孫效智(2000)主張生命教育以幫助青少年探索與認識生命的意義、尊重 與珍惜生命的價值,熱愛並發展每個人獨特的生命,並將自己的生命與天地人之 間建立美好的共融關係。陳芳玲(1998)主張生命教育課程應重視學生身心靈發 展、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透過教學、省思及體驗活動,培養學生接納包容與欣賞、 愛護自己並尊重他人生命,提昇挫折容忍力,瞭解生命意義以建構自我生命內 涵。

(16)

本研究中所指的「生命教育課程」係指福智教育園區依據十二年一貫生命教 育發展的正式課程及其相關活動,透過教師依學生身心發展而規劃課程、實施各 種體驗活動,幫助學生身心靈發展,從認識自我,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珍惜自己 與尊重他人,更提昇挫折容忍力,瞭解生命的價值與意義,進而能與他人建立良 好的人際關係,而達到崇高人格的教育。

參、福智教育園區

(Bliss & Wisdom Education Park)

創辦人日常法師推展佛法後,深覺社會風氣之敗壞、道德之淪喪,省思生命 要圓滿一定要有良善的社會為基礎,並深信:「應該可以完全以世間的面貌來呈 現佛法的內涵」,故尋覓一個可實踐教育理念的完善環境,進而於 1999 年在雲林 縣古坑鄉租台糖公有土地,計畫籌備園區,其學習環境,含括幼稚園、小學、國 中、高中乃至大學(籌設中)與終身學習園區之完整學程。2003 年 9 月開始招 收小學、國中之學生,學生一律住宿與吃健康蔬食。本研究所提及的福智教育園 區泛指福智國民小學部分。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為立意抽樣,僅以福智國民小學為研究對象,因此亦可能造成推論上 的限制。茲將本研究之研究範圍及限制分述如下: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福智國民小學作為研究的對象。研究者在徵得小學之課程規劃者、 校長、主任、老師、家長及校友同意下,事先擬好相關的訪談大綱,便進入研究 場域與及同意受訪之校長、主任及老師們約定好訪談時間及地點,並進行訪談並 全程錄音。另外,研究者並透過受訪者取得園區的相關書面資料等檔案,以作為 文件分析之依據。在進行完正式訪談後,研究者依訪談之錄音檔謄成逐字稿,亦 參考所取得之文件及檔案進行資料的分析,以整理出研究結果,並將研究結果撰

(17)

寫成研究報告。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就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方面說明其研究限制:

一、就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之訪談對象為小學之課程規劃者、校長、主任、老師、家長及校友, 本研究結果的推論有其限制性;其研究結果無法廣泛類推,加上學生年紀小未能 完整表達,所以未訪談學生部分,而改採用班刊及因果小書作為文件分析之佐證, 僅可供後續相關研究者做參考。

二、就研究方法而言

研究者本身在學習《廣論》,對於研究資料解讀分析與詮釋,雖求盡量的客 觀,卻難以避免落入主觀,因此可能會影響研究結果之客觀性,亦是本研究之限 制之一。

(18)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探討

第一節 生命教育的源起、意涵及目標

生命與教育息息相關,而教育是生命成長的動力,透由教育能讓個體發揮其 潛能及生命的價值。而生命教育所包涵的內容廣泛,為了進一步瞭解生命教育, 本章先探討生命教育的源起、發展及相關的理論基礎,之後探討生命教育的意義、 內涵與目標,最後針對國內各學制推動生命教育之略述,以作為研究參考之依 據。

壹、生命教育的源起與發展

簡略介紹國外生命教育的起源,分別為澳洲、日本、美國、英國,繼而了 解國內生命教育的發展。

一、國外生命教育的起源

乃由澳洲牧師諾福士(Ted Noffs)在 1974 年提出,經過五年的研究與計劃, 於 1979 年澳洲雪梨成立第一所生命教育中心(Life Education Center,簡稱

LEC),該中心目前已發展為一國際性組織(Lif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該

組織提出「世界上絕對不可能有第二個你」為口號,成立宗旨乃為解決青少年的 嗑藥問題,而以「藥物濫用、暴力與愛滋病」為主要防治的目標,希望提供正向 且積極的生命觀,讓青少年遠離毒品、暴力及愛滋病。為了改善日益嚴重的社會 問題為開端,最後擴大涵蓋其生命意義、生命價值與關懷自然等內涵。( 陶道毓、 陳淑媛,2010)。 日本生命教育的首要推動者為谷口雅春(1893~1985),他創立生長之家並推 動生命教育,於 1964 年出版《生命的實相》一書,內容指出在唯物教育的體制 下,親師生的關係已瀕臨破裂的危機,欲彌補唯物主義的缺失就是實施生命教育

(19)

(沈木青,1996)。( 陶道毓、陳淑媛,2010)指出日本文部省(即教育部)於 1993 年從初中開始實施生命教育課程,於 1994 年起高中全面實施,2005 年以「支 持『活出生命力』的心與身」作為教育政策的主軸,日本教育部長(文部科學大 臣)更於 2006 年提出以「健康的身體」、「富有人性」、「確實的學力」為「活出 生命力」的三大支柱(黃雅文,2005)。 美國的生命教育推動者始於J. Donald Walter,他於 1968 年在美國加州北 部內華達山腳下成立生命教育基金會,並舉辦定期的研討會及在職訓練等方式, 讓親師們了解生命教育及實施內涵,以生命教育為精神而設立阿南達村,在社區 內讓學生學習傾聽自己、他人與大自然,從而學習思考抉擇,讓身體、情感、意 志力及智能皆得以全面開展,面對整體人生(林鶯,1999)。 英國的生命教育發展較特別,其推行方式是由上而下。首先是由王子查爾斯 (Charles)提出,因為擔憂青少年吸毒而帶來嚴重的後果,於是強調生命教育 的重要,更鼓勵澳洲牧師諾福 Ted Noffs 將生命教育傳至英國,於 1999 年英國 教育及就業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宣布 2002 年 8 月開始,公民資質教育成為中等學校的正式課程(吳庶深,2002)。

二、國內生命教育的發展

國內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第一本著作是《生命教育法》,乃傳承日本谷口雅春 的精神與鹿沼景陽的理念,於 1976 年在日華合同研究會上以『由比較教育學來 看生命教育的世界地位』為主題,生命教育的概念就於台灣悄悄萌芽(沈木青, 1997)。國內教育主管開始重視生命教育起源於 1998 年,其主因在於台灣社會 接連發生校園暴力、青少年鬥毆、自殺等事件,道德觀念喪失及學生不重視生命, 讓社會大眾開始關注青少年的問題。在教育界中檢討並凝聚共識後,同年由前省 政府教育廳廳長陳英豪提出「認識生命、珍惜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後, 便開始在各地推動生命教育(張淑美,2007)。 教育廳公佈「台灣省國民中學推展生命教育實施計畫」,從國中階段開始推

(20)

動生命教育課程,一開始請推動倫理課程的曉明女中為總推動學校,並設立「生 命教育推廣中心」,亦於各縣市設置「中心學校」及網路建置「生命教育全球資 訊網」等(教育廳,1998)。 2000 年生命教育的推展改由教育部辦理,並成立「生命教育推動委員會」。 2001 年曾志朗看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宣布為「生命教育年」,並公布「教育部 推動生命教育中程計劃」(90 至 93 年),積極推動從國小、國中、高中至大學 一貫的 16 年生命教育課程,規劃包括行政機制、課程教學、師資人力、宣導推 廣、研究發展等五大層面實施策略,以期落實生命教育,提昇正向關懷的生命教 育發展(教育部,2001)。同年,得榮基金會依據教育部公布生命教育綱目,編 製生命教育教材及教案、辦理師資培訓,成立社區志工團於社區校園進行教學。 綜上所述,因青少年的自殺及校園暴力事件等事件而引起各界對生命教育 的重視,國內推動生命教育的源起與發展雖與國外不盡相同,但對生命的重視與 用正向思考的方式教導學生,則是相同的目標,期能藉由生命教育理念的傳遞與 實踐,養成學童「自尊、尊人」的態度,多元的思考能力,建立正向積極的人生 價值觀,並重視生命存在的價值。

貳、生命教育的相關理論

生命教育的實施以全人教育為理念基礎,涵蓋多元面向,以下對哲學、倫 理學、現象學、社會學等理論基礎探討生命教育的意涵。

一、哲學理論

生命的概念與哲學理論結合之後,產生了生命哲學(詹棟樑,2004)。生命哲 學探討生命的意義、人生的目標、怎樣的目標與理想才能超越無常的永恆?亦可 說是生命教育最終極的課題。生命教育許多的內容源於哲學中的人文主義教育精 神,其重視人類行為的意識性、意向性及目的性,突顯人性的價值,肯定人的潛

(21)

能及教育的可能性(得榮基金會,1998)。對生命教育而言,人本論認為應在有限 的生命中,自我接納、開展,踏實的生活及自我決策 (楊慕慈,2003) 。 而黎建球(2001)以哲學的角度提出生命包含:(一)探索的智慧生活;(二)行善 避惡的生活;(三)審美評醜的生活;(四)超凡的宗教生活。Rogers 亦認為生命是 為了發展潛能及實現自我,個體若能堅定內在的自由,即能活得自在,不斷超越 並追求卓越,終究實現自我的生命意義 (楊慕慈,2003) 。詹棟樑(2004)更強調 人生因目的而更有意義,生活的價值因而彰顯,教育引導學生活出生命的價值, 並展現自我。 Dilthey 亦提出生命哲學乃由生命本身去瞭解生命,強調生命的整體性和 動態過程,也強調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合,生命是思想的根源(董秀珍,2007)。董 秀珍則說明教育目的上應讓學生:(一)具備「認識人生」的能力;(二)使學生的 批判能力具有歷史角度;(三)培養學生具備整體的世界觀。 從哲學的觀點,認為生命已超越了時空,引導用開放的心胸探索生命的意 義,並從認識自己開始,才能瞭解生命的根本與最終的問題,方能實踐完整生命 的重要依據。因此,從哲學的角度看待生命教育,除了讓學生發揮主體性,能肯 定自我,還要培養正向積極的人生觀、創造生命的最大價值,進而具備恢弘的世 界觀。

二、倫理學理論

錢永鎮(2000)認為生命教育:(一)自尊的教育:讓學生瞭解人的價值,人不是 只為了達到目的的工具;(二)良心的教育:實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概念; (三)意志自由教育:個人的行為皆出於自由意志,意志屬於心靈層面;(四)人我關 係的教育:瞭解人類互相依存、強調五倫的概念。吳庶深、黃麗花(2001)亦從倫 理學的取向來看生命教育,其強調倫理行為的重要性,探討思考能力、自由意志 及良心與道德的培養等議題。

(22)

詹棟樑(2004)指出倫理學是研究道德問題與道德判斷的哲學。倫理是一種約 定俗成且無形道德規範,約束著人與人的行為準則,也是人們判斷是非對錯的規 準,同時引導個體做出積極正向的價值判斷。孫效智(2004)則認為人生不只有生 死和宗教課題而已,在生與死之間,還有人生要過,因此出現有所為或有所不為 的抉擇,這些抉擇對於牽涉到倫理學範圍,了解生活中探索善是什麼?接著如何 擇善?皆屬於倫理學內涵。 從倫理學的角度來看生命教育,希望透由課程實施建立學生價值判斷之規準, 並引導其向善,並用意志思考做出正確決定,進而擇善並活出真善美的人生。

三、現象學理論

Husserl 創立了現象學,其對生命的詮釋著重於人們意識的表徵,最重要 的原則是回歸事象的本身,先探討存有的瞭解,再探究存在的問題。另外德國存 在主義大師Heidegger 將存在主義與本體論結合,提出了存在本體論,並將老 Husserl 的思想發揚光大。當現象學和生命哲學相遇,學者提出了生活世界 的概念,胡賽爾認為生活世界是一個具有原初的自明性的領域(轉引詹棟樑, 2004)。 詹棟樑(2004)進一步說明:當教育理論引入生活世界的概念時,不但確立了 人本意識和生命意識,肯定人存在的價值和對生命的尊重,更透過人與世界的互 動,更加重視生命價值與生存狀態,最後回歸生活本質,尊重每個個體的權利義 務。因此現象學的教育學把生命價值奉為無上的價值,其生活世界是生命世界, 生命與生活是一體的。 Nietzsche 和 Kierkegarrd 認為我們愈能自我覺察時,愈能體會自我責任, 其強調生命的不確定性和流動性;人生應保有個體獨特性並融入群體社會中,從 各種不同的情緒和抉擇中體驗人生的意義(楊慕慈,2003)。 現象學認為人們的意向是生命的動力,重視人的自由意志,人生的終極意義 即是對自我的負責。人們所稱教育的生活世界,是人的生命存在並面臨的世界,

(23)

教育應體現人在生活中的生存狀況、方式及品質,並強調有價值的生活與實用的 知識,並重視美學與道德的知識,以養成人的各項能力(楊慕慈,2003;詹棟樑, 2004)。 從現象學強調個體的獨特性及肯定人的存在價值,亦強調個體所面對的世界 和生活模式,現象學所詮釋的生命教育不只培養生活的能力,還要找到生命的意 義,更要學會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四、社會學理論

社會學是以研究人際互動為主的科學,這門學問從法國孔德開始。社會學家 關心的是社會生活的集體性,人創造了社會,社會環境及文化也不斷影響人的發 展,教育制度有社會化的功能,使人接受了規範以及價值,亦發展自我概念,學 習社會的生活方式,以適應社會生活(林生傳,2005;陳奎憙,1990)。社會學家 的重點在於研究群體中的一份子,其行為和身心具有何種的群體特質和意義,而 教育是社會學中的行為之一,生命教育又是教育的重點之一。 因此,個體從社會化過程中獲得各項知識、技能及價值觀念,一方面形成獨 特自我,另一方面履行社會角色的職責。生命教育是以生命存在的價值來做基礎, 亦從社會學的觀點幫助學生瞭解自己、他人、社會及宇宙等關係,從生命教育的 社會學觀點來建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以促進學生順利適應社會生活,以達成教 育理念 (林生傳,2005;陳奎憙,1995) 。 綜上所述,從不同的觀點來看待生命教育,均是期待透過生命教育的歷程中, 建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能適應社會,找到生命的真義及發揮生命的最大價值。

參、生命教育的意義

「教育」是一種心與心的傳遞過程,也是一個用「生命」感動「生命」的 歷程!而生命教育的核心是生命,人類為了生命的延續,創造了多元的文化與可 能,我們對生命意義與價值的認知,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我們對自我的期許,亦

(24)

影響了我們對他人生命的看法,那麼究竟生命教育能帶給人們什麼影響,且生命 教育又如何落實於環境、道德、人文教育…,筆者試著引用以下學者對生命教育 意義的看法分述如下: 首先,孫效智(2000)認為生命教育是「深化人生觀、內化價值觀、整合行 動力」有關為人的意義、理想與實踐的內涵。因此生命教育的意義在於建立正確 的價值觀,以促使人類做出正確而有意義的行為。 不約而同的,黎建球(2000)也認為生命教育是全人教育的核心,目的在引 領人走向無限的價值,激發生命的無限可能,奠定生命的基礎,成就生命的目標。 因此,當人類建立的正確的生命教育綻放出生命無限的光彩與意義! 同樣的,黃德祥(2000)也強調不僅是全人教育,也是生活的實踐,更是倫 理教育的核心。因此面對變化莫測的未來,生命教育能夠涵養全人人格,建立普 世皆能認同的正確價值觀。 在學習及成長的過程中,林思伶(2004)指出生命教育乃協助孩子在學習和成 長的歷程中,建立生命典範和生活楷模,並說明生命教育的推動是對科技發展的 反思,也是尊重人文的具體行動,其再次強調知識為人所用,而非人為知識而活 的教育意義。 對於童蒙時期的養成教育,連進福(2006)進一步的指出國小實施生命教育的 意義,提出以下看法:(一)對生命意義的追求:不只教導孩子獲得知識和技能, 更須對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做澄清,幫助他們建立自我的目標,從而具備面對人生 挑戰的能力;(二)對自我的認識:老師透過自我認識的具體教育,教導認識自我, 了解存在的意義與價值,進而建立自尊;(三)心靈的充實和滿足:透過適當的情 境啟發孩子慈悲心,對事物包容寬大的胸襟,是一種心靈教育,也是一種情意教 育; (四)人我關係的教育:讓孩子了解人無法單獨存在,需要很多人的協助和付 出,因此要學習與人溝通、和平相處,讓孩子學會自尊尊人。 綜上所述,許多學者均對生命教育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探討,因而產生不同觀 點,更豐富了生命教育的意義,讓生命教育更多元,從自我肯定、潛能發展、尊

(25)

重他人、環境乃至宇宙,都是生命教育的研究內容。因此透由文獻的收集,本研 究將生命教育意義歸納以下重點:(一)生命教育以全人教育為核心;(二)生命 教育是一種對生活的行動;(三)生命教育是認識自我與環境間的共依、共存、 共榮;(四)生命教育是珍惜自他的生命;(五)生命教育是建立正向積極人生觀 與價值觀。

肆、生命教育的內涵

瞭解生命教育的意義之後,接著要暸解生命教育該教些什麼,也就是生命教 育的內涵,唯有確實了解其內涵,才能真實落實於生命教育的教學。陳立言(2004) 認為,生命教育的內涵受到兩個重要理念的影響,即全人教育與死亡教育。其所 關照的範圍包含了整個生命歷程,從出生到死亡的生命歷程,什麼是對人而言最 重要的?我們又該如何學習?又要學些什麼?什麼樣的教學內涵可以稱之為生命教 育?以下整理學者對生命教育內涵的詮釋: 首先,孫效智(2001)以四個向度說明生命教育的內涵:(一)深化人生觀:協 助學生對生命的意義、正確的人生觀、瞭解宗教的價值及生死相關的議題;(二) 內化價值觀:培養學生多元價值觀、倫理議題的思維,判斷及擇善能力;(三)整 合知情意行:幫助學生內化價值實踐於生活中,並提昇處理問題能力;(四)發展 多元智慧與潛能:幫助孩子瞭解並發展自己的獨特智慧。同樣的,錢永鎮(2001) 則以五個向度來說明生命教育的內涵:(一)人與自己的教育:教導學生認識、肯 定自我,以達自我實現;(二)人與人的教育:指導學生群己、倫理關係及道德的 重要;(三)人與環境的教育:珍惜所處的環境,進而關懷社會及國家;(四)人與 自然的教育:尊重生命的多樣性,維護自然生態環境。接下來,吳永裕(2001)則 指出學校應透過有形與無形的「生命教育」課程來整合人生哲學、宗教教育與道 德教育的三大內涵。他特別強調生命教育的內涵應包含三個層面:(一)認知層面: 認識和了解身體及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熟悉人際互動的法則及知道如何愛惜他人 與自己的生命;(二)實踐層面:具備維護自他生命,也要確實實踐不傷害自他,

(26)

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三)情意層面:具人文、社會、正義關懷,並不斷自我省思, 欣賞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因此,鄭石岩(2006)提出六項內涵:(一)生命的活力: 生命是艱難的過程,因此需要強勁的活力。透過體驗獲此能力,以表現生命的實 現、喜悅和創造力;(二)生命的成長:生命是成長的過程,應培養主動學習的能 力,養成終身學習及人際合作、適應社會的能力;(三)生命的實現:每個人都要 依自己的特質去發展其人生。應配合多元智慧的教學,啟發孩子的潛能,進而開 展自己的生涯。(四)生命的倫理:生命能生存需要一套規範,以提昇生活效能, 與人建立和諧的關係,生命的倫理建立在愛與智的培養上,應愛惜生命、欣賞生 命;(五)生命的興致:生命的存續必須是有興致的,才活得快樂;(六)生命的意 義:所謂「參透為何,就能迎接任何」,人若有活下去的意義和目標,就能面對 生命的種種挑戰。而周文祥、陳美芳(2011)提出生命教育內涵是個體內在心靈的 覺醒及認知到生命的意義,進而效學生命典範,楷定生命方向,並由認真學習及 實踐的過程提昇自己並利益他人,進而創造生命價值。此外,周文祥 (2017)更 強調生命教育的內涵是讓學生有高遠的志向、寬廣的格局、涵養恢弘的氣度與心 胸,清楚自己的生命目標。 綜上所述,各學者對生命教育的內涵雖有不同的見解,但幾乎都是以「人」 為主體的議題,範圍由小到大,從自己向外擴及到全宇宙的關懷,儘管分類的方 式和內涵不盡相同,但歸納學者們提出的內涵大多含括了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 透由生命教育讓學生建立人與自他、人與自然、環境及人與宇宙間的和諧關係, 體會、實踐生命的價值,珍惜所有的一切,並建立高遠的志向、寬廣的格局,進 而追尋、創造圓滿的人生。

伍、生命教育的目標

生命教育是以「自我發展」、「人我關係」、「反省與實踐」的全人教育。要能 實踐生命教育的精神,就必須先對生命教育的目標有深入的認識,方能發揮生命 教育的最大成效。以下是筆者整理各學者對生命教育目標的看法,分述如下:

(27)

曾志朗(1999)認為生命教育的目標是強調情意教育,建立良善的人我關係, 從瞭解生命的意義,學習對人的尊重和對死亡的正確認知。因此生命教育可以改 善人際關係,培養對他人的尊重,及坦然面對死亡的勇氣! 錢永鎮(2000)並指出生命教育的四個目標:(一)教育學生認識生命;(二)引導 學生欣賞生命;(三)期許學生尊重生命;(四)鼓勵學生愛惜生命。所以生命教育 可以幫助學生瞭解自己的生命價值,欣賞自己與他人的生命,尊重自己也尊重他 人,並且愛惜得之不易的生命! 孫效智(2001)則認為是幫助學生探索並認識生命的意義,尊重並珍惜生命的 價值、熱愛並發展個人生命的獨特性、實踐並活出天地人我間的和諧關係。藉由 生命教育的實施,天地萬物可以共榮共存,學生可以尊重生命,並發展出生命的 獨特價值! 詹棟樑(2004)強調生命教育的目標是積極的人生觀、無上的價值觀及和諧的 統整觀。透由生命教育的實施,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人生觀,並推己及人, 共創和諧的社會價值! 黃雅文(2006)則強調生命教育目標的五個面向:(一)認識自我,肯定自我的 價值進而實現自我;(二)瞭解人際間的倫理關係,發揮人道精神,關懷弱勢族群; (三)珍惜並營造永續生存環境;(四)瞭解自己的特質、能力和工作的價值,並於 未來樂於工作;(五)體悟生死並思考宇宙天人間的問題,審視生命意義與方向。 綜上學者所述,研究者認為生命教育的目標是透過教育的過程中,引導學 生認識自己,發現每個人都是最獨特的生命,在自我、人我以及環境、人生意義 的追求上去體悟、實踐。在過程中提昇自我及生命價值,建立積極正向的價值觀, 將自我的實現擴大為生命光輝的延續、發揚,進而幫助利益更多人。

陸、國內各學制推動生命教育之略述

生命教育是探索生命之根本課題,乃引領著學生在生命實踐上知行合一,其 內涵包括人生觀的深化、價值觀的內化、知情意行的人格統整與靈性之發展。目

(28)

前大學已將生命教育列為學校必修課程有彰化師大、敏惠護專及雲林科技大學。 以雲林科技大學為例,自 2011 年起將生命教育列為大一必修之核心通識教育課 程,以一學期/二學分/二小時方式進行。而 108 年要推動的十二年課綱,更將高 中的生命教育獨立設科並至少必需修習 1 學分;另外,新北市林口國中亦將生命 教育課程列為特色課程。而福智國民小學早在 2003 年亦以生命教育為學校本位 課程,在在說明落實生命教育之重要性,以下將簡述各學制之教學目標及課程面 向。

一、雲林科技大學之生命教育教學目標及課程面向

(一) 教學目標 1. 培養智慧與遠見,楷定生命方向。 2. 喜歡真理、喜歡經典和智慧。 3. 建立正確認知,認識生命真相。 4. 引導建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對生命充滿希望和熱忱。 5. 瞭解認識大學教育的意義,並能有效運用各項學習資源。 (二) 課程面向 1.生命意義的覺醒:價值觀的建立與典範的學習。大學教育基本意義與價值 的認識。楷定生命的典範,立定生命的方向,讓生命達到最高。 2.智慧與遠見:快樂的關鍵在於心靈。影響心靈在於認知,認知決定行為及 苦樂,認識及建立正確的生命觀,認識成功的關鍵在於 有好老師的引導以及想 學習的心。 3.愛與關懷:智慧的培養對人的慈悲、感恩之心改善人際關係。瞭解萬事萬 物共存共榮、相互依存,永續發展。而不是互相競爭、對立、或事不關己。 4.實踐與堅持:培養正確的認知並能身體力行,對服務利他有正確 的理念及 行為,能遇難不退、堅持到底。

(29)

二、108 課綱之生命教育教學目標及課程面向

(一) 教學目標 生命教育在於探索生命的根本課題,引領學生在生命實踐上知行合一,追求幸 福人生與至善境界,其實施乃是全人教育之理念得以落實的關鍵。 (二) 課程面向 生命教育內涵乃是基於哲學人學(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的角度對生命最重 要的課題進行系統的建構。包含「方法與基礎」以及「人生三問」兩大層面,共 五大項目:哲學思考、人學圖像、終極關懷、價值思辨、靈性修養。 1.哲學思考:哲學思考培養如何進行正確思考的知識、技能、情意、態度,以及 對於各種類型之思考的不同模式、 特色、優點等等有所理解,並能進一步反思 其有效性與侷限性。 2.人學探索:人學探索是對於「人是什麼?」、「我是誰?」等問題進行探究, 藉由人性論與自我觀的理解,肯定每一個人都不只是時空中具有展延性的「物」 或「客體」而已, 同時是一個不能被物化或工具化的「主體」,從而建立個人 尊嚴與尊重他人生命的適當態度。 3.終極關懷:人生不只有工作或生涯發展的問題,還有生命有無意義、如何面對 生命的苦難與死亡、如何確立人生目標等更終極性的課題。 4.價值思辨:在科技高速發展的資訊、網路、媒體時代中,不僅道德與倫理問題 愈趨複雜,審美素材與美感經驗也日益多元,因此更需要具備討論這些議題的價 值思辨能力。 5.靈性修養:人有能力察覺到自我生命的有限性而生發超越的響往,「靈性」指 的是人自我超越、企向永恆的精神特性。靈性修養不僅包括靈性自覺與發展,也 包括人格修養與人格統整,使人的知、情、意三方面能夠整合並有能力解決生命 困境的難題,以達致幸福 與至善。

(30)

三、林口國中之生命教育教學目標及課程面向

(一) 教學目標 建立學習的良好基礎 ,了解生命的苦樂真相,並開創美好的未來人生 (二) 課程面向 1.成為尊師、孝順的學生。 2.學習離苦得樂的正確方法。 3.認識一切生命的共同真相。 4.真誠代人著想及為人服務。 5.確立人生目標為成聖成賢。 而福智國民小學之教學目標及課程面向則於本章第三節中詳述。茲將以上各 學制推動生命教育之願景、學習目標及課程面向彙整如表 1:

(31)

表 1 國內各學制推動生命教育一覽表 資料來源:范敏峰(2017b)、周文祥(2013)、108 課綱(2017.12.05) 從雲林科技大學到 108 課綱將生命教育列為必修,及林口國中以菩提道次第 廣論融入生命教育,在在顯示各學制乃至各校都如火如荼展開生命教育課程之實 施,無非就是為了讓學生能了解生命真相、找到生命意義,進而對自他都能適性 揚才,實現全人教育,最後成就圓滿的生命。 學制 國小 國中 108 課綱 大學 學校 福智國民 小學 林口國中 全國高中 雲林科技大學 願景 成就悲、 智、勇健 圓滿的生 命。 立志成為偉大的聖 賢。 自發、互助與共 好 建立崇高人格,實 現全人教育,成就 圓滿生命。 教學 目標 培養學生 「善敬之 心」。 建立學習的良好基 礎 ,了解生命的苦樂 真相,並開創美好的 未來人生。 1.培養探索生命 根本課題的知 能。 2.發展生命意義 與目的的正向 價值觀。 3.增進實踐生命 價值的行為。 培養學生積極主動 的學習態度,並且 楷定志向,透過正 確學習,讓生命達 到最高。 課程 面向 五大基礎 能力、六 大核心能 力。 1.成為尊師、孝順的 學生。 2.學習離苦得樂的正 確方法。 3.認識一切生命的共 同真相。 4.真誠代人著想及為 人服務。 5.確立人生目標為成 聖成賢。 1.哲學思考。 2.人學探索。 3.終極關懷。 4.價值思辯。 5.靈性修養。 1. 生命意義的覺 醒。 2. 智慧與遠見。 3. 愛與關懷。 4. 實踐與堅持。

(32)

第二節 生命教育課程

瞭解生命教育的意義、内涵及目標之後,最重要的要探討如何將生命教育落 實於教育及教學之中。如何將生命教育內涵及目標落實到教學中。本節主要在探 討「生命教育課程設計原則與理念」及「生命教育的實施」做為本研究課程設計 與教學之參考。

壹、生命教育課程設計的原則與理念

黃義良(2000)認為設計生命教育課程時應遵循以下四原則:(一)統整原則: 各學科之間的聯繫密切,才能真正達到良好的效果;(二)銜接原則:課程設計 以學生生活經驗為中心,使之學生適應未來的生活;(三)積極原則:教導學生 做該做的事,教師善用生活中的故事機會教育;(四)慎終原則:使學生深入認 識出生與死亡,尊重周遭的一切生命。經由老師及課程規劃者的努力,生命教育 可以整合各科的零散知識,建立各學科密切的聯繫,幫助學生適應未來的生活, 引導建立正確的取善捨惡觀念,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生命價值! 黎建球(2000)則認為生命教育是全人教育的核心,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注意 到其整體性、一貫性、全程性及完整性之基本目標及理念,其特質如下:(一) 整體性:人是不可分割的個體,由物質與精神所構成,缺一不可;(二)一貫性: 全人教育的理想、目標、課程及發展,不僅在學校的學習,而是涵蓋人的一生; (三)全程性:生命教育的課程內容在整體性和一貫性上是一致且完整的,在每 個階段皆須以整體性呈現,而每個階段強調的重點,隨身心發展的需求而有所差 異;(四)完整性:每階段的教材都有其獨立發展的單元,且每一個單元皆與前 後相連貫,彼此呼應。以全人教育的核心概念來推展生命教育,有助於學生建構 正確的價值觀,不過度崇尚物質,也追求課程之間前後連貫也相互呼應! 綜上所述,歸納出生命教育的課程設計上重視各科間的統整性及生活中的關 聯性,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重心,把握隨時、隨地、隨機的引導,且生命教育課

(33)

程之認知與體驗需兼備,讓學生從認知學習中瞭解生命的意義及價值,從體驗中 領悟出生命的珍貴,朝向以人為本的生命教育課程。期待透由此課程引導,讓學 生從師長的身教中及體驗活動中學習豐富的心靈饗宴。

貳、 生命教育課程的實施

瞭解生命教育課程設計的整體原則與理念後,在實施課程時,因課程之特 殊性,不同學者亦偏重不同的教學內容,以下整理學者對生命教育課程實施的方 式: 黃義良(2000)整理多位學者想法,認為生命教育的實施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 講授法:教師透由講說將主題或知識向學生說明;(二)欣賞討論法:透過視聽媒 體及報章雜誌等欣賞與討論;(三)隨機教學:當生活上發生有關生與死事件時, 作為生死教育的教材,隨機教學;(四)模擬法:角色扮演、情境模擬,以及故事 主角模擬想像等方法;(五)閱讀指導法:選定閱讀相關生命和死亡的圖書、故事 等教材,討論和心得分享。(六)親身體驗法:透過參觀生與死相關場所,實際照 顧臨死病患、專業機構的展覽和專家之演講。(七)活動教學法:藉由戲劇表演、 繪畫及寫作等活動進行教學。(八)作業、自我教學法:藉由指定或自訂的作業閱 讀和收集、研究及整理分析以獲得相關知識。生命教育藉由多元的呈現方式,幫 助學生瞭解生命的價值與意涵,讓學生藉由豐富的生命教育媒材,多方面的瞭解 生命教育的價值,從中汲取寶貴的經驗,以建立正確的生命態度。 Walters 則認為生活就是一種學習;生命就是一種體驗,為了實踐生命教育 的理想,努力探索蘊含在生命教育中的原則,並遵循原則生活。他認為:「生命 教育的重點,不只是要讓學生從教導的內容汲取道德教訓。過分道德化的詮釋可 能會使學習變得單調乏味、死氣沉沉,即使它的立意完全是為了學生學習更深刻 的理解。事實上生命教育對我們最好的教導就是:「享受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在 課堂上的意義,就是好好享受你的教學或學習。」他更強調:「如果一位老師能 真正享受自己所教的內容,並在學生身上激發相同的喜悅,就已掌握了『生命教

(34)

育』系統的一個核心重點。」(林鶯,1999) 綜上所述,學者所提出的實施原則以生動有趣、生活體驗及互動分享的多元 教學為核心。更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透過體驗、討論、觀察…等各類參與活動, 引導學生自動自發學習,讓學生逐漸建構生命的正確認知與真實體悟。

第三節 福智教育園區概況

為了全面瞭解園區,則先對園區的創辦人日常法師一生的風範行誼作一認 識與了解,所以本節先簡介創辦人日常法師的一生,再循之簡介其開展的事業, 繼而介紹園區教育內涵,最後探討園區生命教育課程之實施,以進一步讓讀者深 入了解日常法師創辦園區的慈心與悲念。

壹、創辦人的簡介

「一肩擔如來志業,一肩挑儒家文化」可以說是日常法師一生的寫照。2003 年日常法師創辦了園區,可說是園區的靈魂人物。日常法師誕生於江蘇崇明島, 書香門第,自小在父親教導之下,建立對四書五經和佛法等聖賢經典深厚的學習。 法師深受父親的影響,將「如果你想做世間第一等人,就要出家去當和尚。」的 概念銘記在心。1947 年隨三叔來臺養病,因戰亂而長留臺灣,並於 1952 年就讀 省立臺南工學院土木系。當年,他和同學組了「多邊形」 (Polygon)的社團, 他們的特質就是會讀書又會玩,腦筋好反應快。 1965 年於苗栗縣獅頭山圓光寺隨本明老和尚出家,廣學禪淨法門。出家之 後,也陸續親炙當代海內外漢傳及藏傳佛教界之諸大德耆宿,1972 年應邀於美 國佛教會從事譯經工作,期間深受仁俊法師之器重,旅美修學、弘法多年,嚴持 戒律,博通三藏,精勤修行,又為大悲所感,一生教誨諸多僧俗弟子,宣說「菩 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等諸大經論,從未疲厭。於 1988 由美返臺, 於南普陀佛學院正式宣講《廣論》,並於隔年發行《廣論》錄音帶,廣為流傳。

(35)

正式開啟臺灣研討《廣論》之風潮。 日常法師悲憫在家弟子學習佛法不易,更為使佛法長遠弘傳,必須奠定十善 社會的基礎,故而創辦法人事業,自 1993 起成立財團法人台北市福智佛教基金 會,推展「菩提道次第廣論研討班」帶領一群同心同願的弟子一起學習。之後陸 續成立「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福智文教基金會」及建設福智教育園區等, 並舉辦各式營隊,一生只為利益無量無邊的有情,最後於 2004 年在大陸安然示 寂,日常法師生平之重大事件一覽表,如附錄 1。

貳、福智團體介紹

日常法師一生以紹繼如來家業,弘傳中華文化,他圓寂後,由生前指定的接 班人--真如老師,繼續領導著福智團體。在真如老師的引領下,福智僧俗二眾弟 子齊心以佛法為本,突破當代現實環境,以紮根心靈教育、傳統文化、有機環保、 宗教信仰等方式,持續帶領團體在各地提昇心靈的推動。 福智團體以教育為主,「慈悲、智慧」深廣的內涵引領著學員於世界各地推 動心靈成長教育。在佛法、教育文化、有機環保、藝術演出、慈善關懷等各領域 皆有卓越的表現,獲得各界高度肯定。學員於全球推動的事業亦影響了百萬人 心。 學員教育以《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為學習主軸,透由成立佛法研 討班,建立佛法的知見及行持的方法,引導大眾認識生命的真相,開展內心如鑽 石般的佛性,圓滿自他生命。 廣大的福智事業在臺灣分別以福智佛教基金會、福智文教基金會、慈心有機 農業發展基金會、里仁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園區等,作為社會的教化及心靈提昇 的推動。學員們透過佛法的學習,實踐觀功念恩、代人著想,期能帶動社會的良 善風氣,共創健康的和樂世界。以下分五部分介紹日常法師所帶領的弟子而開展 的事業,不僅自利更利益無數有情的身心靈。

(36)

一、福智佛教基金會

日常法師引導弟子建立見行合一的學修理念,成立《廣論》研討班,並以《南 山律在家備覽略編》為進階課程,開展學員的終身學制。同時配合學制舉辦短期 進修課程,以及各項大型法會、營隊活動。日常法師強調「於所聞法義應起行持」, 因此鼓勵學員承擔義工,並策勉:「義工不是只做義務性的工作,而是做有意義 工作的人。」基金會學員除了學習佛陀的教育,建立正確的知見,並進而擔任義 工,依見導行,從參與中歷事練心並自我提昇,向內能自我調伏煩惱、向外能服 務利他,期能成就圓滿的人格。

二、福智文教基金會

日常法師悲憫眾生,深感「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故致力推廣品德教育, 於 1997 年成立「福智文教基金會」。日常法師明確指出「教育是人類升沈的樞紐, 真正的快樂來自於心靈的提昇」,因此,明白指出教育的方向應以心靈為主,知 識技能為輔;以傳統儒家文化為推動核心,下手處是孝悌忠信、己立立人。老師 為推動的核心人物,因此教學相長,並組成學習團隊,整體運作,互相配合。「老 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境界,是福智文教基金會期望透過教育關懷每 個年齡層,於生活中實踐正確價值觀的願景。循此開展培育快樂的好老師、守護 幸福的下一代,並涵養有智慧的成年人推動。福智文教基金會推展多項活動,如 老師、大專青年、工商企業主管等各項營隊,皆於社會各層面產生積極正面迴響。

三、福智教育園區

日常法師認為良好的環境是教育的關鍵,2003 年於雲林縣古坑鄉創辦園區, 以「建立崇高人格」為中心理念,涵養成聖成賢,安邦定國,安定社會三種人才; 目前已有小學、國中、高中、有機農場、終身學習中心等,且 2017 年 1 月,獲 教育部同意籌設福智宗教學院,並配合社區整體營造,創造一個「老者安之、朋

(37)

友信之、少者懷之」的大同世界。目前師生約 2000 名,世界各地來此就讀的學 生亦超過 110 名。園區有 100 公頃麻園有機農場圍繞,結合學校、家庭、社會教 育於一體,是福智完整理念具體而微地實踐的所在地,近年更成為國際間關心教 育、心靈提昇者之參訪學習園地。

四、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慈心有機驗證公司及里仁公司

現代的農耕方式過度依賴農藥、化肥以及各類化學藥劑,因此導致地力衰退、 水質惡化、農作物遭受污染及生物消失等危機,嚴重威脅人體健康、環境永續及 生態平衡。有感於此,日常法師於 1997 年成立「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 金會」,帶領弟子推展生態保育與環境永續的慈心事業,希望藉由推廣有機農作 帶動社會大眾關心健康、關愛大地、關懷生命。至今二十週年,慈心有機農業發 展基金會不僅發展成臺灣最主要的有機驗證機構,2011 年將驗證業務轉移成立 「慈心有機驗證公司」,成為眾多農友、廠商轉作有機的重要合作夥伴。 1998 年成立「里仁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及福智文 教基金會為里仁公司的兩個股東,里仁將盈餘交付兩個基金會推展社會公益事業。 里仁公司目前在全台至少有 125 家直營店。里仁公司多年來支持有機產業發展、 關懷弱勢族群、臺灣原住民有機產業等,並以互助利他的經驗,開啟國際合作模 式,不僅開發超過 3,000 項商品,對於臺灣食品安全更以「里仁商品誠信互助原 料供應鏈」嚴格把關,創造出食品安全的典範。目前全台已超過 300 位農友及近 400 家廠商為里仁公司的合作夥伴。

五、夢蓮花文化藝術基金會

成立夢蓮花文化藝術基金會,並組成夢蓮花讚頌合唱團、交響樂團及國樂團。 希望透由清新的樂音與讚頌的薰陶,為人們注入溫暖光明的生命力,並對社會產 生移風易俗之效用。期望藉由各種藝術之創作與展演,達成淨化心靈、豐富全民 氣息之目標。

(38)

總之,日常法師為了利益所有有情,能真實得到圓滿的快樂,因此引導弟子 們精勤聞思修習經教、淨化內心,並推己及人,所以創辦以上諸多事業,以提昇 「共榮共享」的整體價值,並紹繼佛陀教化精神,以恆常精勤的心,啟發人們心 中原有的真善美,直至究竟圓滿。

參、教育理念與內涵

園區之教育理念乃日常法師深感當今社會重物質、輕心靈的價值顛倒流弊, 希望以世間面貌呈現佛法內涵,倡導以心靈為主、物質為輔的核心價值作為教育 學生之方向,希望藉由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幫助孩子獲得真實的快樂。而以正確 的價值觀必需透過有經驗的人教導來獲得!日常法師指出「老師」是掌握生命方 向的舵手,而福智僧團真如老師以「關愛教育」為下手處,課程以廣論的生命教 育思想為內涵,茲闡述如下:

一、老師是生命方向的舵手

日常法師說:「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其中的關鍵是老師。」所以人類升 沉的關鍵在於教育,最能扭轉生命方向的人是老師。因此「萬善根本從師出,能 生利樂如良田。」佛陀是世上最偉大的老師(日常法師,2008)。《廣論》也數數 提醒身為弟子應時時憶念師長的深恩:「隨念恩者。十法經云長夜中,馳騁生死 尋覓我者。於長夜中為愚癡覆而重睡眠,醒覺我者。沉溺有海,拔濟我者。我入 惡道,示善道者。繫縛有獄解釋我者。我於長夜,病所逼惱,為作醫王。我被貪 等猛火燒燃,為作雲雨而為息滅。』應如是想。」(宗喀巴,2008)從經論中已 證成老師這份志業的重要。 前福智寺住持釋如證曾在全國教師營的開示中勉勵:「老師具有生命中神聖 莊嚴的使命,不要把神聖莊嚴的使命當成生命中的枷鎖,應當擎起希望的火炬, 智慧的光芒必定越來越亮;當老師投入生命教育的心越切,孩子們的生命將有無 限的希望。」

(39)

二、 關愛教育是下手處

鑒於老師角色的重要性,如何策發老師對教育的使命感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福智僧團真如老師針對園區教育方針的開示中,不斷提及「關愛教育」對於推展 園區生命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希望藉由引導老師內化「關愛教育」,進而落實在 校園的推動!其中之要義有十二點,依如願法師(2010)的開示整理如下: (1)慢慢地學會依靠法得到快樂,得到支撐;(2)德育是一種傳遞;(3) 關愛教育是你必須從頭到腳都關愛他;(4)懷著謙卑的心,走進學生的心;(5) 避免一直要求學生,師生會變成對立;(6)教育的過程中,有一種非常愉快的感 覺;(7)發現學生潛在的美,堅定地指出他生命中美好的特質;(8)堅定幫助學 生的心--始終如一地關愛他,陪伴他成長(9)站定你的位置—呵護他,給他前 進的力量和勇氣;(10)不用把自己塑造成百分之百的強者,應該教學相長,互 相幫助。(11)一定要走出一條路--精誠所致,金石為開(12)打心裡真正喜歡 自己的學生 從上述可知,福智僧團真如老師教育理念中的「關愛教育」,不是溺愛,而 是「溫柔且堅定的陪伴」。在實踐部分,老師需從自身做起,敏銳的觀察每一顆 學生的心,打從心底,從頭到腳關愛學生,盼能影響學生的心,傳遞著老師對學 生的關愛,學生自然會心服口服的跟著老師學習,從中自然就能夠真實的幫助學 生,進而引導自發性學習。

三、《廣論》的思想架構

有關《廣論》的內涵分四個主要內容,道前基礎、共下士道、共中士道、 上士道,以下略述其思想架構及內涵: (一) 道前基礎 1.皈敬頌:主要內容是於造論之始須禮敬諸佛菩薩及歷代傳承祖師,之後略述《廣 論》的殊勝及重要性。

(40)

2.次開四門: (1)造者殊勝:此中之造者乃指造《廣論》所依據之《道炬論》作者阿底峽,略述 其身、語、意、業之特殊功德。 (2)教授殊勝:乃指此本《廣論》之殊勝功德,包含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一切 聖言現為教授殊勝、易於獲得勝者密意殊勝、極大罪行自趣消滅殊勝等四項。 (3)講聽軌理:分別說明學習者在聽聞佛法時所應遵循之聽聞軌理及為師者於講說 佛法時之所應遵循的說法軌理。 (4)引導次第:包含親近善士及修習軌理。其中親近善士為親近所歸依之善知識的 諸多原則;修習軌理為親近善知識之後應該修學的內容,其中又包括珍惜暇滿及 道次引導。珍惜暇滿為把握能修習佛法之難得因緣而致力修學;道次引導則簡述 安立三士道次內涵之道次引導,分別為共下士道、共中士道及上士道。 (二) 共下士道 佛法之基礎理念並非求現世安樂,而是希求後世的持續增上,此處包含生起 希求後世之心的兩個次第法:念死無常、三惡趣苦及依止方便。其中之念死無常 為了瞭解未修習念死無常的過患及修習的殊勝利益,以生起修習的動機,修習死 無常之目的並非為了生起怖畏死亡之心,而是為了生起積極修學佛法的前行動力, 因為今生必死,而死亡隨時到來,此時所擁有的一切都帶不走,唯有業力跟隨至 下一生,所以修學佛法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今生我必死,死後又會何去何從呢? 如果此生結束後輪迴至地獄、餓鬼、畜生之三惡道,則將遭受至極難忍的痛苦, 三惡趣苦生起了怖畏之心,因此為避免來生墮入三惡道的痛苦中,而生起尋求解 決之道。再則為了希求後世得暇滿善趣身的兩個方法,為皈依三寶及深信業果, 透由皈依三寶得知所有一切的痛苦唯有佛法僧三寶才能真實永久地救護我,因此 生起完全依靠三寶的心,既然已皈依三寶,就必須完全深信並遵照三寶教導的方 法來捨惡取善,真實地造業,來生才有機會得到暇滿人身的條件,此即深信業果。 (三) 共中士道 即便可以不墮入三惡道,然而仍身處生死輪迴中,無法擺脫種種的苦難,為

數據

表 1  國內各學制推動生命教育一覽表              資料來源:范敏峰(2017b) 、周文祥(2013)、108 課綱(2017.12.05)          從雲林科技大學到 108 課綱將生命教育列為必修,及林口國中以菩提道次第 廣論融入生命教育,在在顯示各學制乃至各校都如火如荼展開生命教育課程之實 施,無非就是為了讓學生能了解生命真相、找到生命意義,進而對自他都能適性 揚才,實現全人教育,最後成就圓滿的生命。 學制  國小 國中  108 課綱  大學 學校  福智國民小學 林口國中
表 3  生命教育課程相關研究 編 號  學者 年代  研究 主題  研究 方法  主要研究結果  1.  黃慧芳 (2012)  國小生命教育課程實施 現況與困境 之研究─以 某所國小為 例  問卷 調查  生命教育基本理念的認識與課程內涵看法達顯著正相關。在學校生命教育的實施方式以「融入相關的課程中實施」最多;教師實施生命教育的教學以「影片欣賞」、「隨機教學」、「網路 資源」為最多。生命教育課程實施的困境以「評鑑考核應付了事」、 「課程內容缺乏整體規劃」、 「教師缺少生命教育研習機會」 、 「學生缺少體
表 3 (續)  編 號  學者 年代  研究 主題  研究 方法  主要研究結果  5.  許惠婷  (2014)  生命教育課程對學生影 響之探究~  以雲林科技  大學為例  深度 訪談  大學的生命教育課程確實能為大學生帶來影響與改變。其中就影響的面向而言,又可細分為 六個層面論述:分別為「同理心」、「感恩心」、「環境永續」、「健康飲食」、「正向光明的  思考」、「生活變得更有目標」,其中又以「同 理心」、「健康飲食」、「正向光明的思考」 這三個向度受訪同學的感覺較深刻。  6
表 5  研究時間表  時間    階段與工作項目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準    備    階    段  選定研  究主題          *  * 文獻蒐 集資料 * *  *  *  閱讀文  獻資料  *  *  *  *  編擬研  究計畫  *  *  *  實  施    階  段    進行研 究工作  *  *  *  訪談文  件蒐集    *  *  *  *
+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不要將別㆟的短處、錯失或私事,以笑謔的語氣公開談

(三) 「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

要讀書,就是提醒我們要了解和重視前人研究的成果。要有心得,則

我一開始對這門課的目標只是想單純上課認真抄筆記、作業好好 寫、絕不早退外,還從未想過會上台報告。雖然我是老師點到要

你可別小看這些不同的光線,它們不但各 具功能,而且對整個地球的生態與環境至關緊

「老師知道了在討論一、二的兩件事後,要求 班中有份「 嘲笑別人的男生」 和「 杯葛別人的 女生」

尊重不同的價值 :我們需要體諒別人的處境,重視別人

自己弄髒的,自己收拾乾淨(Clean up your own mess) 不要拿別人的東西(Don't take things that aren't yours) 傷到別人要道歉(Say sorry when you hu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