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案例與執行面向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案例與執行面向

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不僅是讓空間美化,重要的是要發展出體質的改造策 略,而政府不只是補助與救濟,而是進行全新的投資策略,以轉換與改造地方 的生存能力(曾梓峰,2004)。產業文化資產因兼具歷史、空間與地方特性,所以 每一個案例因背景因素不同,其執行發展上亦各有不同的面向。為充分瞭解產 業文化資產再利用執行內涵及影響之重要因素,本節分別就外國4 個實際案例、

臺灣 6 個案例,以及相關文獻進行分析,以歸納確立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執行 內涵,做為建立評估指標之基礎。

一、 外國案例分析

英國為工業發展的起源地,對於產業文化資產的保存不遺餘力;德國一向佔 有重工業的領先地位,故其工業文化資產的保存與再利用倍受推崇;北美洲地區 及日本對於產業文化資產之保存與再利用亦有不少案例。本論文選取英國、德 國、加拿大、日本等常被參考引用的案例進行分析。

(一)德國魯爾區

德國魯爾區(簡稱魯爾區,Ruhrg-ebiet)位於德國西部,從 1850 年的煤礦開 採開始,到 19 世紀初,由於大規模的煤礦與煉鋼業,而逐漸發展成為德國軍 火工業生產的重鎮,也是世界著名的重工業區。從 1960 年代開始,魯爾區因 為新能源取代的危機,使得以煤、鐵等重工業為主的經營型態開始轉變,過去 活絡的廠房大量遭到閒置或廢棄,土地環境遭受污染,失業率上升與人口流 失,導致地區經濟、社會結構的改變。為推動魯爾區的再造計畫,北萊因—威 斯 伐 冷 邦 (Nordrhein-Westfalen) 政 府 於 1979 年 首 先 設 立 土 地 基 金 (Grundstueckfond),以處理工業閒置荒地相關的問題及促進循環利用。1986 年 關稅同盟面臨關閉的命運,其業主魯爾煤礦公司決定將該產業設施剷平,但引

起古蹟維護主管機關之重視,且於停工之前即將其納入古蹟維護法令之下進行 保護。1988 年由邦政府提撥基金成立「國際建築博覽會股份有限公司」進行 IBA(The International Building Exhibition)計畫,推展魯爾區改造的各項計畫(鄭 耀翔,2008;楊凱成,2006)。

從1988 年到 1999 年期間,關稅同盟(Deutscher Zollverein)的核心建築被一 一修復,並賦予新的功能,轉型為文化、藝術、休閒觀光及文化創意產業的中 心。其執行策略包括:

1. 保存工業史蹟:保存區域內主要的產業建築(如:關稅同盟 12 號礦區的採 掘煤礦的設施及相關建築物)及地景,做為地區歷史文化發展的見證。

2. 找尋產業新生機:運用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就其特質進行保存與置入 新功能,營造高品質的環境,推動以文化、藝術、設計為主軸的產業。

3. 恢復環境生態:為改善過去重工業所忽視與破壞的環境,進行受污染環境 的整治工作,恢復其生態(如恩舍河流的整治),並依據地方週邊特色,進 行主題性發展。

4. 提供就業機會:引進適合的產業進駐或出租為活動場地,一方面保存地 方特殊的文化景觀,一方面帶動地方產業的新發展,並以低廉的租金鼓 勵創業,以創造就業機會。

5. 民間組織參與:由相關專業者組成的 IBA 公司,具有協調政府、業者與 地方居民互動的功能,以及提供社會參與的管道。1996 年 IBA 提出自發 性計畫,鼓勵民間參與社區開放空間的整建與發展等工作,讓居民提出 自己的想法,推動地方發展的力量。

6. 永續發展:魯爾區任何的資源投入都要想辦法發展出新的經濟模式,使 地區獲得永續發展的機會,如此才能使產業文化資產的保存因注入活水

而生生不息(鄭耀翔,2008;楊凱成,2006;曾梓峰,2004;吳瑪俐譯,

2002)。

2001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指定魯爾區為「關稅同盟工業文 化景觀」(Industrielle Kulturlandshaft Zollverein)世界遺產,2010 年獲選為「歐 洲文化首都」,足見魯爾區已從產業遺址轉型成為世界文化經濟的新地標(楊 凱成,2006)。從這些國際間授予的殊榮,亦顯示該地區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 的成果獲得舉世的肯定。

(二)英國雪菲爾文化產業園區

雪菲爾市為英格蘭第四大城市,其地理位置實際上位於整個英國的中心地 帶。18世紀工業革命時期,雪菲爾市的鋼鐵工業蓬勃發展,成為鋼鐵中心。二 次大戰後,由於產業變遷,導致許多工廠關門,城市也迅速沒落,使雪菲爾市 著名的「煙囪工業」邁入「夕陽工業」。隨著製造產業的沒落,促使雪菲爾市 的轉型發展。雪菲爾文化產業園區(Sheffield Cultural Industry Quarter, SCIQ)是 雪菲爾市政府所主導的都市再生計畫,著重文化產業發展與地方歷史之連結,

不但扭轉過去舊工業城的意象,且成為一個有創意活力的新文化城,被譽為是 地方與全球互動的新嘗試。操作上,透過地方生產者、企業家、失業者的合夥 關係,以及市政府等長期的公私合作關係與計畫的建立,創造出一個地方的新 經濟部門,其推動策略可歸納為:(楊敏芝等,2009)

1. 閒置空間再利用:將舊市區的衰敗建築重新整建利用,並將場地重新分 配,讓文化產業進駐,實質環境再生,城市環境多元化。

2. 地方經濟的再生:中小型企業的合作發展,刺激內部投資,以連接國家 和國際部門。

3. 發展關聯產業:社會再生和經濟多樣化,新技術發展,跨部門合作及應

用。

4. 發展行銷網絡:利用網絡方式行銷,使文化產業吸引更多人才加入,並 進行文化產業的推動。

5. 結合週邊資源:將雪菲爾鄰近之大學人才納入,進行人力與科技的支援 整合,創造多元的文化產業。

雪菲爾市產業文化資產的再利用與發展,因公、私部門之間的相互合作 加速彼此的交流互動,使資訊交流與技術移轉更加頻繁。換言之,文化園區 的發展需要經由多方面的規劃、評量,透過有效的策略方能完善(蔡敦浩、林 慧音、陳駿緯及劉又華,2011)。

(三)加拿大溫哥華格蘭湖島園區

蘭葛湖島(Granville Island)園區位於加拿大溫哥華市中心區,二次大戰期 間是一處重要的軍需物資供應地,大戰之後產業沒落,島上的工廠逐漸荒廢,

慢慢地成為貧民聚居的地方。1973年邦政府將島區規劃成為多功能的公共空 間,經過一連串改建與整修行動之後,成功塑造出整個地區的新生命(楊敏芝 等,2009;劉舜仁、蔡青儒,2005)。其主要操作重點策略如下:

1. 維持原有產業場域特色:保存早期的產業的建築、鐵道遺跡、街景等 當時工業島的紋理特徵,以維持過去工業島的氛圍。

2. 活化機制提高經濟效益:再利用的內涵能滿足不同年齡層的需求,提 高空間的使用率及整體經濟收益。

3. 帶動地區發展:遴選藝術家進駐,成功營造環境氛圍,帶動地區的房 地產活絡發展。

4. 公眾參與機制:由公、私部門參與操作,並由各方領域代表組成獨立

的第三部門經營管理,建立永續經營的組織機制。

(四)日本名古屋市則武之森

日本名古屋市的「則武之森」原是陶瓷餐具生產的私人工廠,約1978年左 右因產業外移而廢棄。業者為宣傳企業形象,決定將歷史最久的磚窯廠房保存 下來,並展開尊重自然、綠化環境活動,將綠化後的土地提供市民使用。整個 園區劃分為文化、歷史、商業等三大區塊,設置有美術館、體驗區、展覽館、

工藝中心、大賣場,以及小型工廠等(馬耀輝,2006)。其開發重點策略如下:

1. 保存歷史見證:保存磚窯場遺跡做為地方產業發展之歷史見證。

2. 動態保存產業技術:動態保存原有之一部分生產線,以活化當地產業之 歷史與文化價值。

3. 多功能使用:整合文化、商業、教育等多功能產業進駐,提升再利用設 施或空間之使用效能。

4. 帶動週邊產業發展:發揮觀光與學習產業效果,活化瀕臨衰退的市區。

5. 回歸社區使用:展開場區綠化活動,提供市民使用,回饋社會。

6. 永續經營:創造與延伸豐富之產業價值,促進企業永續經營。

綜合國外案例之發展與執行策略,發現產業文化資產的保存均為再利用之 首要動機及目標;於操作實務上,通常需要融合公、私部門的參與,提供公眾 參與的管道,並兼顧地區的需求,且以帶動地方經濟或產業本身之再發展為使 命,以延伸、創造出產業文化資產轉化的效益後,才能造就出持續發展的基礎,

也因此受到舉世的注目。本論文歸納個案例之重點策略內涵為:保存史蹟、帶 動經濟、公眾參與及永續發展等四個面向。

二、臺灣案例分析

文建會於2006 年至 2009 年推動第一期再生計畫,2010 年至 2013 年推動第 二期再生計畫。為因應國營產業轉型後留下大批的歷史閒置空間,故此計畫實 施內容不再侷限於「閒置」的空間或建築物,即使是生產運作中的工廠,其低 度利用或閒置的廠房,同樣可被提列入再利用的範圍。此外,其再利用之目的 也不以提供特定對象或少數群眾使用為限,而以保存產業文化資產特色及轉型 再發展為目標。第一期再生計畫共補助 8 處再生點,包括:彰化縣溪湖糖廠、

臺東糖廠、花蓮縣光復糖廠、嘉義縣布袋洲南鹽場、臺南七股鹽田、總爺藝文 中心、雲林縣虎尾糖廠、宜蘭酒廠等。第二期再生計畫共補助12 處再生點,包 括:第一期再生計畫之6 個再生點(彰化縣溪湖糖廠、臺東糖廠、花蓮光復糖廠、

嘉義縣布袋洲南鹽場、臺南七股鹽田、總爺藝文中心),新增臺灣糖業博物館(橋 仔頭糖廠)、善化糖廠、新營糖廠、屏東製菸廠、打狗鐵道故事館、出磺坑石油 採礦場等 5 處。本論文選取參與兩期再生計畫之 6 個案例,希望從這些發展較 為成熟之案例之分析,歸納出臺灣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工作之重點因素,做為 評估指標建構之基礎。此 6 處案例之歷史沿革與再利用執行重點面向分別說明

嘉義縣布袋洲南鹽場、臺南七股鹽田、總爺藝文中心),新增臺灣糖業博物館(橋 仔頭糖廠)、善化糖廠、新營糖廠、屏東製菸廠、打狗鐵道故事館、出磺坑石油 採礦場等 5 處。本論文選取參與兩期再生計畫之 6 個案例,希望從這些發展較 為成熟之案例之分析,歸納出臺灣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工作之重點因素,做為 評估指標建構之基礎。此 6 處案例之歷史沿革與再利用執行重點面向分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