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評估面向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四節 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評估面向

每一個產業文化資產可能因文化價值、地點區位、經濟潛力或社會需求等 不同而有不同之再利用運作方式。本節回顧國內再利用評估相關研究成果,以 及前節所提出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執行內涵、評估指標建構之原則等,進一步 整理歸納提出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之評估之原則與評估面向,做為本論文建構 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評估指標研究設計之依據。

一、 再利用相關評估之研究

對於再利用工作而言,保存文化資產為首要之目標,而其持續發展的基礎,

則在於文化資產內在特色的妥適運用,換言之,再利用工作之推動必須符合時 代需求而妥善運用,才能發揮其積極性作用並得到有效的保護。然而,若因不 同的再利用標的與目地,也可能導致評估的焦點殊異,相關研究之評估觀點彙 整如下。

(一) 閒置空間再利用評估相關研究

王惠君(2002)認為公有閒置空間轉化為藝文空間再利用時,其關鍵 性原則包括:再利用性質評估(15%)、空間權屬取得或變更難易程度評 估(15%)、地方居民認同感(20%)、當地之文化資源概況(15%)。重要性 原則包括:適法性、可及性、地方行政配合程度、地方組織參與程度;

應考慮原則包括:發展規模評估、學術或文史價值評估、周邊環境特質 評估、地方(社區)藝文組織與發展潛力評估等。

廖 慧 萍(2003)認為公有閒置空間再利用之評估模式,將評估因子分 為:內部環境因素(含基地環境、建築物價值、建築物安全評估、自然生 態資源、永續經營計畫等)及外部環境因素(含周圍環境、社會文化環境、

經濟環境、社會地區發展潛力等),其結論為:專家一致認為「外部環境 因素」較「內部環境因素」重要;而「外部環境因素」中又以「周圍環 境」最為重要,其次為「社會文化環境」,此顯示專家對於公有之閒置空 間再利用評估較著重於外部環境的條件因素;另在「內部環境因素」方 面,則「永續經營計畫」最為重要。

曾 能 汀(2005)於 閒 置 空 間 再 利 用 為 藝 文 用 途 之 關 鍵 成 功 因 素 研 究 中,將影響因素分為規劃階段(含空間歷史意義、地點適切性、藝術家早 期參與、社區民眾支持、宣導活動等)、設計整修階段(含計畫經費充裕度、

建築師設計能力、突破管制法規、空間需求與共識等)、營運管理階段(含 主要服務對象明確、主辦機關輔導參與、政策延續性、地方社群經營、

活動多寡、營運單位人力編制、營運單位藝文專業、營運單位自給自足 能力等)等,其分析結果為:以「營運管理階段」為影響成功與否之最重 要因素,其次為「規劃階段」,再次為「設計整修階段」。

(二) 歷史建築再利用評估相關研究

劉晏呈(2008)於評比文化資產空間資源再利用方案之研究,將評估因 子分為:建築特色發揮、環境資源共享、區域觀念實踐、活動導入等四 項。吳雅婷(2010)針對國定古蹟鐵道部建築群保存活化之評估研究,將評估 項目分成「基地環境」、「建築空間」、「法規限制」、「博物館使用」等四個評估 要件,再依各評估要件建構評估項目及因子。

(三) 土地資源再利用開發評估相關研究

李永展及何紀芳(1998)以土地資源永續再利用評估研究,其指標內容 包括:1.經濟指標(含永續經濟發展、永續企業經營);2.環境指標( 含全 球環境變遷與永續能源、永續天然資源保育、永續生態保育);3.社會指

標(含永續環境技術、永續社會、城鄉永續發展)等。彙整前述國內對於閒

依據前人針對與文化資產、土地、空間、經營等再利用相關之評估研究結 果,其評估面向約可歸納為經濟發展(含營運面)、永續環境(含自然與社會面)、

文化保存(含空間價值與內涵)、社群參與(含社群支持與營造)等四大構面;藉此 歸納結果,可做為本論文擬定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評估指標面向之參考。

二、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評估指標建構之原則

依據建立評估指標的共通原則(明確的目標、整合性、代表性),及一般性原 則(在現有的科學技術、法律、行政程序及社會等條件下之可實施性,與資料之 信度、效度及取得之成本效益,以及專業的認同性、社會接受性等),及參考前 人研究結果建議,評估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時需考慮現況、未來及彈性策略(楊 清仁,2009),以及整體目標、價值、內容與評估的策略(許國威,2008)等。

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之評估指標,有學者認為係植基於「資產」與「價值」

等概念之重新思考(林崇熙,2004);而「價值」的建立,與主體的需求密不可分,

價值標準的組合與文化資產政策、保存目的及管理資源多寡有關(熊仲卿,

2008);「資產」的內涵,則需具有「再生產性」(林崇熙,2004),且再利用能 夠成功的前提,必須具備有經濟存活的能力(傅朝卿,2001),以及環境永續性等 評估因素(李永展等,1998;王惠君,2002;廖慧萍,2003)。

彙整前人研究成果及對於評估指標建構之建議,本論文採用「概念架構之 完整性」、「實務上操作之可行性」、「評估結果之實用性」、「無重複之最小規模」

等4 大基本原則,做為本論文建構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評估指標之原則與依據。

三、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評估面向

依據本章相關文獻論述與實際案例分析結果,本論文初步擬定產業文化資 產再利用評估之基本面向為文化保存、經濟發展、永續環境、社會參與等 4 個 構面,並針對此四大面向,歸納提出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評估指標因素分析表(如 表8),做為後續研究設計之依據。

表9 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評估指標因素分析表 (2001);《下塔吉爾憲章》(2003)

社會價值 產業文化資記載了大眾的生產與生活,提供 社會認同感和歸屬感的基礎。

David Throsby(2001);《下塔吉爾 憲章》(2003);王玉豐(2006)

本質性價值

David Throsby(2001);《下塔吉爾 憲章》(2003)

整體性呈現 產業文化資產之脈絡性保存,使完整性呈 現,有助於歷史價值之詮釋。

Chan (2001);夏鑄九(2006);王 玉豐(2006)

經濟發展 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的利基與發展要素

經濟再生潛力 具有再生產的潛力及經濟存活力。 傅朝卿(2001);林崇熙(2006);

Philip (2006);楊敏芝等(2009)

地方發展動力 能刺激地方產業發展,促進經濟實質利益。 薛琴(2008);黃世輝(2004) ;Karl Ganser (2002)

提昇企業知名度 可以提昇企業知名度,強化其社會形象。 林崇熙(2006);楊凱成(2008)

王武憲(2008);薛琴(2008)

社區支持行動 引起當地居民的關注,促發民眾參與的行動。

王 惠 君 (2002) ; 曾 能 汀 (2005); Philip (2006);夏鑄九 (2006);施國隆(2009)

多方合作參與 結合政府政策,且凝聚了專業者、社區工作

表 9 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評估指標因素分析表(續) 永續環境 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之永續性影響

改善環境現況 能恢復環境生態,重建人與環境之友善關係。

李 永 展 、 何 紀 芳(1998);方迺 中(2006);鄭耀翔(2008);劉 晏 呈(2008)

地方發展動力、提昇企業知名度、發展主軸確立、專業工作群等5 項要素。

(三)社會參與

夏鑄九(2006)提出再利用空間的公共性、地方認同與支持的程度,都是再 利用工作重要的評估指標;Philip(2006)也指出,創造居民參與保護他們的產 業文化的機會,才能達到經濟和文化雙重的效益;施國隆(2009)亦認為產業文 化資產需先引起當地居民的關注,得到社會民眾的支持,融入經濟社會發展 之中,繼續發揮其積極作用,才能得到有效之保護。綜合上述,本論文擬定

「社會參與」為第三項評估指標,評估內涵為「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之社群認 同及參與」,其評估準則包括:員工自我認同、滿足公共需求、社區支持行動、

多方合作參與等4 項要素。

(四)永續環境

環境永續性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焦點。相較於國外相關案例,最棘手 的土地環境污染處理問題,國內之則較偏重處理閒置空間、資源創新整合及 經濟發展等課題,其對於整體環境之影響包括:改善地方環境現況、建築體 拆建的耗損,以及社會資源之整合與創造性連結,以及永續發展的策略等則 尚少被關注。因此,本論文擬定「永續環境」為第四項評估指標,指標內涵 為「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之永續性影響」,其評估準則包括:改善環境現況、

減少資源耗損、創新價值連結、長久發展策略等4 項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