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癩僧跛道對《紅樓夢》人物的度脫與點化

第四章 《紅樓夢》僧、道角色「慈悲救渡」的職能

第三節 癩僧跛道對《紅樓夢》人物的度脫與點化

《紅樓夢》中的癩僧跛道,其形象乃是由佛教菩薩等神祇變化而來,菩薩有 著慈悲救渡的精神,而癩僧跛道亦具有慈悲救渡的精神。太虛幻境中,一僧一道 的出現,不僅驅使石頭下凡歷劫,也陪著石頭及一干仙界人物下凡。他們他們收 起真身,隱入市集人叢中,改以癩、跛的形象示人。筆者認為癩僧跛道代表「度 脫者」的角色,在這些人沈迷於我執、法執的時候,以度脫、點化的方式,揭示

「萬法皆空」的意義,在這些人有疾厄的時候,使用神能幫他們度過難關,提點 他們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進而助他們達到證悟與解脫,因此他二人對書中 人物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在論及癩僧跛道對《紅樓夢》人物的渡脫與點化之前,筆者擬先對《紅樓夢》

中,僧、道的表現意涵加以說明。在甄士隱與柳湘蓮頓悟的情節中,都出現由道 家道士用佛家思想點化迷者的情形,因而出現宗教和思想不相應的矛盾。筆者認 為,所謂僧、道,皆不過是如菩薩等得道者或證悟者的代稱而已,他們既知人生 的本質,就不會執著於假象,甚至這身「臭皮囊」。所以僧、道的形體不過是他 們藉以開悟眾生的工具而已,其本心、本性實一,而慈悲救渡的精神相同,因此 形體如何有何差別呢?和尚道士,是二而實一。瞭解這層意義,方可對癩僧跛道 度脫與點化的職能進行論述:

一、甄士隱

甄士隱的形象,正是紅塵中芸芸眾生的寫照,而《紅樓夢》情節的開展與結 束,亦肇於甄士隱。這個與世無爭、安樂逍遙的閒士,歷經女兒走失、房舍因廟 裡炸供而焚燬的慘事後,走投無路之下,投靠岳丈,幾經波折,嚐盡人情冷暖。

在無常的催逼下,漸漸露出不久人世的光景。一天,他拄著柺杖到前街散心時,

忽見一個跛足道人,瘋癲落脫,麻屣鶉衣,口內唸著幾句言詞,道是: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紅樓夢校注》,冊一,頁一二—一三。)

當他聽到道士所唱的〈好了歌〉,又聞說:「你若果聽見『好』『了』二字,還算 你明白。可知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 了。我這歌兒,便名『好了歌』。」(《紅樓夢校注》,冊一,頁一三。),本有宿 慧的他,心中早已頓悟。回道人一篇〈好了歌注〉後,隨道人飄然而去。

筆者認為甄士隱的故事,類似話本中的「頭回」,是正文開始前的一個小情 節,而具有為《紅樓夢》提示主題的功用。無常無預警的降臨,使生命承受更多 的苦痛,此時跛足道人適時出現,以佛家「色即是空」的觀念點醒他,而甄士隱 也從道士的《好了歌》中,悟得禪機,警悟到人生實相以及紅塵之不可依恃,登 時滅除妄念,頓見本心。甄士隱的當下即證,運用禪宗「頓悟成佛」的觀念。而 跛足道人適時的點化,正是佛家慈悲思想的運用。

二、賈寶玉

僧、道對賈寶玉而言,是引他「入迷」,又是帶領他「證悟」的關鍵人物。

在青埂峰下,這僧、道在石頭邊高談快論,「先是說些雲山霧海神仙玄幻之事,

後便說到紅塵中榮華富貴」(《紅樓夢校注》,冊一,頁二。)。而石頭聽了,不覺

動了凡心,想要到人間享享榮華。在聽了石頭的請求後,僧、道齊笑道:

善哉,善哉!那紅塵中有卻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恃;況又有「美中不 足,好事多磨」八個字緊相連屬,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究竟 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倒不如不去的好。(《紅樓夢校注》,冊一,頁二。)

因為萬法皆空,所以「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一僧一道對石頭警示紅塵諸事 不可依恃,「美中不足,好事多磨」的道理。奈何石頭凡心已炙,執意下凡,不 能細思其中道理。而僧、道亦知石頭無明緣起,不可強制,只得嘆道:「此亦靜 極思動,無中生有之數也。既如此,我們便攜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時,

切莫後悔。」(《紅樓夢校注》,冊一,頁二。)於是石頭幻形成一塊世人眼中無 價的寶玉,隨僧、道下凡。

僧、道這種「引人入迷」的行為,有其佛學淵源,在《權順方便經•假號品•

第四》云:

須菩提問:何謂好樂權順方便?其女答曰:唯須菩提,或有眾生先以一切 欲樂之樂而娛之,然後乃勸化以大道。若以眾生因其愛欲而受律者,輒授 愛欲悅樂之事。……或有好樂鼓舞歌戲淫樂悲聲若干等種雜技,我則隨意 取令充飽各得所願,然後爾乃勸發道意度脫眾生。424

須菩提是釋迦摩尼佛十大弟子之一,協助釋迦傳道,最善講「空」義,被稱為「解 空第一」。須菩提問其女「好樂權順方便」之意,其女認為先以愛欲悅樂等事滿 足世人之後,再揭示萬法皆空的道理對世人加以點化、度脫。而清初董說《西游 補答問》中亦云:「悟通大道,必先空破情根;空破情根,必先走入情內;走入 情內,見得世界情根之虛,然後走出情外,認得道根之實。」425

這種「由迷情而醒悟」的模式,在小說或是神仙道化劇中重複出現,顯示歷 來小說家或戲劇家對這類母題的重視。而《紅樓夢》中的一僧一道,見石頭靈性 已通,因為「無才不堪入選」,起了「有才」、「無才」的分別心,為了點醒他,

424 參見《大正藏•經集部》,頁 9926。

425 參見董說《西游補答問》,或見丁錫根編,《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下冊(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1996 年,1 版 1 刷),頁 1393。

採用了「權順方便」的方式,雖然一再提醒他「繁華一夢」的觀念,然其目的是 要讓石頭真正下凡走一遭,見得萬法無非幻泡之後,再來度脫他。

石頭下凡之後,一僧一道對他的點化,共有二次。第一次在二十五回,第二 次在續書中。本章只擬針對第一次的點化進行論述,而第二次的點化請參見第五 章。

二十五回,寶玉及鳳姐受到馬道婆符咒及紙人之害,在危及之時,一僧一道 出現了:

那和尚接了過來,擎在掌上,長嘆一聲道:「青埂峰一別,展眼已過十三 載矣!人世光陰,如此迅速,塵緣滿日,似若彈指!可羨你當時的那段好 處:天不拘兮地不羈,心頭無喜亦無悲;卻因鍛鍊通靈後,便像人間覓是 非。可嘆你今日這番經歷:粉漬脂痕污寶光,綺櫳晝夜困鴛鴦。沈酣一夢 終須醒,冤孽償清好散場。」(《紅樓夢校注》,冊一,頁四00—四0一。)

僧、道本著慈悲救度的精神,對陷入魘魔之法的賈寶玉和王熙鳳進行援救。他們 用歌偈的方式,點出石頭未下凡前無喜無悲自由自在的精神生命,並點出現今他 在人世間為情所苦的困境。在「西廂記妙詞通戲曲牡丹亭豔曲警芳心」的第二十 三回中,賈寶玉、林黛玉及薛寶釵等人搬入大觀園居住,而寶、黛在沁芳閘共讀

《西廂記》戲曲,寶玉甚至用「我就是個『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傾國傾 城』的貌」(《紅樓夢校注》,冊一,頁三六六。)互相取笑,在這一回中,寶、

黛兩人的感情,有著極大的進展。而「情」對「捨情才能出世」的佛家觀念來說,

是互相抵觸的。為了避免日後的「情苦」、「情悲」,因此僧、道秉著大慈大悲的 精神,來提醒寶玉,世上一切不過是「沈酣一夢」,好夢總有該醒時候,希望在 寶玉尚未纏陷入深的時候,能夠點化他。

三、林黛玉

林黛玉的下凡歷劫,是由於寶玉前身的神瑛侍者對其前身的絳珠仙子有「雨

露之恩」:

此事說來好笑,竟是千古未聞的罕事。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 珠仙草一棵,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歲 月。後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

僅修成個女體,終日游於離恨天外,飢則食蜜情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 為湯。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內便鬱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恰 近日這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歷幻緣,已在 警幻仙子案前掛了號。警幻亦曾問及,灌溉之情未償,趁此倒可了結的。

那絳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 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因此一事,

就勾出多少風流冤家來,陪他們去了結此案。(《紅樓夢校注》,冊一,頁 六。)

絳珠仙草受到神瑛侍者的雨露之惠,因此產生「施與受」的互動,這種互動本身 即帶有情感交流的成分。而受的一方必定要有償還的行為,由於神瑛侍者給予絳 珠仙草的是一份延續壽命的生命之水,在施與受的份量必須相等的前提下,絳珠 仙草還以生命中所有的眼淚。眼淚是情感的象徵,也是悲傷情緒的代表,所以在 償報的過程中,注定充滿情苦與情悲。

僧道深知此償報行為無法拖欠,但又憐憫他們將要接受「情」的試煉,因此 試圖在「情」尚混沌不明的時候,對當事人加以點化,希望能免去此苦,所以才 會有以下情節:

黛玉道:「……那一年我三歲時,聽得說來了一個癩頭和尚,說要化我去 出家,我父母固是不從。他又說:『既捨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 好的了。若要好時,除非從此以後總不許見哭聲;除父母以外,凡有外姓 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瘋瘋癲癲,說了這些不經之 談,也沒人理他。」(《紅樓夢校注》,冊一,頁四六。)

出家即是在情感上不生波瀾,既沒有情感的羈絆,償報的行為就不會發生。然而

出家畢竟不被黛玉父母所認同,僧道在慈悲心的驅使下,提出第二條方案:不見

出家畢竟不被黛玉父母所認同,僧道在慈悲心的驅使下,提出第二條方案: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