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方法、研究範圍與論文架構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方法、研究範圍與論文架構

一、研究方法

近年來隨著批評方法的多元化,《紅樓夢》的研究逐漸朝著敘事學、符號學、

神話學、接受美學等方面發展,而且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由於大多數現代 批評方法對文本自身過份地執著和對文本賴以產生的社會環境的漠視,使得這些 研究似乎還缺乏一種經得住意識型態層面審評的理論深度。19筆者以為,作品的 內容及作者的創作構思,受所處時代的哲學思想、文化思潮及社會環境影響的機 率極大。因此在《紅樓夢》的研究方法上,筆者擬以「佛家哲學」的觀點,對《紅

16 俞平伯云:「《紅樓夢》的主要觀念「色」「空」(色是色欲之色,非佛家五蘊之色)明從《金 瓶梅》來。」參見俞平伯著,《紅樓夢簡論•紅樓夢的傳統性》,收錄於郭豫適編《紅樓夢研 究文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8 年,1 版 1 刷),頁 341。

17 參見瀟湘著,《紅樓夢與禪》(臺北:獅子吼月刊出版社, 1971,初版)。

18 張曼濤為其作序云:「從方法問題來說,我便要對我這位好友的大著,作一個坦率的批評,那 他的方法是不夠圓熟的。因為他只顧及《紅樓夢》與禪思想的關係,卻未先透過文學的分析 法和社會心理學的觀點,解釋清楚《紅樓夢》的著者何以會產出如他所下的結論。……要說 真正的缺憾,在我覺得,則似乎祇有他不該用唯識學的心理分析法,來比擬《紅樓夢》的人 物。」詳見張曼濤著,《張序•紅樓夢與禪》,頁 1-15。

19 參見白小易著,〈佛教思想:隱藏於夢幻中的「紅樓大廈」基座—兼論曹雪芹創作《紅樓夢》

的主觀命意〉,《紅樓夢學刊》,1997.02,頁 86-87。

樓夢》全書,做一整體性的研究、考察。

文學之內涵,來自於作者的思想;作品的意境,乃是作者的人生觀的呈現。

中國小說是以儒、道、佛等思想觀念為背景的社會文化產物,故其內容不免受此 數家思想的影響。而《紅樓夢》受到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所運用的佛家思想,

除了禪宗「不二法門」的觀念、「因緣果報觀」外,亦不免呈現出受儒、道兩家 影響的民間宗教行為。因此在本論文的研究方法中,將以佛家哲學的觀點來解讀 文本,所運用到的佛家思想,包括禪宗「不二法門」、「因緣果報觀」,並由「僧 道人物」及高鶚的續書中,看明末清初民間宗教行為。

二、研究範圍

(一)佛家思想名義

佛 教 在 中 國 的 流 傳 , 第 一 階 段 從 第 一 世 紀 ( 東 漢 初 ) 到 鳩 摩 羅 什

(344A.D-412A.D)晚年來華翻譯佛典,佛教依附本土方術,藉著名理玄學,蔓 入中國各階層。鳩摩羅什至禪宗六祖慧能,是第二階段,佛學趨於獨立發展,並 於中國思想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而其色空、因果、輪迴、地獄等說,已成為 人民普遍的信仰。慧能以後為第三階段,短而小的禪宗語錄流行,而具有理論的 佛學衰微。

本文所謂「佛家思想」,即是「佛學」,也就是關於佛教的學問。20佛學以經、

律、論為其內容,而略分為實相論、緣起論、解脫論、修行論等四大範疇。21所 謂「實相論」,探討事物真實的本質,如無我、性空、二諦這些觀念,皆可歸之。

而十二緣起、業力輪迴、心識與萬法等,皆說明現象萬法的生起變化,屬於「緣 起論」的範圍。另佛性論、涅槃思想談的是解脫如何可能或解脫的境界,屬於「解 脫論」的範圍。至於佛教戒、定、慧三學,說明修行的主要內容與方法步驟,屬 於「修行論」的範圍。

20 參見林朝成、郭朝順著,《佛學概論》(臺北:三民書局, 2000 年,初版),頁 1。

21 參見《佛學概論》,頁 9。

(二)佛家思想的運用

佛家思想為了在中國能普遍流傳,往往依附在小說、戲曲上,除了成為各小 說戲曲的主題外,由各種「業報輪迴」、「因果」、「地獄」等情節描述,使得佛家 思想更深入民心。吾人今日可由古典小說、戲曲等俗文學中,發現佛家思想的影 子。

近代學者對於古典小說及戲曲中,所蘊含的佛家思想,不遺餘力地做了許多 研究,著作不勝枚舉。有探求小說主題中的佛家思想者,也有運用佛家思想,欲 對小說進行詮釋者。

本論文之所以定名為「《紅樓夢》佛家思想運用研究」,即欲以佛家思想的觀 點,對《紅樓夢》一書進行詮釋,並於其中發現意義及價值。

古典長篇小說既是說話、話本的遺緒,它成長、茁壯於民間,故必定含有庶 民文化的色彩,因此在「佛家思想」上,蘊含有「民俗化」的成分,也說明其中 的佛家思想不全然是理論的鋪演,《紅樓夢》同樣具有這種特質。筆者用「不二 法門」對其主題進行探討,是著眼於其中「色空」、「真假」對立的問題,這是《紅 樓夢》書中較具理論性的部分,另外「因緣果報」、「慈悲救度」、「地獄」等描述,

所含民俗化的成分相對較多。

因此筆者必須指出,「佛家思想的運用」,偏重在運用的「手法」,及其呈現 的價值意義,這種「手法」則包含「理論性」及「民俗化」的佛家思想。其次,

筆者認為《紅樓夢》並不全然鋪演佛理,它只是藉著幾個佛家觀念,達到一種藝 術表現手段,因此並不能據此認為《紅樓夢》是一部「釋氏輔教之書」。

三、論文架構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範圍、前人研究 成果,並泛論民間的佛教信仰。

除了敘寫研究動機、目的、方法、範圍及前人研究成果外,本論文的研究方

向在《紅樓夢》中佛家思想的運用,因此必須對成書年代的社會進行探討,故於 第四節論述民間的佛教信仰。內容包括百姓的淨土信仰、士大夫的禪悅之風、禪 淨雙修及民間宗教行為等四個部分。

第二章探討禪宗「不二法門」在《紅樓夢》中的運用。

關於《紅樓夢》主題的詮釋,向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除了索隱派、自傳 說等說法,尤以「闡情」、「闡空」兩種說法的矛盾對立最大。因此筆者意欲以禪 宗「不二法門」的觀點,調和兩者間的矛盾,故於第一節,擬先論述「闡情」、「闡 空」說的悖論,提出各家之說。其次於第二節略述禪宗「不二法門」的名義,為 下節的論述提出理論依據。再次,筆者以為《紅樓夢》所描述為賈寶玉前世今生 的人生歷程,這歷程可以「空→色→情→色→空」的圓形循環、「情不情」及「情 僧」等三個關鍵詞加以概括,因此於第三節以「空→色→情→色→空」的圓形循 環、「情不情」及「情僧」為目,論述「不二法門」在賈寶玉生命歷程上的運用,

而所呈現的,正是對「情」與「空」的涵融與超越。

「不二法門」的運用,不限於「情」、「空」的涵融與超越。余英時認為,太 虛幻境及大觀園似二而實一。人間的大觀園,其實是天界太虛幻境的投影。因此 在太虛幻境及大觀園的「空間建構」上,筆者亦擬以「不二法門」的觀點加以闡 釋。

第三章探討「因緣果報觀」在《紅樓夢》中的運用

筆者認為「因緣果報觀」是為《紅樓夢》建構「時間」的重要手法,也為全 書呈現一個「因緣果報」的框架。

「因緣果報」的思想由來已久,印度佛教「業感緣起」說、東晉慧遠「因緣 果報觀」,甚至後來民間宗教行為中,屢屢發現它的蹤跡。在「因緣果報觀」的 引領下,中國古典小說往往呈現「勸善懲惡」及「下凡歷劫」的色彩。短篇小說 的時間關係較為薄弱,故多著重其「勸善懲惡」的效果;而長篇小說著重在敘述 時間的的先後,往往具有「下凡歷劫」的色彩。「因緣果報觀」在《紅樓夢》中 的運用,是無庸置疑的,因此第一節首先對「因緣果報」之名義加以闡發。第二

節論述以「因緣果報觀」建構《紅樓夢》「三世」時間的手法,其內容分「絳珠 還淚」的果報及「石頭下凡」歷劫的過程兩部分。第三節則試圖從賈寶玉、林黛 玉,蔣玉菡、花襲人,王板兒、賈巧姐三對男女的因緣上,說明「因緣果報」的 手法,如何在男女姻緣中呈現命定的輕紗。第四節探討《紅樓夢》中讖謠及詩讖 的預示及伏脈效果,第一節擬對趁、讖謠、詩讖的源流演變加以介紹,其次則對 讖謠及詩讖中預示及伏脈的手法進行闡發,並旁及「凹晶館聯詩」所呈現的審美 意蘊。

第四章探討《紅樓夢》僧、道角色「慈悲救度」的職能。

首先論述佛家「悲智雙運」的名義及中國社會的菩薩信仰,其次討論《紅樓 夢》僧道人物「度脫者」的形象,再次探討僧、道人物對賈寶玉等人,度脫及點 化的過程。

由於《紅樓夢》研究者,對前後作者及續書問題仍有爭議,所以本論文第二 章至第四章,以探討前八十回的佛家觀念為主,至於後四十回的佛家思想,則於 第五章專門探討之。本論文擬採胡適的觀點,認為後四十回作者為高鶚,因此第 五章分別探討《紅樓夢》後四十回中,所呈現的「色空觀」及「因緣果報」等觀 念。

第六章為結論。

總結前五章對《紅樓夢》中佛家思想運用的探討,希望對《紅樓夢》中佛家 思想的運用,做一全面而完整的回顧。

首先總述運用「不二法門」闡釋《紅樓夢》,呈現何種意義。其次對「因緣 果報觀」的運用,在《紅樓夢》中產生何種效果,進行論述。再次則探討僧道人 物在全書結構上具有何種意義。最後對後四十回中,佛家思想運用下產生的效果 進行探討。